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doc
《11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件编号:QP-JH-011-A/O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页 码:12/12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修订次数/版本号:A/0文件编号:QP-JH-011-A/O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修订次数/版本号:A/0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页码:1/12编 制 人编制日期发布日期2020.03.01审 核 人审核日期生效日期2020.03.01批 准 人批准日期分发范围质量部、生产部、研发部、综合部、销售部1、目的对产品设计开发全过程实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开发的产品满足预期要求与用途。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体系覆盖产品设计和开发全过程的控制。 3、术语、缩略语本程序采用质量手册中的术语、缩略语4、职责和权限4.1企
2、业负责人负责组建开发小组,负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产品开发立项申请书的审查,批准设计开发任务书。4.2项目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设计开发全过程,负责审核或批准本程序要求的相关记录,负责建立设计开发文档。4.3技术部负责本部门设计输出,负责产品实现全阶段的风险管理,参与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转换以及设计确认。4.4生产部负责本部门设计输出以及样品试制,负责产品试制过程的风险管理,从生产过程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降低措施,参与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转换以及设计确认。4.5质量部负责本部门设计输出,负责产品检验/试验过程的风险管理,从检验过程评估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降低措施,主导设计验证,参与设计评审
3、、设计转换以及设计确认。4.6综合部负责市场调研和分析,负责按设定的技术要求采购符合要求的物料。5、工作程序5.1设计和开发的策划5.1.1任务来源5.1.1.1新产品的开发企业负责人结合公司产品现状和发展规划,会同销售人员调查用户对拟开发产品的需求,提出开发新产品的初步意见,必要时由综合部据此编制完成市场调研报告。5.1.1.2现有产品的改进针对已获得注册证的医疗器械产品,若发生以下情形,技术部应考虑对该产品实施设计更改(或对增品实施设计开发):1)由于外部法规、技术标准的变化,引起原有产品已不再符合现有的法规要求;2)增加或删减部分功能、性能;3)更换、增加或减少部件;4)产品型号的增加;
4、5)顾客针对产品提出合理的改进要求时;6)预期用途变更。5.1.2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负责人会同相关部门或人员编制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向企业负责人提交,从立项的背景和意义、开发团队、技术创新点(若适用)、营销及商业模式、技术指标分析、经济指标分析、资源配置要求(包括场地、人员、生产设施、监测设备)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性进行前期分析。5.1.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技术负责人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通过后由其编写“产品开发立项申请书”,写入有关评审的结果,提交企业负责人审查。5.1.4设计开发任务书的下达在“产品开发立项申请书”进行审查通过后,由技术负责人编写“设计开发任
5、务书”,经企业负责人批准后实施。“设计开发任务书”的内容包括产品项目及其预期用途、使用要求、开发小组成员、预定开发期限,资源配备等。5.1.5开发计划的编制由项目组长根据“设计开发任务书”编制完成“开发计划”,交企业负责人批准。“开发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各阶段的人员或组织的职责、评审人员的组成;设计开发的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等各阶段的划分和主要工作内容,产品开发周期,持续时间和复杂程度,各阶段预期的输出结果;明确各设计阶段的接口、传递和评审的要求,过程中的信息必须写成文件,为采购、制造、检验等活动提供技术依据,风险管理活动,设计开发输出满足设计开发输入的可追溯方法,必要的资源配备等。当
6、需要对设计开发计划实施细化时,项目组长应确保主要任务和阶段性任务的策划安排与整个项目的一致,必要时还应编制阶段性任务。编制完成的“开发计划”应在评审(见本程序第5.4.1条款)通过后下达给各参与人员,开发小组应当按照该计划实施设计和开发,当偏离计划而需要修改计划时,应当对计划重新进行评审和批准,并保留更新后的“开发计划”。5.1.6设计开发活动和接口有关各设计开发活动和接口的内容在“开发计划”中予以规定。应确定参与设计各部门及其他与设计有关部门的职责和相互关系,确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的方法,确保与设计开发有关的信息(公司内外的相关技术文件、资料、报告;法律法规要求;资源配备要求等)能在各部门
7、之间及时传递和评审,有关的开发工作能得到相关部门的有效配合。5.2设计和开发输入5.2.1在“开发计划”通过评审后,开发小组着手收集与设计对象有关的信息和要求,包括产品预期用途及使用要求(性能、功能、可用性及安全要求)、产品设计思想、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与产品有关的内/外部标准、开发环境的要求、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相关专利检索的结果、类似产品的设计档案等,以“设计输入报告”的形式形成设计输入文件。“设计输入报告”中的要求应尽量量化,以便通过设计输出对其进行验证。有关设计输入过程的风险分析,详见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具体应包含:a)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功能、主要技术参数或技术指标、预期用途和安全要求。
8、这些要求主要来自顾客或市场的需求与期望;b)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顾客和社会的要求等;c)以前设计和开发提供的信息; d)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如:安全性、适用性、防护、环境等方面的要求;e)国内外研究文献资料、专利申请资料、产品应用信息;f)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适用信息;g)对确定产品的风险分析、安全性和适用性,致关重要的特殊要求,包括安全、包装、贮存、维护及环境等;5.2.2“设计输入报告”形成后由项目组长会同开发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评审(具体见本程序第5.4.2条款)。对于“设计输入报告”中出现的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由评审人员将意见汇总至项目组长,由项目组长指示解决。5.3设计和开
9、发输出在设计输入(设计输入报告)获得评审通过后,方能进行设计输出。设计输出包括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样品试制几个阶段。5.3.1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依照设计输入的要求确定产品设计思路,选择产品最佳设计方案。5.3.2技术设计技术设计阶段主要是开发小组根据设计输入要求编制各类技术资料,这些资料应在发布前得到企业负责人的批准,技术设计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内容:1)采购信息,如原材料、包装材料、零件和/或部件、辅助材料技术要求,重要度分类;2)生产和服务所需的信息,如图纸(产品、零部件图纸)、生产作业指导书、环境要求等,适用时还应包括工艺配方;3)产品技术要求;4)检验规程(包括材料进货检验、生产
10、过程检验以及出厂检验规程);5)规定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须的产品特性,如产品使用说明书、包装和标签要求等;6)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7)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公布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资料要求和批准证明文件格式的公告(2014年第43号)准备的部分注册申报资料,可包括诸如研究资料、产品技术要求、临床评价资料(若有)、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基本要求清单等资料;8)样机或样品(具体见本程序5.3.3条款);9)生物学评价结果和记录,包括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5.3.3样品试制样品试制阶段主要是生产部根据设计文件进行样品的制作,同时会同质量部对试制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评价,确认其是否满足产品设计输入的基
11、本要求。通过试制样品的生产和相关的检验和试验,验证设计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初步确定应用于批量生产的生产工艺、生产操作规程以及检验规程。经过上述几个阶段的工作,形成基本符合产品设计输入要求的“设计输出报告”和试制样品。“设计输出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研究设计方案(论证最佳设计方案的选择过程);2)本程序第5.3.2条款所述的各项;3)过程风险分析结果报告(试制样品制作过程);4)类似商品的比较评价;5)标准化审查报告(审查设计文件与法律法规及外部标准的符合性)。编制完成的“设计输出报告”和试制样品应在评审(见本程序第5.4.3条款)通过后下达给各参与评审人员,如评审没通过,必要时应进行再次打
12、样及其评审。5.3.4根据产品特点规定对安全和正常使用致关重要的产品特性,包括安装、使用、搬运、维护及处置的要求。5.4设计和开发评审产品的设计评审由项目组长主持,相关开发小组成员参加,参加评审的人员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代表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应在设计开发计划中明确评审的阶段、达到的目标、参加人员及职责等,并按照计划进行评审;在设计和开发的适当阶段,由技术部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设计开发满足质量要求和满足设计和开发任务书的能力进行综合评审,如有必要,也可聘请有关专家和外部相关方参与对设计和开发的系统检查和评审,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协商解决;评审的目的是评价满足阶段设计开发要
13、求及对应于内外部资源的适宜性、满足总体设计输入要求的充分性及达到设定目标的程度;识别和预测问题的部位和不足,提出纠正措施,确保最终设计满足顾客和法规的要求。在设计全过程中应对进行风险分析的必要性作出评价,并保持风险分析的记录;设计评审应说明设计输出的适宜性、关键点、存在问题区域和可能的不足等;评审的内容包括设计开发对标准的符合性,采购和加工过程的可行性,设计开发产品结构的合理性、美观性、安全性、可维修性、可检验性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等。设计评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类:5.4.1开发计划评审项目组长组织召集企业负责人以及相关开发小组成员参加“开发计划”评审,评审时按照开发计划的内容逐项进行,对开发
14、计划的每一项内容按照其与各部门的相关性大小由各参与人员重点评审。评审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各阶段的人员或组织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操作性;2)拟定的评审人员的专业或工作经验是否能支持其胜任评审工作;3)各阶段预期的输出结果是否明确;4)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及日程安排是否明确、合理;5)设计开发活动和接口是否明确、可操作,是否有遗漏;6)设计开发输出满足设计开发输入的验证或确认时机、方法是否明确;7)是否策划了风险管理活动,资源配置是否可得到满足。针对上述各项的评审意见由评审人员写入“开发计划评审报告”,逐项评审完毕后交项目组长批准。若未通过评审和批准,则应写明原因及其建议更改内容,由项目
15、组长组织各相关人员按照设计更改控制要求进行开发计划的更改。5.4.2设计输入评审在完成设计输入(设计输入报告)后,由项目组长召开评审会议,相关部门/人员参加,进行设计输入评审。评审按照设计输入报告的内容逐项进行。评审时应重点考虑:1)产品预期用途和使用要求(性能、功能及安全性要求)是否明确,无歧义;2)产品技术要求是否与其预期用途和使用要求(性能、功能及安全性要求)相一致,是否量化。3)产品设计思想是否考虑了相关产品的设计思路,能否正确体现其预期用途和使用要求;4)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外部及内部标准等是否收集完备;5)产品开发环境是否有特殊要求;6)设计风险的风险分析结果是否正确,确认风险是否降
16、低到可接受程度;7)相关专利检索的结果是否表明设计对象与既有专利不相抵触;8)类似产品的设计档案是否具有参考意义。针对上述各项的评审意见由评审人员写入“设计输入评审报告”,对于“设计输入报告”中出现的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由评审成员向项目组长提出,逐项评审完毕后交项目组长,由其进行意见总结并下达批准意见;若未通过评审和批准,则应写明原因及其建议更改内容,由项目组长组织各相关人员按照设计更改控制要求实施设计更改。5.4.3设计输出评审在完成试制样品后,由项目组长组织召集开发小组对“设计输出报告”和试制样品进行评审。评审内容为:1)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采购信息是否完整、齐备,是否包括
17、拟开发产品实现全过程所需的物料,要求是否明确、无歧义,重要度分类是否合理;3)产品技术要求格式是否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发布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写指导原则的通告(2014年第9号)要求;技术指标与同类产品差异性部分是否有恰当的理论基础(适用时);检验/试验方法能否与性能指标实现一一对应;4)有关的生产作业指导书、检验规程在产品生产过程和检验试验过程中是否得以证实切实可行;5)产品使用说明书、包装和标签要求等内容是否满足法规要求;6)是否明确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是否明确产品可追溯性的范围和程度?7)过程风险的风险分析是否正确,过程风险是否降低到可接受程序;8)法律法规与外部标准是否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1 设计 开发 控制程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