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a和B射线的发现者看见他的学生整天呆在实验室里工作,问他: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 肖川先生说过:“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是一株会思想的芦苇。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代表就一定要我们教师成为教育专家,成为学者。只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教学思路即可,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教出自己的风格。思想的深度,成就事业的高度,决定生命的长度。在小课题研究中,我们需要深度思考,要考虑问题抓关键,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总结经验找规律。1.什么是小课题研究 案例:“站起来就说” 张
2、老师任五年级语文,最近为班上的学生不愿发言而大伤脑筋,的确,那样的课堂常常如入“无人之境”。经过一番思考,张老师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课堂时间紧,发言机会少,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被挫伤。于是,张老师根据中国青年报文章的启示,尝试“站起来就说”。他对本班学生做了一个征求意见调查,54%的支持率让他颇感欣慰。然而真正实施起来,竟无一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在征求部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顾老师感到光凭“激励”还不行,还得“强迫”,于是他又公布了一项新规定“每周每个学生语文课上主动发言不少于两次;凡少于两次的学生必须当众唱歌,必要时还得请家长逐周累计发言次数,奖励前三名。”此举见效显著,课堂气氛随即“活跃”。
3、然而,张老师很快发现:少数同学是前半周看热闹,后半周胡乱找几个问题提提,答答,完全应付了事。针对这种情况,顾老师采取了“要点提问法”、“即时提问法”,对那些一堂课上一次都没主动发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学生突然提问。伴随着这样的“软硬兼施”,学生们的强迫感日渐消失,慢慢习惯了“站起来就说”的形式。 案例2:与克隆作业过过招 任教五年级语文的王老师,意外发现本班部分学生有长期抄袭作业的现象。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恼怒,先是不动声色地与个别学生接触,了解具体情况。然后,她决定与“克隆作业过过招”。 王老师首先设置了专题作业评讲课。评讲课上她先表扬了所有语文作业全对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学生当小老师,为大家作解题示范
4、,几个抄作业的学生自然就“挂黑板”了。尽管在座的学生多心知肚明,但王老师仍未解开真相,这让“抄手”们十分愧疚。 接着,王老师又组织学生们自编自导中队会“诚信为金”,大家通过讲故事、演话剧、夸典型、表决心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和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和信念。 更为重要的是,王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出针对性改进。首先,她在班上建立了学习互助小组,引导学生们积极、正确地对待学困生并给以学习援助;其次,她在平时的新授课上,特别留心学困生的表现,有针对地调整教学节奏;再次,她在作业批阅中增大了面批的分量,更加关注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孩子们渐渐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诚挚关心,外在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5、 以上案例就是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就是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 通俗地说,小课题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由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小课题的特征: “属己”:小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构建理论,也不是为了发现规律,而是教师自身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美好愿望,又包括教师提
6、高自身专业素养的成长动机,是教师应对“专业困境”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姿态,因而具有鲜明的“属己”特性。 真实:小课题源于真实的教育、教学问题,比如“怎样用表演提高作文评讲课实效性”“如何解决学生抄作业的现象”,等等,也许这些问题似乎有些小家子气,无法立项,但它们恰恰是众多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遭遇的最为迫切的难题,是常常困扰着教师、影响着教师顺利组织教育活动的现实问题,其中的价值与意义也只有教师自己方能真切感受因此,它是真问题。 微观:小课题着眼于“小”,以“微型”彰显特色,它的切人点和开口都很小,关注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问题的“某点”以及某个细节,并由此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
7、佳途径,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内涵。由于切口小,一个教师或一个课题组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微型课题;由于切人口小,所以能跟具体的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更加适合一线教师。 即时:一方面,小课题生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根植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偶发性、情境性,常常是不约而至的。另一方面,微型课题在研究周期上很灵活,不受时间限制,一周、一个月,时间周期不等,方式上根据实际需要随机应变,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我的事情,我做主”。 渐进: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默会的、多元的生成行为,是教师实践智慧不断丰富的渐进过程,其成效(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隐性的成果)大多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更难以凭
8、借传统的标准进行量化考证。所以,更需要教师拥有一种平静的心态、一种务实的品质、一种坚持的毅力。只有如此,才能将真问题做成真研究;从小问题闯出大天地。 2.小课题研究的选题 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课题研究,就是以“问题”为核心,从已知条件出发,通过搜集材料,观察试验,研究推理等,寻求解释的方法,探求解决的途径,最后达向未知彼岸的过程。实际上教师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很多的,如一个问题的讲解、后进生的转化、某节内容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学生上课不专心、作业安排等等。课题的价值有赖于有效的反思。面对转瞬即逝的问题,不仅要知晓正在发生什么,寻求何种可行的解决策略,更为重要的是要深入探究导
9、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呢?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选题:(1)“遗憾”中选题可采用问题分析法确定课题。 操作步骤: 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在哪些方面? 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是什么? 例:某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满意,学生学习能力不强,想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展开研究。 主要表现:不会自学,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等。 主要原因:自学能力不强。 可能办法:预习(能力、方法)、数学语言能力培养
10、、开展课外阅读等。 课题: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研究 小学生数学预习方法指导研究 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研究 例:后进生转化问题辅导中发现收效不大,甚至辅差辅差越辅越差问题。在辅导中观察他们的情绪态度,发现他们极不情愿。几科都差,本来就贪玩,现在几科老师轮番轰炸,他们当然吃不消,有抵触情绪。提出转思想,转情感,转方法,转基础等想法,在教学中实验,果然有效。最后总结成论文。(2)热点难点中选题热点是大家都在关注的问题,难点是大家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选题的重要来源。 可采用问题分析法确定课题或问题分解法来确定课题。 问题分解法,就是对问题进行分解,寻找到可以研究的问题。作文内容研究例子。 例:自
11、改作文课题研究(略)。(3)“得意”中选题即在自己做得最好的地方去寻求新的生长点,确定课题进行研究。可采用经验聚焦法确定课题。 操作步骤: 寻找成功之处; 成功经验聚焦。 例如:一位教师在班级管理方面有成功之处,学生很自觉,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总结经验:班风好、学生自理能力强、小干部作用发挥好等。 聚焦:班风好(班级文化建设) 引领阅读源于给学生读故事。凡是老师读过的书,马上被借阅一空,只要是老师读过的书,他们就读得特别起劲。我从中总结出读书是需要引领的,一本本优秀作品好比是一座座宝藏,学生不知到里面是多么瑰丽。只有老师把他们带进去,他们才惊喜地发现:啊!这么美!我们开展大声朗读和图书漂流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开展 课题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