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抛机项目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铲抛机项目申请报告.docx(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铲抛机项目申请报告铲抛机项目申请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铲抛机项目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农机经营服务主体,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社在服务内容上向综合化拓展,在组织管理上向规范化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向品牌化提升。引导农机合作社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带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支持培养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扩大农业机械化就业创业空间。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合力促进农机作业市场、维修市场、流通市场发展壮大。大力推进农机具存放设施建设。坚持安全第一,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
2、识,健全完善法规标准,以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维修点为主体,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夯实“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创建平安农机、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继续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市)500个以上,开展“平安农机”示范乡、示范村、示范社、示范岗位标兵和安全生产标兵创建活动。积极改善农机监理机构装备服务条件,提高农机安全生产公共服务质量。深化农机推广鉴定制度改革,强化鉴定针对性、创新性、规范性和开放性。加强在用特定农机产品质量调查,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管理及农机维修管理制度。围绕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以急
3、需、关键、引领、薄弱环节和区域为重点,中央和地方同向用力,深入实施若干重大计划。创新需求引导方式,通过发布科技规划、制定公布需求目录、提出项目建议等形式,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提供遵循和指导。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施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加快高效、节本、绿色、智能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创制,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完善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全面提高农机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积极争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增加农机功能研究室和岗位科学家数量。贯彻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62020年,建设农业机械化重点实验室、科学观测站和科研基地。开展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促进科
4、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充分发挥国内农机制造品牌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和引领作用,组建一批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组及专业组的建设。围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引导和支持农机企业及产品走出去。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建设500个左右率先基本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示范县。加大政策扶持,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环节机具购置实行敞开补贴。加强示范引导,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项目。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各级财政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构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评价指标体系,鼓励、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推进整乡、整
5、县、整省全程机械化。推进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大型国有垦区率先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强绩效考核和监督检查,确保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取得实效。围绕改善农机应用条件、强化机具供给和活化作业服务机制,开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政策的研究和创设,支持引导丘陵山区省份农业机械化取得跨越式发展。结合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土地平整力度,打掉田埂、连片耕种,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配套建设机耕道、生产路、农机下田坡道等田间基础设施,方便农机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和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鼓励引导农机制造企业加强丘陵山区适用机具研发供给,有效
6、解决无机可用问题。创新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社等经营服务组织,提高丘陵山区农机作业组织化水平,引领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以推广机构公益化、推广主体多元化、推广重点全程化、推广领域全面化、推广技术集成化、推广服务多样化为基本要求,推进机制创新,转变推广方式,强化体系支撑,优化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创新、转化、支撑、服务能力。推动落实法律法规对技术推广投入保障和机构、队伍、条件、制度建设的规定,夯实公益推广基础。支持鼓励农机企业、科研单位、农机合作社等多元主体投身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构建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协作互补的机制。创新农
7、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田间日”等体验式、参与式推广新方式,探索技术推广的多种实现形式。制定技术验证工作办法,建立验证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技术验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公开,提高技术推广效能。完善农机经营服务主体的管理服务方式,创建一批集农业生产与农机服务于一体的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作业公司,建设一批保障能力强、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到位的农机维修服务示范点。制定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指南,开展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一批有完善装备设施、有良好运行机制、有健全管理制度、有较大服务规模、有显著综合效益的“五有”型合作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多功能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健全新型职业农机手教育培训体系
8、,大规模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农机手和维修工等农机实用人才。配合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动开展机耕道、机具存放设施建设,基本实现8亿亩高标准农田农机作业无障碍。建设区域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中心,提高快速救援、维修和作业实时监测能力,切实保障农忙季节跨区作业机具安全有序流动、故障及时解除和事故有效处理等。探索建设集农机作业信息获取、作业计量、远程监管、应急指挥等于一体的农机作业安全监控平台。推动建设国家农业机械试验鉴定中心,持续改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条件。开展农垦农机标准化农场创建活动,建设农垦标准化机务区,提高农垦农机示范带动能力。该铲抛机项目计划总投资17284.1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
9、204.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40%;流动资金4079.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60%。达产年营业收入35189.00万元,总成本费用27943.73万元,税金及附加314.02万元,利润总额7245.27万元,利税总额8558.64万元,税后净利润5433.9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124.69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1.92%,投资利税率49.52%,投资回报率31.44%,全部投资回收期4.68年,提供就业职位645个。报告根据项目的经营特点,对项目进行定量的财务分析,测算项目投产期、达产年营业收入和综合总成本费用,计算项目财务效益指标,结合融资方案进行偿债能力分析,并开展
10、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等。.“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
11、,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
12、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
13、,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
14、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
15、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
16、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铲抛机项目目录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一、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 项目概况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 发展规划分析 二、 产业政策分析 三、 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 资源开发方案。 二、 资源利用方案 三、 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 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二、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三、 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 环
17、境和生态现状 二、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三、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四、 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五、 特殊环境影响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一、 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 行业影响分析 三、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 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一、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 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附表11:总
18、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一)项目单位名称xxx有限公司(二)法定代表人戴xx(三)项目单位简介未来,在保持健康、稳定、快速、持续发展的同时,公司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践行社会责任,秉承“责任、公平、开放、求实”的企业责任,服务全国。成立以来,公司秉承“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的信托理念,将“诚信为本、合规经营”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加工制造手段,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19、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整合产业服务资源的基础上,积累用户需求实现技术创新,专注为客户创造价值。undefined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随着新项目的建设及未来产能扩张,将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建设、生产、研发、销售、管理等环节中。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未来公司将通过自我培养和外部引进来壮大公司的高端人才队伍,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随着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及人员规模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20、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这需要公司管理流程不断调整改进,公司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四)项目单位经营情况上一年度,xxx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096.02万元,同比增长21.68%(5540.73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铲抛机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6832.48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6.29%。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007.18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04.53万元,增长率17.73%;实现净利润4505.39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55.21万元,增长率26.91%。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6530.1687
21、06.898084.977774.0131096.022主营业务收入5634.827513.096976.446708.1226832.482.1铲抛机(A)1859.492479.322302.232213.688854.722.2铲抛机(B)1296.011728.011604.581542.876171.472.3铲抛机(C)957.921277.231186.001140.384561.522.4铲抛机(D)676.18901.57837.17804.973219.902.5铲抛机(E)450.79601.05558.12536.652146.602.6铲抛机(F)281.74375.
22、65348.82335.411341.622.7铲抛机(.)112.70150.26139.53134.16536.653其他业务收入895.341193.791108.521065.894263.54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31096.0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26832.48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6.29%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21.68%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5540.73利润总额万元6007.18利润总额增长率17.73%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904.53净利润万元4505.39净利润增长率26.91%净利润增长量万元955.21投资利润率46.11%投资回报率34.5
23、8%财务内部收益率29.87%企业总资产万元42998.77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28.92%流动资产总额万元12436.04资产负债率39.96%二、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铲抛机项目2、承办单位:xxx有限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某产业基地(三)项目提出的理由农业机械是指在作物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蓄产品初加工和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机械。包括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等。下面进行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农业机械行业分析表示,2017年农机工业增加值增速9.1%,比上一年增加了1.4%。农机工业12个子行业2429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29
24、1.3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15%。在整个机械工业中,农机工业的增速从“一枝独秀”跌至末位;实现利润223.01亿元,同比增长8.52%,企业微利经营。2017年农机工业增加值增速9.1%,比上一年增加了1.4%。农机工业12个子行业2429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4291.3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15%。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于2016年的5.80%。增速较大的子行业分别是渔业机械增长54.87%;林业机械增长44.49%;畜牧机械增长26.62%。通过对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已从追求高速增长,逐步过渡到追求高质量发展,行业进入了深度转型调整期。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难
25、免会遇到发展困境,企业成本压力增大。统计显示:每100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进一步增加,2017年为86.90元,而2014年为86.05元。而农机产品价格不升反降,经营利润率5.13%,比2016年下降0.2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同比增加24.02%,破产、转产、停产企业数量增加。2017年我国农业机械产量中,谷物收获机下降12.58%,玉米收获机下降11.44%;大型拖拉机生产51052台同比下降18.93%;中型拖拉机生产367210台同比下降11.86%;小拖拉机生产996176台同比下降13.24%。通过对农业机械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当前国内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处于成长初期。我国目前使
26、用的植保机械仍以手动和小型电动喷雾机为主,其中手动施药机械和背负式机械占据绝大部分,无人机植保占比不足1%。我们认为农业生产机械化率的提升、植保无人机经济性的提高以及产业政策的扶持等三个方面的因素将逐步打开植保无人机市场需求。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拉动农村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我国农机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
27、18年我国农机总动力为10.04亿千瓦,原值近万亿元,总量近2亿台套,拖拉机保有量2240万台,联合收割机206万台。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保持在10亿千瓦左右。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统计内的拖拉机数据中,大型拖拉机为40020台,同比增长-1.12%;中型拖拉机237535台,同比增长11.13%;小型拖拉机340071台,同比增长3.13%;自走式轮式谷物收获机18532台,同比增长19.71%;玉米联合收获机22367台,同比下降4.62%;履带式水稻收获机53969台,同比下降19.15%。此外,半喂入水稻收获机3258台,同比增长63.23
28、%;压捆机同比增长10.68%;插秧机同比下降5.07%。据农业部初步统计,2019年我国综合机械化率为69%,机耕率、机播率、机收率分别为84%、56%和61%,其中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机械化率为95%、81%、88%。目前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普遍在90%以上,其中美国、日本和韩国农业机械化率更是达到99%以上。因此对比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水平来看,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增长仍具有较大潜力。根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1-11月份农机工业业务收入2191.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0.06%。这是历年来最低的增速,创下了新低。从2019年初开始,行业增速就出现了非常明显、持续性
29、的下跌,这是罕见的,初步估计2019年农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在2400亿左右。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数量比同期减少了340多家。2019年在国家农机鉴定部门申请鉴定登记的农机企业是3320家,享受补贴的农机企业是2711家。其中,拖拉机企业197家,新增25家;小麦收获机企业24家,新增4家;玉米收获机企业86家,履带收获机企业53家,减少11家;插秧机企业86家,新增13家;压捆机企业212家,新增43家;粮食烘干机企业134家,减少了31家。2018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农机装备和丘陵山
30、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推广应用。目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9%左右,目标在2020年到70%左右,机械化率仍有提升空间。“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
31、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
32、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
33、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
34、、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
35、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
36、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项目主要产品为铲抛机,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35189.00万元。坚持把项目产品需求市场作为创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市场的变化合理调整产品结构,真正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产品就生产什么产品,市场的热点在哪里,创新工作的着眼点就放在哪里;针对市场需求变化合理确定项目产品生产方案,增加产品高附加值,能够满足人们对项目产品的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相关行业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要想在
37、市场上站稳脚跟、求得突破,就要聘请有营销经验的营销专家领衔组织一定规模的营销队伍,创新机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项目承办单位计划在项目建设地建设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xx省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拥有“立地条件好、经营成本低、投资效益高、比较竞争力强”的优势,因此,发展相关产业前景广阔。(五)项目投资估算项目预计总投资17284.1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3204.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40%;流动资金4079.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60%。(六)工艺技术原材料仓库按品种分类存储;库内原辅材料的保管应按批号分存,建立严格的入库、分发制度,坚决杜绝分发差错,坚决
38、杜绝因混批错号、混用原材料而造成的质量事故。对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利用资源”的原则,选用当前较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项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严格按照相关行业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广大顾客提供优质的项目产品和良好的服务。(七)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项目建设周期12个月。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3027.79万元,占计划投资的75.37%。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58.83万元,占总投资的64.16%;完成流动资金投资4668.96,占总投资的35.8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1完成
39、投资万元13027.791.1完成比例75.37%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万元8358.832.1完成比例64.16%3完成流动资金投资万元4668.963.1完成比例35.84%(八)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该项目总征地面积48524.25平方米(折合约72.75亩),其中:净用地面积48524.25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72.75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51920.95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6868.14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51920.95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4474.64万元。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35台(套),设备购置费5162.58万元。(九)设备方案投资项目的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以
40、工艺需要为依据,满足工艺要求为原则,并尽量体现其技术先进性、生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以及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的节能和环境保护要求;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工艺装备必须选择国内外著名生产厂商的产品,并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国产的名牌节能环境保护型产品。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135台(套),设备购置费5162.58万元。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一、发展规划分析(一)建设背景“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
41、,“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
42、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
43、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
44、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
45、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
46、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二)行业分析围绕改善农机应用条件、强化机具供给和活化作业服务机制,开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
47、展扶持政策的研究和创设,支持引导丘陵山区省份农业机械化取得跨越式发展。结合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土地平整力度,打掉田埂、连片耕种,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配套建设机耕道、生产路、农机下田坡道等田间基础设施,方便农机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和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鼓励引导农机制造企业加强丘陵山区适用机具研发供给,有效解决无机可用问题。创新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社等经营服务组织,提高丘陵山区农机作业组织化水平,引领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以推广机构公益化、推广主体多元化、推广重点全程化、推广领域全面化、推广技术集成化、推广服务多样化为基本要求,推进机制创新,转变推广方式,强化体系支撑,优化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创新、转化、支撑、服务能力。推动落实法律法规对技术推广投入保障和机构、队伍、条件、制度建设的规定,夯实公益推广基础。支持鼓励农机企业、科研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