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汇总.docx
《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文科)数学知识点汇总.docx(5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1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 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 常见集合:整数集合:;正整数集合:或;整数集合:Z;有理数集合:Q;实数集合:R.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韦恩图法.4. 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5. 真子集:如果集合,但存在元素,且,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6.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7. 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个子集.8. 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
2、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即=或.9. 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即=且.10.补集:对于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即=.11.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12.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13. 用定义法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14.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15
3、.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16.求函数定义域:分母不为0;偶次方根被开方数;对数的真数.17.用定义判断奇偶性的方法: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确定与的关系;得出结论:若或者,则是偶函数;若或者,则是奇函数;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1. 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 的次方根。其中.2.(1)(2)当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3. 我们规定: ; ;4. 指数运算性质:; ;.5.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图 象定义域R值域(0 , +)性质定点过定点(0,1)x对y影响当x 0时,0 y 1;当x 1.当
4、x 0时,y 1;当x 0时,0 y 1.单调性在R上是减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对称性和关于y轴对称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6.指数式与对数式互化: 7.对数的运算性质:当时; ;(3). (4), , .8.换底公式: . .9.对数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函数叫对数函数.图象定义域(0 , +)值域R性质过定点(1,0),即x = 1时,y = 0在R上是减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 当0 x 0 当x 1 时 ,y 0 当0 x 1时 ,y 1时 ,y 0;非奇非偶函数。10. 幂函数的图象及性质(1)几种幂函数的图象:(2) 幂函数的性质:所有的幂函数在都有定义,并且图像过点时,幂函数的图象都通过原点,且在上
5、是增函数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上是减函数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1.方程有实根 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2. 性质:如果函数在区间 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有零点,即存在,使得,这个也就是方程的根补充知识函数图象变换1.平移变换2.伸缩变换 3.对称变换 必修2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2)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
6、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3)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 侧面是梯形 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底面是全等的圆;母线与轴平行;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5)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底面是一个圆;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6)
7、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几何特征:上下底面是两个圆;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环。(7)球体: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几何特征:球的截面是圆;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1. 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2. 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高平齐长对正长对正 宽相等3.直观图画法:斜二测画法4.斜二测画法的要求:(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3)画法要写好。5. 斜二测画法的步骤:(1)画轴
8、(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6.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7.圆柱的表面积 8. 圆锥的表面积9. 圆台的表面积 10.球的表面积 11.柱体的体积 12.锥体的体积 13.台体的体积 14.球体的体积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 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DCBA2. 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3.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符号表示为LBA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的理论依据(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符号表示为:
9、三点不共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CBA使 。公理2作用:确定一个平面的依据。(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PL符号表示为:公理3作用:判定两个平面是否相交的依据及点共线的依据 4.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5. 公理4(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符号表示为:设 、 、 是三条直线,公理4作用: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6.等角定理:空间中若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7.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已知异面直线 , ,在空间中任取一点O,过点O分
10、别做 , ,则 与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8.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 有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与平面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直线与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指出: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 来表示 9.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记为: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符号表示:10.面面平行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表示:11.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1)用定义;(2)判定定理;(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12.线线平行判定定
11、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符号表示: 作用: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13.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符号表示: 作用: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14.线面垂直定义:如果直线 与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 与平面 互相垂直,记作 ,直线 叫做平面 的垂线,平面 叫做直线 的垂面。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叫做垂足。 L p15.线面垂直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16.二面角的概念:表示
12、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A 梭 l B 17.面面垂直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18.线线平行判定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19.线面垂直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 与x轴相交时, 取x轴作为基准, x轴正向与直线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 叫做直线 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 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 .2.倾斜角 的取值范围: .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3.直线的斜率:一条直线的倾斜角 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
13、当直线 轴平行或重合时, 当直线 轴垂直时,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 的倾斜角 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4.直线的斜率公式: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5.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L1L2 k1=k26.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7.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则 8.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直线的斜率为,与轴的交点为 ,9.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直线
14、上的两点其中 10.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与轴的交点为A,与y轴的交点为B,其中,1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A,B不同时为0)1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和的一般式方程为:,: ,则与的距离为14. 第四章 圆与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圆心为A(a,b),半径为r 2.点与圆的关系的判断方法:(1),点在圆外 (2)=,点在圆上(3)0,0)的图象(1)先平移后伸缩 (2)先伸缩后平移易误提醒(1)要注意平移前后两个函数的名称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应先利用诱导公式化为同名函数(2)由yAsin x的图象得到yAsin(x)的图象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文科 数学 知识点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