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接收系统900宽带MMIC耦合器的优化设计-毕业论文.docx
《射频接收系统900宽带MMIC耦合器的优化设计-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射频接收系统900宽带MMIC耦合器的优化设计-毕业论文.docx(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摘 要近年来,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领域,射频电路在无线通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射频电路的性能不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射频收发机的部件中,需要考虑的性能指标有噪声、线性、功耗、增益、工作频率、电源电压。现在,无线收发系统的大部分模块,如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Mixer)、耦合器(Coupler)、锁相环(PLL)、压控振荡器(VCO)以及功率放大器(PA)等都可以实现单片集成。耦合器是射频电路接收系统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接收系统的性能。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应用于3GHz射频接受系统的宽带集总参数定向耦合器的设计。在设计
2、过程中,由于单级耦合器的带宽较窄,为了延展带宽,本文中采取了三级耦合器结构,为了让该耦合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采用了集总参数定向耦合器的低通模式。根据3GHz射频接受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宽带集总参数定向耦合器的电路图。应用GaAs的模型参数,在ADS中对电路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稳定性也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最后完成了宽带集总参数定向耦合器的MMIC设计。研究表明用GaAs工艺实现的耦合器,不但实现了低成本和低功耗,还可以获得较高的性能。关键词: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ADS,射频接受系统,定向耦合器。AbstractRecent years, whether civil
3、ian or military areas, RF circui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the improving market demands , the higher requirements of RF circuit performance were continuously brought forword. In RF transceiver compone
4、nts, the main considering performances include: linearity, power, gain, frequency, the supply voltage. Now, the majority of modules in wireless transceiver system in, such as low noise amplifier (LNA), mixer (Mixer), Coupler (Coupler), phase-locked loop (PLL),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 and
5、 power amplifier (PA) can be integrated monolithicly. Coupler is a very crucial part in RF receiver system, Its performance will have a direct decision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ceiver system.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sign of the broadband lumped parameter directional coupler that is uesd in 3 GHz
6、 RF receiver system .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e bandwidth of single-stage coupler is very narrow, in order to extend the bandwidth, the paper adopted a three coupler structure. To make the coupler with higher stability, using a low-pass mode of the lumped element directional coupler. According to 3
7、 GHz RF receiver system requirements, design of the broadband system lumped element of the directional coupler circuit diagram.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parameters of GaAs, in the ADS for circuit simulation, and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nalyzed,While its stability has done a more detailed analysis ;
8、Broadband completed lumped parameter directional coupler design.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GaAs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coupler, not only to achieve a low-cost and low-power consumption, also get higher performance. Keywords : Monolithic Microwave Integrated Circuit (MMIC), ADS, RF receive system, d
9、irectional coupler. 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研究背景、意义11.2 射频电子技术的回顾11.3 射频接收机拓扑结构的比较21.3.1 超外差式接收机31.3.2 零中频接收机41.3.3 低中频接收机51.3.4 实际中采用的接收机结构61.4 本文所设计耦合器的性能指标7第2章 单级集总参数耦合器的优化设计82.1 集总参数的概念82.2 定向耦合器82.2.1 基本概念82.2.2 实际应用的定向耦合器的性能指标102.3 单级集总参数定向耦合器电路的设计与优化112.3.1 电路的理论分析与优化设计112.3.2 ADS对单级集总参数耦合器的仿真162.3.3 电
10、路的稳定性分析19第3章 多级宽带耦合器的优化设计323.1 ADS中在电路结构323.2 对电路的仿真与优化333.3 对电路的稳定性分析35第4章 宽带MMIC耦 合器的优化设计404.1 MMIC中常用的无源器件404.1.1 平面电阻414.1.2 平面电容424.1.3 平面电感424.2 耦合器电路的MMIC实现43结 论47致 谢48参考文献49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有无线通信的地方,就有传输设备,有传输设备的地方,就存在射频(RF)电路。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领域,射频电路在无线通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对射频电路的性能不断
11、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宽带耦合器是射频电路接收系统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接收系统的性能。以上所说的射频电路都是指集成电路。纵观无线技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集成电路极大地推动了无线技术的发展。早先用离散元件构成的射频电路,由于体积庞大,有它致命的弊端。目前数字集成电路发展已经相对完善了,而模拟集成电路的发展相对缓慢。射频集成电路是无线收发机系统集成化的主要瓶颈。在射频收发机的部件中,需要考虑的性能指标有噪声、线性、功耗、增益、工作频率、电源电压。市场用户对无线产品的性能要求是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高性能,这对RFIC的设计师是严峻的挑战。现在对于集成电路的研究,国家也
12、越来越重视。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以微电子为基础的电子技术是推动信息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集成电路是微电子的核心和主体,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微电子产业是一个战略性产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微电子产业就会失去战略主动地位。当前国际上集成电路竞争非常激烈。其一是商业上的竞争,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增长65%与集成电路有关。其二是战略主动权方面的竞争,谁掌握了集成电路谁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所以说集成电路的研究是与一个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现在国内IC设计的技术还不是很成熟,而且我国半导体设备与国外的差距很大,根本无法与国外半导体设备厂商相抗衡。国产半导体设备占世界市场的份额几乎
13、可以忽略不计,仅占世界市场的0.1%,微不足道。因此加快我国集成电路的研究和开发已刻不容缓。1.2 射频电子技术的回顾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 J. Clerk Maxwell)总结了前人在电磁学方面的成绩,得出了电磁场方程,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H. Hertz)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的理论得到了证实。从此,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开始努力研究如何用电磁波传输信息,这就是无线电通信。1901年英国科学家马可尼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信号横越大西洋,可以认为从那时起正式诞生了射频电子技术。1936年,波导传输线被George Southworth和W.
14、L. Barron发现,他们通过实验,证明了波导可以作为微波传输媒质,并能用于大功率的微波传输。但是,波导结构由于体积大、成本高,很快被1950年后发展起来的平面传输线所代替,其中1952年出现的微带线,由于成本低、易于集成等优点,是平面传输线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1948年肖特基(W. Shockley)等人发明了晶体三极管,这是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60年开始,出现了将晶体管和微带线的结合,“管”、“路”的结合促成了微波集成电路(MIC)的发展。发展初期是由分立的固态元件与集成的无源器件构成的混合微波集成电路(HMIC) 。 80年代初开始向着同一基片上同时集成有源器
15、件与无源器件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方向发展。当今,随着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的小型化和超宽带化发展,特别是芯片集成系统(systemsonchip)的研发和应用,耦合器也相应要求向超宽带化发展,同时还必须要求耦合器占有芯片的有效面积尽可能小.1.3 射频接收机拓扑结构的比较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上形成了对无线接发机研究的热潮。在现有高度成熟的数模、模数变换器技术和数字技术条件下,接收机的性能主要由其射频前端来决定。 接收机射频前端必须完成的主要操作是:首先天线将感应到的电磁波转换为微弱的电信号,然后从天线来的信号要进行下变频,并进行解调以提取出需要的信号。下变频的操作涉
16、及到高频,它们对整个接收机的影响尤为重要,对其性能要求也最高,一般用模拟电路来实现;而调制则是在较低的频率下进行的,在现在的模数、数模变换器技术和成熟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支持下,主要采用数字技术来实现,这样不仅提高了集成度,还可以采用复杂的调制算法来提高整个接收机的性能。由于下变频部分的拓扑结构对接收机的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下面将对经常采用的几种拓扑结构进行比较总结,给出每种拓扑结构的优缺点,并指出了可能的发展趋势1-2。1.3.1 超外差式接收机超外差式结构由Armstrong于1917年提出,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拓扑结构,其结构框图如图1-1所示。微弱射频信号首先通过低噪声放大器(LNA)进
17、行放大, 图1-1 超外差式结构LNA噪声系数对整机的贡献最大,但它提供的增益可减小后级引入的噪声系数。之前的射频滤波器衰减了带外信号和镜像千扰。使用可调谐本振,全部频谱就被下变频到一个固定的中频。通过在下变频模块之前使用一个外部镜像千扰抑制滤波器,镜像干扰可以被大大削弱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在下变频之后使用中频滤波器可以滤除带外的杂波及噪声,对于后面的各个模块就降低了动态范围要求。对于数字通信系统来说,第二下变频通常是正交的,以使同相和正交(h Q)信号的数字处理变得更容易。实现超外差式接收机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镜像信号的抑制,镜像信号的频率与有用信号的频率相差为两个中频,而这两个信号能量的强
18、弱是不可预知的,如图1-2所示。 图1-2 镜象干扰问题为了在最坏的情况下依然有良好的性能,接收机必须有足够的镜像信号抑制率。为了减轻对镜像抑制滤波器的要求,可以将固定中频频率提高,以加大镜像信号与有用信号频率之间的间隔,但这样将需要另外的下变频器来将中频信号变换到基带,这就是多级超外差式接收机。超外差式接收机的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相邻信道的干扰。为了将下变频后的有用信号从相邻信道的干扰信号中分离出来,中频滤波器也要求有一个高的Q值(50)和大的阶数(8或者10阶),这样的滤波器也是很难集成的,一般还是采用外接的滤波器来实现。但由于它通过适当地选择中频和滤波器可以获得精确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是最稳
19、定、可靠的接收机拓扑结构。为了解决超外差结构中镜像抑制滤波器难以集成的问题,Hartley和Weaver提出了镜像抑制接收机,如图1-3所示2。可以证明,在完全理想的情况下,信号带里的波谱在A, B点具有相同的极性而镜像带里的波谱具有相反的极性,所以有用信号不会受到镜像信号的干扰。但是,由于实际实现中两个支路存在幅度和相位不匹配问题,使得这两种结构的镜像抑制率只能达到3040dB,在很多应用中,这种程度的抑制率是不能满足要求的。 Hertly Weaver图1-3 Hartley和Weaver镜像抑制接收机1.3.2 零中频接收机 在零中频接收机中,有用信号被直接下变频到基带。这样,镜像信号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射频 接收 系统 900 宽带 MMIC 耦合器 优化 设计 毕业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