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1、 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庄子的人生哲学起于游世的人生态度,行于自由的人生价值,最终化于审美与创造的人生境界。换言之,庄子哲学的终极归宿乃是一种基于审美观照的创造境界。因此,有人称庄子为古今第一艺术哲学家,他对中国后世美学思想和艺术创造的深远影响无人能及。国学大师徐复观在其代表作中国艺术精神中鲜明地指出:“他们(指庄子的修养功夫)所达到的人生境界,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会归于今日之所谓艺术精神上。”的确,庄子将审美之境寓于自由游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游”本身是一种审美过程,过程就是一切,目
2、的是无须预设与达到的。“游”是人之心灵的自由状态,无拘无束,一种无偏执于“心”的自由。此“心”乃功利之心、认知之心、敬畏之心。破斥功利、认知与敬畏之“心”,便是审美。正如西方大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的名言:“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审美的本质在于精神自由,它可以超越时空的界限,做无穷无尽的想象,审美心理活动当然也有它的目的性与规律性,但它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无规律的合规律。庄子认为审美的极致乃是一种观照,但这种“无为”与“不作”背后却蕴含了创造的基因。他在外篇知北游中写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3、”他认为天地的无言之美才是美的极致,这与老子的“道法自然”是一脉相承的,圣哲之人探究天地之美并通晓万物生长之理,对世间万物采取一种观照的态度,这是对老子“自然无为” 思想的深化。与早期人类对自然或恐惧或崇拜的心理判然有别,庄子以审美关系观照自然,深刻洞察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新的关系,我们可以在内篇应帝王“浑沌凿窍”的著名故事中更深刻地加以体味。庄子以“浑沌”隐喻自然原本的规则与秩序,在“倏”与“忽”凿通“七窍”的干涉之下,失去本原而死。庄子认为,天地间的大美是在人为地进行审美判断之前所“存在”的那一种美,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无美之美”,亦即“混沌”之美。值得一提的,庄子所开启的混沌之
4、门直通两千多年后当今科学前沿混沌学。在这则寓言中,南与北可以视为事物对立的两极,倏和忽都是形容事物运动非常快的形容词,“中间地域”好比处在一张纸正反两面之间的中间面。“混沌”既是一个形容词,也是一种状态,用于描述那个“中间地域”的不确定性和客观存在,这相当于数学中的极限概念。庄子以这个精妙的故事,无意间直指确定性与非确定性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把非线性现象摆在了线性思维的面前,二十世纪物理学的第三次革命正是与此有关。若论审美与创造,庄子哲学对于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艺术领域。他认为美的创造过程就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过程,他在外篇田子方中写道:“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
5、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槃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在庄子看来,画家“解衣槃礴”, 坦然自若,不为世俗陋习所拘囿,以奋振、自然和率真的态度进入艺术创作的自由境界,这样才能艺与道相通,画出符合大美要求的作品,这一思想对于中国艺术的创作和欣赏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摘编自吴靖庄子哲学的三重境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享受自由游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这是一种不执于功利、认知与敬畏之心的审美。B.圣哲之人采取观照态度来探究天地之美与万物,是对老子“自然无为”思想的跨越。C.庄子认为在人为审美判断之下的“混沌”之美是具
6、有“无状”“无象”“无美”的大美。D.中国艺术思想强调画家应该不拘囿于世俗陋习,实现艺与道相通,才能画出大美之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庄子的审美与创造展开分析,蕴含着庄子哲学在审美观照的创造境界中产生的理念。B.文章引用康德的话论证了庄子审美思想存在的合理性,强调精神的自由与审美心理的无目的性。C.文章多处引用庄子的著作进行论证,展现出庄子哲学在美学、宇宙、艺术等方面强大的生命力。D.文章将庄子哲学与物理学相联系,论证了当代科学前沿受“混沌”思想的影响,角度新颖独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子的审美打破了早期
7、人类对自然恐惧或崇拜的心理,洞察到人与自然的全新关系,是道家思想的延伸。B.庄子与惠子濠梁之辩揭示了庄子物我浑一、主客同体的态度,这与“游”的审美内涵是互相贯通的。C.庄子的人生态度中带有审美的精神自由,本无怀对艺术的认知之心,但总能对艺术精神产生深刻的影响。D.“混沌”是规则和秩序,事物确定性与非确定性都难以逾越它,庄子巧妙将非线性现象摆出,带有朴素唯物观。(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她只能活七小时本市新闻编辑台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
8、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吗?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濒于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汇处。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得到它。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只能活7小时,除非”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
9、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理查兹博士说,“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有权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里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你将得到青霉素。”基弗大夫向柯里蒂
10、大夫许诺。那是下午4点钟。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下午6点30分,柯里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时间是下午7点30分。三个卫兵等在那里。其中一个走向汽车:“是柯里蒂大夫吗?给你青霉素。”柯里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现在,”他说,“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度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
11、/小时。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里蒂大夫说:“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作不了的事。”“也许是。”一个记者说,“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的房间。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她是个可爱的病孩子。”一个护士低声说。帕特里夏马隆的父母哭了。“谢天谢地。”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4这篇报道以顺序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了时间,对这样写作的好处描述不正确
12、的是( )(3分)A.以顺序的方式写作,条理清晰,突出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B.突出时间,渲染了紧张的氛围,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时间紧迫。C.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强调了救援效率之高,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D.现场感强,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5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对文中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A.画线部分运用了仁慈、奄奄一息、焦急等词语,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明显的倾向性。B.将青霉素称为仁慈的东西,因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C.将车称为仁慈之车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D.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是否能得救的担忧,对
13、人们的爱心的赞颂。6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B.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爱的关注与渴盼。C.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D.体现了当时(二战时期)美国人民对这次战争的厌恶情绪。二、古代诗文阅读(4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31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小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十四年正月,上令中
14、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愈素不喜佛,上疏谏。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乃授袁州刺史。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改吏部侍郎。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
15、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旧唐书韩愈传)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
16、谏者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C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D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8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事、进谏、弹劾等。B祭酒,古代飨宴时祭神的长者,后用于官名。“国子祭酒”是主管国子学或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C礼部,古代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外交等事。D邦,原指古代诸侯的封国,后
17、也泛指地方。文中“邦”与“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含义相同。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韩愈勤奋好学,树立远大抱负。他跟从当时文坛名士学习,锐意进取,怀有凭借文学振兴一代文风的志向。B韩愈忠贞耿直,直言劝谏皇帝。他上书反对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又因谗言被贬到更远的袁州任刺史。C韩愈体恤百姓,推出利民举措。他设法赎回被奴役之人,使其回到父母身边,并除去俗法,百姓深受其益。D韩愈推行文教,深得民心。他死后被潮州百姓奉为神明,朝散郎王涤顺势而为引导百姓,建成新的韩公庙。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
18、,廷凑畏重之。(2)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滕公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19、。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布辞之官。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
20、,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B.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C.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21、/D.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褐衣是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时贫穷或地位低贱者的穿着。B.单于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C.河东指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D.足下,对对方的尊称。相传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把他死时抱的树制成木屐,常感慨“悲乎,足下!”“足下”一词逐渐变成对他人的敬称。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季布被人搭救,得到
22、高祖赦免。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氏扮作奴仆卖给朱家,经朱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高祖进言赦免了他。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D.季布重诺之名,被曹丘生宣扬。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季布宣扬。1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滕公待间,果言如朱家指。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指导的那样向皇上
23、奏明。B.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横扫匈奴呢,这是当面撒谎!C.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D.何足下距仆之深也!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柳 堤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市 实验 中学 2019 2020 年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