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点滴谈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点滴谈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点滴谈 姓 名: 学 校:周口广播电视大学学 号: 081170408 指导教师: 赵学海 完稿日期: 2010年11月 目 录提纲 2摘要 3关键词 3一、 学生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 3 二、创设情景,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4三、组织探究活动,选择探究方式 5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6参考文献 7提 纲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具体地说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
2、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一、 学生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二、 创设情景,激发自主探究兴趣三、组织探究活动,选择探究方式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点滴谈 论文摘要: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具体地说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
3、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关键词:小学数学 探究学习 数学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
4、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叶圣陶先生晚年答记者问时说:“教是为了用不着教”道出了教学的目的,这也就必然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有的人也许会说,探究是科学家的事,至少是成年人的事,小学生的任务是老老实实学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基础知识。这种说法是片面的。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思维最敏捷的青年时期。如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 22 和 28 岁,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也只有 26 岁。由
5、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什么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呢? 一、学生有一定的探究学习能力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究的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教师要承认并信任学生中潜藏着的极大的智慧和才干,只要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只要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由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先让学生说一说已学过的有周长的平面图形,然后复习已学的正方形的周长计算,介绍长
6、方形的特点,最后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寻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中选出一种最简便、最科学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些都是学生能够做到的。二、创设情景,激发自主探究兴趣 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十分重视创设问题情景,在新知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之中。创设问题情景时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觉到问题是与旧知有联系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与探究,另一方面又使其感受到已有知识
7、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言”的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简易方程”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悬念导入:“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猜数游戏,你在心中想好一个数,不要说出来,把你心中想的数先加上5,减去3,再乘以2,最后除以2,只要你说出结果是多少,我就能知道你开始时心里想的那个数是几,你们相信吗?”学生纷纷回答:“不相信” “那好,我们来试试看,看谁能难住老师。”学生想好数后开始计算起来。一会儿,生1就报出了结果“6”,我马上说:“你想的数是4,对吗?”“咦,我想的数正好是4,老师你猜对了。”生2迫不及待地喊道:“我的结果是18”我说道:“你想的数肯定是16
8、”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算出的结果,我都一一作出了正确的回答,有个“皮大王” 有意要难倒老师,报出了结果“9999”他的话音刚落,我毫不迟豫地说出了他心中想的那个数:“9997”“皮大王”敬佩地说“老师,你真神!”这时,全班学生沸腾起来了。“老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快把方法教给我们吧!”我顺势利导地说:“同学们,今天你们学会解简易方程后,就知道老师是怎么猜的了。”这时的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兴趣盎然,睁大了好奇的眼睛,迫不及待地让老师教给他们猜数的诀窍。这样的教学,把学生们都引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 实践证明,富有启发性的故事,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动手操作等等,都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
9、景,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强的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内在需要。这就保证学生在接触新知时,带着积极的情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三、组织探究活动,选择探究方式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走向成功的彼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1、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围绕教师提出
10、的问题,根据各自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引导他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实验等“做数学”的活动,“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把自己置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空,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分数意义”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充分的材料(实物、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小棒等),上课后教师提出:“你能把这些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吗?平均分之后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学生都很有
11、兴趣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活动之中,充分自由地选择材料,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索,这样安排,每个学生都可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2、合作探究肖伯纳有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他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因此,教师要提供探索材料,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合作探究,以形成集体探究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中群体智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按小组进行动手操作,用12个边长是
12、1厘米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并根据所摆的情况,完成书上的表格。由于是按小组进行学习的,学生很快就发现拼成的长方形有三种情况。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什么有关系?宽和什么有关系?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有了前面的直接操作,学生讨论得比较认真,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每排摆的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和摆的排数有关系;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所摆正方形的个数有关系。最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概括出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长和宽相乘比较简便,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合作交流, 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数学学习的
13、过程中,教师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寻找解题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学生才能自觉地走上创造性学习之路。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每个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老师也非常喜欢那些“乖巧、听话”的学生,从而造成学生认为老师所说的话是金口玉言,书中的知识是千真万确的,对书本知识,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知道一味地接受,从不敢有丝毫的怀疑与批判。大胆怀疑,敢于向前人总结的知识经验挑战,这是21世纪学生必备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对学科已有成果进行批判性的研究,甚至在课堂教学中人为
14、地设置“错误”,引导学生向教师质疑,既可以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二)更新观念,营造平等的民主型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收起严肃的面孔,换上亲切、和谐的笑脸,把微笑带进课堂,说话要幽默,尊重学生人格,消除学生对提问题的恐惧感。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要求或不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重点内容时,教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勇气;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时,教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要耐着性子倾听,直到学生发言完毕,同
15、时要认真解答;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嘲笑、讽刺、指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真正做到:允许学生自由提问题;允许学生自由争辩;不清楚的问题允许重提;说不完整的允许补充;老师说错了允许批评;允许保留自己意见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才会敢于提出问题。 (三)鼓励学生展开联想,通过联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事实上,许多发明创造就是由联想而产生的。例如:“科学家们看到鸟儿在天上飞,而发明了飞机。”“看到荷花的叶子不沾水,发明了伞。”“鲁班因被草叶划破手,而发明了锯。”教师只要用这些事实去鼓励学生联想,学生就会有去试一试的欲望,有了欲望,就能有问题。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说不定就会在所教的班级中出现一个“爱迪生”。所以,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也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不断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不断克服思维障碍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要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探究的机会,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些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陆丽萍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教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版2 走进新课程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版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