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班主任未必都要了解他们的过去.doc
《“问题学生”班主任未必都要了解他们的过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学生”班主任未必都要了解他们的过去.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问题学生”班主任未必都要了解他们的过去周天良(陕西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商洛 726000)带一个新班是否需要向前任班主任了解情况,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然而,班主任工作实践告诉我:有意识淡化学生的“昨天”,尤其是“问题学生”的“昨天”,也许教育效果会更好。 几年前我接了一个新班,开学报到那天,A同学在母亲的陪伴下,第一个报名注册。她在办完了入学手续后,不是热情为家长倒开水,就是帮其她新同学拎行李。A的行动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二天,我找A谈话,希望她担任临时班长,A欣然接受了。后来工作主动,积极性也很高,班级工作做的有声有色。但A的初中同学却不买她的账。其中一同学还向我
2、打小报告:“咱班班长跟同学讲话时盛气凌人,在初中上学时就不是个好学生,如果让她继续当班长,我就要转班”。A果真像同学说的那样吗?带着这个问题,我前去拜访A的初中班主任,得到的结果是:“A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因犯罪被关在监狱,母亲为了弥补父爱的缺失,对女儿太溺爱,A也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初中上学期间经常旷课、打架,她就不是当班干部的料”。 回校的路上我在思考:一个在初中如此差的学生,为什么会在新学校表现那么好,难道她是故意在我面前表现自己吗?后来,尽管我知道一个孩子的过去不能代表现在,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A,对其工作要支持与帮助,但A初中班主任“她就不是当班干部的料”那句话始终回荡在
3、我的耳边,自觉不自觉的影响着我对A的看法。慢慢我也发现了A身上的一些缺点,A也知道了我见她初中班主任一事。一月后的班干部民主选举,A果然落选了,后来便慢慢成为我班的问题学生,为了教育A我也没少下功夫。为什么我在不了解A以前的表现时对她的印象不错,而在了解了A初中时的缺点错误后,却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当A做错了事时,“她在初中就不是个好学生”又回响在我的耳旁。列子.说符寓言故事:“人有亡斧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其邻之子非变也,己则变之。变之者无他,有所尤矣”给了我答案。我
4、们对某人的印象往往受先入为主的主观成见的影响,尤其是对待“问题学生”。当我们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时,必然会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问题学生”也不是天生的,他们往往是在犯了错误后受到不良的教育,挫伤了自尊心、自信心,失去了向善的动力,一步步变成“问题学生”。由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慢慢改变了老师对他们的看法。老师“嫌贫爱富”的心态或明或暗,有意无意的被问题学生感知到,使其得出“再努力老师也不会改变对自己的不良看法”的错误结论,从而破罐子破摔。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不能进行自我管理的学生有,不愿向善的学生真没有。一般的问题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环境的改变而向善,
5、并渴望通过努力在新学校和新班主任那里获得好印象。这是转化后进生的良好契机。如果此时教育者能对他们以更多赞美、信任和期待,就会帮助其增强自尊心、自信心,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比如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当班主任时,全年级的“问题学生”都集中到他的班级,魏老师以教育大爱,通过“帮助问题学生找优点”等激励手段,重拾其自信心,转化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代表自己缺点的杂草”。相反,如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问题 学生 班主任 未必 了解 他们 过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