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福建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解读.doc
《政策解读:《福建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策解读:《福建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解读.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政策解读:福建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解读一、福建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制定背景和立法目的?第一条 为了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连续性, 提高气象监测、预报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解读:气象探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受到影响的程度不断加剧,因探测环境遭受破坏而被迫搬迁的气象台站数量不断增多,直接影响气象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进而影响天气气候预报预测的准确率、气象防灾减灾服务水平,降低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所采用气
2、象数据的可信度。研究制定办法的重要目的,就是进一步加强气象设施与气象探测环境保护:首先,研究制定办法,是提高气候变化监测能力和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面对我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与干扰的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立法,制定有关制度和措施,解决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发挥气象工作趋利避害的保障作用。其次,研究制定本办法是贯彻落实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深化有关法律制度的现实需要。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虽然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作了规范,确定了有关的法律制度,但仍需要结合我省实际作进一步细化,以增强可操作性。第三,研究制定本办法,
3、是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精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到我省开展气象法执法检查时,提出了意见:各地各部门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需要提高认识、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问题。因此,制定办法,对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气象法执法检查组的要求,保障气象事业为福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二、办法主要规范哪些内容?福建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共二十七条,主要规范以下六方面内容:(一)明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对象和类别;(二)明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范围、要求和禁止性规定;(三)明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衔接等制度;(四)明确政
4、府与部门的具体保护职责;(五)明确气象台站迁移的条件及有关要求;(六)明确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制度和措施。三、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本办法所称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和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解读:本办法的适用范围包括:一是福建省行政区域内的气象设施保护,二是福建省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其中:(一)气象设施,是指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和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等三类气象基础设施
5、。气象探测设施,是指进行气象探测使用的设施、设备、仪器等,包括各类气象台站和单独设立的气象探测设施。气象信息专用传输设施,是指专门传输气象数据、资料与加工产品信息的有线、无线通信系统、设备和线路,如卫星气象传输系统、计算机网络及有线通信光缆等。大型气象专用技术装备,是指专门用于气象数据采集、传输、加工的大型设备,如各种气象雷达、综合遥测气象仪器设备等。(二)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为了能获得反映大气变化真实自然状况的探测资料,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有关规定,设置气象仪器和装备的气象观测场应当选在能反映某地较大范围气象要素
6、特点的、不受局地地形影响的平坦、空旷之处,要尽可能避开对气象要素代表性或气象仪器稳定性有影响的各类障碍物和干扰源,也不应当选在当地风向变化最大的下风方。四、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第七条 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编制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一实施。城乡规划的调整涉及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城乡规划部门应当征求气象主管机构意见。在本办法实施前已编制的城乡规划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涉及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现有探测环境良好的国家一般气
7、象站的,应当按照程序予以调整,避免气象探测环境遭受破坏。解读: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预防为主、加强事前保护,通过编制专项规划予以保障。而加强专项规划与城乡规划的衔接,在城乡规划调整时考虑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解决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与办法实施前出台的城乡规划不一致问题,对于有效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至关重要。为此,办法明确要求,一是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编制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一实施;二是城乡规划的调整涉及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的,城乡规划部门应当征求气
8、象主管机构意见;三是对于在本办法实施前已编制的城乡规划不符合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涉及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现有探测环境良好的国家一般气象站的,按照程序予以调整,避免气象探测环境遭受破坏。五、哪些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应当受到保护?第八条 下列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应当受到保护:(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区域气象观测站、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等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二)高空气象探测站、气象雷达站、气象卫星接收站等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三)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生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雷电监测站、风能资源探测站、大气成分观测站、
9、空间天气观测站等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四)单独设立的地基全球定位系统气象探测、海洋气象观测等气象设施;(五)依法设置、使用的气象专用频道、频率、无线电台(站),以及气象专用线路、通信网络和设施;(六)其他应当保护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解读:组成我省气象观测站网的气象设施和气象台站探测环境应当依法受到保护,其中包括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以及单独设立的气象设施。(一)气象观测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气象观测站包括: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区域气象观测站、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等地面气象观测站,高空气象探测站、气象雷达站、气象卫星接收站、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生
10、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雷电监测站、风能资源探测站、大气成分观测站、空间天气观测站等气象观测站,以及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应当保护的气象观测站。(二)单独设立的气象设施主要包括地基全球定位系统气象探测、海洋气象观测等气象设施;依法设置、使用的气象专用频道、频率、无线电台(站)以及气象专用线路、通信网络和设施;以及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应当保护的单独设立的气象设施。六、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和要求有哪些规定?第九条 在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不得设置对气象要素探测产生影响的障碍物和干扰源。前款所称障碍物,是指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其他影响观测场气流通畅或者探测资料代表性、准确
11、性的物体;干扰源,是指对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有影响的热源、污染源、辐射源、电磁干扰源等。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具体保护范围和要求,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解读:为有效保护气象探测环境,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办法对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要求作出原则性规定,要求在一定的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内,不得设置对气象要素探测产生影响的障碍物和干扰源。其中,根据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站(GB 31221-2014)等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障碍物主要指观测场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树木、作物等影响观测场气流通畅或者探测资料代表性、准确性的物体;干扰源,是指对气象探测资料的代表性、
12、准确性有影响的热源、污染源、辐射源、电磁干扰源等各类源体,如铁路、公路、水体、垃圾场、排污口等。同时,鉴于气象法、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站(GB 31221-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高空气象观测站(GB 31222-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天气雷达站(GB 31223-2014)、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 大气本底站(GB 31224-2014)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已经对不同类型气象观测站的保护范围、保护要求作了具体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依标准予以执行。七、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如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的事前保护?第十一条 县以上气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办法 政策 解读 福建省 气象 设施 探测 环境保护 办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