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地名地址数据库(一期)更新与完善技术设计书.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东地区地名地址数据库(一期)更新与完善技术设计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地区地名地址数据库(一期)更新与完善技术设计书.doc(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广东省地名地址数据库(一期)更新与完善技 术 设 计 书广东省地图院2012年 12 月05日 广东省地名地址数据库(一期)更新与完善技术设计书承担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设 计 人:审核意见:审 核 人:年 月 日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审 批 人:年 月 日目录1任务概述11.1任务来源11.2项目实施范围11.3项目实施工作内容11.4项目承担单位21.5成果接收单位21.6项目完成期限21.7项目主要术语22已有数据及资料分析32.1广东省1:1万DLG核心要素更新成果32.2数字城市地名地址数据32.3导航数据32.4广东省行政界线数据库42.5生僻字库42.6挂图和图册等43
2、设计依据54项目主要技术指标64.1数学基础64.2成果格式64.3地名数据分类64.4几何表达基本规则64.5结构化地名地址描述规则74.6地名地址编码规则74.7坐标表达规则84.8地名地址数据多尺度表达规则84.9名称简化规则84.10涉密敏感词标识规则94.11数据组织94.12成果形式125设计方案135.1作业所需软件和硬件135.2作业流程与技术要点136质量保证措施和检查要求206.1质量要求206.2质量检查措施与检查方法216.3过程检查216.4最终检查216.5数据安全措施227生产时间和人员安排计划228提交成果22附录A地名地址分类与代码表23附录B数据源分析说明表
3、41附录C广东省地名地址数据库元数据格式及样本42附录D过程检查记录表44附录E最终检查记录表451任务概述1.1任务来源为了加快广东省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开通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启动了广东省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项目。项目第一期已于2011年12月完成,并于2012年4月通过广东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验收。项目第一期成果在经过非线性变换保密技术处理的数据上生产,提供了两套数据成果:1980西安坐标系广东省地名地址数据库、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广东省地名地址数据库,分别有97万条地名数据。数据主要应用于广东省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天地图广东”地名地址在线服务数据集
4、、“天地图广东”电子地图生产,达到了预期效果,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主要表现在:数据成果坐标经过非线性变换,不利于数据的更新与再利用;地名分类不够科学合理;地名现势性较差等。目前,全省数字城市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在建设过程中,各地对地名地址数据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内容更加丰富、准确;全省1:1万DLG核心要素于2012年10月完成了框架要素更新;CH/Z 9010-20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于2012年正式实施。为了能够向广东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内容丰富、现势性强、符合规范要求的地名地址数据集,需利用全省1:1万DLG核心要素更新成果、数字城市地名地址建设
5、成果、其他已有数据对广东省地名地址数据库进行更新和完善。1.2项目实施范围广东省陆地行政区域和沿海地区,共计21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地名地址数据采集及建库面积达17.8万平方公里。1.3项目实施工作内容收集全省已完成验收的数字城市地名地址数据成果(目前有16个数字城市项目通过验收)、全省1:1万DLG核心要素更新成果以及导航数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以全省1:1万DLG核心要素更新成果中的地名数据为基础数据,以数字城市地名地址数据成果、导航数据等为参考数据,按CH/Z 9010-20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的要求进行数据生产并建
6、立数据库。主要生产环节包括数据分析、坐标转换、数据提取、数据组织重构、生僻字处理、数据核查、属性项完善、入库前检查、数据入库及元数据制作等。1.4项目承担单位广东省地图院。1.5成果接收单位广东省国土资源厅。1.6项目完成期限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0日。1.7项目主要术语1.7.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在线地理信息服务所需的信息数据、服务功能及其运行支撑环境的总称。1.7.2地理实体现实世界中具有共同性质的自然或人工地物。1.7.3地名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1.7.4行政区域地名行政区域是指行政管辖范围,分省、市、县、乡四级。行政区域地名是行政区域规范名称的文字描述。1.7.5
7、街巷名街巷指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城市道路。街巷名是街巷规范名称的文字描述。1.7.6小区名小区指居住相对集中的生活聚集地,如居民小区、自然村等。小区名是小区规范名称的文字描述。1.7.7门(楼)址门(楼)址是院落、独立门户或建筑物标示编号的文字描述,包括门牌号码和楼牌号码。1.7.8标志物名标志物指具有地理位置指示作用的建筑物(如市长大厦、东站广场)、院落(如中山大学、清晖园)、交通运输设施(如九江大桥、天河立交)和地理概念(如区庄、员村)等。标志物名是标志物规范名称的文字描述。1.7.9兴趣点名兴趣点指地名指示作用小于标志物名的事业单位、企业、部门机构等单位,一个院落或一栋房屋内有若干个兴
8、趣点,兴趣点名是兴趣点规范名称的文字描述。1.7.10地址具有地名的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者人文地理实体位置的结构化描述,实际上是从空间范围较大地名到范围较小地名的组合或叠加,即有层次关系的地名组合或叠加。2已有数据及资料分析2.1广东省1:1万DLG核心要素更新成果由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生产,坐标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SHP格式,按1:1万图幅分幅存储,共6599幅。包括交通、水系、居民地及设施、地貌等要素,未进行实体化处理,注记内容存放在单独的注记图层,基础地名丰富。要素分类代码和属性表依据广东省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和属性表(试行),交通、居民地及设施等核心要素更新截止时间为2
9、012年10月,现势性强。核心要素更新成果作为地名的定位参考,即其他数据源的地名数据都要跟核心要素更新成果进行匹配,达到统一且相对准确的定位。核心要素更新成果中的地名作为本项目的基础数据。地名数据提取后,代码转换为附录A规定的8位码。2.2数字城市地名地址数据目前,已收集有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佛山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阳江市、茂名市、肇庆市、清远市、潮州市、云浮市共17个数字城市地名地址数据成果,内容丰富,资料详细,现势性强,中心城区部分进行了外业调查;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ESRI Shapefile或GeoDatabase格式。经初步分析,因地
10、名地址数据集建设完成时间有先后,生产流程不一致(有的数字城市地名地址数据先做完保密技术处理后又进行外业调查和地名点加密),要素分类代码和属性表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每个数字城市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数据利用方案。2.3导航数据来源于导航公司数据资源,ESRI Shapefile格式,坐标系统为WGS84,分类编码为自编4位码,分为14大类,138个小类,更新时间截至2011年6月,覆盖广东全境。地名点沿道路两侧密集分布,离道路越远越稀疏。数据需经坐标转为1980西安坐标系,再进行重新分类、代码转换后方可使用。该数据作为街巷名、居民小区名、标志物名、兴趣点名的补充资料。2.4广东
11、省行政界线数据库由广东省地图院生产,ESRI Shapefile格式,坐标系统为1980西安坐标系,行政区域面已进行实体化处理。其中省界采集自1:5万勘界地形图,地级市界和县(市、区)界采集自1:1万勘界地形图,乡(镇、街道)级行政界线和村级权属界线来源于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成果,并已根据广东省政区图册(2010年版)进行了核对,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发布的政区变更文件进行了行政区域面的调整,更新时间为2012年1月,现势性较好,项目成果已通过验收,在此基础上,用2012年的行政区划调整资料更新后,可作为行政区域地名及基本区域限定物的资料。2.5生僻字库项目一期建设过程中,广东省地图院对广东省1:
12、1万公众版电子地图数据库中出现的生僻字进行了统计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制作了生僻字库,共包含生僻字1388个,字体为汉仪中等线,并制作了广东省地名库外字补字对应码表,便于生僻字的查找和替换。用生僻字库替换广东省1:1万核心要素更新成果中用字母数字组合表示的生僻字,实现地名数据的正确显示,方便地名数据的制图表达等应用。在提交成果时提交生僻字库。因本项目数据源多样化,在作业过程中,若各数据源中发现生僻字库中未纳入的生僻字,应进行收集,以便下一步补充和完善生僻字库。2.6挂图和图册等广东省民政厅和广东省地图院合编的广东省政区图册(2010年版)以及省民政厅近期发布的行政区划变动资料,是镇级及以上居民地名
13、称注记和行政等级划分的补充依据。广东省地图院2008年以来编制的各地级市挂图、单张旅游图、地图册,将作为政区、公路、铁路、城市道路、标志物名等地名补充和核对的依据。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广东省国土厅编印的广东省主要山名图、广东省主要河流标准名称表作为山名、水系名称的核对依据。3设计依据CH/Z 90102011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GB/T 237052009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公共平台 地名地址编码规则GB/T 4754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8
14、521 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0114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224832008 中国山脉山峰名称代码GB/T 9172009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T 25334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GB/T 213812008 交通管理 地理信息实体标识编码规则城市道路GB 1803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T 18316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CH/T 90042009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GB/T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规定
15、(征求意见稿)CH/T 1004200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GB/T 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 1030-2012 基础测绘项目文件归档技术规定基础地理信息公开表示内容的规定(试行)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补充规定(试行)广东省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代码和属性表(试行)(简称省基础代码表)广东省地名地址数据库项目(一期)技术设计书4项目主要技术指标4.1数学基础1980西安坐标系,坐标单位:度。4.2成果格式空间数据模型为GeoDatabase,数据格式为gdb。4.3地名数据分类在现有数据分类的基础上,参照GB/T 4754、GB/T 18521、G
16、B/T 13923和省基础代码表开展分类设计。分类设计的主要原则是:科学合理,有利于与国家标准接轨;有利于地名的地图表达;有利于地名的多尺度表达;有利于数据的应用。地名数据分为政府机关与社团组织、教育、科研技术、市政与公共管理、邮政通信、商务与租赁、公共服务、金融保险、卫生医疗、餐饮住宿、零售与批发、文体娱乐、旅游、工矿企业、农林牧渔、居民地及设施、交通运输、水系、区域地名、地貌共20个大类,94个中类,593个小类。大类、中类、小类可根据需要进一步细分。代码为8位编码:第一位代码为地名所在省基础代码表所规定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大类代码;第二位代码为省基础代码表所规定的地名类代码“0”;第三、四
17、位代码为大类顺序编码,按0199顺序添加;第五、六位代码为中类顺序编码,按0199顺序添加;第七、八位代码为小类顺序编码,按0198顺序添加,其中,“其他”小类为“99”。具体分类及代码见附录A。4.4几何表达基本规则地名地址数据的几何表达以地理位置标识点表达,几何表达的基础是广东省1:1万DLG核心要素更新成果,地理位置标识点的几何表达规则如下:a) 区域实体地名的地理位置标识:1) 行政区域地名定位在政府办公所在地实体内(如广州市行政区域地名的地理位置标识在广州市政府实体内);2) 区域实体地理概念的点位定位在区域实体内(如“东山口”定位在中山一路与农林下路交叉处);3) 面状实体的点位定
18、位在面状实体几何中心(如水库、湖泊、院落、房屋)。b) 线状实体地名的地理位置标识:1) 定位在线状实体中心点(如桥梁);2) 在线状实体中心线上定位系列点(如公路、铁路、河流,原则上同一线状实体在每个方里网内保留一个中心线上的点,跨度较大的实体,可适当减少);c) 点状实体(局部点)地名的地理位置标识:1) 定位在门(楼)址标牌位置或标志物实体区域内(如环市东路468号大院或平安大厦);2) 自然地物中心点或标志点(如山峰、泉)。4.5结构化地名地址描述规则结构化地名地址描述规则根据数据情况,参照CH/Z 9010-2011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执行。采用有层次性的分
19、段组合的方式描述,由行政区域、基本区域限定物、局部点位置三大类要素构成。描述使用巴科斯范式(BNF)语法,其语法规定如下:尖括号()内包含的是必选项;方括号( )内包含的为可选项;竖线(|)表示在其左右两边任选一项;:= 表示“被定义为”。:=基本区域限定物名称局部点位置描述其中,:=县级乡级:=|:=|局部点位置中,遇有使用标志物名、兴趣点名和门(楼)址描述均可的情况时,门(楼)址优先标志物名,标志物名优先兴趣点名,当数字城市地名数据能够细化到街巷和小区时,街巷名和小区名可作为局部点门(楼)址、标志物名、兴趣点名的区域限定物。4.6地名地址编码规则地名地址编码规则主要参照GB/T 23705
20、-2009和4.5结构化地名地址描述规则制定;根据现有资料情况,将基本区域限定物设定为社区居委会、行政村、政企合一单位。地名地址编码编码采用18位字符表示,编码方法见表1:表1地名地址编码方法地名地址代码说明行政区域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按照GB/T 2260执行县以下行政区域(乡、民族乡、镇、街道和政企合一单位)按照GB/T 10114执行基本区域限定物社区居委会、行政村、政企合一单位采用广东省行政界线数据库的3位代码局部点位置描述门(楼)址第一位是标识码,0表示门(楼)址,1表示标志物,2表示兴趣点,3表示街巷名,4表示小区名。标识后5位表示局部点编号,用数字表示,代码在同一基本区域限定物
21、内采取顺序编号。标志物兴趣点街巷名小区名注:基本区域限定物中的社区居委会、行政村、政企合一单位,采用广东省行政界线数据库中的广东省村级权属面数据。4.7坐标表达规则以地理位置标识点的经纬度(Lon、Lat)表示。4.8地名地址数据多尺度表达规则地名地址数据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地图生产的基础数据之一,为建立电子地图注记多尺度快速表达机制,在数据生产时建立如下规则:a) 地名地址数据与地理实体数据关联表达;b) 在属性项增加地名地址的地图表达权重,权重数值越大,表达优先级别越高,原则上按照地名所标示方位的重要性、所占地域范围大小、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大小进行赋值。本次生产着重考虑1520级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地区 地名 地址 数据库 一期 更新 完善 完美 技术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