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拟行路难·其四》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鲍照《拟行路难·其四》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拟行路难拟行路难 (其四)(其四) 【南朝【南朝宋】鲍宋】鲍照照 鲍照(约鲍照(约414466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南朝宋文学家。字。字明远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元嘉三大家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鲍照出身寒微,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但空有一腔才华,不被朝廷重用,一辈世,但空有一腔才华,不被朝廷重用,一辈子愤愤不得志,至多只做过一些小官,最后子愤愤不得志,至多只做过一些小
2、官,最后死在战乱中。死在战乱中。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他的作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他的作品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诗风诗风雄健奔放,俊逸潇洒雄健奔放,俊逸潇洒,其诗文与谢灵运,其诗文与谢灵运一样有影响,在生年就颇负盛名,对唐代诗一样有影响,在生年就颇负盛名,对唐代诗人李白等产生重大影响,居然史书无传。可人李白等产生重大影响,居然史书无传。可见,鲍照身前身后的寂寞冷清情况。钟嵘为见,鲍照身前身后的寂寞冷清情况。钟嵘为之叹道之叹道“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 鲍照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鲍照诗、赋、骈文都不
3、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有名的是拟行路难拟行路难1818首。首。 鲍照的人生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鲍照的人生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的冲突。 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
4、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高步追许由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 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的
5、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 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鲍照的艺术成就鲍照的艺术成就1、创造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创造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可以自由换韵。2、模仿学习
6、汉乐府和南朝民歌,、模仿学习汉乐府和南朝民歌,形成凌厉的气势和豪放的魅力。形成凌厉的气势和豪放的魅力。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诗、赋、散文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诗歌。他。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边塞诗,如,如代代出自蓟北门行出自蓟北门行;有;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诗,如,如代白头吟代白头吟;而;而以以拟行路难拟行路难18首首为其代表。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
7、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有抗争)。如,其四:如,其四: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已自宽,举杯判断绝歌路难。酌酒已自宽,举杯判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描写戍卒的痛苦描写戍卒的痛苦:君不见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君不见壮从军去,白首流离不得还。故乡窅窅故乡窅窅(yo
8、深陷深陷)日夜隔,日夜隔, 音尘断绝阻河关。音尘断绝阻河关。将死胡马迹,边塞,能见妻子难。将死胡马迹,边塞,能见妻子难。描写妇女爱情不自由描写妇女爱情不自由:(其三)(其三)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拟,摹仿。拟,摹仿。行路难行路难,是,是乐乐府杂曲府杂曲,本为,本为汉代歌谣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古辞和袁辞都不存。鲍照时。古辞和袁辞都不存。鲍照拟拟行路难行路难
9、1818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拟行路难(其四)拟行路难(其四)泻水置平地,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鲍照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愁愁”本诗的关键词:“命命” 本诗的感情基调:运用了运用了借物起兴借物起兴的表现手法。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
10、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作者运用的是作者运用的是以以“水水”喻人的比兴手法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那流向向“东西南北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不同方位的“水水”,恰好比喻,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11、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诗人借水“泻泻”和和“流流”的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人惊疑的气势。正如沈德潜所说: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海也。”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这正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心情。而一泻无余的心情。 “命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含有含有反讽反讽的语气,作者越是说人生有命的语气,作者越是说人生有命是正常的,越能显示这一是正常的,越能显示这一现实的荒唐现实的荒唐。越是。越是平静地说平静地说“安
12、能行叹复坐愁安能行叹复坐愁”,就越是透露,就越是透露出出精神上无可解脱的痛苦精神上无可解脱的痛苦,让我们感受到一,让我们感受到一颗颗被压抑的心灵发出的愤怒的控诉。被压抑的心灵发出的愤怒的控诉。 自斟自酌,借酒浇愁,趁着酒意歌唱自斟自酌,借酒浇愁,趁着酒意歌唱行路行路难难。 五六两句,作者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五六两句,作者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悲怆难抑的情态。酌酒原为排遣的情态。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平,平添
13、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行路难,将,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
14、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木,用反问的句式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有一种抗争的意味有一种抗争的意味。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岂无感”越是激昂,越是激昂,“不敢言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1. 1.思家思乡之愁:思家思乡之愁:2. 2.相思之愁:相思之愁:3. 3.忧国亡国之愁:忧国亡国之愁: 1 1
15、、地位低下,无言的资格,自然不、地位低下,无言的资格,自然不敢言。敢言。 2 2、社会专制黑暗,人们无言的自由。、社会专制黑暗,人们无言的自由。 所以,诗中有所以,诗中有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对不平等现象的愤慨,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传达了,传达了寒门志士有寒门志士有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志难申的慷慨不平的呼声。诗歌。诗歌不仅是不仅是言愁言愁,而且,而且抒写心中愁愤不平之气抒写心中愁愤不平之气。 歌、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歌、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体裁,属属乐府诗体乐府诗体。 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诗体明辨中中对对“歌歌”、“行行”及及“歌行歌行”作了如下
16、解作了如下解释: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歌;步骤;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行;兼之者曰;兼之者曰歌行歌行。” 它们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它们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富于变化。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富于变化。 行路难行路难 李白李白比较鲍、李的比较鲍、李的行路难行路难写作缘由写作缘由情感情感语言风格语言风格鲍照鲍照李白李白比较鲍、李的比较鲍、李的行路难行路难写作缘由写作缘由情感情感语言风格语言风格鲍照鲍照怀才不遇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壮志难酬抒悲愤抒悲愤
17、深受乐府影响,语深受乐府影响,语言清新质朴,气势言清新质朴,气势连贯,笔力酣畅淋连贯,笔力酣畅淋漓漓李白李白抒悲愤抒悲愤 +明豪情明豪情 +展自信展自信 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辞亲远游”直到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行路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