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笔记.doc
《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笔记.doc(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笔记高等教育学-潘懋元-笔记一、高等教育概述(一)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高等教育两个基本特点(1)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门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亦即高等教育的起点是要具有中学毕业水平(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上的特点)。(2).全日制高等教育中的本科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主干部分,而一般全日制高等学校本科学生的年龄在20岁左右,生理发展已
2、趋成熟(高等教育对像的特点)。2.研究任务:阐明高等教育领域中主要矛盾并揭示其规律,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实践提供原理、原则和方法的指导。3.学科性质:从两方面讨论,一是对知识总体的划分角度进行;二是从科学分类角度进行。是一门基础理论学科,应用学科,应用基础学科,各人观点不同。研究任务:一方面要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方法,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诸种问题;一方面在探讨这些理论和方法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的教育基础理论,并进一步认识和揭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特殊矛盾及其规律。4、地位与作用作为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相对于教育科学总体,体现
3、个性;对于它的分支学科而言,体现共性。为其他分支学科提供共同的概念、原理和理论基础,包括应用理论、技术理论和一定的基础理论。5.研究方法本身没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在方法上,教育科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6.研究策略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必须依靠其他科学分支的方法和原理。教育理论建设三准则:全环节原则、具体化原则、动力性原则(二)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国外高等教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萌芽阶段,高等教育作为一项国家事业,在许多国家发展得相当薄弱。二战前,各国没有专门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组织。二战后到20世纪60-70年代:高等教育研究成为独立学术研究
4、阶段的重要阶段。出现问题: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问题、大学生的道德水准问题、高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协调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校课程与学生需要的关系。(1)建立了国际性的和全国性的以高等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专门组织和机构。(2)建立了高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系统。2.中国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一)教育的基本功能人 教育 社会人的全面发展说: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多方面发展;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个人本位 社会本位(二)教育的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外部关系),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内部规律)。教育受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制约,并
5、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内部规律最基本关系:教育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以及个性特征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影响诸要素的关系。内外关系:教育外部规律制约着教育内部规律,教育的外部规律只能通过内部规律来实现。洪宝书四规律:教育形态与社会生产方式相适应;教育进展与个体身心发展状态相适应规律;认知系统与动力系统协调发展规律;信息存储总量决定个体发展程度规律。教育规律:具有多样性;有弹性;属于社会规律范畴。(三)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三种职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三、高等教育思想(一)高等教育思想的涵义与范畴高等教育思想也称高等教育观念,是对高
6、等教育现象和活动所持的看法,或者说都是对高等教育现象和活动的理性认识。高等教育思想宏观层面:本质观、价值观、功能观、目的观、发展观、人才观、管理观、微观层面:学校观、办学观、人才观、知识观、认识观、课程观、教学观与学习观、老师观与学生观、质量观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哲学:真理是相对的,个人的经验比大多数人的经验更重要;教育 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使个人的潜能得到不断改造或改组,从而适应社会;教育没有特别的目的,其过程本身就是目的,教育即生长、即生活;教学应当注重以经验和活动来组织,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中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是基本的途径。要素主义教育哲学:经过历史检验的多数人的经验比个人经验有意义,在人
7、类遗产中存在着一种知识的基本核心,即共同的、不变的文化,这些才是人人所必须学习的,学校的任务是要把这些文化的共同要素传授给年轻一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宰,教学科目是组织教学达到目的的轴心。 (二)中外高等教育思想体系永恒主义者赫钦斯的高等教育思想:提出培养完人教育思想;提倡通才教育;主张学习永恒学科,编制名著课程;主张大学独立,多方面的实施职能。倡导终身教育观。要素主义科南特:重视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推行自由选修制,追求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主张协调、平衡大学的职能,大力发展两年制学院。建立专门奖学金制度,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保证学生自由。逻辑实证主义罗素的高等教育思想:主张只有才能和
8、智力素质较好的人才能入大学;主张大学教育应兼顾学术与功利;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蔡元培:主张教育应以德育为中心;主张教育独立;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主张发展人的个性。(三)高等教育思想中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导向和学术导向的矛盾:社会导向指高等学校的主旨在于为社会经济、政治需要服务,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学术导向强调高等学校应以增进人类科学文化知识,进行高深的学术研究为首务。学和术的关系:学学问、科学,是认识世界的范畴;术技术、手段、方法,属于改造世界的范畴。基础和应用的关系:社会导向和学术导向在课程和教学领域的表现。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矛盾:前者强调个人的价值观,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
9、每个学生在个性和理性方面的发展,即培养和谐发展的个人;后者强调以社会为中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人才。通才:具有多方面的知识、能力,善于独立思考,各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人才。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矛盾:四、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和联系方式。宏观结构体系和微观结构体系;纵向结构体系和横向结构体系;静态结构体系和动态结构体系。(一)从学制研究到教育结构研究学制:学校教育制度,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联系。高等教育学制指高等教育范围内的上述制度。体制:以领导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规定
10、了某个系统各个有关部门及方面的管理权限和工作范围,以便于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高等教育体制是根据国体形式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以高等教育的领导管理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领导机构 、相对稳定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模式。其功能是划分高等教育管理权限,规范人们高等教育活动范围、方式和行为,维护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结构:构成或构造的意思。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要素间的联系方式和相互作用形式;诸要素的比例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条件和规律。高等教育结构是高等教育的构成,其结构比较复杂多样,受高等教育内外众多因素的影响。壬戌学制:设大学校和大学院两级制,大学院的修业年限不定;大学校可设立数
11、科或单科;大学校的修业年限为四到六年,其中医科、法科至少五年,师范四年;大学校采用选科制度,必修课和选修课学校自定;可设三年制专门学校;大学校和专门学校设立专修科。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现行高等教育学制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实施机构有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包括在内。结构包括本科(专科)和研究生两个层次。大学生的修业年限为四年或五年。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关系密切、事关高等教育总体的构成状态和方式。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分布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层次结构:水平结构,指不同程度和要求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本专科教育
12、,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科类结构:指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反映社会分工的横断面。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全日制、半全日制和业余高等教育等办学形式之间的比例及其联系方式;不同类型的高校及其联系方式;国家办的、地方办的、民办的、私立的高校之初之间的比例及其联系方式。分布结构:高等教育结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高校在各地的数量分布状态,不同形式和不同等级高校的分布,不同科类专业的分布,构成高等教育整体的布局。高等教育结构受内外因素影响:经济结构、国情、应考虑高等教育与整个教育结构的关系。(二)国外当外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三)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历史、现状和调整第一阶段:建少数高校,改造旧社会国
13、立、私立大学;1949-1951第二阶段:1952-1957 全面学习苏联,大规模院系调整。第三阶段:1958-1965 兴办了许多高等学校,改善了学校的布局结构和专业结构;定地试办面向地区性的电视大学;调整高校的培养规格和学习年限。第四阶段:1966-1976 第五阶段:1977- 日趋合理和完善,多形式、多科类、较灵活的格局。(四)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总量:某些科类有过热现象,人才过剩;科类专业设置的短期行为严重;应用科类专业重复建设;对方对专科程度的科类专业缺乏宏观调控,不利于高等科类结构的优化。高等教育运行机制:高等教育敏捷运作原理或机理,是以高等教育体制为载体的
14、。而体制又是国家权力机构和领导机构制定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导向机制、高等教育调节机制、高等教育动力机制和高等教育约束机制。相应的是国家干预机制、市场作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学校自治机制。改革:高等教育领导体制、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教育教学体制、高等教育招生就业体制、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五、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上)(一)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概述课程:跑马道,广义上的说可以包括一个青少年所经历的全部学习、生活甚至工作过程,凡是起教育作用的都归此类;狭义的概念,指学校中某一门学科甚至某一类型的课。学科:指人类知识的分支;指学校中的教学科目。专业:一行职业或一种专长,
15、是培养高级人才的目标。(二)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变化与改革高校课程改革原因:外部原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知识的激增、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个人的需要),内部原因(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课程设置和实施的多样化、课程性质的职业化、课程方向的人文化。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总量:怎样才能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及组织上体现将社会的下拉的应用性要求与人的人格和谐或全面发展结合起来,目前没有特别理想的办法;如何正确理解和评价教育中的精神文明建设措施和结果,目前有困难。(三)课程编制理论与技术经验演进模式和科学设计模式。课程编制包括确立目标和表述目标、选择和
16、组织课程内容并形式体系、实施课程、对课程进行评价。目标的确立与表述:目标的确立(先说知识、再说个人后说社会)、目标的表格(培养方向、使用规格、规范与要求)识得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选择原则(适时原则、完整原则、经济原则、实践原则、量力原则、满足原则)学年制:课程是统一的,且都是必修的,并且按照学年加以编排;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其升留级、毕业均按学年为单位;六、高等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下)(一)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过程三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教学过程四要素:教师、学生
17、、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四规律:教学相长规律;教学简约性规律;教学的发展性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特点:认知已知和探索示知的统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统一;个体认识社会化与社会认识个体化的统一;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是联系教学规律与教学工作的中介,是促使教学工作按教学规律进行的有力保证。高校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原则;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自觉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原则;理论
18、联系实际原则;专业性与综合性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知识的系统性与认识的循序渐进相结合原则;少而精原则;量力性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广义指达到教学目的和完善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教材内容编写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狭义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学生施加影响、怎样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形成一定道德品质和素养的具体手段。高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等),现场教学方法(参观、调查、实践和实习等),自觉与自觉指导方法(阅读、复习、练习、课外作业和辅导等),科研训练方法,学业检查与评定方法(平时检查、
19、学年论文与课程设计、毕业论丛与毕业设计)。教学方法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社会生产力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内部因素(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事项、教师个性与素质、学生个别差异)。高校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方法、实习、调查法。高校教学新方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高校教学方法改革趋势:由教给知识到教会学习;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上推行启发式,废止注入式;由讲授为主到指导学生独立学习与研究为主;(三)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是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相对系统、稳定的一组策略或方法。影响较大的教学模式:概念获得教学模式、先行
20、组织概念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四)大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学业成绩考核作用:教学作用;反馈、激励作用;鉴定作用;学业成绩考核的方式方法:考查(考核;技术性课程,无指标或只有及格指标的,进行考查;辅助性或比较高深的选修课程,考查);考试;答辩;高校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处理:评分与评语;评分标准;分数的收集和分析;分数评定后的处理。七、高等学校的德育(一)高等学校德育的任务与内容当前高校德育基本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久基本理论教育;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使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培养大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矫正不良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并使其具备健康的心理;提
21、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抵制不良思潮和风气的侵蚀。人才的基本素质:政治素质、理论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德育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国内外形势、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二)高等学校德育的过程德育过程的特点:多端性、实践性、社会性、反复性、互动性。(三)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德育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情理相容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整体性和一致性的原则;(四)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途径:开设政治思想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书育人;开
22、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党团组织和班集体活动;建设校园文化;开展心理咨询;方法:了解和理解学生(观察体验、个别谈话、问卷调查、对话、家庭联系);培养骨干和积极分子;下面教育和比较鉴别;激励与约束;八、高等学校改革过程理论两问题:改什么的问题和怎样改的问题。战略:整个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所碰到的一些基本理论所持的看法和观点;策略:改革的具体步骤中的那些理论问题。(一)高等学校改革过程的战略改革的进度和速度问题;改革的形式;各类型改革的关系;改革类型:管理体制改革,专业与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革的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改革(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起因、改革内容、高教体系的就学制度和就业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等 教育学 潘懋元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