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报告规范文本.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文献综述报告规范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报告规范文本.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报告的写作规定 本科学生必须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现对本科学生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作如下暂行规定。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2、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文献综述包括有关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可能解决的办法。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一)目的 科技文献检索和专业文献综述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对本科学生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方法和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写作的训练是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工作能力。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继承和借鉴前人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 2.使学生了解本学科专业科技文献的种类,掌握查阅和检索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在大量搜集、阅读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分
3、析对比和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并撰写论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要求 1.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属教学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每位本科毕业生必须完成。 2. 每位同学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查找有关文献资料,撰写出与本人参与的课题有关的文献综述一篇。文献综述(论文)要求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5篇以上,外文文献至少2篇。 3.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应由学生自己用计算机排版打印(16K纸),统一封面。 学生提交的文献综述要经指导教师审查合格后上报工商管理(双)专业教务员。 二、学习和指导 (一)课程选修 学生通过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等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了解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
4、的基本方法和常用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专业文献综述(论文)的写作方法。 (二)指导 各学科应加强对此教学环节的指导。应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将有关文献综述方法的内容有机融入课程讲授过程中。此外,各学科必要时应开设相应的讲座,指导学生查阅文献、选择题目、撰写提纲和论文。 三、文献检索 科技文献是记录有科学知识的一种载体,它反映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文献种类繁多,有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科技会议文献等原始文献,也有在此基础上经整理、加工、压缩、提炼后编制成的各种检索工具,如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百科、手册、年鉴和名录等。如何在众多的文献资料中快速、
5、准确地查找到有关文献资料是非常重要的。本科学生在撰写专业文献综述(论文)之前要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要求是: 1、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 2、了解常用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索引、文摘、书目、年鉴等; 3、了解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各种科技文献的名称、种类和级别等。 四、专业文献综述的内容和格式 (一)文献综述的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的论文。文献综述应论述某一主题的全貌,包括历史概况、最新进展、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必须是有论点、
6、有见地的分析对比,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 (二)文献综述的步骤 文献综述的一般步骤包括选择题目、阅读文献、搜集资料、分析对比、草拟提纲和撰写论文等。 1、选择题目:题目要根据需要而定,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如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技术、社会经济热点问题和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等。本科学生专业文献综述(论文)必须结合所学专业就某一主题(自定主题或由教师指定主题)进行综合论述。 2、搜集资料和阅读文献:根据选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采用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卡片、笔记等)。 3、分析归纳和草拟提纲:对于查找和搜集到的大量
7、文献资料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取舍,然后草拟提纲,对文献综述的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设计。 4、撰写论文: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进行综合论述,并撰写论文。 (三)文献综述的内容 专业文献综述(论文)的内容应参照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规范要求,一般应包括题目、作者、中文摘要(文献综述的英文摘要不作要求)、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等部分。 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本专业刊物登载的常规文献综述格式。详尽格式根据不同专业指导教师具体规定。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
8、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9、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毕业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四)文献综述的格式 1文题:(基本同毕业论文)。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即综述涉及的对象和说明语,如企业战略的研究现状。 作者署名:(同毕业论文)摘要:(同毕业论文)关键词:(同毕业论文) 前言(引言):内容包括:1)提出问题,即立体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或定义或背景材料,即有关护理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介绍所写综述的范围和内容。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主体部
10、分这部分是综述主要内容的叙述部分,由浅入深地、广泛而系统地叙述综述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有层次地逐步展开。叙述的方法由一般到具体、由远及近,比较各专家学者的论据,结合作者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从不同角度来阐明有关护理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发展方向和解决办法。撰写时应注意下列几点:1应列出小标题加以论述:一般根据主题和内容列出若干个小标题,分成几个问题分别论述,这样既可达到系统,又可达到层次分明的目的,防止一大堆资料杂乱无章的堆积在一起及遗漏。2应将不同学术观点写进去:把有关该综述主题所有的重要学术观点,包括不同的观点和见解都加以论述,便于读者深入研究。只有将不同的观点都客观的介绍出来,才能使读者对该专
11、题有较全面的了解,避免介绍只符合作者自己观点的材料,切忌主观臆断。3应引用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性观点:由于综述篇幅有限,一般只引用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性观点,不详细列举具体细节,如研究材料、方法、过程等。从发展的眼光看,凡属于新的、创造性的方法和观点,应多引用,重复的、陈旧的应少引用;属于研究发展阶段中未定论的观点,只需归纳提及既可。小结应对本文的主要内容扼要概括的作出总结,与前言内容相呼应。同时,作者应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出评论性的意见,注意对有争议的学术观点,小结时用词要恰如其分和留有余地。此外,可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建议或展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读者深入了解或探讨问题的
12、情报源。综述列出的参考文献量要比一般科研论文多,应将引用的参考文献全部列出。未公开发表的文献不列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按照国家标准或所投刊物的稿约撰写;所列参考文献的序号要与主题部分引文的上角码保持一致。五、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要围绕毕业论文(设计)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2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
13、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文献综述正文范例税收CGE模型研究
14、的发展动向述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的理论基础与框架是Walras一般均衡理论。由于CGE模型具有清晰的微观经济结构和宏观与微观变量之间的连接关系,所以,它能描述多个市场和结构的相互作用,可以估计某一特殊政策变化所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以及对经济整体的全局性影响;并通过对宏观经济结构和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细致描述,对政策变动的效应进行细致评价。国际上研究税收管理问题更多地倾向定量分析,直接为税收管理决策提供数量结果。由于税收属于国民经济再分配范畴,不仅仅是简单税款征纳关系,更包括整个经济系统对税收反应的联立体系。所以,CGE模型在税收管理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将研究税收管理与政策
15、的CGE模型称为税收CGE模型。一、国外税收CGE模型的发展1950年代初期,Musgrave将一般均衡理论引入了税收研究领域,形成了现代税收一般均衡分析的基本模式。此后,国外学者建立了许多著名的理论和应用税收CGE模型,为各国税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这些模型从CGE模型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应用一般均衡(AGE)模型阶段。由于受计算理论与计算技术的局限,该发展阶段建立的税收模型一般都采用线性逼近求解方法,即将非线性方程线性化后,应用逼近技术逐步接近解的实际位置。这种方法误差较大,并且限制了模型的规模,不能用来分析复杂的税收管理问题。该阶段的突出代表为美国经济学家Har
16、berger(1962)建立的一个用于分析美国公司所得税的税负分布的两部门和两要素的AGE模型。该模型被公认为开创了一般均衡模型在税收管理领域中应用的先河。第二阶段: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阶段。由AGE向CGE的转变主要归功于计算理论与技术的进展。1960年代,一般均衡研究领域的一些主要的经济学家对一般均衡模型解的存在性、唯一性、最优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Scarf算法和Merril算法。Scarf算法保证了对于任何正确的、针对专门领域的一般可计算均衡模型都能够求得它的解,而Merril算法则进一步改进了Scarf算法,放松了计算约束条件,节约了计算时间和成本。此
17、后,不少数学家对Merril算法进行了改进,如Talman和Van der laan等人的工作使得计算过程更加容易实现,这些工作为CGE模型的计算在理论上扫清了路障(Whalley和Shoven,1992)。该阶段建立的具有突出代表性的税收CGE模型有:研究荷兰税制的CGE模型(Keller,1974)研究墨西哥1980年财政改革的CGE模型;(Kehoe,1983),研究西班牙1986年税制改革的CGE模型(Kehoe et al,1988, Kehoe,1991);Shoven和Walley建立的为研究模型可计算性的人工税收CGE模型;Piggott和Whalley建立的研究英国税制改革的
18、CGE模型(Bhattarai er al, 1998)和Ballard、Fullerton、Shoven和Whalley建立的分析美国税收的BFSW模型。(Shoven和Walley,1984)第三阶段:大规模、超大规模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阶段。1980年代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经过大量数学家的努力,新的功能更强大的计算理论与计算程序不断出现,使得建立大规模、超大规模的经济CGE模型成为现实。其中,使用得比较广泛的有通用数学建模系统(GAMS,Generalized Algebraic Modeling System)、一般均衡建模工具包(GEMPACK,General E
19、quilibrium Modeling PACKage)和一般均衡数学编程系统(MPSGE,Mathematical Programming System for General Equilibrium)。(Rutherford, 1987,1998)这些计算工具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税收CGE模型的发展。这个阶段的税收CGE模型的特点是:规模巨大,描述细致,有由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由单国模型向多国模型发展的明显趋势。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有如下三个:其一、研究澳大利亚1985年税制改革的纵深影响的澳大利亚的税收CGE模型。该模型重点分析了国民收入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重新分配。由于充分利用了数据处
20、理方法的改进和计算程序的完善等各方面的成果,该模型可进行细化为120个产业部门、56个地区、280种职业和几百种家庭的分析。这种细化程度是其他分析方法难以做到的。(Meagher,1990)其二、研究俄罗斯间接税超额负担的税收CGE模型。该模型采用Arrow-Debrew模型结构,包含居民、厂商和政府三大行为主体,采用常转换弹性(CET)函数描述各部门的产出;混合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函数、常替代弹性(CES)函数和列昂惕夫(Leontief)函数描述投入(包括中间投入);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型效用函数来描述消费行为。该模型具体讨论了俄罗斯30种联邦税和170多种地方种,并采取了一系列对税种进行
21、处理的方法,比如,对于增值税(VAT),模型将其视为一种对投入要素(劳动或资本)征收的税种;而其他一些不好处理的小税种则被认同为一种对产品征收的消费税。该模型采用1995年俄罗斯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利用MPSGE和GAMS系统求解。由此,得到了俄罗斯税制改革所需要的重要信息,比如:进口税是导致俄罗斯政府基金低效率的最大原因;在税制改革中必须考虑潜在的避税行为;政府支出带来的福利损失与政府支出本身是否稳定存在敏感的联系等等。这些结论为俄罗斯税制改革与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数量支持。(Rutherford 和 Paltsev,1999)其三、研究土耳其税收的静态CGE模型。该模型讨论了包括所得税、增值税、
22、关税、行为税等大量税种,并对税收政策变动带来的效应进行了分析。该模型沿袭了Shoven和Whalley 1973年税收模型的基本框架。该模型讨论了生产部门、居民户部门、政府部门和外国部门四个部门;11个生产型产品、9种消费型产品;6类居民户;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要素。模型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型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分别描述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在对税收的处理上,该模型应用了Shoven和Whalley两人1977年模型中采用的等量税收收入分析方法。该模型为土耳其成为完全欧盟成员进行了税收政策上的分析。(Karadag 和Westaway,1999)此外,Karadag和Westaway (1998,1
23、999)就应用该模型对土耳其实行欧盟区增值税的收入分配、居民户福利、生产与消费价格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取得了成功。事实上,税收CGE模型不但被应用于一国税收管理研究,而且也被用来研究多国税收管理问题。例如,Haufler在1991年利用CGE模型研究了当时的欧共体统一过程中的税制改革问题。Haufler模型的主要目的是征税原则的选取,在当时的税收理论界认为:欧共体统一过程有两种征税原则可以选择,一种是目的地法,另一种是原产地法。一般认为这两种征税原则在欧共体统一中产生的差别不大。但是,Haufler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采用不同的征税原则对各个国家的国民收益有显著的影响,如果采用原产地法,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献 综述 报告 讲演 呈文 规范 文本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