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环境保护(讲)(含解析)解析.doc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环境保护(讲)(含解析)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环境保护(讲)(含解析)解析.doc(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环境保护(讲)(含解析)解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环境保护(讲)(含解析)解析专题18 环境保护考向一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一讲高考】 1.考纲要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命题规律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具体措施。【例1】(2015山东卷)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锯泥是
2、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0分)【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考点:本题考查区域资源、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名师点睛】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资源、环境问题,在开采、利用、生产过程中
3、,总会产生环境问题。图示方式主要是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治理了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有利于保护资源、环境,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例2】(2014海南地理)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例3】(
4、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答案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解析城市内涝是当今社会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加强排水系统建设等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建设“植被浅沟”可以收集地表水,通过滤网来提高地下水的水质,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局地小气候。【二讲基础】1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
5、题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产生的环境问题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 平 衡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 碱 化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3.中国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主要措施 具体措施 开发水源 修坝蓄水 修渠调水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退田还
6、湖 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采取全面节水措施 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依法) 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农业节水) 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工业节水) 加强宣传,节约生活用水(生活节水) 【三讲典例】【例1】福建省是中国南方的稀土大省,近年来随着稀土市场行情的升温,部分无证矿主受经济利益驱动,非法对稀土矿进行土法开采。土法开采的方法是:在山顶、山坡上打数十个深井,每天注入加有化学溶液的水数十吨,把山体中的稀土离子置换出来,随地下水从山麓处流出,经洗矿池过滤,池底沉淀物为稀土泥(即产
7、品),而未经处理的洗矿水在山谷间漫流。(1)指出土法开采稀土的环境问题。(2)简述合理开采稀土的措施。【答案】(1)造成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下游河湖水污染;造成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生态破坏;造成农作物绝收、水里鱼虾死亡、树木死亡、牲畜死亡。(答出两点即可)(2)持证开采(严禁非法开采);控制稀土矿的采掘量;提高开采的技术手段,减少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及时对污水进行处理。(答出三点即可)【趁热打铁】RCWA指数是指某区域可用清洁水资源量与该区域用水总量之比。下图示意19832008年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RCWA的指数的变化情况,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市1996年之前和之
8、后RCWA指数变化特点的差异。(2)简述当地政府为提高RCWA指数需采取的应对措施。【答案】(1)差异:1996年前呈波动下降趋势;1996年以后呈波动上升趋势。(2)措施:健全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水污染实时监测系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净化;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解析】第(1)题,从图中读出数值的变化趋势即可。第(2)题,一方面是节约用水,一方面是控制水污染。政府的做法从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技术上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排污量,以及污水处理几方面积极应对。【四讲方法】1.自然资源短缺原因的分析方法分析任
9、何一种自然资源短缺的原因都必须从自然与人为两大方面入手。如分析水资源短缺就是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等自然原因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利用的不合理性等人为原因入手加以分析。内容如下:产生原因对策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2.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分析(1)降水稀少:中东地区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曼等国家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降
10、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中亚地区的国家,如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严重短缺。(2)地狭人稠:如新加坡面积较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水河流与湖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资源紧张。考向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命题规律【例1】(2015海南卷)26.(10分)环境保护灌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滩;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最终形成流动沙丘。下面左图示意某区植物分布,右图为灌丛
11、沙堆景观。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答案】影响:灌丛沙堆早期具有固沙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绿洲;(3分)但如果灌丛死亡,则其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3分)措施:保护山地植被,增强水分供养;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每答出l项得2分,答出其中2项即可得4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考点定位】本小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治理。【名师点睛】地理综合题的显著特点是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信息获取、材料分析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其中教材知识和原理的应用以及材
12、料信息的获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该题以区域荒漠化问题为切入点,仍然采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呈现地理信息,考查学生对荒漠化的形成过程的理解以及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并准确获取其中信息是解答该题的突破点。“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滩”是早期灌丛的作用,而“灌丛死亡”后,其所固定的沙在风力作用下移动,则“最终形成流动沙丘”,这是后期灌丛的影响。“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则是教材中荒漠化的治理措施知识的迁移应用。【例2】(2015新课标II卷)44(10分)【环境保护】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
13、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答案】(10分)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
14、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每答出1项措施得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但本题满分不得超过10分。)【名师点晴】本题以近年来贵州省某喀斯特地貌山区严重的石漠化现象为切入点,文本形式提供材料,指出了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考查石漠化防治的政府能采取的具体措施。分析文字材料可以看出该地区因经济贫困在山上过度开垦、放牧、砍柴,暴雨冲刷造成水
15、土流失,基岩裸露,发生石漠化,所以要想减少石漠化的发生应该退耕、限牧、限樵,提醒学生要注意的是本题关键词“政府”,所以应该是政府能采取的“政策性” 或“宏观工程性”措施,并且以“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前提。【例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 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
16、出保护对策。【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保护对策: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解析】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繁殖地主要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而越冬地则位于我国南方的赣东北,每年的长途迁徙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减少。中华秋沙鸭数量在迁徙途中不断减少的具体原因可从其栖息地(即湿地)减少、误食受到农药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三方面分析回答。保护中华秋沙鸭的措施要针对其减少原因制定,如在中华秋沙鸭迁徙
17、路线上恢复湿地数量,尽可能多地增加栖息地;治理水污染,避免中华秋沙鸭误食中毒的鱼虾;健全法规,严禁捕杀中华秋沙鸭等。【例4】(2013山东文综)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二讲基础】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防治措施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环境保护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