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新闻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探析毕业论文.doc





《梁启超新闻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探析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启超新闻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探析毕业论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梁启超新闻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探析学院名称文学与艺术学院专业名称广播电视新闻学学生姓名 学号指导教师二一三年六月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V梁启超新闻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探析摘 要: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从个人来说,梁启超经手办的报刊为数最多。从1895年他参加中外纪闻的办报工作开始,至1922年改造停刊为止,他的办报活动前后长达27年。对梁启超27年的办报生涯,新闻学界一般以戊戌政变为界,将他的新闻活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他的新闻思想也相应地以此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新闻思
2、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而后期的新闻思想则集中体现于他的敬告我同业诸君、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和自由书传播文明三利器中。梁启超新闻思想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他政治思想的改变。作为报人的梁启超先生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情怀、士人风骨以及职业追求的精神值得当代新闻工作者永远铭记与效仿。关键词:梁启超;新闻思想;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Shift of News Ideology of Liang Qichao and Its Causes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journalism, Liang hosted th
3、e largest number of newspapers from individuals. From 1895 when he participated in work of a newspaper named “Chinese and Foreign News” until 1922 when Reform ceased publication, his newspaper activities lasted for 27 years. Liang Qichao newspaper career lasted for 27 years and his news activities w
4、ere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by news academia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of Wu Xu coup, and his news thoughts are correspondingly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Early news ideas embodied in his On Newspaper Office is benefit for National Affairs, and late news ideas are embodied in his Caution to people o
5、f the same occupation , 100th Congratulatory Speech of Qing Yi and The Newspaper Offices responsibility and experience and On Liberty Three Weapons Spreading of Civilization . Liangs news ideology shifted because of changes in his political mind. Mr. Liang Qichao, as a journalist, whose spirits are
6、worthy of bearing in mind and following of contemporary journalists, such as patriotic feelings, spirit of intellectual and professional pursuit.Keywords: Liang Qichao; News Ideology; Chinese and Foreign News; Current Affairs ; Qing Yi; Xinmin Paper目 录一、梁启超生平简介1二、近代中文报纸的发端及梁启超的报业生涯2(一)近代中文报纸的发端2(二)梁
7、启超的报业生涯3三、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及其转变5(一)梁启超前期新闻思想51.关于报刊的性质与功能52.对于报章文体7(二)梁启超戊戌政变后的报刊思想7四、梁启超新闻思想变化的原因探析9五、梁启超新闻思想的现代意义10(一)新闻人的爱国情怀10(二)新闻人的士人风骨10(三)新闻人的职业追求11致谢13参考文献14第14页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一、梁启超生平简介这部分内容主要参考了解玺璋著梁启超传(上海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及李喜所、元青著梁启超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曾用笔名有饮冰室主人、中国之新民、少年中国之少年、哀时
8、客等,后人共统计出40余个,蔚为奇观。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维新派的最主要领袖之一,同时也是清朝末年具有较大影响力、宣传力与号召力的著名报刊宣传家之一。戈公振先生曾经评价他说:“我国报馆的崛起,一切思想的发达,皆由先生启其端。”他自小熟读经史,12岁中秀才,17岁举广东乡试第八名,翌年,随父入京都,春闱不第,道经上海,得阅介绍西学的书籍,自此开始留心西方文化制度。同年八月,与陈千秋交识。经陈介绍,于广州认识康有为,遂拜康有为为师,随其研习今文经学,并广泛阅读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办的报刊及各类西学书籍。1895年,梁启超跟随康有为再次进京会试,不久,中日和议成。梁启超与康有为联合各省应试举人上书,陈议变
9、法,从此开始了他的社会政治活动。是年六月,参与中外公报的编纂工作。七月,强学会在京师成立,梁启超担任书记员。翌年七月,于上海任时务报主笔,竭力鼓吹变法维新。十月,主讲时务学堂,并与黄遵宪、谭嗣同组织南学会,创办湘报,倡言民权,放论大同。从1895年到1898年,他协助康有为先生创办各类以维新为目的的报刊,用以指导当时风靡全国的变法维新运动,并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1898年的春天,由梁启超的协助,康南海在京城开保国会。四月,由徐致靖推荐,清廷赏梁氏六品卿衔,办理大学堂译书局事务。戊戌政变发生以后,梁启超随康有为亡命日本。1901至1902年,梁先生先后发行了影响巨大的清议报与新民丛报以宣传维新
10、主张,鼓吹改良。此间,他在思想上逐渐与康有为发生冲突,对乃师的设立孔教会及反对革命等主张表现出强烈的不满。1903年,梁启超游历美洲归来后,其思想又趋向于保皇立宪,并反对革命。在此背景下,新民丛报与民报就立宪与革命问题的问题展开论战,梁启超成为立宪派的代表。此时是梁启超事业的顶峰时期,他的思想和文章在舆论界影响巨大,被誉为“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到北京,很快卷入民初的政党之争中。1912年,他组织了在当时很有影响力与号召力的进步党。是年九月,他担任熊希龄内阁的司法总长,后来他又当上了袁世凯政府的币制局总裁同时还担任宪法起草员的职务。当时袁世凯与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国民党争
11、夺政治权力,梁启超是支持袁世凯的。1913年,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暴露了,梁启超对袁的收买不为所动,愤然撰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予以揭露,并与蔡锷组织“护国军”讨袁。此后张勋及其同伙逆历史潮流而行复辟帝制之举,他又协助段祺瑞兴兵讨伐张勋。1917年,梁启超出任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的职务。这年的11月,段祺瑞内阁倒台了,而梁启超先生也随之辞职,并且从此以后永远地退出政坛了。1918年底,梁启超开始了漫游欧洲的旅程,了解到了存在于西方社会中的诸多问题。回国之后他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从事学术研究与文化教育活动上。1922年起受聘清华,并且从1925年起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一起担任清华国学研
12、究院导师,此后直至1927年而离开清华国学研究院。1929年因医疗事故而病逝于北京。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学术史上一颗璀璨的大星,他的一生有着宏富的著作,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其研究广泛涉及政治、法律、经济、历史、宗教、地理等诸多学科领域,对中国学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被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二、近代中文报纸的发端及梁启超的报业生涯(一)近代中文报纸的发端近代中文报纸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移植过来的。16至18世纪,西欧诸国陆续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此时的中国正值明清易代之际,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虽已初露端倪,但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范围是极小的,这时的中国社会依然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
13、。从历史发展总趋势来看,封建社会已走下坡路,但其势力依然是强大的。从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来看,还不可能产生新闻报纸。英国传教士在19世纪的时候开始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中文报纸,主要有1815到1821年在马六甲出版并运到广东散发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1833至1838年在广东及新加坡出版的特选撮要每月统纪传; 1833到1837年在广东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9世纪初,英国已成为世界霸主,为了推销商品,到处寻找市场。打开闭关自守的中华帝国的大门,是英国对外侵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传教士被认为是起到开路作用的先锋军,他们以利用报纸来传教的手段,对中国进行思想渗透与文化侵略,而这
14、也被看作是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一位传教士曾说,出版书报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的国家里迅速传教的有效办法。外国传教士办的第一批近代中文报纸以传教为主,也有一些自己编写的新闻和言论。以现在的眼光看,这类中文报纸上的新闻、言论不但数量极少,写法也十分幼稚。但这批传教士所办的报刊,已经突破了中国封建性邸报的那种模式,可以被划入近代化报刊的范畴了。中国资产阶级自维新运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也开启了中国人自办中文报纸的先河。到了20世纪初,资产阶改良派、革命派以及一些资本家积极创办报刊,有些还从外国人手中接办了一大批报纸,这样中国人自办报纸便成为中文报刊的主干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高等教
15、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7172页。(二)梁启超的报业生涯在帝国主义侵略的刺激下,当时觉醒的中国资产阶级所发动的政治改良运动到十九世纪的九十年代的时候发展到了高潮。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建立政治团体和出版报纸来开展政治活动。在变法维新运动的推进过程中,报刊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宣传组织作用,他们早已认识到了报刊的这一功用并且十分重视这一功用。1895年夏,梁启超在给友人的信中就曾谈到办报的设想和对报纸作用的看法:“顷拟在都设一新闻馆略有端绪,度其情形有可成也。此间亦欲开学会,颇有应者,然其数甚微。度欲开会,非有报馆不可,报馆之议论,既浸渍于人心,则风气之成不远矣。” 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
16、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页。8月,他们所办的中外纪闻便与读者见面。此报由梁启超和麦梦华负责执笔,初时,每期印三千份左右,以千份“多送朝士,不收费。朝士乃日闻所不闻,识议一变焉。”在强学会成立后,中外纪闻转为该会的正式机关报。梁启超先生以办中外纪闻为开端,从此开始正式登上中国近代阴晴难测风云迭变的政治舞台。但是到了1896年1月,慈禧太后下令强行封闭强学会,这样作为机关报的中外纪闻虽创刊才四个多月,此时也不得不随着强学会的关闭而被迫停刊,然而康、梁并未因此气馁。紧接着到这年的8月,维新派人士便又于沪上创办了后来影响颇巨的时务报。该报的具体筹备工作最初是由黄遵宪先生负责实施
17、的,梁启超在该报出版时担任了总主笔。从创刊号开始,梁氏所撰变法通议在该报以四十多期连续刊载。时务报的发行过程大约持续了两年左右的时间,这期间其所大力宣传的废除科举、兴办学校、启发民智、培育人才、设立议院、伸彰民权还有进行商战、保护关税等以救国于危亡之中的主张,受到当时社会精英阶层的热烈欢迎,并在全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接着,维新派人士在各地纷纷建立政治团体、开办学校、出版报刊,继续努力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并持续深入地推动维新运动向纵深发展。在主办时务报的过程中,梁启超到湖南担任过实务学堂一段时间的总教习,除此之外,他还以回粤探亲为契机而造访澳门,并以乃师康南海为领导,以撰述的身份偕同何穗田共创
18、知新报。同一时期,长沙湘学报(原名相学新报)和湘报有唐才常先生担任主编,梁启超对之颇为支持,他不仅为这两家报纸撰写稿件,同时还以或指导工作、或担任董事的方式对之给予大力支持。这个时期,严复先生在天津创办了颇具影响力的国闻报,梁先生热情地为之撰稿。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当时并未要求直接推翻清政府,而是想通过改良的方法,使封建政权逐步变成资产阶级政权,以便为发展资本主义,使国家走向独立富强开辟道路,但他们也看到进行宣传、先造成舆论的重要性。梁启超在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政治运动的失败并没有减退其办报热情,恰恰相反,他在此之后以更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了新的报刊的创办工作中。梁先生在抵日后以三个月
19、的时间而在横滨办起了日后鼎鼎大名的清议报,并以此为据点继续进行对变法维新与君主立宪理论的宣传工作。这之后不长时间,他又于美国的檀香山办起了新中国报。1901年底,清议报报馆遭遇火灾,该报也因此而被迫停刊,但梁氏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之后,又办起了新民丛报。这是两份依然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报纸,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丝毫不逊色于先前的时务报。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梁启超被誉为“舆论界之骄子”、“天纵之文豪”。梁启超先生在主办新民丛报的同时,还以异于常人的精力与极大的热情创办了新小说报。辛亥革命之前,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所创办的政论与国风报,其实也是由梁氏主持或遥控指挥的;当时的时报也得到了先生的
20、暗中指挥与大力鼓舞;在这一时期,杨度在日本东京主办中国新报,梁先生同时也为其撰文写稿。据梁启超年谱长编所载,梁氏此间欲办而因故没有办成的报刊依然有五、六种之多。如:英文报、国学报、江汉公报、北京日报、上海日报等。辛亥革命成功后,长年流落海外的梁启超先生终于得以回到祖国,历经世事沧桑,此时的他依然有很高的办报热情:1912年,于天津创办庸言;1915年,于上海主办大中华;1920年,于北京主办改造(原名解放与改造)。梁先生的精力总是惊人的,与此同时,他还积极支持北京的国民公报,担任上海时事新报的理事,并且为上海的申报、东方杂志和北京的晨报、京报、公民报等报刊大量撰稿。当时,要不是由于身体的原因而
21、力不能支,否则他还打算创办学术杂志与政论周报。就个人而言,梁启超在我国近代新闻史上经手所办的报刊是为数最多的。后人统计:有十一种报刊是他亲自创办或主办,有六种报刊得到他的支持与指导,有八种报刊是他欲办而因故未办的,此外还有许多报刊经常请他撰稿。没有办成功的不算,与他有关系的报刊有差不多三十个之多钟珍维、万发云:梁启超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第158页。,这在中国新闻史上,可谓是前无古人蔚为奇观的。从1895年他参与中外纪闻的编撰工作开始,一直到1922年改造的停刊,其办报生涯达二十七年之久。即使1922年他已基本结束了办报活动,但他仍然坚持为上海的申报与北京的晨报等刊物撰
22、写稿件。可以说梁启超不仅仅是一位政治活动家,长达二十七年之久的报业生涯足以说明他更是一位报刊活动家。客观地说,梁启超所办报刊的存在时间一般都不是很长,大多皆仅存在两三年的时间,然而他以救国为办报目的却是显而易见的。关于梁启超先生的爱国情怀问题,作者在后文将有专节阐述,此不赘述。三、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及其转变梁启超先生的报业生涯长达27年,而学界一般将其以戊戌政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而其新闻思想也就与其新闻活动相应亦因戊戌政变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他前期的新闻思想集中体现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当中;而集中体现他后期的新闻思想的则是敬告我同业诸君、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和自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梁启超新闻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探析 毕业论文 梁启超 新闻 思想 转变 及其 原因 探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