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公差与配合资料.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普通公差与配合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公差与配合资料.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用公差及配合一. 极限与配合二. 形状和位置公差三. 零件公差的设置四. 尺寸链一. 极限与配合.1. 术语与定义1.1偏差1.1.1 零线-在极限与配合图解中,表示基本尺寸的一条直线.以其为基准确定偏差和公差;1.1.2 偏差-某一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等)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1.1.3 极限偏差-上偏差和下偏差;a. 上偏差-最大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b. 下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代数差.1.1.4 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那个极限偏差,它可以是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 图 一 ) 1.2 公差1.2.1 尺寸公差-最大极限
2、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之差,或上偏差减去下偏差之差.公差是尺寸允许的变动量,是一个没有符号的绝对值.1.2.2 标准公差-极限与配合制中,所规定的任一公差. ”IT”为”国际公差”的符号.1.2.3 标准公差等级-极限与配合制中,同一公差等级对所有基本尺寸的一组公差被认为具有同等精确程度,例: IT 7 1.2.4 公差带-在公差带图解中,由代表上偏差和下偏差或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由公差大小和其相对零线的位置来确定.1.3 配合1.3.1 间隙-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正. a. 最小间隙-在间隙配合中,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 寸之差.b. 最
3、大间隙-在间隙配合或过度配合中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1.3.2 过盈-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负.a. 最小过盈-在过盈配合中,孔的最大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小极限尺寸之差b. 最大过盈-在过盈配合或过度配合中,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减轴的最大极限尺寸之差1.3.3 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的,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a. 间隙配合-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b. 过盈配合-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 c. 过渡配合-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1.4 极限尺寸判断原则1.4.1 最大实体极限-对应于孔或轴最大实体尺寸的那个极限尺寸,即轴的最大极限尺
4、寸孔的最小极限尺寸.最大实体尺寸是孔或轴具有的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多时状态下的极限尺寸.1.4.2 最小实体极限-对应于孔或轴最小实体尺寸的那个极限尺寸,即轴的最小极限尺寸孔的最大极限尺寸.最小实体尺寸是孔或轴具有的允许的材料量为最少时状态下的极限尺寸. ( 图 二 ) ( 图 三 )( 图 四 ) ( 图 五 )2.基本规定2.1 表示2.1.1 公差带的表示-公差带用基本偏差的字母和公差等级的数字表示.例如:H7 ,h8. 2.1.2 注公差尺寸的表示:注公差的尺寸用基本尺寸后跟所要求的公差带或(和)对应的偏差值表示.00例如: 35 H7 35+0.25 35 h8 45-0.152.1.3
5、 配合的表示-配合用相同的基本尺寸后跟孔,轴公差带表示.孔或轴用分数形式表示35 H7/g6.2.2 注公差尺寸的解释.2.2.1 公差标准按GB/T4249的工件.a. 线性尺寸公差-线性尺寸公差仅控制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两点法测量),不控制要素本身的形状误差(如圆柱要素的圆度和轴线直线度误差或平行平面要素的平面度误差).尺寸公差也不能控制单一要素的几何相关要素.b. 包容要求-结合零件具有配合功能的单一要素,不论是圆柱表面还是两平行表面,图样上应在其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带代号之后加注符号”,这表明尺寸和形状彼此相关,并且不能超越以工件最大实体尺寸形成的理想包容面.2.2.2 公差际注不按GB
6、/T 4249的工件.a.对孔-与实际孔表面内接的最大理想圆柱体直径应不小于孔的最大实体极限,孔上任何位置的最大直径应不超出孔的最小实体极限;b.对轴-与实际轴表面外接的最小理想圆柱体直径应不大于轴的最大实体极限,轴上任何位置的最小直径应不小于轴的最小实体极限.即如果工件处处位于最大实体极限,则该工件将具有理想的圆和直线,即理想圆柱.除另有规定外,在上述要求的条件下,理想圆柱误差可达到给定的直径公差的全值.3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3.1 标准公差值与基本尺寸是按基本尺寸段计算的,为减少公差数目,统一标准公差值进行了尺寸分段.对于每一个尺寸段中不同的基本尺寸,同一公差等级的标准公差值都相等.3.
7、2 标准公差国标上规定基本尺寸到500mm内规定共20个标准公差等级.基本尺寸大于5003150内规定共18个标准公差等级.3.3 基本偏差轴的基本偏差和孔的基本偏差.轴的基本偏差-一般是最靠近零线的那个极限偏差.4. 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4.1 规定和标准化公差带和配合,可优化力量品种及规格.4.2 线性尺寸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系指在一般加工条件下可保证的公差,采用一般公差的尺寸,尺寸后不注出极限偏差.二, 形状及位置公差.1. 形位公差分类和项目分类项目符号有无基准要求形 状形 状直线度无平面度无圆度无圆柱度|无形状或位置轮廓线轮廓度有或无面轮廓度有或无位 置定向平行度有垂直度有倾斜度有定位位
8、置度有或无同轴(同心)度有对称度有跳动圆跳动有全跳动有2. 形位公差的术语与定义.2.1 要素2.1.1 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2.1.2 理想要素-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被测要素-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分为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单一要素-仅对其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即一个点,一个圆柱面,一个平面,轴线和中心平面等.关联要素-对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轮廓要素-组成轮廓的点线面.中心要素-与要素有对称关系的点线面.如轴线,中心线,中心平面和中心点等. 2.2 形位公差2.2.1 形状公差
9、-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有基准要求的轮廓度除外)形状公差是图样上给定的,如测得零件实际形状误差小于形状公差值,则零件的形状合格.2.2.2 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是图样上给定的,如测得零件实际位置误差小于位置公差值,则零件的位置合格.2.2.3 零形位公差-被测要素采用最大实体要求或最小实体要求时,其给出的形位公差值为零.2.2.4 定向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2.2.5 定位公差-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2.2.6 跳动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3. 公差带
10、定义3.1 形状公差 给定平面 直线度 给定方向 任意方向形狀公差 平面度圆度圆柱度 輪廓度 无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 无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3.1.1 直线度3.1.1.1 给定平面的直线度 ( 图 六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0,1)的两行直线之间的区域( 图 七 ) 被测表面的素线必须位于平行于图样所示投影面且距离为公差值为0.1的两平行直线内.3.1.1.2 给定方向的直线度( 图 八 )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 九 )被测圆柱面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2的两平行平面之内3.1.1.3 任意方向的直线度( 图 十 )在公差值前加注,公差带是直径为t
11、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 十 一 )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4的圆柱面内.3.1.2 平面度( 图 十 二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 十 三 )上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表面上任意100100的范围,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3.1.3 圆度( 图 十 四 )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 图 十 五 )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的两同心圆之间.3.1.4圆柱度( 图 十 六 )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 图 十 七
12、 )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5的两同轴的圆柱面之间.3.1.5 轮廓度( 图 十 八 )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的轮廓上,注:当被测轮廓线相对基准有位置要求时,其理想轮廓线系指相对于基准为理想位置的理想轮廓线.有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属位置公差.( 图 十 九 )在平行于正投影面的任一截面上,实际轮廓线必须位于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0.04,且圆心在理论正确几何形状的在线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3.2 位置公差輪廓公差平行度給定方向任意方向定向公差垂直度傾斜度定位公差對稱度位置度同軸度點的位置度圓跳動全跳動跳動公差 有基准要求的线轮廓度 有
13、基准要求的面轮廓度 一个方面 线对线 相互垂直的两个方面 线对面 任意方面 面对线 面对面 线对线 一个方向 线对面 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面对线 任意方向位 置 公 差 面对面 线对线 线对面 面对线 面对面 点的同心度 轴线的同轴度 线对线 线对面 面对线 面对面 给定平面 任意方向 一个方向 线的位置度 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任意方向 平面或中心平面的位置度 复合位置度 径向跳动 端面圆跳动 斜向圆跳动 斜向(给定角度的)圆跳动 径向全跳动 端向全跳动 3.2.1 平行度3.2.1.1 线对线平行度公差(一个方向) ( 图 二 十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线,位于给定方向上的两平行
14、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 二 十 一 )D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在垂直方向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线对线平行度公差(相互垂直两个方向)( 图 二 十 二 )公差带是两对相互垂直的距离分别为t1和t2,且平行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 二 十 三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分别为公差值0.2和0.1的在给定的互相垂直方向上,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组平行平面之间. 任意方向( 图 二 十 四 )在公差值前加注,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直线(或轴线)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 二 十 五 )被测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1,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圆柱面内.注意:尺寸
15、位置,平行度的标准是不同的.3.2.1.2 线对面平行度公差.( 图 二 十 六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 二 十 七 )孔的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3,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1.3 面对线平行度公差:( 图 二 十 八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 二 十 九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1.4 面对面平行度公差( 图 三 十 )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 图三 十 一) 被测表面必须位于
16、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注意:基准的标准及位置.3.2.2 垂直度3.2.2.1 线对线垂直度公差( 图三 十 二)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 十 三)被测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与基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3.2.2.2 线对面垂直度公差. 一个方向.( 图三 十 四)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 十 五)d 的轴线必须在给定的投影方向上,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 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 图三 十 六)公差带是分别垂直于
17、给定方向的距离分别为t 1和t 2,且垂直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三 十 七)d轴线必须位于分别垂直于给定方向的距离分别为公差值0.1和0.2的互相垂直,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两对平行平面之间. 任意方向( 图三 十 八)公差值前加注,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准面的圆柱面内的区域.( 图三 十 九)d 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平面的圆柱面内.注意:尺寸的位置及标准.3.2.2.3 面对线垂直度公差( 图四 十)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图四 十 一)被测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且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 公差 配合 资料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