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水平理论的回顾与前瞻毕业论文.doc
《解释水平理论的回顾与前瞻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释水平理论的回顾与前瞻毕业论文.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题 目:解释水平理论的回顾与前瞻 学 院: 师 范 学 院 专 业: 应用心理学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2年5月21日2解释水平理论的回顾与前瞻摘要解释水平理论认为,人们倾向于对具有较远心理距离的客体进行抽象的、非情景化的、高水平的解释,而对具有较近心理距离的客体进行具体的、情景化的、低水平的解释。解释水平理论的理论基础包括目标相异论、行为表征论与行为阶段论构成。心理距离,作为解释水平理论的核心概念,其维度包括,人类思考(1)过去与未来、(2)遥远位置、(3)他人观点及(4)反事实可能性的心理过程。本篇着重探讨心理距离的不同维度是如何影响人类对客体进行表征、如何
2、对个体决策判断进行表征及各维度之间的关系。未来研究着重在明晰解释水平概念本身、解释水平的操作化及解释水平的前导变量,情感与动机等心理过程对决策判断产生的影响在解释水平理论所扮演的角色。关键词:解释水平理论 心理距离 抽象表征 解释水平AbstractConstrual Level Theory proposes that people tend to construal psychologically distant objects in terms of high level, abstract and core aspects, whereas construal the same obj
3、ect in terms of low level, detailed and incidental features if the object is psychologically near. The basis of the CLT includes Object Dissimilarity Theory, the Action Identification Theory, Action Phase Theory. People are capable of thinking about (1)the future and the past, (2)remote locations, (
4、3)another persons perspective, and (4) counterfactual alternatives, which constitute different forms of traversing psychological distance. How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 influence individuals mental construal of objects, and how the abstractness or concreteness of construal deter
5、mine individuals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Future research should discriminate among construal level itself, the operationalization of construal level and the antecedents of construal level.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include other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such as affect and motivation into the caus
6、al chain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construal level-preference and choice. Keyword:Construal Level Theory psychological distance abstraction mental construal目 录1 引 言12 解释水平理论的源起:时间距离23 解释水平理论的理论基础与内涵33.1解释水平理论的理论基础33.2解释水平理论的理论内涵43.2.1解释水平的内涵43.2.2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53.2.3解释水平的操作性定义64 解释水平理论的发展:心理距离94.1时间距离94.
7、2空间距离114.3社会距离114.4假设性134.5心理维度之间的关系134.5.1 心理距离之间相互影响134.5.2 心理距离物理学164.5.3 不同心理距离对解释水平的影响174.5.4 心理距离维度差异性175 解释水平理论的反思与展望186 总结19谢 辞20参 考 文 献211. 引 言生活中,人们只能在此时此地产生直接的感受体验,想要对过去与未来、别处、他人观点或其他的可能性进行亲身体验却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的思想、情绪、选择和行动时刻都被不属于直接感受体验的记忆、计划、预测、希望与反事实的假设所影响。我们如何超越此时此地来对遥远的客体进行表征?我们如何能对长远未来做出计划
8、、理解他人观点、考虑其他可能性?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认为,我们对遥远的客体进行抽象的心理解释表征,从而实现上述功能。因此,尽管我们不能对彼时彼地的事物进行体验,却能够预测未来、记忆过去、想象他人的反应、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情。预测、记忆以及推测都是心理层面的解释结果,与直接的体验相距甚远,能够超越即时情景并从心理层面来表征遥远的目标1。Liberman 与Trope于1998年首创解释水平理论后获得广泛关注,此后十余年间,解释水平理论的假说和预测得到大量研究的支持性证据。解释水平理论起初研究单一的时间距离维度对预测、选择、评价的影响,逐步发展到空间距离、社会
9、距离和假设性多个距离维度的研究,不仅对单一维度进行实证研究,也对各维度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索,解释水平理论正逐渐整合成一个关于心理距离的统合理论。解释水平理论作为新兴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丰富的发展空间与广阔的应用前景,获得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现今解释水平理论在纵深不断发展,有望成为新世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之一。222. 解释水平理论的源起:时间距离 解释水平理论最早源于对时间距离影响偏好和决策的研究(Liberman& Trope, 1998 )。若现在有奖金3000元,你可以选择立刻全部消费,也可以选择将钱存入银行或进行金融投资一年后得到3300元,你更倾向哪一种?这个问题涉
10、及到跨期选择,即对未来的不同时间点做出预测、决策的过程,而人们在对未来做决策的过程中,未来的价值和当前的价值对决策的权重不同。虽然人类具有规划、预测未来的能力,但对不同时间点做价值权衡时仍带有一种非理性的偏离:相较于未来更多的价值,人们更重视当前的价值。生活中人们常常要对未来做出目标与计划,制定计划时却难以考虑到实际而具体的困难,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计划往往过于理想化。这些现象是否由共同的原因所导致?也许人类具有作用于预测、偏好和决策的内在时间机制?作为解释水平理论的前身时间解释理论就是源于对这些问题的探讨。Liberman与Trope(1998)通过对相关领域的实证研究得出,影响人们对未来做出
11、决策的时间折扣现象,其背后可能存在一种一般性的、基础的心理机制心理表征,它影响人们对未来进行预测、决策的过程。Liberman等认为,心理表征分为不同的水平:高水平的解释(high level construal)是人们对遥远的客体以相对抽象的、一般的、连贯的、核心的、高级的特征进行心理表征;低水平的解释(low level construal)是人们对近处的客体以相对具体的、特定的、断续的、非核心的、偶然性的、低级的特征进行心理表征。心理表征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转变,就是表征从具体向抽象转变,包括保持主要的、稳定的特征而忽略次要的、偶然的特征2。Liberman等人研究发现人们对不同的时间距离
12、具有不同水平的心理表征,从而影响人对未来决策的预测与判断。主试引导被试想象发生于未来不同时间点的假设性事件:在可能发生于明天(近距离未来)或发生于三个月后(远距离未来)的短途旅行两种情景下,被试要对38件相关事件物品(衣物、药品、洗漱用具等)进行分类,要求被试分组尽可能详细且避免重复。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在对远距离未来的物品分类中,所分组别更少,每组包含的范围更大,而对近距离未来的物品分类中,所分组别更多,名目更详细,每组包含的范围更小,说明被试倾向于对远距离未来的客体进行更抽象更普遍的心理表征,而对近距离未来的客体进行更具体更特殊的心理表征。3. 解释水平理论的理论基础与内涵3.1 解释水平理
13、论的理论基础 自Liberman与Trope创建时间解释水平理论之后,解释水平理论正从广度和深度不断丰富发展,有望成为新世纪具有影响力的较为完整的心理学体系之一。而在解释水平理论蓬勃发展的同时必有理论为其提供基础支撑,其中包括目标相异论、行为表征论、行为阶段论3。目标相异论(Object dissimilarity theory)是解释水平理论最重要的基础,该理论认为所有客体都具有其特殊性质,没有客体是完全同一无异的,因其相同点可以划分在同一类别下,因其特性与其他客体相区别而划分在不同的类别下。分类是提取主要的、抽象的特征,忽略次要的、具体的特征,并将提取的特征相互比较而将客体划分为不同类别的
14、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辨别客体主要的、抽象的特征与次要的、抽象的特征。例如,学校即将举办一场主题讲座,那么讲座主题、主讲人对于讲座来说即是主要的、核心的特征,而会场位置、举办时间则是相对次要的、附带的特征。目标相异论将客体特征区分为主要特征与次要特征,使人类以不同水平解释客体成为可能。行为表征论(Action identification theory)认为行为可以表征为不同的水平,低水平表征说明行为是如何被实现的,而高水平表征则说明行为的目的和后果。例如,吃饭这一动作可以从低水平角度表征为咀嚼和吞咽,也可以从高水平角度表征为减少饥饿、增加体重、获得营养等。人们往往先对行为进行尽可能高水平的表征
15、,确定目标、意义及预测后果,之后才进行低水平的表征,来指导如何完成行为。这一理论与行为效价直接相关。行为阶段论(Action phase theory)认为,行为包括决策前的熟思阶段与决策后的实施阶段。在决策前的熟思阶段,人们更关注行为的效价、意义和后果,通过搜集信息对比不同的方案来进行选择决策。在决策后的实施阶段,人们更关注如何实现行为的手段,指导实践。行为阶段论将时间与行为决策相融合,时间距离越远,人们会更关注行为的效价,增加熟思的可能性,而少关注具体的手段,减少执行的可能性。目标相异论作为解释水平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使人类以不同水平进行客体表征成为可能;行为表征论明确了对行为表征的不同
16、水平;行为阶段论则将时间与行为选择决策相融合。三者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为解释水平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哲学基础,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3.2 解释水平理论的理论内涵3.2.1 解释水平的内涵在目标相异论、行为表征论、行为阶段论的理论基础上,解释水平理论将高水平的解释定义为相对核心、抽象、连贯、高级的心理表征,而将低水平的解释定义为相对次要、具体、断续、低级的心理表征。从具体表征到抽象表征的过程包括保持主要且稳定的特征、忽略次要而偶然的特征。例如,将“手机”表征为“一个交流工具”时,我们忽略了尺寸信息;将“打球”表征为“享乐”时,我们忽视了球的具体信息。抽象表征具有多重性。(例如,一个手机也可以表征为“小
17、物件”,“打球”也可以表征为“锻炼”。)抽象表征的多重性体现在:人类对客体的抽象表征是根据客体的相关目标进行选择的。因此,如果某人的目标是去联系朋友,那么“交流工具”更加相关,而尺寸则是低相关。若是从这一使用目标出发,手机也可以被具有联网功能的电脑所取代。然而,如果某人的目标是扒窃值钱的财物,那尺寸是高相关,而功能则是低相关。若是根据这一目标,手机则可以被钱包所取代。与目标不相关的细节与前后不一致的细节都会在对客体进行抽象表征的过程中被忽略或被同化吸收。例如,当球类运动被表征为“娱乐”时,关于打球时间长、进度慢的细节就会被忽略或修正。因为抽象表征必须从许多的候选解释中选取其中一个,无关或前后不
18、一致的细节会被忽略或者被吸收修正,这些解释比具体表征更简单、更精确、更连贯、更概要,更典型4。需要说明一点的是,与低水平的解释相比,更高的解释水平并不是简单缺少创造性或只是模糊抽象的东西,也体现着额外信息,包括客体的效价及客体与周围的关系。抽象表征的过程不仅包括细节、特质、偶然信息的缺失,也包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论而得的新意义,并将这些新意义组织进结构化表征中。抽象表征具有多种水平,个体可以对客体进行多种层次的分类(例如,贵宾犬,是狗,也是哺乳动物)。目标可以被解释成抽象、高级的目标或具体、低级的目标57, 行为也可因此进行多种分级。在这些分级中,每个行为(例如,为一场考试而学习)具有更高级
19、、抽象的解释水平,它解释了为什么要执行这一行为的原因(例如,为了好成绩);或低级、具体的解释水平,它解释了这个行为如何被执行的细节(例如,阅读一本教科书)。更高的抽象水平具有更少的具体细节,包括行为的详细类型、行为涉及的客体以及行为的即时背景等信息,而具有更多的关于总体意义及行为效价的信息89。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为方便辨别高水平或低水平解释的特征,我们假设两个相关条件:主要条件:改变一个高水平的解释特征比改变一个低解释水平特征更能影响客体的意义。例如,演讲者变更比会场变更对演讲的影响更大。附属条件:低水平的解释特征的意义建立在高水平的解释特征之上,反之却不然,高水平的解释特征的意义并不能建立
20、在低水平的解释特征的意义之上。例如,当我们想要了解一个即将举行的文化讲座,在讲座主题有意思的前提下讲座举办位置才有意义。而另一方面,不论讲座位置是否便利,讲座主题都很重要。在这一意义上,地点信息对于主题信息来说是附属的细节,因此地点信息属于更低的解释水平。3.2.2 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解释水平理论认为,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有密切联系。心理距离是指对事件何时发生,何处发生,发生对象是谁以及它是否发生的知觉。解释水平是指对将要发生的事件本身的知觉:对客体进行表征的过程。客体的心理距离越远,人们采用的解释水平越高级。这是因为当人离客体越近或越远时,高水平的解释比低水平的解释更容易保持不变。例如,与朋友
21、联络感情(抽象目标),比给朋友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具体目标)在时间上更加稳定。因为当你确实想要联系朋友时可以有多种方式达到目标,而在当时网络连接可能不可用。因此从近距离角度来说,利用高水平目标解释这一行为更有效。从其他距离分析也是如此。在社会距离改变的基础上,抽象范围的解释改变的更少。例如,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这一现象,从社会交流角度来看,高水平的解释会更加有效。在改变空间距离的同时要保持知觉的恒常就需要抽象的作用。不论客体的位置是近是远,都需要建构一个抽象的概念(例如,一把椅子),忽略附带功能(例如,特定角度的外观和背景的变化,如椅子的树荫落在在地板上及其在视网膜成像的大小),保留必要的、相
22、对不变的特性(例如,椅子的整体造型和比例)。因此,利用高级、抽象的解释水平来表征不同心理距离的客体,在许多领域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发展稳定性、进行空间定向、计划未来、从过去中学习经验、理解他人、考虑可替代的行动及结果。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也具有反方向的影响,即,解释水平对心理距离的影响。高水平的解释比较普遍、一般,在脑中构建远距离客体时更有用。例如,在遥远的未来或过去,在较远的地理位置,在假设性的情况下,或考虑具有远社会距离的他人时,与“在户外打篮球”相比,“享乐”更容易使人想起相关的活动。同样,基于人格特质(高水平的解释)来解释一个人的行为,需要考虑那个人在过去与未来、在其他地方,在假设情景下
23、的行为。通常,理解抽象概念能使人在精神上超越此时此地的经验,能够结合其他社会观点,考虑新奇和假设性的例证。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同的解释水平有助于伸缩人的精神境界,也因此能够在各种心理距离中自由转换。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我们相信上述相互影响的功能性关系促成了解释水平与心理距离之间的联系,我们仍认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被过分概括化了。即使经历不同的距离、低水平的细节没有特别改变,远距离的客体仍然倾向于激活更高水平的解释,高水平的解释会使人产生客体的距离感,不论实际距离存在与否。此外,解释水平理论还预测,当一件事具有一定心理距离时(当它发生在一个遥远的位置,或是为另一个人做计划,或是不可能发生的时候),人
24、们会忽略低水平解释的特征。例如,学生可能会提前知道举办讲座的位置,并非常确定其不会更改。而当讲座举办时间推迟时,这些学生将会忽略会议室的质量(低水平的细节)。最后值得强调的是,虽然心理距离和解释水平有关系,它们是不一样的概念。心理距离是指对事件发生的各方面详细信息的知觉。解释水平是指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本身的知觉和表征的过程。因此,事件的心理距离与自我、与时空距离更密切相关,而解释水平与事件的固有特性更密切相关。3.2.3 解释水平的操作性定义解释水平理论认为人类对世界的表征具有丰富的层次性、连续性与整体性,而解释水平理论在理论上将其简化成不同的解释水平。在实证研究中,解释水平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释水平理论的回顾与前瞻 毕业论文 解释 水平 理论 回顾 前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