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46张PPT).ppt
《安徽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46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辛弃疾词两首》课件(共46张PPT).ppt(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课辛弃疾词两首,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下联的“美芹悲黍”中的“芹”指芹菜。列子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
2、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的豪情壮志。,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稼轩长短句。,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2000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从43岁起,闲居江西信州达20余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
3、知府。任内因力主抗金而不能久于其位,抑郁而殁。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辛弃疾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幼年跟随祖父辛赞生活。辛赞在靖康之难时未能南渡,但爱国之心不泯,常向辛弃疾灌输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1160年,年仅20岁的辛弃疾聚众2000人参加了以耿京为首的反金义军,后诛杀叛徒义端、张安国,带领义军南归南宋朝廷,声名大振。,一、北方生活时期(22岁前),回归南宋的辛,最初并未受到真正重用,只是任些
4、闲职。1165年及1170年,先后写下了著名的美芹十论及九议,向朝廷全面陈述自己抗敌救国的大策,斥责了投降派的谬论,并指出应作好打持久战的战略准备。但未被采纳。,1172年以后官职虽有升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任地方要员,但“二年历遍楚山川”式的频繁调任,使他的爱国抱负始终难以施展。,二、南归游宦时期(23-42),水龙吟,这期间除53岁至55岁一度出任闽中外,两次遭弹劾,有18年在江西家中度过。在长期隐居生活中,他寄情田园,留恋山水,追慕陶渊明,写了大量田园词,山水词,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三、被迫归隐时期(43-63),西江月破阵子,这首词作于淳熙
5、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写作背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
6、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长天,秋水,开篇写景,意境是宏大壮阔的。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千里弥漫清爽秋气,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哪些意象?有哪些特点?,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远山,此三句,是写山。“遥岑”即远山。忧愁和愤恨。,此三句写什么?诗人的情感如何?为何如此呢?,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诗人见如此壮美的远山,又是秋高气爽之时,为何诗人说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
7、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报国无门。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抒发内心负担。,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断鸿,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显得空寂苍凉。,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满怀愁恨。,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江天,山景,思考,落日,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作
8、者的愁苦悲凉心情。,浩渺壮阔气势雄浑苍茫悲凉,“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落日,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思考,作者用了哪
9、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看、拍、“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上片:,景色: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动作:看、拍、会、登,主要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比喻,上片小结,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思考,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
10、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乡。晋书张翰传,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辛弃疾词两首 安徽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课件 46 PP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