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与全站仪联合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RTK与全站仪联合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TK与全站仪联合测绘地形图实习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绪 言RTK与全站仪联合测绘地形图,可以优劣互补。如果仅用全站仪进行数字化测图,就必须建立图根控制网,这样须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财力;如仅用RTK测图,可以省去建立图根控制这个中间环节,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同时还可以全天侯地观测。由于卫星的截止高度角必须大于13- 15,它在遇到高大建筑物或在树下时,就很难接收到卫星和无线电信号,也就无法进行测量。如果用RTK与全站仪联合测图,上述弊端就可以克服。即在进行地形测量时,空旷地区的地形、地物用RTK测之;村庄、城市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用RTK实时给出图根点的三维坐标,然后用全站仪测之。这样可以大大加快测量速度,提高工作效率。由于受到条件的
2、限制,我们这次是完全用全站仪进行数字测图。借此机会我试结合广东省增城市全国第二次土地资源调查1:500地籍图测量这一工程,进行粗略的分析。 第一章 测前准备工作1.1 图根控制测量野外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即图根控制测量和地形特征点(碎部点)采集。1.2 测站点的测定数字测图时应尽量利用各级控制点作为测站点。但由于地表上的地物、地貌有时是极其复杂零碎的,要全部在各级控制点上采集到所有的碎部点往往比较困难,因此除了利用各级控制点外,还要增设测站点。尤其是在地形琐碎、合水线地形复杂地段,小沟、小山脊转,房屋密集的居民地,这些会对测站点的数量要会求多一点,切忌用增设测站点作大面积的测图。增设测站点是
3、在控制点或图根点上,采用极坐标发测定测站点的坐标和高程。1.3 仪器器材、资料准备以及人员的安排仪器器材主要包括:一台GPS仪器、全站仪、对讲机、花杆、反光棱镜。资料的准备:在数据采集之前,最好提前将测区的全部已知点成果通过计算机输入全站仪的内存里面,以便调用。还者就是把成果打印一份放在全站仪的仪器箱子里面,以便查阅核对。外业作业人员的组织:我们这是用全站仪测图,一般一个组三个人,一个人观测,一个人跑杆,还有一个人就画草图。第二章 碎部测量2.1 全站仪的简单操作流程整平对中, 对中偏差不得超过1 mm 启动全站仪, 进入文件管理界面, 建立文件名, 并选择该文件在文件下存储; 把全站仪架设在
4、控制点或图根点上,以通视的控制点或图根点作为后视点,后视点为检核点进行检核, 偏差在限差范围内方可进行碎步点的采集。如果在对完后视之后发现测得的坐标和已知的坐标差的很大,则要找出其中的原因,可能是调用的时候坐标调用错误、测站点和后视点输入的位置调换、棱镜没有扶好、仪器没有整平、等一些原因,不管什么原因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最终符合限差要求才能开始可采集数据。我们上次在广州搞的全国二调工程师给我们的限差是平面在1cm左右,高程在3cm左右。2.2 注意事项观测人员在读取竖盘读数时,要注意检查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每观测2030个碎部点后,应重新瞄准起始方向检查其变化情况。立尺人员应将标尺竖直
5、,并随时观察立尺点周围情况,弄清碎部点之问的关系,地形复杂时还需绘出草图,以协助绘图人员作好绘图工作。绘图人员要注意图面正确整洁,注记清晰,并做到随测点,随展绘,随检查。当每站工作结束后,应进行检查,在确认地物、地貌无测错或漏测时,方可迁站。2.3 数据采集作业过程 测量小组一般都是三个人组成,一个主要负责草图勾绘和控制点制作,其余两个负责具体测量。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步步有检核”的原则。每次作业顺序为:确定测站点。确定测站点时,要尽量保证大的可视区域,同时还要保证有可通视的已知点。所以,在实际作业时一般将测站点定在较高的坡或山顶,以避免经常迁站。 架设
6、仪器。架设仪器时,要保证仪器架稳,一般是将三脚架的腿间距稍微放大些,保证平稳。角度过大将导致全站仪过低,给观测带来不便,同时也影响观测员的行动;角度过小时全站仪放置不稳,存在仪器损害的潜在危险。观测前要进行仪器的校验,对准已知点,以保证数据均为可信数据。 立棱镜,测量读数。立镜时要保证镜竿尽量竖直,每个碎布点保持间距35-45米左右。实际碎部点间距大多在35米左右,符合精度要求。全站仪能够自动保存数据,读数较快。一般有两到三人负责立棱镜,其中两人同时立镜。 记录。本次外业数据采集作业采用的是无码作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采集数据速度快,缺点是只能是采集数据,无法对数据的性质进行分类记录,所以在观测
7、同时要进行草图的勾绘,如:山脊线、山谷线、探槽等特殊数据就要在草图上记录下来,以便内业作业。一般由一人主测,另一人勾绘草图 测站点检验及检核。在测量一定点数(一般为300点)后或迁站时,要进行一次测站点检核。检核方法为:重测某一已知点(一般为后视控制点),检验两次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如果误差超出范围则所测数据有误。2.4 绘制草图的一些技巧及注意事项绘图员应有一定的方向感, 有一定的图形比例控制能力。绘图员在实地可先画出大致需要采集点的草图, 并控制好比例。绘制草图时遵循上北下南, 要善于使用多色笔标识, 准确描述地物间拓扑关系, 使用特定的符号, 以易于内业操作。比如一块草地, 可以在中间
8、画出草地符号(或注记文字) 即可清楚表示出地形特点。采集数据时也要注意一些技巧, 对于不便观测的四点房, 采用两点加宽度的采点方法, 这样用计算机自动生成, 所得的房屋既符合精度, 又很美观。注意一些散点的采集, 如电线杆, 采集时一块图一块图的检查, 以免漏测。采用两人跑尺, 可以大大的提高外业的速度, 需注意每测好一点应及时用对讲机进行核实, 以保证点图对应不出错。第三章 内业处理3.1 数据的传输用数据通讯线连接电子手薄和计算机,把野外观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每次观测的数据要及时传输,避免数据丢失。等数据传好之后把dat格式的文件用txt文本打开,查看里面的点号是不是与白天所测得得点号一
9、致,以免传输错误。3.2 内业电子草图的勾绘我们在广州那边的测图范围一般都是地势平坦地区,应用散点表示地形的变化,散点分布均匀合理。特殊地貌采用正确的地貌符号进行表示。数字测图中,碎部测量的主要方法为极坐标法,在实测得多数碎部点的坐标后,可以用软件中的方向交会、距离交会、十字尺测量法或两算定点等方法来取得其余各点的坐标,在辅以软件中的偏移、拷贝、延伸等功能,得到最后的图形。 本测区内面状地物主要包括:各种房屋。 本测区内线状地物主要包括:大车道、围墙。 本测区内独立地物主要包括:牲畜棚。 测区内除以上地物外无其他地物,地貌也较为简单,因此地形图没加图例说明。每天外业作业完成后,晚上回来后要进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RTK 全站仪 联合 测绘 地形图 实习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