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语能力检验测试1级语法解析.doc





《日本语能力检验测试1级语法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语能力检验测试1级语法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时间一、否 前接动词基本形,表示前一动作刚刚进行完毕,后一动作马上发生。其后项时态一般为过去时,并且不宜用意志、命令、推量、否定等结句。可译为“刚一就”。例:起否、飛出。/ 刚一起床就跑出去了。雨否、彼外出。二、 前接动词基本形,表示前一动作进行的同时,后一动作随之进行,两动作几乎在同一时间内产生。其后项时态一般为过去时,与“否”类似。可译为“刚一就”。例:教室駆込、泣出。/ 刚一跑进教室就哇地一声哭起来了。兄入、眠。三、早 前接动词基本形,表示前一动作刚刚进行完毕,后一动作紧接开始。其后项时态一般为过去时,前后项可以同属一个动作主体,也可以分属两个不同的动作主体。可译为“刚一就”。例
2、:席早、鳴出。/ 刚一坐到座位上,铃就响了。四、 1、前接动词基本形,表示紧接着(几乎同时)发生的两个事项。可译为“刚一就”。例:目閉、寝入。/ 刚一闭眼就睡着了。2、前接“动词连用形+”,以“”的形式表示“以为最后”的状态,与“”的用法相似。可译为“一直”。例:本買、読。/ 那本书买回来后一直没看。目閉、寝入。五、前接动词连体形,表示前后两个动作在时间上没有间隔,紧紧相随,此外还带有“不停地”、“一个接一个地”的语感,表示经常发生的事或个人习惯等。可译为“刚就”、“随随”。例:覚忘。/ 刚记住就忘了。六、前接动作性动词的连用形及动作性名词,表示在进行该动作的同时顺便做其他的事。可译为“的同时
3、,顺便”。例:散歩雑誌買。/ 散步时,顺便买回了杂志。七、前接动词连用形(变动词接词干),表示顺便、借机等意思。还可充作接续词,置于后项句首,表示在做前述事项的同事借机或顺便做后面的事项。可译为“的同时,顺便”。例:一度礼伺思。/ 打算在向您致谢时顺便拜访您。 北京出張行、観光。/ 去北京出差,顺便观光。八、前接动词连体形或“动词性名词+”,表示在进行前项动作的同时,也进行后项动作,一般前项为主要动作,后项为次要动作。可译为“一边一边”。例:学校勉強、。/ 一边在学校学习一边打工。九、前接动词连用形,表示前述事项发生后,某种结果或状态一直存在,强调如果不发生前项,就不会有后项的结果或状态。可译
4、为“自从”。例:学校始、忙忙手紙書暇。/ 自从学校开学后,非常忙,连写信的功夫都没有。十、皮切前接体言,表示“以为开端”,一连串同类事项的起始。另有“皮切”“皮切”等惯用形式。例:彼歌出皮切、歌。/ 他开了头,大家都唱起了歌。十一、限前接表示时间的名词,表示以某一时间为限做某事或不再做某事。可译为“从开始”。例:明日限酒止。/ 从明天起戒酒第二章 原因、理由、结果一、前接体言或简体句,表示由于某一特殊情况出现了后项的状态或动作,带有“据说是因为”的语感,属客观陈述,后项为与不能使用命令等表现形式。可译为“因为”。例:休、公園人出。/ 因为正赶上休息日,公园里人山人海。二、前接“体言+”、文言否
5、定助动词“”及用盐连体形等,表示理由、根据。属书面用语,在口语中多用于郑重的场合,且后项谓语可用命令等表示个人意志的形式结句。可译为“因为所以”。例:会議中、会。/ 因为正在开会,所以没能见到。三、前接用言连体形,其前项多为引发后项内容的主要原因,同时暗示还有其他的原因。可译为“又所以”。例:知、何隠必要。/ 大家又都知道,所以就没有必要隐瞒了吧。四、前接用言连体形,表示出其他原因外也有前述原因,带有列举的语气。可译为“也是由于的原因,所以”。例:体弱、仕事多、疲。/ 身体虚弱,再加上工作多,所以累得不行。五、()前接体言、“体言+”(或体言+)及用言连体形(或用言连体形+),具有较浓的文言色
6、彩,表示说话人主观认定的原因,其后项谓语可用推量、意志、命令、主张、劝诱、愿望等形式结句;而“”表示客观的因果关系。可译为“因为所以”。例:北京特急約二時間、冬楽、折見遊。/ 这里是一个适于冬天居住的好玩的地方,从北京乘特快列车只需要2个小时,所以请你有空时来走一走。六、前接动词连用形,强调有了前项的条件,才能有后项的结果,并可与“”组合,以“”的形式出现。可译为“只有才能”。例:一人前男。/ 只有那样才算是个成熟的男人。体健康始立派弁護士言。/ 身体好才能学习好。七、前接用言基本形,后与“”等呼应,强调正是因为有了前项的原因,才有了后项的结果。可译为“正因为才”。例:彼、仕事。/ 正因为有他
7、在这里,这项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八、1、前接用言假定形,后与“”等呼应,表示有了前项的原因,才导致后项的结果。可译为“正因为才”。例:思、行。/ 正因为想着你,大家才没去。2、前接动词未然性,后与否定的谓语形式呼应,表示强烈的否定。可译为“不但不也(不)”。例:部下忠告、聞、耳傾。/ 对于部下的忠告,他不但不接受,连听也不听。九、前接体言、“用言连体形+”,可译为“又不是”。例:冗談言、聞。/ 这并非开玩笑,请好好听。十、()手前前接“动词连用形+”,并多与“”、“”等呼应。可译为“因为考虑到所以”。例:一緒行約束手前、行。/ 由于已经约好一起去,所以不去不行。十一、()1、前接“动词连用形+
8、”,表示在前项动作偶然发生的瞬间,引发了后项。其后项多为意料之外的事情。可译为“在一刹那间”。例:急立上、倒。/ 在突然起身的时候把椅子弄倒了。2、以“”、“何”、“”的形式,表示由于偶然或说不清的原因而引发了后项。例:何、学生時代思出。/ 忽然间,想起了学生时代。3、以“”的形式,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某种结果。可译为“不知什么原因”。例:、閉。/ 不知为什么,门关不上了。十二、始末前接用言连体形,表示事态发展的最终结果,该结果多为消极结果,并可与、等复合。可译为“(落到)地步”。例:手痛箸持始末。/ 手疼得连筷子也拿不了。十三、()前接“动词未然性+”,表示未实现而结束等。可译为“终于没”
9、。例:予算、買。/ 因为没有准备那笔钱,所以终于没有买第三章 逆接一、()连接同一个词,多用于对前述事项认可并在后项提出相反意见的场合。例:行行、今日行。/ 去是去,但是今天不想去。二、前接体言或用言基本形,首先肯定前述事项,然后在后项提出与其相反的情况,属文言表现形式,多用于书面语。可译为“虽然但是”。也可置于句首,表示“虽然如此”等意思,起接续词的作用。例:静、駅遠。/ 虽说安静,但离车站太远了点。 熱下。全快。/ 烧退了,但并未痊愈。三、言前接体言或用言基本形,属文言表现形式,多用于书面语。1、构成逆接确定条件,即前项为既定事实,后项内容异于前项内容。可译为“虽说可是”。例:校長校則守。
10、/ 虽说是校长,也不能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2、前接“”等,后与表示否定的“”呼应。可译为“无论都不”。例:困難、自分一人意志一国法律変。/ 无论什么样的权势者也不能凭自己的意志改变一国的法律。四、前接体言,可译为“无论”。两个“”交替使用,带有一种放任的语气,可译为“无论还是”。例:理由、。/ 无论什么理由,打架是不好的。 教師学生、校則守義務。/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义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五、前接用言连体形。1、表示前后项的内容相反或不相容,常伴有不平、不满、责怪、惋惜、遗憾等语气。可译为“本来可是”。例:知、駅迎行、知。/要是通知我,我会去车站迎接,可是为什么没通知我呢? 2、用于句尾
11、,起终助词的作用,表示不满、责怪、遗憾等语气。例:知。/ 本来装不知道就行了吗。六、思接前项句尾,起接续助词的作用。其前项多为主观判断、意见等,后项则多为与前项发展脉络相违的事出意料的结果。可译为“原以为不料”。例:今度試合楽勝思、結局逆転勝利収。/ 原以为这次比赛我方可以轻而易举地取胜,不料结果实对方反败为胜。七、前接动词未然形,表示让步关系,即“虽然没有达到某种程度,但”的意思。可译为“虽然不也”。例:弁償、言。/ 虽然用不着赔偿,但起码应该说一句“对不起”吧。八、()多与“”结合,表示前项情况尚可认可,后项情况太过分,带有较强的批评、指责语气。可译为“的话,还可以”。例:子供、何歳大人、
12、絶対許。/ 如果是个小孩的话还说得过去,但已经是20来岁的大人了,绝不能允许。九、以“AB”的形式,A与B为同一动词且均以连用形连接后项。1、表示虽然实现了较理想的A,但随之又会产生或已产生了问题B。例:結婚、自由時間少。/ 婚是结了,可自由时间少了。2、表示虽然不希望A发生,但既然发生了,便采取措施B。例:落落、来年頑張。/ 落榜就落榜吧,明年努力就是了。十、言表示对前述内容予以承认并在后项提出与其相反的内容。可译为“虽说如此但”。例:背高、言低。/ 个子不高,但也不矮。第四章 假定、条件一、前接动词连体形,前项假设一种不可能实现或实现可能性极小的情况,后项多为同一动词的希望、意志表现,表达
13、说话人希望、期待该假设实现的心情。当后项谓语为命令形式时,则多表达讽刺、反驳的语气。可译为“如果能的话”。例:行、今日本行。/ 要是能去的话,现在就想去日本看看。二、前接用言连体形,前项假定或认定某一情况,后项表示据此采取的态度、行动等。可译为“当作”。例:、仲良。/ 就当没吵架这回事,好好交往吧。三、前接体言或用言基本形,前项一般设定某一既定或假定的事实,后项以逆接的形式表达说话人的意见、看法等。可译为“就算也”。例:先生、間違。/ 就算是老师,也并非完全不出错。四、前接体言、用言基本形,表示从诸多情况中确定或假定一项,后项得出不因前项实现而改变的结论。可译为“即使作为也”。例:息子東京大学
14、入、親鼻高。/ 儿子如果上了东京大学,即使作为父母也很自豪吧。五、前接表示人物的名词,表示即使以该人物的身份或站在该人物的立场上,情况也不会发生变化,后项多为说话者的意见、判断等。可译为“即使是也”。例:彼、自信思。/ 我想即使是他,也没那么大自信。 思切田舎引越。子供。/ 下了决心迁往乡下。这样,即使对孩子也比较好吧。六、前接体言,表示如果是为了某人的利益或为达到某种目的,可做任何事或尽最大努力。可译为“如果是”。例:頼、金貸。/ 如果是你的请求,无论多少钱我都借给你。七、最後最後前接动词连用形,多用于消极评价,表示一旦陷入某一状态,该状态将一直持续,难以止住无法挽救。可译为“一旦的话”。例
15、:昔話始最後、。/ 奶奶一说起往事,就怎么也停不下来。 最後、二度絶好。/ 这是一个错过了就不会再有的绝好机会。八、前接体言。1、强调一到某一特殊时期或阶段,就出现与往常不同的状态,后项以断定的形式叙述客观情况。可译为“一到”。例:今毎日、月、毎日吹雪。/ 虽然现在每天清新、舒服,但一到11月,几乎天天有暴风雨。2、前项假设某一阶段或某程度,后项叙述说话人对此的判断、推测。可译为“如果(是)的话会”。例:会費一万円以上、参加人。/ 会费如果一万日元以上的话,参加的人会是少的吧。九、()()前接用言未然形,表示无论前项如何变化,后项的结果均不发生变化,与“()()”用法相同。可译为“无论还是都”
16、。例:雨降風吹、行。/ 无论下雨还是刮风,我都去。十、()()“”是否定推量助动词,前接五段活用动词、五段活用助动词的终止形及非五段动词、一段活用助动词的未然形,表示否定推量或否定意志,且前后项为同一动词。可译为“无论还是不都”。例:、仕事。/ 因为是工作,无论干得了干不了,都必须干。“()”表示犹豫不决、难以确定。可译为“是还是呢”。例:人結婚、考。/ 正在考虑是否和那个人结婚。十一、()()多以“疑问词+动词未然形+()”或“疑问词+动词未然形+()”的形式,表示无论怎样都如此的语气,与“疑问词+动词未然形+()”用法相同。可译为“无论”。例:人何言、気必要。/ 无论别人怎么说都不必介意那
17、种事。 人何言、自分思通生。/ 无论别人怎么说我都想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第五章 对象、二者关系一、即前接体言,多接在表示事实、标准、行为规则等的名字之后,表示后述事项不脱离前一事项,与之完全符合。可译为“根据”。例:法律即事運。/ 依法办事。二、前接体言,表示后述事项与前项的状态、情况完全不同相反。可译为“相反”。例:落着弟、兄冷静。/ 和慌慌张张的弟弟相反,哥哥什么时候都沉着冷静。三、前接体言,表示某事物与前项事物相关联,或对前项有重大影响。可译为“关系到”。例:、名誉大問題。/ 这是事关名誉的大问题。四、()前接体言,表示不受前项情况的限制,后项照常进行,与“”用法基本相同,后者的后项又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日本语 能力 检验 检修 测试 语法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