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志愿者活动管理方案建设研究报告.doc
《中小学校园志愿者活动管理方案建设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校园志愿者活动管理方案建设研究报告.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小学校园志愿者活动管理建设研究报告项目成员: 完成时间: 深圳市龙岗区六约学校目 录一、研究背景1二、中小学志愿者活动管理的研究意义2三、中小学生志愿者活动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5四、完善中小学志愿者活动的管理与建设的建议6(一)拓宽中小学志愿服务的途径6(二)创新中小学开展志愿者活动的管理方法7中小学校园志愿者活动管理建设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建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充分接触和感受这个世界,非常有利于今后的眼界开阔,思想成熟。而作为没有真正踏入社会的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能是为数不多跟社会交流的机会。面对不同的环境和文化,学着接纳和理解,以及学会沉
2、着应对,是每个中小学生都应该拥有的一次特殊的体验。而有些人认为,志愿服务是成年公民的事,中小学生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开展。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确实不可能像专业的志愿组织那样参与到赛事组织、灾后救援等活动中,但那也是一种真实的社会义务服务活动,而且志愿服务的意识需要从学生阶段培养。从小学阶段就开展系统的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就学生而言,志愿服务是一项十分有效的学生道德体验活动,是培养学生现代公民意识和公益精神的重要途径。志愿精神,是一种不计报酬参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公益精神,是个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积极态度,是
3、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有利于引导中小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参与社会,发展良好的基础道德品质。其次,就学校而言,广泛地开展志愿精神教育,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课外、校外活动,而且有助于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是发展学生社团组织、张扬学生个性、引导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切入点。而且,多层次的志愿服务教育和活动,可以引导中小学生做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推动者,带动家长和家庭乃至社区,有利于在全社会宣传志愿服务理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中小学较为系统地开展志愿精神教育,常态化地组织开展学做志愿者、践行志愿者的准志愿服务,是培养未来社会志愿者的基础性工
4、作。在志愿者教育、培养、培训和形成的多种途径中,正规的学校教育是重要的渠道之一。二、中小学志愿者活动管理的研究意义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验来看,积极开展志愿精神教育,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从小播下志愿服务的种子,培养志愿服务的意识,是培养大量的未来社会志愿者的通行做法,比如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在基础教育阶段都有志愿服务的课外作业要求。现代志愿服务的概念来自西方,但是,志愿服务所倡导的一些理念和实践都不是今天才有,“学雷锋”倡导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与其有相通之处,如果说有差异,主要是志愿服务的发展衍生了更多专业的组织,其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值得学习借鉴。而将志愿服务更好地引入到中小学,研究
5、系统地开展志愿精神教育,常态地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和管理,则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一是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渠道,必须加强引导与规范。从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方面来说,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是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有效途径。1318 岁的中小学生既处在叛逆期,也处在品德形成的关键期。故在中学阶段将德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发动学生无偿地为他人提供服务,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自我教育、优化社会环境等目的。中小学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青春活力和生命力,在传递志愿精神中也实现了文明的传递。通过志愿服务,引导中小学生用具体的行动践行社
6、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载体,必须研究一套可行的管理机制,将中小学志愿服务纳入到日常德育工作范畴进行管理。就学校德育工作而言,不仅需要传播知识与技能,更要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德育工作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而志愿服务活动能使德育形式多样化,这主要表现为四个“转变”:德育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德育过程由单向传输转变为双向互动,德育方式由被动灌输转变为主动接受,德育内容由枯燥的理论转变为实际操作。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体验、沉淀,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能力,完成道德“思、行、意”的完美结
7、合,而且拓宽了中学德育的空间,将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有效地渗透到志愿服务全过程。三是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新途径,是落实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方式,必须加强建设与管理。就教育方面而言,中小学生志愿服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践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抓手。学生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深入接触到社会实际和人民需求,感到自己“被需要”,唤醒了道德情感和奉献精神,促使自己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志愿服务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主参与德育的过程,能达到帮助他人、提升自己、服务社会的效果。学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提升了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甚至提升了承受压力的能力。志愿服务能
8、充分调动起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方位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实,志愿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被帮助的对象,更在于参加志愿服务的中小学生本身。除了有助于拓展视野,志愿服务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能力。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非常有个性,较难融入集体。而志愿服务大多是一个团队完成的项目,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讨论、设计项目并完成。这就教会他们如何和别人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对其他人想法给予适当评价,以及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科学分工,齐心合力地完成一个项目。三、中小学生志愿者活动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社会宣传力度不够。目前,社会对中小学生志愿服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校园 志愿者 活动 流动 管理 方案 建设 研究 钻研 报告 讲演 呈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