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毕业论文.doc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 内容摘要:公民精神损害赔偿权是权利主体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使其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受到损害,而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形式进行救济的一种民事制度,是公民权益的拓展。确立完备的精神赔偿制度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关键词:精神损害 范围 标准 原则近代精神赔偿制度的形成是沿着两条路线发展的,一条是精神人格权的民法保护,另一条是对物质人格权的民法保护。我国民法通则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该条款实际上是确定了侵犯精神性人格权的精神赔偿制度,并且在理论及实践部门形成了共识。在我国对精神赔偿采用的是公法非
2、限定主义,非限定是指立法没有对精神侵权行为不应获得精神赔偿作出范围限制,而精神的范围总有一定的限度,其限度主要由法官依照法律规定的精神和社会发展实际的情况而决定。同时,受害人社会因一般之社会观念是否向法院起诉精神赔偿。事实上,在立法非限定主义的国家中并没有出现如持限定主义观念的学者所顾虑的那样,因受害者纷纷向法院起诉,而使法院受案量剧增的情况出现,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采用立法非限定主义,亦可认为肯定人身损害之精神赔偿请求权。但这一制度在实践中反映出诸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已经成为司法领域的争论焦点。向理论工作者和立法部门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制度的课题。本人试就精神损害赔偿
3、的范围和标准的确定和完善提出肤浅的看法。一、精神损害的权利主体应明确限定(一)赔偿权利主体,既那些有权提出或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民事主体。换言之权利主体确定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是否都是精神赔偿的对象?目前,对于公民可以成为精神损害的权利主体,众口一致,并无争议。而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否成为赔偿权利主体,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肯定说”和“否定说”。肯定说基于精神损害表现为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丧失。精神利益包括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是民事主体的基本利益所在。从而认为,否认法人精神损害,就等于否定法人的人格,其结果必然使法人本身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否定说基于法人的拟制性,法人不像公民、自然人那样是具有生命
4、的有机体,不具备生命体所持有的生理、心理活动,法人的人身权受到非法侵害时,不会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所以认为不存在精神损害,故不能将之确立为精神损害的权利主体。(二)本人倾向于否定说,不宜将法人等组织确立为精神损害的赔偿主体。首先,精神损害理论中的精神利益,应看作是有益于权利人维护其日常工作、生活并据以追求其他合法正当权益的正常心理、生理活动状态。它是权利主体人身权益的内涵和基础。权利主权人身权益是精神利益的外延对象,二者不可简单等同。我们不能说权利人的人身权益遭受侵害就必然导致权利人的精神利益受损。精神利益指向的心理、生理活动一经打破,权利主体的人身权益无法索求或难以保护,即精神痛苦易于理
5、解。社会生活中也时有发生,而法人等组织的精神痛苦可理解为,其人身权益损害致使内部工作陷入极度混乱状态,职能无法实现,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发生的可能。所以说,法人虽存在精神利益侵害,但不存在精神损害,不宜作为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其次,从精神利益遭受的程度看。一般精神利益侵害,并不必然导致精神损害赔偿的发生。一般的侵害行为可能足以引起公民心理、生理上的痛苦,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但法人相对公民、自然人来讲,是强势群体,易于克服一般的精神利益侵害,采取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方式足以消除,不至于影响到法人职能的正常实现。严重的精神利益侵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法人职能实现,特别是对于企业性法人
6、,但一般是影响到其商誉,以造成较为明显的财产损失为表现形式,这完全可以通过财产赔偿来实现,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精神损害赔偿。再次,从我国现有立法来看,不可否认民法通则第120条确定法人可以象公民一样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但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否认了法人有精神损害赔偿问题。虽不足以说明现阶段法人还不是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但可以看作是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一种趋势。二、现行法律制度下,精神损害赔偿的客体应逐步拓宽(一)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1.精神损害赔偿在人身损害中客观存在,施以物质赔偿符合公平原则。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是其他人身权利赖以存在和发
7、展的基础。不法侵害之,即引起通常所说的人身损害,结果必然导致受害者遭受物质、精神两种损失。 (1)人身损害致人死亡的,不仅非法剥夺了受害者的生命,也给死者的近亲属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特别是对死者的家庭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心理创伤。(2)一般的人身损害,即使经过适应治疗能够康复的,也显而易见地给其造成了一定的精神痛苦。而致人伤残的,不仅受害者往往痛苦不堪,受害者的家庭也将承负较大的精神压力。受害者正常,宁静、幸福的工作、生活、往往由于人身侵害而打破,所形成的影响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甚至有的终身痛苦。所以说,精神损害在人身损害中是客观存在的,现今通行的人身损害仅赔偿物质损失,不赔偿精神损失,两种损失只
8、得到一种赔偿,没有平衡受害者所受到的伤害与侵害者无视公民人身权行为,对侵害者没有起到有效的警示、惩罚作用。有的法院取消死亡赔偿金,或明确规定侵权行为严重,加害人受到刑罚的不再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做法,虽注重了对加害人的惩罚,但忽视了对受害人的有效抚慰。不仅引起当事人诉讼上的不便,也造成人身严重损害的非财产损失,受害方难以得到有效的弥补、抚慰,有违公平原则是不足取的。2予以人身损害的精神损害赔偿于法有据,为司法实践认同。侵犯公民生命权应予以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36条,国家赔偿法第27条,均有所提及,致人死亡之,应当在支付丧葬费等费用的基础上,支付死亡赔偿费或死亡赔偿金。
9、这里的死亡赔偿费或死亡赔偿金,实际上就是对死者家属的精神抚慰费,性质上应属于精神损害赔偿。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以下简称伤亡赔偿规定)第4条明确规定,安抚费属于死亡赔偿范围,并阐明了“安抚费”的性质,安抚费是指对死者遗属的精神损失所给予的补偿。3.侵犯公民健康权也应予精神损害赔偿。(1)诚然,我国民法通则第199条侵害公民身体伤害的赔偿规定,没有提及精神损害赔偿,但对此也没有作出限制性规定,199条对于确定伤害赔偿的范围具有较大的弹性,此条中从“等范围”是否应当包含精神损害赔偿金呢?从伤害赔偿规定第3条看,伤残者的赔偿范围包括安抚费,即对伤残
10、者应给予精神损害赔偿。而且,最高法院在伤亡赔偿规定序文中明确了该司法解释的制定依据,是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并参照了国际习惯做法。据此,本人认为,侵犯公民健康权予以精神损害赔偿是一种国际习惯作法,伤亡赔偿规定中的有关内容可视为是对民法通则199条的阐释。(2)司法实践中也逐步认同予以人身损害以精神损害赔偿,没有一例由于人身损害以精神损害赔偿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而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1995,女学生贾某在饭店就餐时因卡式燃气罐爆炸致其面部毁容,获得判赔10万元的精神损失费,这一案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开创了人身伤害应给予精神损害赔偿的先河,得到了
11、社会舆论的认同。(二)侵害公民身体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1.身体权是公民享有的保持其身躯完整、支配其身体并排除他人非法侵害的独立的人格权。传统民法理论将侵犯公民身体权纳入侵犯生命健康权或名誉权的范畴。实际上,侵犯公民身体权的行为方式多样,有的直接损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有的损害了公民的名誉权,但仍有一些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形的不法行为大量存在,如殴打他人致健康受损的,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的,非法罚站、罚跪他人等四种行为方式,这些行为同样引起广泛关注。为此,不少学者提出应将身体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予以保护,侵犯身体权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也应予赔偿。2.本人认为:侵犯身体权与侵犯生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 毕业论文 精神 损害赔偿 范围 标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