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国民收入分配失衡.doc
《中国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国民收入分配失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国民收入分配失衡.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李 健兰 莹(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433)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00433)内容提要:最近20多年,中国消费率处于低水平并且持续走低,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扩大内需、保持可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阻碍。本文分析认为,中国消费率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相比,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速相对过快,企业利润增速相对过快,社会财富和收入分布不均衡程度持续恶化。本文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消费 消费率 国民收入分配The Main Cause of the Continuous Decreas
2、e of Chinas Consumption Rat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 is out of BalanceLi Jian LanY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Abstract: In recent 20 years, the consumption rate of China is in the low level and decreases continuously, this has become an obstacle for Chinas economy to en
3、large its domestic demand, and keep on the high-speed growth.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main cause of the continuous decrease of Chinas consumption rate is as following: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growth speeds of economy and the familys income, the government s public finance income (and the expend
4、iture) increases too fast, the enterprises profit increases too fast, inequality in the income and wealth distribution is worsen too much. The paper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accordingly.Key Words: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Rat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 JEL Classification: E21 E25 E64E_
5、mail:MSN:主页:http:/通讯地址:上海市国定路777号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200433) 李健中国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内容提要:最近20多年,中国消费率处于低水平并且持续走低,这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扩大内需、保持可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阻碍。本文分析认为,中国消费率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城乡居民收入平均增长速度相比,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增速相对过快,企业利润增速相对过快,社会财富和收入分布不均衡程度持续恶化。本文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消费 消费率 国民收入分配一、问题背景1、历史比较:中国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最近20多年来,中国最终
6、消费率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定义,“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最终消费率由此可进一步分解为“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两部分,即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处于低位水平并保持持续走低态势,最终消费率从1985年的66.36%下降到2004年的53%,从图1可以看到,“十五”时期中国最终消费率急剧下降,2004年降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最低点。图1 1984-2004年中国最终消费率(数据来源: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2、国际比较:中国消费严重不足
7、,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过去10年,中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这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近20个百分点。据世界银行数据,19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稳定在77%79%,而在所统计的36个国家中,只有8个国家低于70%。以2002年为例,当年世界平均消费率为80.1%,其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消费率为80.7%,中等收入国家为74.3%(其中,上中等国家为75.2%,下中等国家为72.4%),高收入国家为81.0%,2002年,中国当年的消费率仅为58.2%,而与中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在1000美元左右)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的当年的消费率分别为81.2%、78.8%和68.
8、9%。图2 2002年最终消费率国别比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信息中心)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消费率的逐年下降,投资率连年走高。20002004年间,中国投资率分别为36.4%、38%、39.2%、42.3%和43.9%。与此对应,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大国的投资率一般在20%30%。根据世界银行发展指数数据库数据,1970-2002年间,世界各国平均投资率由25.6%下降到19.9%;消费率由74.2%上升到79.6%。由图3所示,2001200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高达22.5%,而消费平均增长10.7%;从1998年到2004年,消费平均增长率为9.7%。虽然中国出口稳定增长
9、,但真正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是净出口而非出口,并且中国的净出口增长极不稳定,很难保证持续增长。 刘树成等(2002)的研究也有相同结论:1999年以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消费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出口呈负贡献或微贡献,而投资的贡献在逐年上升。关于投资和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33.3%,投资是48.8%,进出口是17.9%,这还是经济普查调整之后的数据。总之,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过分依赖的事实勿容置疑。图3 1999-2004年中国消费、投资、净出口与经济增长 虽然本图由国家权威部门公开数据生成,但年度GDP数据内部潜藏矛盾,这与中国一些年
10、份“由地方经济增长速度综合不出国家公布的全国数据”类同,但根据本图大致定性地把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各个构成部分的增长速度的相对大小关系,应该有效。(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商务部)总之,中国消费率明显偏低,并且其中五分之一左右是政府消费,居民消费率异常低下。中国的消费与储蓄(以及投资)比例明显失衡。消费率过低(与此相对应的是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高银行存贷差)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过低的消费率以及与之相伴的高储蓄率使得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经济增长长期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在净出口不能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投资增长最终会受消费增长制约。此外,投资受到企业对消费增长的预期的影响而极易波动,由投资增
11、长驱动的经济容易大起大落,机会成本高昂。毫无疑问,消费率过低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协调、健康和可持续高速发展。本文的主要目的即在于寻找中国消费率持续下降的真正主因。二、相关理论研究回顾无论是家庭还是整个社会,其收入除极少量用于捐赠之外,要么用于储蓄要么用于消费,消费与储蓄是此消彼涨的互补关系,消费的另一面就是储蓄,因此,研究消费必须研究储蓄以及与储蓄紧密相连的投资。国际经验方面,S. Kuznets(1946)针对美国1869-1938年的国民收入和个人消费数据分析美国长期消费函数,发现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大致等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而并不呈现出递减趋势,这种现象被称作长期消费函数之谜。
12、宏观经济学家已经从跨期消费、永久性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等多个角度对此做出了解释,例如弗里德曼认为,消费是受永久性收入影响的,而长期中永久性收入和消费同比例增长,如果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居民消费会随其长期持久收入水平的增长而相应调整,不可能出现长期边际消费倾向持续递减,进而导致长期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这实际上为分析中国过去20年消费率持续走低的深层次原因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即“中国消费异常”一定相应有异常的原因隐藏其后。研究者通常认为,收入流一定的情况下,(即期或短期)消费减少可能存在两个重要原因:预防性储蓄和因金融抑制等原因而存在的流动性约束。预防性储蓄理论(Precautionary
13、 Saving Theory)认为,指消费者为预防未来不确定性而进行储蓄将导致当前消费水平的相对下降。这一理论得到世界各国普遍的经验支持。例如,Zeldes(1989)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如果没有收入不确定性因素,不同收入阶层的美国人将会不同程度地减少谨慎储蓄的比例(相应增加消费)。在没有收入不确定性情况下,收入为200美元的个人消费将比存在不确定性提高20%,而收入达到500美元的个人消费提升的幅度仅为7%。这即说,如果消减收入的不确定性,低收入群体将比高收入群体体现更高的边际消费倾向。这一经验规律反过来说就是,如果居民收入不确定性增加,同时社会财富分布不均匀程度增加,则
14、整个社会的整体消费率水平会相对下降。Zeldes的研究结果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联想:这似乎正是过去20年来中国的经历。此外,Dardanoni(1991)检验跨地区英国农户的数据时发现,60%以上储蓄是出于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预防。其它如Carroll、Samwick (1992),Guiso (1992) 的经验分析也支持预防性储蓄理论,包括Dardanoni (1991),Carroll (1993,1994),Kazarosian (1994),Jappelli and Terlizzese (1994) 等将收入不确定性和影响储蓄的其它因素一起检验。显然,预防性储蓄理论是一个针对即期消费的
15、“中短期理论”,长期看,作为延期消费的储蓄最终总会变成消费。对于家庭而言,20年属于中期,预防性储蓄理论对中国过去20多年消费率连年下降应该具有一定解释力。针对中国多年来消费相对不足,袁志刚和宋铮(1999)、孙凤和王玉华(2001)、臧旭恒等(2001,2004)、万广华等(2001)、罗楚亮(2004)等的相关研究有比较一致的结论:不确定性对中国居民的即期消费有负面影响,中国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降低了消费。另外,这些研究也大多认为,中国流动性约束型消费(典型如住房、汽车、教育培训等)的比重在逐年上升,然而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中国居民的潜在消费并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然而,预防性储蓄理论和流动性约
16、束理论显然存在理论的盲点,因为它们都是从居民收入流(及其不确定性特征)既定这一隐含假定出发,前者仅考虑不确定性预期对即期消费的影响,后者仅考虑由于金融工具欠缺而造成的消费延期抑制。事实上,在居民收入流(及其不确定性特征)既定的情况下,储蓄确定则消费确定。影响储蓄的因素是复杂的,所有影响消费的因素(如流动型约束)都会间接影响储蓄,系统性梳理这些影响因素的逻辑关系,并做计量检验是必要的(但相关关系并不能直接延伸为因果关系),但是,针对“中国的消费占GDP的比率为什么持续下降”这一相对宏观的问题,如果研究回避研究城乡家庭收入在广义国民收入(GDP或GNP)中的分享份额,仅仅局限于研究居民收入流(及其
17、不确定性特征)既定下的支出结构(消费和储蓄),然后计量验证诸如预防性储蓄或流动型约束等因素对消费或储蓄如何影响(更严格地说是如何相关),难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它回避了更重要、更基本的问题。最近几年虽然有孙居涛和熊友华(1999)、刘文斌(2000)、朱国林等(2002)、李军(2003)、臧旭恒等(2005)等学者对“收入分配对消费的影响”问题有过研究,但它们大多局限于收入分配均匀程度(诸如基尼系数等)对于消费的影响,对宏观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消费的影响)这一更基本的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三、中国消费率连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猜测与验证一个非常直观的逻辑是,由于不同主体(包括组织)有着不同
18、的边际消费倾向,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国民收入分享结构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的消费率(以及储蓄率)的高低,并由此决定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更进一步,如果在某一经济体中家庭是最重要的消费主体,在国民收入流一定的情况下,政府税收收入相对于居民收入增长过快,企业利润相对居民收入增长过快,居民收入不平均程度升高,都会直接构成消费率下降的有力因素。我们猜测,中国国民收入分配多层面的相对失衡,是中国消费率连年下降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并且中国消费率连续走低主要在于私人消费率(而非政府消费率)连续走低。从图4可以看到,从1979年到2004年,中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的增长率均分别与其消费支出增长率高度正
19、相关,过去15年尤甚。这也就是说,只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上去了,中国的消费自然上去,由于私人消费占据社会总消费的绝对比重,中国的消费(和消费率)也自然上去,因此,要找到中国消费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连年下滑的原因,应当主要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不足方面去寻找原因。图4 1979-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与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对应关系(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计算求得)1、财政收入增长过快,政府消费增长过快Landau(1986)使用1960-1980年65个发展中国家的有关样本分析发现,政府支出,特别是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Barro(1991)以98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
20、国家1965-1985年的数据,发现相同结果。Futagami,morita和shibata(1995) 、greiner和hanusch(1998)的研究也均支持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显著负相关这一结论。(在这些国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最重要、最直接的贡献。)此外,Barro 和 Lee(1993)的研究发现,有5个重要因素可以将增长缓慢国家与增长迅速国家区别开来,政府消费对GDP的比例就是其中之一(其他有市场扭曲和政治不稳定等)。在中国,由于政府经营性行为相对较多,经常发生类似财政向国有银行注资这类特殊的支出行为,加之政党财政与国家财政密切连接,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政府消费一般被定义为政府在
21、公共服务上的支出加上政府免费或以较低价格向居民提供消费货物和服务所承担的净支出。之间存在相对其他国家更大的差额,非消费性支出比例相对较高。另外,根据国民收入恒等式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政府购买与消费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而政府购买又直接受制于政府财政收入并且(长期地)与之紧密正相关,这就是说,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往往会直接导致社会消费的下降。从表1、图5、图6可以看到,从1995年到2004年中国税收收入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7.7%,其中,国税年平均增长率为17.1%,地税年平均增长率则高达19.6%,二者均远高于同期GDP增长率和城乡居
22、民收入增长率。另据国家税务总局提供的数据,2005年全国税收总收入高达30866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比2004年增长20%,增收5148亿元。表11995-2004年中国税收收入及增长情况一览表1995 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总税收(亿元)5973.77050.68225.590931031512665.815165.516996.620466.125718税收总增长率18.03%16.66%10.55%13.44%22.79%19.74%12.07%20.41%25.66%国税(亿元)4376.94956.65628.26142.27
23、002.98932.110194.311324.313688.217854.3国税增长率13.24%13.55%9.13%14.01%27.55%14.13%11.08%20.87%30.44%地税(亿元)1596.820942597.32950.83312.13733.74716.35308.76303.67863.7地税增长率31.14%24.04%13.61%12.24%12.73%26.32%12.56%18.74%24.75%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图5 1978-2005年中国国家财政年税收收入(数据来源: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图6 1999-2005年中国税收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消费 持续 延续 下降 降落 降低 下落 主要原因 国民收入 分配 失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