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常用语中探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日常用语中探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日常用语中探索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同其他国家的交往也日趋频繁,人们开始重视与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各民族文化有其产生的土壤,发展的历史和群体认同的现状。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不同的文化现状。不同的文化现状意味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行为准则。在中国人和西方人之就存在着一道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屏障,这道屏障导致跨文化交际者无法在交际中正确地译码,使交际出现障碍。每一个国家、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每一种文化之间既有相似相通之处,又有泾渭分明的差异。但这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应该作
2、为评价异己文化优劣的标准,相反我们应该尊文化间的差异,客观的看待这种不同。因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由于各自独特的历史、政治、经济、自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必然的导致各自文化的不同。因此文化的差异具有社会必然性。探讨各文化表现的差异只是为了客观地寻找这种差异产生的原有,以及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减少信息传播的误差和沟通的障碍,更好的促进世界文化的融合与沟通。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但简单加以概括其实并不复杂:反映到思维方式上是抽象和具象的差别,反映到生活态度上则似乎可以理解为西方人更加实用,而中国人则多少更偏重一些精神感受。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但是,差异带来的并不总是分歧,它恰恰给文化艺术大
3、师们留下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如能从中找到一个准确的结合点,那不仅会给两个民族,而且也会给整个世界带来一种更具包涵意义的和谐与美丽。本文将从中西方文化在日常用语上的不同来探索这种差异的根源。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见到朋友或熟人打声招呼,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行为。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因此他们在见面时打招呼的用语和习惯也大相径庭。中国有浓厚的食文化,因此,中国人见面时喜欢用“你吃了吗?”来和对方打招呼,但这句问候语实际上已失去了其字面上意义,不是用来询问信息,而只是打招呼的一种方式。而英美人常用的打招呼语一般比较简单,有时也以谈论天气的方式来和对方打招呼。然而这些问候语中国人听起来觉得与
4、对方太过生疏,一般较少使用。“你吃过了吗”与“How are you ?”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道:“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表示对别人的生活的关心。也是延续多年的见面用语,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尤其在过去的五六十年里,在广大农村地区尤甚。深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由于中国近一百年来经济落后、物质极度匮乏,人们生活的中心活动就是围绕解决温饱问题而进行,见面问候别人“你吃过了吗?”是一种深切的关心,也就不难理解所谓的“经济总会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烙痕”。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已得到的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5、不在是日常生活大家所关心的话题了;另一方面,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这种见面用语正在慢慢地从我们生活中消失。在温饱之后,人们更看重人内心的感受,于是对人心情的关注便开始走向前台。“最近心情好吗?”,“今天心情怎么样啊?”等等用语也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招呼用语中。而若你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How do yo u do!”“Nice day,isntit?”一般更加注重关心对方的身体状况和心情,有时大家也聊聊天气,这样的
6、打招呼方式较为流行。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文化的产生背景差异:中国文化是在黄土高原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的思想文化是儒学定于一尊而又与其他学派兼容并存的文化。而西方近现代文化主要是从古希腊罗马的异教文化发展过来的。古希腊伦理学和价值观的基本特征则表现为尚知和崇理,尤其是理智、哲学的沉思被强调为最高的德性。孕育和起源于海边的文化注定了他们性格上的开放。这是与中国文化的大不同!中西方 (尤指中国与英美国家)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汉语和英语,它们各自反映着本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凝重的历史传统,因而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着许多差异。这种差异产
7、生的原因:跨文化交际通常是通过说话的交往方式来进行的。中国人私下谈话中,即使是初次见面,往往也喜欢把年龄大小、家庭情况、家庭地址、身体状况、工资收入、婚姻状况等当作交谈的内容,以示对对方的关心。然而,所有这些在西方人看来都是个人隐私。在西方国家,特别强调对个人私生活的保护与尊重,认为打听别人的事是很不得体的行为。因此,当与英美人进行交谈时,要选择适当的话题,以免使西方人觉得个人隐私受到侵犯或感情受到伤害。语言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最主要的工具。语言反应文化,文化又渗透于语言之中,语言与文化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因此,在学习英语本身的语法、词法、句法、篇章结构等语言规则的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
8、景知识的学习。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主要靠间接地阅读有关的材料。平时可以多读一些英语现代文学作品、英语原版小说,多看英语报纸和英语杂志,多阅读一些介绍西方国家背景文化知识的文章和书籍。此外也要留心和积累有关民族习性、社会习俗、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材料,不断学习和积累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知识。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语言和文化是紧密联系的,中西文化中存在很大的差异,且这些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作用与影响。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排除文化差异障碍,获得交际的成功,必须注重学习、掌握对象国的背景文化知识。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强对英语国家背景文化知识的了解,以克服
9、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障碍。(一) 明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树立语言学习即文化学习的理念语言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最主要的工具。语言反应文化,文化又渗透于语言之中,语言与文化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认为:不了解一门语言所具有的文化,就无法正确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这门语言。因此,在学习英语本身的语法、词法、句法、篇章结构等语言规则的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二)博览群书,积累目的语的背景文化知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主要靠间接地阅读有关的材料。平时可以多读一些英语现代文学作品、英语原版小说,多看英语报纸和英语杂志,多阅读一些介
10、绍西方国家背景文化知识的文章和书籍。此外在阅读此类书籍、报刊、杂志的同时,也要留心和积累有关民族习性、社会习俗、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材料,不断学习和积累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知识。(三)多观看英文电影、电视和录像,以吸收异国文化 外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有选择地观看一些有意义的英文电视、电影和录像,更直观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在看影片时,要注意片中人物对话的内容、说话的方式、日常生活的情景,观察人物的姿态、表情、行为动作等语言以外的交际手段。注意从影片所显示的内容寻找、收集有关文化知识的各个方。(四)积极进行英文思维,从语言中更好地理解对象国文化中西不同民族,因其文化背景的差异,具有的不
11、同的思维方式。而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又在该民族的语言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反映。因此,可以在学习、使用英语语言的同时,积极进行英文思维,并更深入了解语言背后所具有的文化。如:想用英语表达“上星期五在剧院门口, 我碰到了多年未见的高中同学”,使用英文的直线型思维,即在表达思想时,直截了当,要点放在句首,再进行各项补充。因此,可清楚知道应该将之表达成“I met with my high-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last Friday, whom I hadnt seen for years.”进而更深入挖掘,了解到形成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是因为:在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制度形成了弱肉强食的社会风尚,这使有本事的强人得到尊崇,而缺乏自信的人得不到重用”,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直率的性格,喜欢直接表达。如果外语学习者能在阅读英文书籍或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使用英文思维,不但能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而且更易于掌握、理解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