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生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生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现代农业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方案序言农业既是人类社会的“母亲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只能加强。湖南是农业大省,湘潭是农业强市。湘潭生物机电学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坚守中等农业教育阵地,是全省现存唯一的农业类普通中专。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紧密对接本地农业,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为“母本专业”引领农业类专业发展,学校成为省级示范性中职、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现代农艺专业成为国家重点支持专业,
2、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及其所属的农业专业群为依托、以校园和校办农场为载体的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为把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和示范性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更好地服务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对接产业(行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的通知(湘教发2014176号)等文件精神,参照本省、本市“十二五”规划,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特
3、制定本方案。一、 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1.产业背景中国是农业大国,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湖南省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水稻、茶叶、油菜和柑橘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湖南农业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着力培育优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显著提升,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与此同时,新农村建设已由点的示范进入面的推广的关键阶段。 湘潭市粮食、生猪、竹木、湘莲和油茶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年粮食总产突破150万吨,蔬菜总产量135.0
4、4万吨,水果4.92万吨,是全国第三个粮食亩产过吨的地市、全国生猪养殖大市、国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区,水稻复种指数和单产居全省首位。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实施粮食增产工程、湘米提质工程、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和生态养殖工程”,建设5大现代农业园区和2大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基地,建设100万亩优质稻、60万亩双低油菜、40万亩优质高产油茶、20万亩蔬菜、10万亩花卉苗木、10万亩湘莲、4万亩葡萄和2万亩中药材等八大农产品生产基地,辐射示范带动和提升湘潭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和“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5%”。目前,湘潭市正在全
5、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新格局。2.人才需求农业产业调整升级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人才。据测算,“十二五”期间,全省需培养农业技术技能人才25万名,培训农民65万人次,其中湘潭市需培养农业类技术技能人才2万名,培训农民4.5万人次。随着农业产业化的飞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出现大批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一条龙企业以及农业专业化服务合作社。“十二五”期间,长株潭三市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用工需求120万人,其中大米、棉麻、油料、果蔬、茶叶、湘莲和竹木加工达40万人。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整个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核
6、心是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重点是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在飞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和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的“陌生”,农村有效劳动力呈现总量相对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谁来种地”、“怎样种地”以及由此引发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等问题引人关注和忧思。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作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201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专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2012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提出“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
7、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首次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将成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承接者和使用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力量源泉。2013年,教育部制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应运而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任重道远。(二)建设基础1.学校建设基础湘潭生物机电学校是由湘潭市人民政府举办、由原湘潭农业学校(曾更名为湘潭生物科技学校)和湘潭农机学校(曾更名为湘潭机械电力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原湘潭农业学校创办于1956年,2004年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原湘潭农机学校创办于1973年。半个多世纪来,两校一直是湘中地区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经营管
8、理人才的核心基地,先后输送了4万多名各类实用人才,近3年毕业生4742名,培训学员16080人次。湘潭市80%的乡镇干部、农技人员、农村创业带头人和科技示范骨干曾是本校学生,400多人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数以千计的毕业生创业致富。世纪之交,当全省原有的农业学校和农机学校纷纷合并升办高职时,两校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坚守中等职业教育阵地,在市政府支持下,于2007年合并,成为全省唯一由两所普通中专合并后继续办中职的学校、全省现存唯一的农业类普通中专。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3.02万,建筑面积7.598万,固定资产1.02亿元,实训设备总值2280万元;现有在校学生3012名,其中农业类专业2484名
9、;现有专任教师154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96.58%,中高级职称79.9%,专业教师69.5%,“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82%,省级专业带头人7名,由全国劳模、省级技能大师领衔的兼职教师队伍汇集了38名能工巧匠。学校已成为省市两级最重要的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基地、涉农培训基地和农业技术服务基地,2004年被评为国家星火计划农民培训学校,2008年被评为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成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先后被湖南省教育厅、农业厅、原劳动人事厅评为各种涉农培训基地。学校担任湖南省中职农林牧渔专业教学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并牵头组建了湘潭市现代农业产学联盟。2.专业建设
10、基础学校以农林牧渔和加工制造为重点建设专业大类,现设专业12个。涉农专业为学校传统优势特色专业,其中,畜牧兽医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示范性特色专业;园林技术专业为省级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和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前四个专业均为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专业。目前,涉农专业学生2484名,占在校生总数的2/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由农学、农艺、园艺、种植、植保等专业整合发展而来,创办于1956年,一直是学校的主体专业,已输送毕业生6483名,举办培训班数百期,现有在校学生332名,专任教师13名,兼职教师3名,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湘潭
11、市科技特派员6名、优秀科技骨干2名。近年来,探索实践了“按季换岗、能力渐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构建了产教合作、校企联动专业建设机制,基本形成了任务引领、项目载体的课程体系,实践了行动导向、工学整合的教学策略,形成了“双师”为主、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了系统配套、功能互补的实习实训环境,开发了“三层五库”、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毕业生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稳步上升,近三年,学生参加种子质量检测和手工制茶技能比赛获国家级三等奖4个、省级二、三等奖各2个,毕业生“双证”率99.12%,当年就业率96.5%,对口就业率87.6%;专业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创业人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三年
12、共计5000多人次,常年开展的送教下乡、送科技下乡活动促进了农民创业致富。2011年被评为市级示范专业,2012年进入国家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重点支持专业。3.基地建设基础学校现有实训楼3栋,实训室70间,教学工厂3个,农场、养殖场、园林基地及农机作业训练场各1个,创办了湘潭市腾飞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腾飞公司),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职教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和实训基地各1个。共计实训场地面积5.8万,建筑面积2.73万,设备价值2280万元。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有化学、植物生理、土壤肥料、作物栽培、植物保护、作物遗传育种和农产品贮藏加工等实验实训室7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仪器设备712台套件,
13、设备价值215.16万元。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个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及其所属的现代农业专业群为依托,以校园和校办农场为载体的农业类实训基地。校办农场地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规划中的花园三益现代农业园区、“隆平论坛”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基地,与校园相距350m,占地23976,建筑面积5637。基地共有指导教师35名,其中“双师型”教师31名,高级职称8名,省、市专业带头人各4名;除学校充足的公共生活设施外,独有培训楼一栋,床位260个;国家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1个,鉴定范围包括农业类工种10个。为扩大基地规模、提升基地品位、增强服务能力,学校已与湘潭市花园
14、种业中心(以下简称花园种业)、湘潭市三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益葡萄)、湘潭市原种场蔬菜种苗中心(以下简称湘潭市原种场)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约定今后三年,学校投资100万元,花园种业、三益葡萄和湘潭市原种场共计投资150万元,共同建设基地。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组成与现状见表1-2-1、表1-2-2。表1-2-1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办农场)现状(一)功能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产品工位(个)主要服务专业设施农田11000超级杂交稻及其稻种、油菜200农艺、农机菜园2865绿色与特色蔬菜100农艺水塘2000鱼类(兼顾灌溉)50农艺、牧医生态养殖场53303700生猪80牧医全自动
15、化温室666500秧苗、菜苗、蔬菜40农艺基础设施21151437合计239765637470表2-2-2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园区)现状(二)功能区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工位(个)主要服务专业植物苗木生产区4000100园林技术花卉生产区130060农艺技术、园林技术园林景观区280060园林技术生态养鸡场100030040畜牧兽医农机作业实训场200040060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食用菌出菇试验室100060040农艺技术智能温室1500100040农艺技术、园林技术合计136002300400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思路对接现代农业,依托农艺技术专业及其所属的现代农业专业群,以学
16、校及校办企业腾飞公司为主体,联合毗邻学校及校办农场、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花园种业、三益葡萄、湘潭市原种场三家现代农业品牌企业,以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为突破口,创新校企双主体建设模式以及专业(群)、基地、企业三位一体建设模式。以校办农场为载体,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核心区;将校园内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场地设施纳入本项目;充分利用学校与基地位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中试基地、湘潭市“两型社会”建设规划中花园三益现代农业园区、“隆平论坛”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基地,并与合作企业零距离接合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拓展基地面积500亩,运用线性布局方式,串联实训基地各功能区及景观节点,打造一个规模较大、设施一流、
17、功能完备的现代化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以校企共育、互兼互聘为途径,建设全员双师、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团队。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工学整合为关键,以工作项目为载体,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三个平台为依托,以分库建设为基础,全面充实实践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开放共享为原则,以接纳湘潭市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学生生产性实训重点,面向社会开放,全面提升教学培训、生产经营、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图2-1现代农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示意图(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适应湘潭市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以现代农艺技术及其所属的现代农业专业群为依托,以学校及校办企业腾飞公司为主体,联合花园种业、三益葡萄两
18、家现代农业品牌企业,以校办农场和校园内基地为基础,拓展面积500亩,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的要求,共同打造一个规模较大、设施一流,融教学培训、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提高现代农业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质量。2.具体目标(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目标。依托湘潭市现代农业产学联盟,校企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基地,共同构建“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实现专业(群)、基地、企业一体化。(2)硬件环境建设目标。以校办农场为核心,将校园内相关场地设施纳入本项目,向零距离接合的合作企业拓展
19、面积500亩,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实践教学功能,运用线性布局方式,串联实训基地各功能区及景观节点,适度超前完善各项设施设备,打造一个规模较大、工位充足、设施一流、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景观宜人的现代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3)指导教师团队建设目标。进一步完善校企互培互聘制度,以保证指导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为重点,全面提高指导教师整体素质,不断优化指导教师团队结构,全部成为“双师型”教师,与企业业务骨干换岗互聘比例常年达到教师总数的1/3。(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目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职业分析,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进一步密切实践教学体系与工作世界的联系;根据农
20、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规律以及学生职业成长规律,重新构建实习实训与培训体系;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模块和实习实训项目,合理编制教学计划与实习实训方案,科学划分实习实训阶段,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凭借“前校后场”的建设格局,以工学交替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化校园建设为契机,以三个平台建设为依托,整合并系统开发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毕业生获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比例达100%。(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目标。提高教学培训能力,年接纳校内学生500名、校外学生500人次进行生产性实训或顶岗实习,年职业培训规模5000人日以上;提高生产经营能力,生产性经营收入提高
21、到每年300万元以上,10%的生产经营利润用于实习实训或培训;提高应用技术研究推广能力,支持优秀教师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为企业提供产品开发、工艺革新、技术推广服务或经营策划服务,年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立项课题10项以上。3.预期效益(1)育人效益。前校后场的建设格局以及基地的企业化职业环境、现代化设施设备、生产化实践教学,将使实践教学时间更足、层次更高、水平更优,学生将更多体验真实的职业情境、经历真实的职业活动,促进职业成长,提高培养质量,毕业生将全部获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提高就业质量。(2)社会效益。基地面向社会开放,接纳同类专业学生前来进行生产性实习实训的比例市内可
22、达80%以上,长株潭地区可达50%以上;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年培训规模可达5000人日以上;开展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认证,校内学生、校外来校实习实训学生可全部获得相应证书,面向社会鉴定认证可达300人次/年;本基地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良好发展,将带动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进而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确保国家示范学校建设项目中4个涉农重点支持专业建设得更好,促进学校建成中职农业教育排头兵;通过为本地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项目建设与管理提供指导和服务,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提供经验,必将推动全省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高;提高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以及整个涉农专
23、业的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缓解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项目建成后,可为现代农业先进技术应用推广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和生产示范,促进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通过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技能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将促进农业发展,推动本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经济效益。年生产经营收入可达300万元以上,利润中20%用于基地建设、10%用于实习实训或培训,不但可以实现基地“自养”,还可改善学校财务状况,促进校企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三、重点建设内容(一)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1.建设目标依托湘潭市现代农业产学联盟,校企共同共同投资、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基地,共同构建“合作育人
24、、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实现专业(群)、基地、企业一体化。2.建设内容(1)拓宽服务对象,加强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立足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服务对象拓展到整个现代农业专业群,综合现代农业技术、园林技术、畜牧兽医、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农村经济综合管理等专业的要求,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全面建设专业群通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提高使用效益。(2)依托湘潭市现代农业产学联盟,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依托由学校牵头组建的湘潭市现代农业产学联盟,学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共同构建理事会、办公室、项目部或工作室三级组织机构,健全日常运行、对话协商、项目合作、激励约束四
25、大机制。(3)创新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建设模式。以学校及校办企业腾飞公司为主体,主动联合与学校及校办农场零距离接合的花园种业、三益葡萄和湘潭市原种场三家现代农业名优企业,协商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明确资源配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财产管理、师生实训等方面的责权利。学校投资100万元,主要用于基地核心区设施建设和拓展区教学培训功能建设;花园种业、三益葡萄和市原种场共计投资150万元,主要用于基地核心区设备添置和拓展区设施建设。基地原有场地所有制产权不变,建设成果共享。(4)构建“共同管理、共同研发、合作育人、协作生产”的运行机制。共同管理:校企双方按照投资与产权比例共同组建管理机构,共同制定生产经营等方
26、面的管理制度;设备共享:基地的生产性设备在自主生产产品、经营业务、研发技术的同时为企业所用,企业的生产设备在完成自身生产任务的同时为生产性实训所用;项目共构:企业参与实训项目开发,提供真实的生产项目或经营案例,基地的教学案例、实训项目来自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项目的比例达到80%以上;资源共享:企业的生产、技术、标准、设备向学校无偿开放;人员共通:每年安排1/3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与企业人员换岗交流,每次3个月以上。(5)实行统一的企业化管理和独立的市场化运作。学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现代农业专业群、实训基地和校办农场;基地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有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总经理由学校与
27、企业协商后选派;推行企业化管理,按照市场化原则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教学培训等活动;全面推行项目化实训,按照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实际工作流程组织实训教学,学生(学员)按照选修方向全部参加相应项目组,在教师和专业人员指导下参与、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改革考核评价模式,基地按照企业标准管理学生(学员),按照项目完成情况结合过程管理考核评价学生(学员)。3.建设进度表3-1-1 生产性实习基地体制机制建设进度表建设内容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拓宽服务对象,加强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市场调研,整体规划现代农业专业群和实训基地建设。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为龙头,加大园林技术、畜牧兽医专业建设力度。加强农机、农经
28、专业建设,形成现代农业特色专业群。依托湘潭市现代农业产学联盟,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牵头组建湘潭市现代农业产学联盟。成立三级组织机构,健全四大运行机制。产学联盟全面参与产教合作和专业建设,运行良好。构建“共同管理、共同研发、合作育人、协作生产”的运行机制校企共同制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实现设备公用,项目共构,教学案例、实训项目50%以上选取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项目,1/3教师与企业人员换岗实践3个月。实现资源共享,教学案例、性实训项目80%以上选取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项目,1/3教师与企业人员换岗实践3个月。实行统一的企业化管理和独立的市场化运作成立基地董事会,推选总经理,成立管理机构修订实
29、训基地管理办法、工作流程、独立开展生产经营服务实施方案,独立开展业务活动。完善项目化实训方案和工作流程,按照企业标准改革学生管理和考核评价模式。创新实训基地合作共建模式签订校企合作共建协议书,明确资源配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财产管理、师生实训等方面的责权利。具体制定资源配置、成本核算、收益分配、财产管理、师生实训等细则修订基地章程4.资金预算表3-1-2生产性实训基地体制机制建设资金预算表建设内容资金预算(万元)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合计拓宽服务对象,加强现代农业专业群建设2237依托产学联盟,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3227创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4228构建“共同管理、共同
30、研发、合作育人、协作生产”的运行机制2338实行统一的企业化管理和独立的市场化运作2338小计13121338(二)硬件环境建设1.建设目标以校办农场为核心区,将校园内设基地纳入本项目,并向零距离接合的合作企业拓展场地500亩,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实践教学功能,运用线性布局方式,串联实训基地各功能区及景观节点,适度超前完善各项设施设备,打造一个规模较大、工位充足、设施一流、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景观宜人的现代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2.建设内容(1)核心区建设。建设超级稻生产示范区:在原有设施农田、菜园基础上改造,面积21亩,将原有的杂交水稻育种、油菜生产、特菜生产外迁至拓展区;改建生态养殖厂:在原
31、有场地上,按照现代化标准进行改造,占地面积8亩,建筑面积4000,年产沙子岭土猪1000头;新建生态养鸡场:将校园内原有养鸡场迁入,年产土鸡5000只,土鸡蛋50万个;扩建水产养殖区:在原有水塘基础上,面积扩大至5亩,生产品种以鱼类为主,龙虾为辅,兼顾灌溉供水功能;升级改造自动化温室:建筑面积500,更新由计算机控制的可移动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升温系统、湿窗帘/风扇降温系统、喷滴灌系统或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主要为基地(含拓展区)生产秧苗、菜苗。(2)校园区建设。扩建植物苗木生产区:面积增至10亩,工位100个;扩建花卉生产区:面积增至4亩,工位80个;优化园林风景区:面积增至
32、6亩,工位60个;改建农机作业服务站:在原有农机运用训练场的基础上,面积增至2500,工位增至60个,增置农用汽车、拖拉机、犁田机、播种机、收割机等装备,对外经营;新建农机维修站:按照农机装备性质和专业方向设计布局、设备和功能,建设水田机械、旱田和经济作物机械、产后机械、畜牧业机械等4个维修点,工位120个,添置完整设备,对外经营;完善智能温室:为校园内已建成的1000智能温室配置信号采集系统、中心计算机、控制系统,投入生产。(3)拓展区建设。杂交水稻生产区:与花园种业共同建设,面积300亩;杂交水稻育种区:与花园种业共同建设,面积50亩;特菜生产区:与花园种业共同建设,面积50亩;水果生产区
33、:与三益葡萄共同建设,面积100亩,主要生产优质葡萄、柑橘、水蜜桃、奈李。(4)升级改造专业实训室。综合实验室:更新、充实仪器设备,主要用于作物识别、作物环境调控、作物病虫害防治、种苗培育、农产品采后处理等课程相关内容的实验。组培实验室:更新、充实仪器设备,主要用于种苗培育、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中相关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微型扦插等内容的实验。检测实验室:更新、充实仪器设备,主要用于植物环境调控、种苗培育、园艺产品检测等课程。园林景观应用实训室:更新、充实仪器设备,主要用于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环境调控,盆景与花艺制作,园林植物配置,绿地施工与养护等课程相关内容的实训。(5)修缮、优化配套生活设施。
34、重新装修培训楼,床位增至300个,专供异地异校学生和社会培训学员使用;完善食堂设施,就餐满意率达到90%。(6)完善农业类职业资格鉴定站。加强与省人社厅的联系,在原国家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基础上鉴定工种增至15个;分工种制作技能鉴定试题训练库,构建菜单式、模块化的培训项目,形成可供用户选择的模块,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服务;面向社会常年开展职业技能鉴定。表3-2-1实训室、配套生活设施、职业资格鉴定站建设进度表实训室升级改造综合实训室完善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充实仪器设备40台套完善项目实训方案,实现实践性教学功能升级改造组培实验室完善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充实仪器设备30台套完善项
35、目实训方案,实现实践性教学功能升级改造检测实验室完善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充实仪器设备25台套完善项目实训方案,实现实践性教学功能优化园林景观应用实训室完善实训室基础设施建设更新、充实仪器设备45台套完善项目实训方案,实现实践性教学功能修缮、优化配套生活设施重新装修培训楼新增床位40个完善食堂设施,就餐满意率达到90%完善农业类职业资格鉴定站重点开展现代农艺技术对应的职业资格认证鉴定,鉴定认证工种10个。加强与湖南省人社厅、农业厅的联系,新增鉴定工种5个。面向社会开展职业资格鉴定认证。3.建设进度表3-2-2生产性实习基地硬件环境建设进度表建设内容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核心区超
36、级稻生产示范区菜园、稻种和油菜生产外迁,完成大田改造、灌溉设施实现机械化生产,亩产达到700kg,接受校内学生实训亩产达到800kg,发挥示范作用,接受校内外学生实训生态养殖厂完成圈舍、设施建设,引进种猪出栏土猪600头,接受校内学生实训出栏土猪1000头,接收校外内学生实训生态养鸡场完成改址设计完成场地设施建设,引进鸡种年产土鸡5000只,土鸡蛋50万个,接受学生实训水产养殖区扩建水塘,改造设施生产鱼类,接受实训增加品种,接受实训自动化温室更新自动化设施投入生产,接受实训校园区植物苗木生产区完成扩建任务花卉生产区完成扩建任务园林风景区逐步优化逐步优化成为省级园林式单位农机作业服务站完成场地改
37、造完成设备添置、工位建设接收学生实训接受实训,对外经营农机维修站完成场地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完善设备,接受实训,对外经营智能温室配置智能系统投入生产,接受校内学生实训投入生产,接受实训拓展区杂交水稻生产区设施建设、教学(实训)功能建设接受校内学生实训接受校内外学生实训杂交水稻育种区特菜生产区水果生产区实训室综合实验室升级改造综合实训室升级改造组培实验室升级改造检测实验室,优化园林景观应用实训室造组培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园林景观应用实训室4.资金预算表3-2-3生产性实训基地硬件环境建设资金预算表建设内容资金预算(万元)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合计核心区建设超级稻生产示范区1510530改
38、建生态养殖厂63151593新建生态养鸡场330740扩建水产养殖区83415升级改造自动化温室12315小计897034193校园区优化植物苗木生产区93214优化花卉生产区29314优化园林风景区34512改建农机作业服务站57214新建农机维修站192140完善智能温室124420小计314637114拓展区建设杂交水稻生产区76720建设杂交水稻育种区75315建设特菜生产区85518建设水果生产区10131033小计32292586实训室升级改造综合实验室62210升级改造组培实验室26210升级改造检测实验室2259优化园林景观应用实训室24410小计12141339修缮优化配套生
39、活设施85518建立职业资格鉴定站43310小计176167117460(三)指导教师团队建设1.建设目标完善校企互培互聘制度,以保证企业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为重点,全面提高指导教师整体素质,不断优化指导教师团队结构,全部成为“双师型”教师,与企业业务骨干互培互聘的比例常年达到教师总数的1/3。2.建设内容(1)完善制度建设。按照学校统一规划,制定“一个方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健全“两个制度”(指导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指导教师队伍动态管理制度),完善“三个机制”(指导教师培养遴选机制、指导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兼职教师聘用机制),搭建“四个平台”(指导教师学习平台、实践平台、教科研平台
40、、应用研究推广平台),实施“五个工程”(名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程)。(2)优化指导教师团队结构。统筹兼顾专业群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优秀指导教师8名,使基地指导教师总数达到43名,其中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达到11名;新进指导教师必须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基地每年安排1215名指导教师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换岗实践或到其他企业跟班锻炼,其中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每年安排34名,专任指导教师全部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全部成为“双师型”教师;建立兼职教师信息库,基地直接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1015名,其中现代农艺技术专业3名以上,外
41、聘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3)提升指导教师团队整体素质。通过高校或科研院所进修、出国考察、企业锻炼、校本培训、行动研究等措施,不断提高指导教师团队整体素质,基地指导教师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人数分别达到10名和20名以上,其中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分别达到3名和5名以上;基地省、市专业带头人由8名增至10名以上,其中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由2名增至3名以上;通过健全“下基地、进乡村、到田间、入农户”的制度措施,重点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和实践教学组织能力,使全体指导教师具备“双教”能力(既能教动脑,又能教动手,既能解决企业行业技术难题,又
42、能有效进行教学组织);营造“承德精业、敬事笃行”的文化氛围,弘扬“一腔热血,一身绝技,一片爱心”的职业精神。3.建设进度表3-3-1生产性实习基地教师队伍建设进度表建设内容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一个方案,健全两项制度,完善桑机制搭建四个平台,实施“五个工程”继续实施“五项工程”优化指导教师团队结构引进指导教师3名,基地指导教师总数达到38名;安排13名指导教师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换岗实践或到其他企业跟班锻炼;新增“双师型”教师4名;聘请企业技术人员10名以上。引进指导教师3名,总数达到41名;安排1215名指导教师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换岗实践或到其他企业跟班锻炼;新增
43、“双师型”教师5名;聘请企业技术人员12名以上。引进指导教师2名,总数达到43名;安排1215名指导教师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换岗实践或到其他企业跟班锻炼;新增“双师型”教师4名;聘请企业技术人员15名以上。提高指导教师团队整体素质基地指导教师高级以上职称人数达到8名以上,中级职称人数达到16名以上;省、市专业带头人由8名增至9名;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指导教师高级以上职称人数达到9名以上,中级职称人数达到18名以上;省、市专业带头人增至10名;指导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高级以上职称人数达到10名以上,中级职称人数达到20名以上;省、市专业带头人增至10名;指导教师
44、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明显提高。4.资金预算表3-3-2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师队伍建设资金预算表建设内容资金预算(万元)2012年2013年2014年合计完善制度建设3216优化指导教师团队结构78924提高指导教师团队整体素质89926小计18191956(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建设目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职业分析,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要求,密切实践教学体系与工作世界的联系;根据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规律以及学生职业成长规律,重新构建实习实训与培训体系;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模块和实习实训项目,合理编制教学计划与实习实训方案,科学划分实习实训阶段,合理安排
45、教学活动,凭借“前校后场”的建设格局,以工学交替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信息化校园建设为契机,以三个平台建设为依托,建成开放共享的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库。毕业生获得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企业认证证书比例达到100%。2.建设内容(1)重构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以市场调研、职业分析为依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改革为先导,依据专业教学标准,重新设计实训、实习方案,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参照设置实训实习模块,选择实践教学内容。各模块相对独立,自成单元,既可单独进行,又可灵活组合。(2)编制分模块的训练与考试标准。在工作任务分析、技能内容分析、知识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工作任务的特点以及由此延伸出的职业能力的特点,确定训练内容与要求以及职业素养要求,分模块编制完整的训练标准,训练目标涵盖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训练内容与要求涵盖工作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训练实施涵盖教材编写、训练方式、考核评价与资源利用。(3)建设开放共享的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依托校园网络和“职教新干线”以及数字化教学平台、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制作平台和管理平台,完善以媒体素材库为支撑,以课程资源库、实训培训资源库、仿真实训资源库为核心,以职业信息库为依据的“三层五库”数字化实践教学资源,总容量达到3T以上,并向社会开放,实现校校、校企共享;实践教学主干课程全部建成全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互动课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