《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毕业论文.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陶渊明的田园诗 内容摘要:本文试图用传统的社会学方法为主,以心理学方法和文化研究方法为辅,探讨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和回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美。陶渊明长期在农村与农民为伍,这使他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对农民有更多的同情,因而他的思想和行为就少了一份士大夫的文雅与风流,而多了一份田园的质朴与清新。陶渊明在仕途上不得志,生活中也很不顺心,陶几次徘徊于仕隐之间。又促使陶渊明接受了道家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平心静气地把田园和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氛围和理想归宿,把自我融入田园中。他的灵魂与田园密不可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因而他能用清新朴素的语言描述淳朴自然的生活与心情。其诗歌结构浑融一体
2、,描写景物,神与物会而少夸张铺饰。选词造句看似信手拈来,却用心良苦。关键词:陶渊明 生平思想 田园诗 艺术美Summa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raditional methods of sociology, psych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cultural supplement, discussion 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ao Yuanmings pastoral poetry and personality beauty of returning to natur
3、e, the pursuit of spiritual freedom. Tao Yuan-mings long run in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which made him more about rural areas, farmers have moreympathy with his thoughts and actions, this is less of a scholar-officials of the elegant and romantic, and a pastoral simplicity and freshness. On Tao Yua
4、n-ming in career does not have a successful career, life is very frustrated, pottery around several times between the official hidden. Tao Yuan-mings accepted the return to nature, and longing for freedom of thought of Taoist school, calm and idyllic pastoral life as their ideal of life and incidenc
5、e, integrate themselves into the fieldsAnd his soul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pastoral, reached the realm of heaven, so that he can use the clean simplicity of language describes the simple and natural life and feelings. Hun into the structure in one ofits poems, describing scenes, shop of God and be
6、less exaggerated decorations. Choice of words to form sentences seem handy, but well intentioned.Key words: life thought of Tao Yuan-mings poems art前言:陶渊明出身于官宦家庭,陶渊明出生时,他的家庭己衰落,加上他12岁丧父,以至一生下来就过着贫穷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也雇不起仆人,生计也成了问题,不仅如此,陶渊明在仕途上不得志,生活中也很不顺心,他一直隐居农村,因而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与农民为伍。逐渐接近社会底层,这使他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对农民有
7、更多的同情。贫困的生活又迫使他不得不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且也改变了他对劳动的看法。隐居农村,陶渊明交往的大多是他的邻曲,而非达官贵人。长时间的潜移默化,陶渊明的思想和行为,也就少了一些士大夫的文雅与风流,从而多了一份田园的质朴与清新。志不得伸,又促使他接受了道家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把田园当作理想王国,把自我融入田园。田园成了他的生活氛围和审美对象。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思想。他受家庭传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儒家的入世思想。陶渊明的家世衰微和人生多厄,再加上志性自然的个人气质,促使他亲近道家思想,表现出内道外儒、先儒后道的人格类型。陶渊明内道外儒的人
8、格类型,促使他最后平心静心地接受了田园和田园生活,并且带有几分淡泊与悠然地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氛围。不仅如此,他还把田园风光作为官场和社会的对立物而热情讴歌。他把自我融入田园中,田园成了诗歌的终极本体。陶渊明在自我的对象化中完成了对田园的描绘,他的灵魂与田园密不可分,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生经历和情感结构,深深地影响了他诗歌的形式表现。陶渊明把自己融于田园中,把他的理想情感都投注在描写之中,因而所有的田园和田园生活都带上了作者浓重的主观情感,二者水乳交融,不可分离,从而抒情说理与记叙描写浑然一体,其诗歌结构是融合浑成的。一、陶渊明的生平背景陶渊明(公元356-427)又名陶潜、字元亮,是东晋伟
9、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出身于官宦家庭,陶渊明出生时,他的家庭己衰落,加上他12岁丧父,以至一生下来就过着贫穷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也雇不起仆人,生计也成了问题,不仅如此,陶渊明在仕途上不得志,生活中也很不顺心,陶几次徘徊于仕隐之间。为了谋得生存的物质,不得不放下他高贵的自尊,先后出为州祭酒、镇军参军,以后又担任过建威参军、彭泽令。他一直隐居农村,因而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与农民为伍。逐渐接近社会底层,这使他对农村有更多的了解,对农民有更多的同情。贫困的生活又迫使他不得不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并且也改变了他对劳动的看法。隐居农村,陶渊明交往的大多是他的邻曲,而非达官贵人。长时间的潜移默化,陶渊明的
10、思想和行为,也就少了一些士大夫的文雅与风流,从而多了一份田园的质朴与清新。志不得伸,又促使他接受了道家回归自然、向往自由的思想,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把田园当作理想王国,把自我融入田园。田园成了他的生活氛围和审美对象。为此他的田园诗是唐代诗歌中的一个派别,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天地、新境界。二、内道外儒的思想陶渊明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内道外儒,先儒后道,陶渊明的多次由仕而隐,以至最后长期隐居农村,外部环境施加给他的压力远远要小于他自身对田园的渴求。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大都是他的人生理想的必然反映,是主动追求。陶渊明的每次归隐都是自身理想与丑恶现实的矛盾冲突,而并不是明显的外在压力。虽然陶渊明和当时的名
11、僧慧远有过交往,但他并未接受佛家思想,他的思想中也缺乏佛家的种种生死轮回,善恶相报观念。正因为陶渊明自小热爱自然又始终抱着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因此归隐时期,他能平心静气的接受田园和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生存环境。因而在他的田园诗中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对田园的热爱,而是赋予田园新的生命和审美价值。在他的诗中没有屈原的抑郁孤愤,曹植的慷慨任气,阮籍的块垒不平,陶渊明始终用一种平静的口吻,娓娓叙出他田园生活中的所见所想所感。三、田园诗回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个性美陶渊明的清新自然之景还表现在优美的田园风光。陶渊明把理想寄于田园,把田园理想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田园景致。文学的艺术特色很大程度上是与作者的个性
12、分不开的。秉性纯真的陶渊明向往的社会是和平安宁,自耕自食,无竞逐无虚伪,没有相互的压迫和残害;他追求的人生是淳朴、真诚、淡泊高远、任运委化、无身外之求的人生。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色。1、自然质朴的内容美陶诗田园诗描绘了平淡的田园生活,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恬美静穆和作者悠闲自得的心情。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采菊于东篱、或盥濯于檐下,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如拟古其三诗中描述:春天来了,燕子双双回到自己的草庐。一年来自己的门庭日见荒芜,但是仍然坚持着贫穷的隐居生活。燕子却不嫌弃它们的旧巢以及自己这个贫
13、士。在这首诗中寄予作者对归隐生活做出的坚定选择。又如: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诗人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的白描,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农村恬静美丽的风景画,让人留恋往返,驻足神往。“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作者眼之所见、耳之所闻,细细读来,犹如身临其境。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仿佛自己要将置身于世外桃源了。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平和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
14、田园风光交融在一起,给人一种无限回味之感,充满了欣然畅快之情。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是多么不同,难怪诗人像“池中鱼,笼中鸟”一样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飞鸟、游鱼、苍松、篱菊、炊烟、新苗、浊酒、清涧,都是他亲密朋友,并与之产生一种情感共鸣。他已不是旁观者、不是欣赏者、不是过客、更不是占有者,附庸风雅者,而是自然界中平等的一员,完全归化于自然。陶对自然的爱的真诚之爱、审美之爱、非功利之爱、全身投入之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种爱是人和自然心心相印的情感交流的结果。正是如此,这种无私的爱而光辉,而展现其真、展现其美。也只有诗人这样的一种心理建构,才能使他从仕宦的肉体安适、精
15、神窒息(“久在樊笼里”)里毅然走出,全身心地投入乡野田园的劳苦艰辛(“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而精神却倍感愉悦的生活中,从而形成了陶“真、淳、朴”的田园诗风。总之,田园是陶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柱。2、质朴无华的语言美翻开陶渊明集,我们可以发现,凡农村俗事、田园风光以及诗人在此环境中的恬淡心境,都是通过浑朴、自然的语言,用以少胜多的艺术概括表现出韵味之致的含蓄和隽永。千古名句“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准确地传达了诗人采菊时俯仰自得的情貌,初不用意,猛然见山,是心理上偶然发现的喜悦,一个“见”字使意境有飞动之趣。归园田居其三中有“带月荷锄归”之语,如果是“戴月”,只
16、是披星戴月的客观景象,没有情感意趣的灌注。“带月”则把人和月亮紧紧联系在一起,画面上人的形象和月景融成一片,以人的情趣笼罩整个境界。一“带”字写人带月行,人的一片情意溢出,主观色彩要浓郁得多,再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出自陶渊明笔下,就有了盎然的生活情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村民俗的淳厚,全都呈现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陶渊明田园诗的语言之妙就在于把惊奇与平淡,情与理很好地统一起来,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使真淳的陶诗意境得到自然的完美的展现。陶诗很少用夸张手法、华丽的词藻和
17、对仗典故,往往一切如实说来,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会、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然而这些平常的事物在作者笔下看似平平淡淡,但细细咀嚼,却平淡之中见绮丽,另有一番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虽然极近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精粹传神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情感、典型的形象。“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明”一个“贮”字,用在这里,形象生动新鲜传神,中夏清幽林阴好像是可贮存、可掬取的一泓清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普通的“翼”字,同样使我们清晰动感地看到那和煦南风温存抚爱着欣欣向荣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18、。”平淡无奇的四句诗却写出了一片生动田园生活和谐欢快的声音和气氛。北宋诗人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陶渊明的田园诗语言能够做到如此平淡朴素而又寓意深远,的确难能可贵。他的一些诗句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看似淡然没有精雕细琢,细细品味,其实都是颇具匠心的“奇句”。3、自然淡永的抒情美诗的生命是情感,陶渊明的田园诗有对田园宁静恬淡乡间生活的写照:“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对他亲躬陇亩则更是自然朴实的抒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农村生活环境较之官场的“雷同毁异,物恶其上”的喧嚣倾轧,更使诗人深感田园生活的清净闲适。在田
19、园劳作中,他也切实找到了和劳动人民“话桑麻”的共同语言:“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其二)仕途痛苦反复使他清醒看到官场生涯和他“性本爱山丘”的心性是不相容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清人温汝能说:“陶诗多真趣。”(陶诗汇评)这里点陶渊明田园诗中那种舒适淡永的一往深情,确实是发自内心的,他对田园之爱于字里行间真切流出,给人以丰富有的、回味无穷的美的感染。元代陈绎真评伦陶渊明田园诗的风格时说:“陶渊明心存忠义,心处闲逸,情真景真,几于十九首矣。”诗谱这段话点明了陶渊明田园诗所写的事均出自他的真情实感,自然美妙。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善于把自我抒情自然融合于客观事物中,如饮酒其五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自然摹写典型景物中,物我合一,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淡泊的自我心境。陶渊明田园诗的质朴自然抒情,是和诗的内容相关联的,质朴来自贫困寒微的生活境遇,清净自然淡永是傲视腐败罪恶社会和崇尚自由人生品格的体现。4、恬淡真挚的友情美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与当地的百姓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乡间普通老百姓,和他们建立了不带功利目的的亲密关系;如:“时复墟曲里,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其二)与村里的农村时不时地披草往来,亲切交谈,而且谈话的内容不是诗文,而是桑麻等农作物的长势情况,可见跟劳动人民已经建立了相互信任的感情和有了某种共同的话语,都真
21、诚地关心农作物的生长等;还有经常和邻里们互相邀请,一起欢宴饮酒:“漉我新熟酒,只鸡邀近局。”(归园田居其一)又如:“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则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其二)走过门前相互招呼,有了好酒便一起斟酌之。农忙的时候各自回去忙农活,一闲下来便相互思念;一思想便披上衣裳登门找去,一起开怀畅饮、开怀畅谈。“言笑无厌时”,可见关系十分融洽,乐以忘忧,乐而忘归。5、天然浑成的艺术美我们知道,在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至关重要,而情又是最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而陶诗总能透出人人可见之物,给人以美
22、感。他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可谓发乎事,源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如归园田居其四,先说自己久游而归,携子侄去访故友,却只见一片“荒墟”,“依依昔人居”,又见“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可想而知,屋舍荒芜已久,借问路过的“采薪者”,始知“死殁无复馀”,不由悲叹“一世异朝市”,最后更体悟到:生命是虚幻的,最终不过归于空无。短短八十字,情、景、事、理浑融,可以说达到物我合一,主客交融的浑然天成之境界。还有归园田居(其一),从诗中,我们不止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中的犬吠
23、,树头的鸟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了一种境界:宁静、安谧、淳朴、自然。又如:“鸟弄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和“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同样写春风,但都写得这样简练丰富。“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浩已洁。”诗人似乎是毫不经意地就写出了人们在冬雪时候的一切细微的感觉,这种感觉所体现的和谐,是人与自然泥合为一的结果。更主要的是这些景语在诗中都和诗人所描写的感情很微妙的融合在一起。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成为表现诗人胸怀志趣的有机组成部分。再如:饮酒诗(其五)“结庐在人境”一章,无法说是田园诗,还是咏怀诗、哲理诗,因为诗中景、情、理水乳交融,互相渗透,互相衬托,创造出
24、高远拔俗的意境,从而形成“物我的同一,理想化的诗意憧憬,情、事、景、理的交融,以及形似与神似的统一”的诗歌意境。陶渊明的诗歌,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赞扬道:“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旁流,干云霄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他的田园诗最大的特色是平淡自然而又意味醇厚,以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既生动地勾画出淡雅素净的田园风光,又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的恬淡心境真率地抒写出来;一切都仿佛是从胸中自然流出,谢尽炉冶、斧凿之痕。总之,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就是经过提炼的“田家语”,是自然的再现,简净、含蓄却又至为丰美,是蕴寓于
25、通俗中的神奇。陶渊明的田园诗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取得了高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的影响恰如他描绘的静穆、悠远的自然,余味无穷。陶渊明对后代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他蔑视富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给后代有进步理想的作家做出了榜样。他们在反抗权贵和腐朽政治的斗争中从陶诗中汲取了力量。另一方面,陶渊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的思想和逃避现实斗争的态度,也给后代诗人以消极的思想。结束语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生存状况不仅决定了田园作为他的创作题材,而且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他诗作的艺术特色。穷途多厄,屡经挫折促使“志性自然,不慕荣利”的陶渊明把所有的功名富贵之心沉入心底,把田园作为自己的理想王国,田园不是作者的身外之物,因而心平静气,水到渠成,少做作少夸饰,诗歌意境浑然一体,诗歌语言平淡自然。参考文献1.楚辞集注,(宋)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2.北堂书钞,(唐)虞世南撰,四库全书本3.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撰,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4.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荤撰,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5.两晋南北朝史,吕思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6.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7.中国中古诗歌史,王钟陵撰,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8.六朝诗歌词语研究,王云路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