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分析基本操作技巧.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容量分析基本操作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容量分析基本操作技巧.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容量分析基本操作(一) 移液管和吸量管移液管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在标明的温度下,先使溶液的弯月面下缘与移液管标线相切,再让溶液按一定方法自由流出,则流出的溶液的体积与管上所标明的体积相同(实际上流出的溶液的体积与标明的体积会稍有差异。使用时的温度与标定移液管体积的温度也不一定相同,必要时可校正)。吸量管一般只用于量取小体积的溶液。其上带有刻度,可以用来吸取不同体积的溶液。但用吸量管吸取溶液的准确度,不如移液管。上面所指的溶液均以水为溶剂,若为非水液剂,则体积稍有不同。1、 使用前,移液管和吸量管都应洗净,使整个内壁和下部的外壁不挂水珠,为此,可先用自来水冲洗一次,再用铬酸洗液洗涤。
2、以左手持洗耳球,将食指或拇指放在洗耳球的上方,右手手指拿住移液管或吸量管管径标线以上的地方,将洗耳球紧接在移液管口上。管尖贴在吸水纸上,用洗耳球打气,吹去残留的水。然后,排出洗耳球中的空气,将移液管插入洗液瓶中,左手拇指和食指慢慢放松,洗液缓缓吸入移液管球部或吸量管全管约1/4处。移去洗耳球,再用右手食指按住管口,把管横过来,左手扶住管的下端,一边使管口降低,让洗液布满全管。洗液从上口放回原瓶,然后用自来水充分冲洗。再用洗耳球吸取蒸馏水,将整个内壁洗3次,洗的方法同前,但用过的水应从下口放出。每次用水量,移液管以液面上升到球部或吸量管全管约1/5为度。也可用洗瓶从上口进行吹洗,最后用洗瓶吹洗管
3、的下部和外壁。2、 移取溶液前,必须用吸水纸将尖端内外的水除去,然后用待吸溶液洗三次。方法是:将待吸溶液吸至球部(尽量勿使溶液流回,以免稀释溶液)。以后的操作,按铬酸洗液洗涤移液管的方法进行,但用过的溶液应从下口放出(弃去)。3、 移取溶液时,将移液管直接插入待吸液液面下12cm处(为避免引起稀释或沾污,可将溶液转移到烧杯中然后再吸取(先用待吸液将烧杯和移液管洗3次),不要伸入太浅,以免液面下降后造成吸空;也不要伸入太深,以免移液管内外壁附有过多的溶液。吸液时将洗耳球紧接在移液管上,并注意容器中液面和移液管尖的位置,应使移液管管尖随液面下降而下降。当液面上升至标线以上时,迅速移去洗耳球,并用右
4、手食指按住管口,左手改拿盛待吸液的容器。将移液管向上提,使其离开液面并将管的下部伸入溶液的部分沿待吸液容器内轻轻转两圈,以除去外壁上的溶液。然后使容器倾斜成约45。其内壁与移液管尖紧贴,移液管垂直。此时微微松动右手食指,使液面缓慢下降,直到视线平视时弯月面与标线相切时,立即按紧食指。左手改拿接受溶液的容器。将接受容器倾斜,使内壁紧贴移液管尖成45倾斜。松启右手食指,使溶液自由地沿壁流出。待液面下降到管尖后,再等15秒钟后取出移液管。注意,除非特别注明需要“吹”的以外,管尖最后留有少量溶液不能吹入接收器中,因为在检定移液管体即时,就没有把这部分溶液算进去。4、 用吸量管吸取溶液时,吸取溶液和调节
5、液面至最上端标线的操作与移液管相同,放溶液时,用食指控制管口,使液面慢慢下降,至与所需的刻度相切时,按住管口,移去接受容器。若吸量管的分度刻到管尖,管上标有“吹”字,并且需要从最上面的标线放至管尖时,则在溶液流到管尖后,立即用洗耳球从管口轻轻吹一下即可。还有一种吸量管,刻度刻到离管尖尚差12cm处。使用这种吸量管时,应注意不要使液面降到刻度以下。在同一实验中应尽可能使用同一根吸量管的同一段,并且尽可能使用上面部分,而不用末端收缩部分。5、 移液管和吸量管用完后应放在移液管架上。如短时间内不再用它吸取同一溶液时,应立即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清洗,然后放在移液管架上。(二) 容量瓶 一般的容量瓶
6、都是“量入”式的,瓶上标有“E”字样(目前我国采用国际通用的标识方法,用“In”|表示“量入”;用“Ex”表示“量出”。)是用来配置一定体积溶液用的。在标明的温度下,当液体充满到标线时,瓶内液体的体积恰好与瓶上标出的体积相同。另一种“量出”式的容量瓶,上面标有“A”字样,当液体充满到标线后,按一定方法倒出液体,其体积与瓶上标出的体积相同。用后一种容量瓶去溶液虽比量筒准确,但仍不适用于精确的分析工作。1、 容量瓶使用前应先检查:(1)瓶塞是否漏水;(2)标线位置距离瓶口是否太近,如果漏水或标线距瓶口太近,则不宜使用。检漏的方法是,加自来水到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后,一手用食指按住塞子,其余手指拿住瓶
7、颈标线以上部分,另一手用指尖托住坪地边缘,倒立2分钟。如不漏水,将瓶直立,将瓶塞旋转180后,再倒过来试一次。在使用中,不要将扁头的玻璃磨口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或搞错。操作时,可用一手的食指及中指(或中指及无名指)夹住瓶塞的扁头,当操作结束时随手将瓶盖盖上。也可用橡皮圈或细绳将瓶塞系在瓶颈上,细绳应短于瓶颈。操作时,瓶塞系在瓶颈上,尽量不要碰到瓶颈,操作结束后立即将瓶塞盖好。在后一种做法中,特别要注意避免瓶颈外壁对瓶塞的沾污,如果是平顶的塑料盖子,则可将盖子倒置在桌面上。2、 洗涤容量平时,先用自来水洗几次,倒出水后,内壁如不挂水珠,即可用蒸馏水洗好备用。否则就必须用洗液洗涤。先尽量倒去瓶内残
8、留的水,再倒入适量洗液(250cm3容量瓶,倒入10-20cm3洗液已足够),倾斜转动容量瓶,使洗液布满内壁,同时将洗液慢慢倒回原瓶。然后用自来水充分洗涤容量瓶三次。应根据容量瓶大小决定用水量,如250cm3容量瓶,第一次约用30cm3蒸馏水,第二、第三次约用20cm3蒸馏水。3、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待溶固体称出置于小烧杯中,加水或其它溶剂将固体溶解,然后将溶液定量转入容量瓶中。定量转移时,烧杯口应紧靠伸入容量瓶的玻棒,使溶液沿玻棒和内壁流入。全部转移后,将玻棒和烧杯稍微向上提起,同时使烧杯直立,在将玻棒放回烧杯。注意勿使溶液流至烧杯外壁引起损失。用洗瓶吹洗玻棒和烧杯内壁,如
9、前将洗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如此重复多次,完成定量转移。当加水至容量瓶的四分之三左右时,用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瓶塞的扁头,将容量瓶拿起,按水平方向旋摇几周,使溶液大体混匀。继续加水到距离标线约1cm处,等12分钟;使附在瓶颈内壁的溶液流下后,再用细而长的滴管加水(注意勿使滴管接触溶液)至弯月面下缘与标线相切(也可用洗瓶加水到标线)。无论溶液有无颜色,一律按照这个标准。即使溶液颜色较深,但最后所加的水位于溶液最上层,而尚未与有色溶液混匀,所以弯月面下缘仍然非常清楚,不会有碍观察。塞上干得瓶塞。用一只手的食指按住瓶塞上部,其余四指拿住瓶颈标线以上部分。用另一只手的指尖托住瓶底边缘将容量瓶倒转,使气泡上升
10、到顶,此时将容量瓶振荡数次,正立后,再次倒转过来进行振荡。如此反复多次,将溶液混匀。最后,放正容量瓶,打开瓶塞,使瓶塞周围的溶液留下,重新塞好塞子后,再到转振荡1-2次,使溶液全部混匀。4、 若待溶固体很容易溶解,并且溶解时没有明显的热效应,则可把称出的固体直接转移至容量瓶中溶解。为此可以取一洁净的干燥的小漏斗放在容量瓶口上,将待溶固体称出倒在漏斗中(这时大部分固体已落入容量瓶中),在用洗瓶将它全部吹洗入容量瓶内。吹洗时,应将洗瓶的出水口以很小的角度指向漏斗中比固体高1cm左右的地方,水流应顺壁流下。边吹水、边使出水口在漏斗上做螺旋形移动,然后轻轻提起漏斗,并充分吹洗漏斗颈的内壁及外壁,移去漏
11、斗。继续加水,并旋摇容量瓶使固体全部溶解。最后按上述方法稀释至标线,混匀。若用容量瓶稀释溶液,则用移液管称取一定体积的溶液,放入容量瓶后,稀释至标线,混匀。5、 配好的溶液如需要保存,应转移到磨口试剂瓶中。不要将容量瓶当作试剂瓶使用。容量瓶用毕后应立即用水冲洗干净。如长期不用,磨口处应洗净擦干,并用纸片将磨口隔开。容量瓶不得在烘箱中烘烤,也不能用其他任何方法进行加热。(三) 滴定管1、 酸式滴定管(简称酸管)的准备酸管是滴定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滴定管。除了强酸溶液外,其它溶液作为滴定液时一般均采用酸管。1) 使用前,首先应检查活塞与活塞套是否紧密,如不密合将会出现漏水现象。则不宜使用;其次,应
12、进行充分的清洗。根据沾污的程度,可采用下列方法:(1) 用自来水冲洗。(2) 用滴定管刷蘸合成洗涤剂刷洗,但铁丝部分不得碰倒管壁(如用泡沫塑料代替毛刷更好(。(3) 用前法不能清洗时,可用铬酸洗液洗。为此,加入510cm3洗液,边转动边将滴定管放平,并将滴定管口对着洗液瓶口,以防洗液撒出。洗净后将一部分洗液从管口放回原瓶,最后打开活塞,将剩余的洗液从出口管放回原瓶,必要时可加满洗液进行浸泡。(4) 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洗涤液进行清洗,如管内壁留有残存的二氧化锰时,可应用亚铁盐溶液或过氧化氢加酸溶液进行清洗。用各种洗涤剂清洗后,都必须用自来水充分洗净,并将管外壁擦干,以便观察内壁是否挂水珠。
13、2) 为了使活塞转动灵活并克服漏水现象,需将活塞涂油(如凡士林或真空活塞脂)。操作方法如下:(1) 取下活塞小头处的橡皮圈,再取出活塞;(2) 用吸水纸将活塞和活塞套擦干,并注意勿使滴定管壁上的水再次进入活塞套。(3) 用手指将油脂涂抹在活塞的大头上,另用纸卷或火柴梗将油脂涂抹在活塞套的小口内侧。也可用手指均匀地涂一薄层油脂于活塞两头。油脂涂得太少,活塞转动不灵活,且易漏水;涂得太多,活塞孔容易被堵塞。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不要将油脂涂在活塞孔上、下两侧,以免旋转时堵塞活塞孔;(4) 将活塞插入活塞套中。插时,活塞孔应与滴定管平行,径直插入活塞套,不要转动活塞,这样可以避免将油脂挤到活塞孔中去。
14、然后,向同一方向旋转活塞柄,直到活塞和活塞套上的油脂层全部透明为止。套上小橡皮圈。经上述处理后,活塞应转动灵活,油脂层没有纹路。3) 用自来水充满滴定管,将其放在滴定管架上,再静置约20分钟,观察有无水滴漏下。然后将活塞旋转180,再如前检查,如果漏水,应该重新涂油。若出口管尖被油脂堵塞,可将它插入热水中温热片刻,然后打开活塞,使管内的水突然流下,将软化的油脂冲出。油脂排出后即可关闭活塞。管内的自来水从管口倒出,出口管内的水从活塞下端放出。注意,从管口将水倒出时,务必不要打开活塞,否则活塞上的油脂会冲入滴定管,使内壁重新被沾污。然后用蒸馏水洗3次。第一次用10cm3左右,第二次及第三次各5cm
15、3左右。洗时,双手持滴定管身两端无刻度处,边转动边倾斜滴定管。使水布满全管并轻轻振荡。然后直立,打开活塞将水放掉,同时冲洗出口管。也可将大部分水从管口倒出,再将其余的水从出口放出。每次放掉水时应尽量不使水残留在管内。最后,将管的外壁擦干。2、 碱式滴定管(简称碱管)的准备使用前应检查乳胶管和玻璃球是否完好。若胶管已老化,玻璃球过大(不易操作)或过小(漏水),应予更换。碱管的洗涤方法与酸管相同。在需要用洗液洗涤时,可除去乳胶管,用塑料乳头堵塞碱管下口进行洗涤,如必需用洗液浸泡,则将碱管倒夹在滴定管架上,管口插入洗液瓶中,乳胶管处连接抽气泵,用手捏玻璃上的乳胶管,吸取洗液,直到充满全管后放手,任其
16、浸泡。浸泡完毕后轻轻捏乳胶管,将洗液缓慢放出。也可更换一根装有玻璃球的乳胶管,将玻璃球往上捏,使其紧贴碱管下端,这样便可以直接倒入洗液浸泡。再用自来水冲洗或用蒸馏水清洗碱管时,应特别注意玻璃球下方死角处的清洗。为此,在捏乳胶管时应不断改变方位,使玻璃球的四周都洗到。3、 操作溶液的装入装入操作溶液前,应将试剂瓶中的溶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上的水珠混入溶液,这在天气比较热、室温变化比较大时更为必要。混匀后将操作溶液直接倒入滴定管中,不得用其他容器(如烧杯、漏斗等)来转移。此时,左手前三指持滴定管上部无刻度处,并可稍微倾斜,右手拿住细口瓶往滴定管中倒入溶液。小瓶可以手握瓶身(瓶签向手心),大瓶则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容量 分析 基本 操作 技巧 技能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