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2--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共4页).doc
《实验32--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32--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实验32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一、实验目的1了解纳米光催化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发展趋势。2掌握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粒子的原理,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微粉。3了解纳米粒子常用的表征手段。4掌握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并对其了解应用前景。二、实验原理自70年代初发现二氧化钛电极具有光照下分解水的功能以来,有关二氧化钛半导体光催化剂的研究成为环境领域的一个热点。用半导体光催化分解毒性有机物有两个优点:第一,适当选择催化剂,可以利用太阳能处理毒物,节约能源;第二,一些半导体的光生空穴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彻底降解绝大多数有机物质,而且能将它们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
2、、水和无机物,避免了用化学方法处理带来的二次污染。制备纳米粒子的方法很多,如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微乳液法、反相胶团法、气相法等。溶胶凝胶法(SolGel法)是指无机物或金属醇盐经过溶液、溶胶、凝胶而固化,再经热处理而成的氧化物或其它化合物固体的方法。溶胶是指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分散在液相中,并且不停的进行布朗运动的体系。根据粒子与溶剂间相互作用的强弱,通常将溶胶分为亲液型和憎液型两类。由于界面原子的Gibbs自由能比内部原子高,溶胶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凝胶是指胶体颗粒或高聚物分子互相交联,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在网状结构的孔隙中充满了液体(在干凝胶中的分散介质也可以是气体)的分散体系。
3、并非所有的溶胶都能转变为凝胶,凝胶能否形成的关键在于胶粒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足够强,以致克服胶粒溶剂间的相互作用力。对于热力学不稳定的溶胶,增加体系中粒子间结合所须克服的能垒可使之在动力学上稳定。因此,胶粒间相互靠近或吸附聚合时,可降低体系的能量,并趋于稳定,进而形成凝胶。该方法的优点是:(1)反应温度低,反应过程易于控制;(2)制品的均匀度和纯度高、均匀性可达分子或原子水平;(3)化学计量准确,易于改性,掺杂的范围宽(包括掺杂的量和种类);(4)从同一种原料出发,改变工艺过程即可获得不同的产品如粉料、薄膜、纤维等;(5)工艺简单,不需要昂贵的设备。但目前该项技术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如采用的金属
4、醇盐成本较高以及如何选择催化剂、溶液的pH值、水解、聚合温度以及防止凝胶在干燥过程中的开裂等。随着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对溶胶凝胶机理的进一步认识,其方法在制备新材料领域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钛酸四丁酯的水解反应为分步水解,方程式为:Ti(OR)n+H2O Ti(OH)(OR)n-1+ROHTi(OH)(OR)n-1+H2O Ti(OH)2(OR)n-2+ROH反应持续进行,直到生成Ti(OH)n.缩聚反应:TiOH+HOTi TiOTi+H2OTiOR+HOTi TiOTi+ROH最后获得氧化物的结构和形态依赖于水解与缩聚反应的相对反应程度,当金属-氧桥-聚合物达到一定宏观尺寸时,形成网状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32 纳米 氧化 光催化剂 合成 及其 催化 性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