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5、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我去日本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求学,准备学成后报效祖国。遇到的藤野先生是一个黑瘦的,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书的任课教授。他教我修改讲义和解剖图,让我懂得做学问的严谨。他对我没有民族情绪,只当作一个老师疼爱的学生。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将离开仙台,不学医学了。将走时,藤野先生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藤野先生跟那些歧视和侮辱中国人的学生完全不一样,“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2、解析: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朝花夕拾里颇受鲁迅先生本人青睐的一篇散文。该文回
2、忆了鲁迅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期间,藤野先生不受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真诚而严谨地教育和指导鲁迅先生学医的几件事。怀着感激的心情,鲁迅先生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如实记录了自己从“学医救国”到“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表达了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两个伟大的人和一篇深沉而不乏人情味的文字,是本文的魅力所在。本文承记叙文之形式,又兼具鲁迅先生的沉郁隽永的文字风格,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还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走近鲁迅,了解藤野先生,感受两个来自不同国籍,有着不同身份与
3、别样追求却同样让人仰视和崇敬的伟大人物。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的主旨。(2)体会本文语言的感情色彩浓厚的特色,了解对藤野先生赞扬、怀念的原因。(3)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2、解析: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指导其结合背景来阅读理解散文内容。体会散文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在欣赏中教师以引导为主,避免一言堂,应该是一位起纽带作用的主持人。学生是本文学习的主体,从背景资料收集、感受作者的情感,无不渗透着学生主体智慧的参与。学习中,老师要鼓
4、励学生间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通过同伴间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本文篇幅较长,并且语句难以理解,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难度。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针对重难点字句,教师应做必要的分析。2、对课文的双线结构,学生理解起来也有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应组织学生细致分析课文是如何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本文除写藤野先生之外,还用大量篇幅写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有何作用。教师一定要在课前认真设计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学生通过查阅图书、上网等手段,搜集和整理有
5、关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资料,对课文的写作背景大致了解;这样在学习中不至于生拉硬拽的灌输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能于纷繁的内容中,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导语:恩师是让人永远怀念的。特别是当你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中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时候,都有一位老师给你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那是永不坠落的寒夜星辰,永远在人生的征途中温暖地闪亮。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初那个特殊年代里感人至深而又发人深省的往事。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二)检查预习,资料助读:问题:课前预习,你做好了吗?师生活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6、。驿站(y) 教诲(hu) 系住(j) 芦荟(hu) 瞥见(pi) 畸形(j) 匿名(n) 诘责(ji) 绯红(fi)杳无消息(yo) 深恶痛疾(w) 油光可鉴(jin) 2、解释下列词语。宛如:正像,好像。绯红:鲜红。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不逊:无礼。逊,谦逊。诘责:反问并责备。杳无消息:从此再也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瞥见:一眼看见。3、了解背景。(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
7、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旧礼教和封建制度,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旗手。后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运动的主将。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本文选自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一个回忆散文集,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订成书改名。(2)简介作者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
8、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篇文章就给我们提供了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们一起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做好学习课文的准备,让课堂学习不至于生涩。(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问题:课文分为几个部分?你能归纳各个部分的内容吗?师生活动:1、划分段落。朗读课文,可以请几个同学读。朗读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考虑段落的划分。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时间的推移:相识前相识相处时相别后地点的转换: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中国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
9、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2、概括文意。提示:可以分三部分。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1)全文共有38段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写在公园赏樱花;在会馆,留学生学跳舞。)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回忆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主要写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2)课文的第二部分较长,内容较多,可以让学生讨论,进一步划分层次。明确
10、: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准备弃医从文。第四层(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弃医从文并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问题:课文的主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师生活动:1、理清全文结构层次。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2、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1)请一个学生朗读3235段,要求学生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的语
11、句,并仔细揣摩,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凄然”、“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叹息”、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和写信。(2)齐读3638段,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鲁迅后来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了吗?写过信了吗?他把老师忘了吗?鲁迅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怀念他,感激他,赞美他,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珍藏讲义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明确全文写了哪几件事情,理清课文的双线索,体会师生间的真挚感情。(五)课堂小结: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我们今天都讲了,余下的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
12、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课堂学习的内容,抛出问题,指导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和线索,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分析各部分的细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迅速回忆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深入思考,合作探究:问题:认识藤野先生之前,课文中还写了哪些内容?师生活动:1、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
13、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2、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3、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
14、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去往仙台途中及初到仙台的生活状态,再自然进入通过归纳具体事例,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三)分析人物形象:问题:课文中叙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有什么特点?师生活动: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藤野先生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谈谈你对藤野先生的初步印象。明确:写他:“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他衣着“模糊、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科学和教育事业上的学者
15、形象。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非常传神。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2、学生默读1123段。提问:在与藤野先生交往中,作者记叙了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交往中,着重选写了他的四个典型事例。从四个方面来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1)添改讲义;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藤野先生 年级 语文 上册 先生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