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PAGE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实验.doc
《SDS-PAGE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DS-PAGE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实验.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SDS-PAGE电泳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实验目的:1. 了解SDS-PAGE垂直板型电泳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技术。2. 学习并掌握SDSPAGE法测定蛋白质相对分子量的技术。实验原理SDS-PAGE电泳法,即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1在蛋白质混合样品中各蛋白质组分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分子大小和形状以及所带电荷多少。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SDS(十二烷基硫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c)是一种很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它以其疏水基和蛋白质分子的疏水区相结合,形成牢固的带负电荷的SDS一 蛋白质复合物。SDS和蛋白质的结合是高密度的,其重量比通常为1.4:1, 由于
2、这种高密度的结合,新引入的净电荷远远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净电荷,从而消除或极大地降低了不同蛋白质分子之间原有净电荷的差异即消除了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带净电荷的不同对电泳迁移率的影响;SDS-蛋白质复合物具有均一的电荷密度、相同的荷质比。据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推测,SDS-蛋白质复合物呈紧密的椭圆形或棒状结构,棒的短轴恒定,与蛋白质种类无关,棒长轴变化,与蛋白质分子量成正比。SDS和蛋白质结合后所形成的SDS-蛋白质复合物,消除了由于天然蛋白质分子形状的不同对电泳迁移率的影响。根据上面的分析,SDS和蛋白质结合后使其电泳迁移率仅取决于蛋白质分子量的大小,因而可以通过比较未知分子量的蛋白质和已知分子量
3、的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测定出未知蛋白质的分子量。朱广廉与杨中汉,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2(02): 第43-47页.2. 当蛋白质的分子量在15kb200kb之间时,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值呈直线关系,符合下列方程: log Mr = K b*mR式中:Mr为蛋白质的分子量;K为常数;b为斜率;mR为相对迁移率。在条件一定时,b和K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的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3.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acryl
4、amide ,Acr)和交联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methylene-bisacrylamide ,Bis)以29:1的比例在聚合剂过硫酸铵(ammonium persulfate , APS)和催化剂TEMED的作用下聚合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通过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来分离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课件2013实验二GPT活性检测&PAGE-L22013.5.15,第21页4. 浓缩胶的作用(浓缩效应):浓缩胶中的氯离子形成移动界面的先导边界,而电泳液(PH8.3)中的甘氨酸分子则组成尾随边界,在移动界面的两边界之间是电导较低而电位梯度较陡的区域,它推动样品中的蛋白质
5、前移,样品夹在前导和尾随离子界面之间,使样品浓缩,并在分离胶前沿积累;分离胶的作用(分子筛和电荷效应):在PH8.8分离胶中,甘氨酸离子化,迁移率超过蛋白质,穿过堆积的多肽并紧随氯离子之后泳动。SDS多肽复合物从电位梯度界面中解脱开来,在电位和PH值均匀的区段泳动,依Mr大小得到分离。课件2013实验二GPT活性检测&PAGE-L22013.5.15,第24页仪器、原料和试剂仪器:垂直板型电泳槽;直流稳压电源;50或100l微量注射器、玻璃板、水浴锅,染色槽;烧杯;吸量管;常头滴管等。原料:低分子量标准蛋白质按照每种蛋白0.51mg/ml样品溶解液配制。可配制成单一蛋白质标准液,也可配成混合蛋
6、白质标准液。试剂:(1) 分离胶缓冲液(3 mol Tris-HCl缓冲液 PH8.8):取36.3 g Tris溶于40 ml 1 mol HCl,调节PH至8.8,加入蒸馏水至100ml, 保存于4冰箱中。 (2) 浓缩胶缓冲液(0.5 mol Tris-HCl缓冲液 PH6.8):取6g Tris溶于40 ml 1 mol HCl,调节PH至6.8,加入蒸馏水至100ml, 保存于4冰箱中。(3) 30%分离胶贮液:配制方法与连续体系相同,称丙烯酰胺(Acr) 30g及N,N-甲撑双丙烯酰胺(Bis)0.8g于1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过滤后置棕色试剂瓶中,4保存。(4) 10%浓缩胶
7、贮液:称Acr 10g及Bis 0.5g于1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过滤后置棕色试剂瓶中,4贮存。(5) 10%SDS溶液:SDS可用去离子水配成10%(W/V)储存液保存于室温。(6) 1%TEMED:原液使用,储存于棕色瓶中,4冰箱中保存。(7) 10%过硫酸铵(AP):10%(W/V)过硫酸铵现用现配。(8) 电泳缓冲液(Tris-甘氨酸缓冲液PH8.3):0.25mol 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MW 121),0.5% SDS,1.92mol Gly(甘氨酸,MW 75),用1 mol HCl调节PH至8.3,临用前稀释5倍。(9) SDS电泳样品缓冲液:50mmol Tris-
8、HCl(PH 6.8);5%巯基乙醇;2% SDS;0.1%溴酚蓝;10%甘油。(10) 染色液:320 ml 甲醇+630 ml H2O+70 ml冰醋酸混匀后加入Triton X-100 2.5ml,上述溶液在水浴中加热至60后,加入考马斯亮蓝R250 1.38mg,搅拌至完全溶解,室温保存。(11) 脱色液I:280ml乙醇+630ml H2O+70ml冰醋酸混匀后加入Triton X-100 20ml搅拌至完全溶解,室温保存。(12) 脱色液II:300ml乙醇+630ml H2O+70ml冰醋酸,室温保存。(13) 琼脂糖封口胶:取2g 琼脂糖加入到100ml PH8.3 的电极缓冲
9、液中,沸水浴中加热至琼脂糖完全溶解待用。平时保存于4冰箱中。(14) 上述实验用蒸馏水均为去离子双蒸水。 费正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第76页实验步骤1安装夹心式垂直板电泳槽:根据具体不同型号要求进行操作。主要注意:安装前,胶条、玻板、槽子都要洁净干燥;勿用手接触灌胶面的玻璃。2配胶:根据所测蛋白质分子量范围,选择适宜的分离胶浓度。本实验采用SDS-PAGE不连续系统,按下表的配制分离胶和浓缩胶。试剂名称配制20ml不同浓度分离胶所需各种试剂用量/ml配制10ml浓缩胶所需试剂用量5%7.5%10%15%3%分离胶贮液 (30%Acr-0.8%Bis)3.335.006
10、.6610.00-分离胶缓冲液 (pH8.8Tris-HCl)2.502.502.502.50-浓缩胶贮液 (10%Acr-0.5%Bis)-3.0浓缩胶缓冲液 (pH6.8 Tris-HCl)-1.2510% SDS 0.200.20 0.20 0.20 0.101%TEMED 2.002.002.002.002.00重蒸馏水 11.8710.208.545.204.60混匀后,置真空干燥器中,抽气10min10%AP0.100.10 0.10 0.10 0.05常用浓度浓缩胶、分离胶配方费正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复旦大学出版社,第78页3制备凝胶板:(1)分离胶灌制:按表配制20
11、ml 10%分离胶,混匀后用细长头滴管将凝胶液加至长、短玻璃板间的缝隙内,约8cm高,用1ml注射器取少许蒸馏水,沿长玻璃板板壁缓慢注入,约34mm高,以进行水封。约30min后,凝胶与水封层间出现折射率不同的界线,则表示凝胶完全聚合。倾去水封层的蒸馏水,再用滤纸条吸去多余水分。(2)浓缩胶灌制:按表配制10ml 3%浓缩胶,混匀后用细长头滴管将浓缩胶加到已聚合的分离胶上方,直至距离短玻璃板上缘约0.5cm处,轻轻将样品槽模板插入浓缩胶内,避免带入气泡。约30min后凝胶聚合,再放置2030min。待凝胶凝固,小心拔去样品槽模板,用窄条滤纸吸去样品凹槽中多余的水分,将pH8.3 Tris-甘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DS PAGE 测定 蛋白质 分子量 实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