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细结构常数的研究综述.doc
《对精细结构常数的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精细结构常数的研究综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对精细结构常数的研究综述摘要:关键词:精细结构常数;无量纲常数;物理意义精细结构常数是原子物理学中重要的无量纲常数,通常用希腊字母a表示,它的值约等于1/137,更确切的数值是a=0.007297352533(27)或1/a=137.03599976,它通常表示成其它几个常数的组合: a= 其中e是电子的电荷, 是真空介电常数,h是普朗克常数,c是真空中的光速,那么这个常数究竟从何而来,为什么被称为精细结构常数?在物理上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些都要从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说起。1. 精细结构常数的导出1.1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最早的光谱是来自于太阳光,1666年,牛顿(Issac. Newton,
2、英,1642-1727)就发现一束细小的太阳光在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像彩虹那样的连续光带。牛顿把这彩色的光带叫做光谱。这是对光谱的最早研究。到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渥拉斯顿(William Wollaston,1766-1828)zai 1802年发现太阳光的连续光谱带其实并不是真正连续的,而是带有许许多多的暗线条。1814年,德国物理学家夫琅和费(J.V.Fraunhofer,1787-1826)也独立地发现它。牛顿之所以没有能观察到光谱线,是因为他使太阳光通过了圆孔而不是通过狭缝。在1814-1815年之间,夫琅和费公布了太阳光谱中的许多条暗线,并以字母来命名。其中有些命名沿用至今,
3、此后便把这些线称为夫琅和费暗线。以后德国物理学家约瑟夫冯福隆霍弗(Josenh von Fraunhofer,1787-1826)进一步精确记录了数百条这种暗线的位置。 实用光谱学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罗伯特克基霍夫(Gustav R.kinchhoff,1824-1887)与德国化学家罗伯特本生(Robert Bunsen)在19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他们证明光谱学可以用作定性化学分析的新方法,并利用这种方法发现了几种当时还未知的元素,并且证明了太阳里也存在着多种已知的元素。光谱学中的光谱一般是指的光的频率或波长成分和强度的分布的关系图谱。氢原子光谱的发现。氢原子光谱中最强的一条谱线是1
4、853年由瑞典物理学家埃斯特朗(Anders Jonas Angstron,1814-1874)探测出来的。此后的20年,在星体的光谱中观测到了更多的氢原子谱线。1885年,从事天文测量的瑞士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巴耳末(Johann Jakob Balmer,1825-1898)找到了一个经验公式来说明已知的氢原子谱线的位置,以后便把这一组线称为巴耳末系。继巴耳末的成就之后,1889年,瑞典物理学家里德伯(Johannes Robert Rydberg.1854-1919)发现了许多元素的线状光谱系,其中最为明显的为氢原子和碱金属原子的光谱系,它们也都能满足一个简单的公式。从19世纪中叶起,氢原子
5、光谱一直是光谱学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氢原子的精细结构的发现。1891年,迈克尔逊(Albert Michelson. 1852-1931)通过更精确的实验发现,原子光谱的每一条谱线,实际上是由两条或多条靠的很近的谱线组成的,这种细微的结构称为光谱线的精细结构。1.2 精细结构常数a 第一个对氢原子光谱作出成功解释的,是尼尔斯玻尔(Niels.Bohr.丹麦.1885-1962)于1913年发表的关于原子结构的氢原子理论,在这个理论中,玻尔通过两个著名的假说“定态假设”和“频率假设”将基本作用量子引入原子系统,指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核的库仑场中绕核作高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和能量均为量子化,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细结构 常数 研究 综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