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附答案).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试(附答案).docx(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1、教育观2、学生观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概述2、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3、教师权利和义务4、学生权利和保护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1、小学教师职业道德2、教师职业行为第四章:文化素养1、历史文化素养2、科学文化素养3、传统文化素养4、文学文化素养5、艺术文化素养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1、信息处理能力2、逻辑思维能力3、阅读理解能力4、写作能力第一章 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大多以客观题及材料分析题,重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实施方法与途径)一、教育观与素质教育观(一)教育观: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又受人们队教
2、育要素不同观点的影响。其核心即教育目的是“教育为了什么”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二)素质教育观: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把教育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使人全面素质提升,先天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全面发展。(三)素质教育观的产生:纠正“应试教育”。素质教育观的发展:1999年6月,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形成系统的思想。(四)素质教育观的产生:二、素质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一)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发育,促进
3、学生心理成熟化,造就平等公民,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科学精神态度。(二)要求: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三、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普及九年义务和扫除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核心:课程改革。(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基本保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要更新教育的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强化教师
4、的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四、素质教育观的应用(一)与应试教育的区别:所有和少数学生的区别;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价值取向的区别,教学方式的区别;评价方式的区别。(二)实施障碍:1、对素质教育的误解:不否认人的差异,不否认受教育者不同发展的可能性,素质教育尊差异和不同发展。2、沉重的课业负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0-20年)
5、。附加:1、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2、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2)坚持能力为重(3)坚持全面发展3、如何开展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第二节、学生观(大多以客观题及材料分析题,重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进行分析材料)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学生观是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学生观是学生是积极
6、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成长的人,教师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态度和方法。2、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3、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劳动能力,即德、智和体、美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生产提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内涵: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
7、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完整的个体,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强加个人意志于学生思想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和成长。(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应按照规律进行施教,循序渐进;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教育工作者要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需要教育工作者适时而教
8、,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要求教育要扬长避短;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必须要因材施教。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3)学生具有个性和差异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发展指标,要贯彻个别对待原则,讲求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创设良好的成长成才条件。(二)小学生的发展特点1、感知觉的发展特点:感觉不断发展,差别感受性快于绝对感受性的增长,语言听觉和语言运动觉发展快,接近成人水平。知觉表现在形状、方位、距离知觉的发展。2、记忆和想象的发展:有意记忆和无
9、意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从机械记向理解记发展,从形象记到抽象记的发展。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思维的核心,是一种沿着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3、情感特点:高年级情感稳定,自尊以及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感觉越来越强,道德情感逐步发展,总体言与行发展一致,随年龄增长,会逐步出现不一致现象。4、性格特点:发展不平衡,四年级发展慢,稳定时期;四后发展快速。逐步脱离师,独立作出评价。(三)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对教育具体要求1、把握教育本质特征:基础性、全面性、普及性。2、全面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尊重兴趣,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汇集家校教育合力。三、教育公正与
10、小学生共同发展。1、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2、有差异的学生共同发展,身心发展水平差异共同发展。附加:1、“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1)与自然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2)与社会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3)与人关系:在维护公平正义前提下优质优酬、兼顾公平。(4)与组织的关系:在自愿与共享的前提下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第三节、教师观(大多以客观题及材料分析题,重点:新改革下教师观的转变(分析题)、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终身教育观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一、教师的职业认识(一)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1、教师观涵义: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11、承担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专业基本特性:一定职业声望,经过职前专业训练,专业自主性,有专业标准,专业研究领域。2、职业特点: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3、劳动特征:复杂性,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劳动时间延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二)新改革下教师观转变1、角色转换: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执行者转为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教书匠转为教育教学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从学校老师转为社区型开放教师。2、行为转变:师生关系(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帮助、引导);对待自我(反思);与其它教育者关系(合作)二、教师的
12、专业发展(一)概述:强调教师获得专业性的过程。专业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不断获取新知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的过程。(二)要求:1、学会终身学习;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和合作能力;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发展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人格的形成 3、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4、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 5、专业态度和动机完善 6、专业自我的形成(四)专业发展途径1、职前培训: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态度,形成专业素养,2、入职培训:对
13、岗位全面了解学习岗位知识,提高岗位工作能力。3、在职培训:参加培训,参加学术团体和学术活动,教育考察和观摩。4、自我教育:做反思的实践者是获得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最直接和最普遍的途径。(五)专业发展方法:观摩分析优秀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少数学生短时间内教学做成录像分析);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六)专业发展阶段理论1、三阶段:关注生存(大量时间处理人际关系或管理学生)、关注情境(关注成绩提高及班集体建设和备课)、关注学生个别差异,认识不同发展水平(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教师成熟的标志)2、五阶段:新手、熟练新手(2-3年)、胜任(3-4)、业务精干(5)、专家阶段(观察情境,
14、处理问题非理性倾向,教学技能自动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七)专业发展意识:终身学习(认知、做事、共同生活、生存,1965年教科文组织保罗朗格朗提出) 自主发展(自我诊断规划,寻求支持,自我评价)三、教师的专业素养1、职业道德素养;2、专业知识素养;3、教育专业素养;4、职业心理素养四、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1、职业责任:教书育人,2、职业价值:A社会价值:提供精神财富,文明的传播者,教师水平高低决定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 B个人价值: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重点)(1)树立正确的专业意识: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学生成才是教师之福(2)拓展专业
15、知识:专业知识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3)提高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课堂教学和反思能力。教学改革、教学研究2、终身学习的意识(看一下)(1)为什么要终身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教师自我实现必须终身学习提升教学水平须坚持终身学习 提高教育创新精神须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教材改革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2)教师终身学习的可行性.教师学习的内容:学习能力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信息技术学习.教师终身学习的途径:一是系统教学;二是自学。.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参加校本学习参加各类成人教育借助媒体学习.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
16、率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传播终身学习观念3、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1)培育学习能力,做学习型教师(2)培养反思能力,做反思型教师(3)培育创新精神,做创新型教师(4)培养合作能力,做伙伴型教师;(5)培育科研能力,做研究型教师。4、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抓常规教育,培养良好习惯(2)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激励与呵护是教学走向成功因素之一)(3)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4)多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5)多样化教学,强化主动学习(6)重因材施教,强化学困帮扶如何提高教学成绩:(1)讲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2)讲落实:监控好教学环节;(3)讲思路:培养好学习习惯;(4)讲科学:发展好教研能力
17、。5、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1)教师职业的责任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育信息的开发应用者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2)教师职业的价值(教师角色相似)教师是文化传递者教师是文明促进者教师是智慧开启者教师是道德塑造者第二章 教育法律法规第一节:教育法律法规概述(了解教育法的基本原理,重点理解:教育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概述(一)教育
18、法含义:广义:国家制定或认可,强制力保证实施各种法律规范总和,制定主体多元。 狭义:国家权利部门或立法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二)教育法功能:教育法属性、内容所决定的潜在作用,规范、标准、预示、强制。(三)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原则;公共性原则;保障性原则;教育平等性原则;终身教育二、教育法律关系(一)概念: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二)构成要素: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参与者,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自然人或法人。 客体(资源、稀缺性、可控):主体权利义务所指的共同对象。权利和义务客体。 内容:主体依据法律规定享有义务权利,主体可为行为,要求他人可为
19、不可为行为。(三)教育关系典型形态:1、物:可做财产对象物品或其它物质财富,资金设施场所等。 2、教育行为:教育关系主体的作为和不作为。 3、智力成果:主体取得的著作权、专利权等。三、教育法渊源(一)宪法:根本大法:立法依据,教育法的基本法规。(二)教育法律: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三)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机关行驶教育行政权,实施管理的重要形式,仅次于宪法和教育法律。(四)地方性教育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抵触。只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五)教育行政规章:部门教育的规章和地方性教育规章。四、教育法律责任(一)含义:主体实施了违法行为,必须依法承担的带有强制性和惩罚性的法律后果。(
20、二)构成:是执法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标准。 1、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实际损害和损害后果)2、违法行为违反教育法律 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三)类型: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民事法律责任(赔偿或补偿) 刑事法律责任(最为严厉,管拘有无期死,罚金剥夺政治没收)五、法律救济(一)含义:主体权益受侵害时,通过裁决,恢复权利,利益补救的法律制度。(二)途径:1、行政渠道(主要):师生申诉(非诉行申),师申,教育行政部门30天内处理。 行政复议: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再向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 2、司法渠道(诉讼渠道):人民法院提行
21、政诉讼。民告官。 3、仲裁渠道(无国家机关参与),仲裁机构平等第三者参与, 4、调解渠道: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民间调解。第二节: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客观题考察,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一、教育基本法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一)性质: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法。其颁布标志我国教育工作进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地位:教育宪法,教育法律法规顶层,母法。(二)基本机构:三部分,十章86条,总则是总规定,分为分规定,附
22、为补充规定及说明。内容详解:总则对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指导思想、教育地位和任务进行规定。 分则对教育基本制度(校义职成考、学业、学位、扫盲、教育督导、教育评估)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其它教育工作者、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法律责任作出规定。二、教育单行法遵循宪法和教育法(一)义务教育法:对九年义务教育进行法律规范。(1986年4月12日通过,1986年7月1日实施;2006年6月29日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1、基本机构:三部分,八章63条,总则是总规定,分为分规定,附为补充规定及说明。2、内容详解:总则对各种教育关系进行调整,对立法宗旨依据进行规定,明确义务教育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素质 小学教师 资格证 考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