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3版)数学九年级上下册名师精品说课稿.docx
《人教版(2013版)数学九年级上下册名师精品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3版)数学九年级上下册名师精品说课稿.docx(19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95人教版(2013版)数学九年级上下册名师精品说课稿目录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13)421.1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4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二)621.2.1 配方法说课稿(一)9配方法说课稿(二)1221.2.2 公式法说课稿(一)1421.2.3 因式分解法说课稿(一)16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稿(一)19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说课稿(二)21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二)26第22章 二次函数(12)29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6)29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2922.1.2二次函数
2、yax2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31二次函数yax2c的图像与性质说课稿(二)3422.1.3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3722.1.4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性质说课稿(一)40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说课稿(二)442.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4822.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二)5022.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一)56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说课稿(二)58第23章 旋转(9)6023.1 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一)60图形的旋转说课稿(二)64中心对称说课材料6723.2.2 中心对称图形说课稿72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
3、的坐标说课稿74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说课材料78第24章 圆(16)8024.1.1 圆说课稿(一)80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一)83垂直于弦的直径说课稿(二)8524.1.3 弧、弦、圆心角说课稿(一)89弧、弦、圆心角说课稿(二)9124.1.4 圆周角说课稿(一)9624.1.4圆周角(说课稿)(二)104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106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10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二)11324.3 正多边形和圆说课稿(一)116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说课稿(一)118弧长和扇形的面积说课稿(二)120第25章 概率初步(12)122
4、25.1.1 随机事件说课稿(一)122随机事件说课稿(二)12425.1.2 概率说课稿(一)12825.1.2概率说课稿(二)131用列举法求概率说课稿r1333.3应用新知,深化拓展14025.3用频率估计概率(1)说课稿143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13)21.1 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新华学校张玉芳我说课的题目人教版版九年级(上)第21章第一节一元二次方程.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说课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方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评价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节课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形式.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是一次方程、方程组及不等式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函数等重要数学
5、思想方法的基础。本节课是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导入课,它为进一步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简单应用起到铺垫作用。二、说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充分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正确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能力目标: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出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探索满足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精神.教学重点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三、说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教法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以类比发现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
6、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分析讨论、类比归纳,最后抽象出有价值。让时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学建模,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手段采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实物投影进行集体交流,及时反馈相关信息四、说教学程序知识回顾导入新课自主探索归纳新知巩固练习深化知识归纳小结反思提高布置作业分层落实知识回顾导入新课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学生举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5页的“问题1”和问题2,进一步明确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设计意图:方程模型的建立为下一环节的
7、教学做好铺垫。自主探索归纳新知比较一:与一元一次方程作纵向比较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比较二:方程之间作横向比较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叫做二次项系数、b是一次项系数;c常数项.注意: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是包括符号的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而且通过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知识树有更明确的理解。想一想(1)关于x的方程(1)2x2-7x+3=0(2)x2-6x+10=0(3)x2-50x=100(4)(x+3)x=9(5)x+y-
8、3=0(6)-x2=0是一元二次方程吗?(2)关于x的方程(k-2)x2+(2k-1)x+(k-1)=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注意方程成立的条件!)巩固练习深化知识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5x2-1=4x4x2=814x(x+2)=25(x-2)(x-2)=(2x+3)(x+3)归纳小结反思提高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请谈一谈体会和收获.布置作业分层落实作业:基本题:教材习题1、2、3;附板书设计:五、说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到课堂气氛或突发事件的影响,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
9、中,一方面根据课堂实施状况和学生反馈的信息而作出一种即时性评价,并顺势从教学内部进行调节;另一方面根据课堂练习的反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灵活安排教学细节,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二)实验中学:周春妮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一元二次方程,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进行陈述。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二章第(1)节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
10、垫作用。同时为今后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数打下基础。(二)、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快乐,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介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差异与不同,立足渗透类比
11、这一重要思想方法,又根据大纲的要求,所以我确定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为: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还有常数项。因此这节课的关键则为通过问题情景的设计,课堂实验的研讨,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二、学生分析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激发兴趣为目的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出发。九年级的学生较为活泼开朗,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较强。使得他们很快就能融入课堂,接受知识也事半功倍。当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列出的方程不再是以前所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或是可化为一元一
12、次方程的其他方程时,他们自然会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有关方程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变厌学为乐学。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分析:本节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为了使学生在知识上和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首先是探究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以及学生学习探究方法。其次是合作交流法,就是让学生共同讨论,有浅入深、有特殊到一般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法分析:在
13、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研讨式学习方法,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四、教学过程设计为了体现在教学中循序渐进,讲练结合的特点,本节课安排了情景引入、新课学习、归纳小结、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六个环节组成。(一)、情景引入给出3个数据x,6,3,请同学们自己编一道方程,并求出这个方程的解。这个设计在于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自己编方程的形式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紧接着我又出示这样三个数据:6,3,x2,你还能编一个方程出来吗?因此在一个有趣的问题中引入本节
14、课一元二次方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二)、新课学习因为数学来源与生活,所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为素材创设情景,易于被学生接受、感知。通过课件演示课本中的实例:一张矩形的铁片,长100厘米,宽50厘米。在他的四角各切去一个同样地正方形,然后将四角突起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的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为3600平方厘米,那么铁片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应用多媒体对其进行分析,充分显示多媒体演示中的生动性、灵活性,把图形的静变成动,增强直观性;同时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学生自然会想到用方程来解决问题,但所列的方
15、程不是以前学过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地进入新课,同时突破难点之一的“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通过上述情景分析,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列出方程。英国一位著名的数学教育心理学家曾说:概念的教学要从大量实例出发,通过实例帮助完成定义,而不是就定义教定义。因此,我在课本的基础上,又补充第2个实例: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加比赛?这里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全部比赛共有多少场?如果邀请x个队比赛,每个队都要与其它队共赛多少场?甲对与乙队,乙队与甲对的比赛是同一场比赛,所以
16、全部比赛共有多少场呢?小组讨论,并列出方程。新教学理念指出: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同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也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去分析和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三)归纳小结在学生列出方程后,对所列方程进行整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所列方程的特征,同时一元一次方程相比较,找出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并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来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所以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尝试、自我分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让学生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内涵:(1)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3)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因为任何一
17、个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化为“ax+b=c(a0)”的形式,由此类比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并由一元一次方程项及系数的概念联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的概念。(四)巩固练习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我出示以下练习。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x2+2x-y=3mn+3=0a2=413x2+2x+1=0我让学生巩固练习,在巩固中提高。从学生心理条件来讲,喜欢参与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而老师又希望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因此通过这组练习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概念进行变式应用,可以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紧接着,我遵
18、循巩固与发展想结合的原则,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例题,接着进行赏析。这个例题已经明确让我们“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其实,即使课本没有这样指明,或者说,课本安排这道例题的用意,就是让学生养成将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再进行研究的良好习惯。因为,所谓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都是在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后的项。接着,就是练习了。在学生做练习时,进行巡看,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五)课堂小结最后我再引导学生做如下思考:(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2)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数学方法?(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对你
19、又有什么帮助呢?一节有趣的数学课,就是要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成就感。因此整个过程我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六)布置作业考虑带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尽相同,因此,我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分为必做、选做、思考题三类。以便同时兼顾到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学评价现代数学教学观念要求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21.2.1 配方法说课稿(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配方法(第一课时),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
20、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节。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编写的教案,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分析、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四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作一个说明。一、教学目标的确定配方法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配方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如在二次根式、代数式的变形及二次函数中有广泛应用。对于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是解法中的通法,它的推导建立在直接开平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它又是推导公式法的基础。因此,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配方法;2、通过探索配方法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
21、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3、通过配方法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分析本节课是配方法的起始课,教学重点是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在前一节课已经掌握了直接开平方解一边是完全平方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本节课中研究的方程不具备上述结构特点,需要合理添加条件进行转化,即“配方”,而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类似经验,因此对配方方法的探索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说明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主要以启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形式展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对比,明晰方程结构特征,联想完全平方公式,对
22、方程进行转化,发现、理解并初步掌握配方法。在教学中,使用PPT课件,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四、教学过程的设计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活动二,对比探究,解决问题;活动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活动四,继续探究,拓展提升;活动五,回顾梳理,分层作业。下面,我将按这五个环节进行具体说明。(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首先以实际问题引入: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将学生放置于实际问题的背景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这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列出相应的方程:设场地宽xm,长(6+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2013 数学 九年级 上下册 名师 精品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