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尔多斯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鄂尔多斯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鄂尔多斯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改善。8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00万台以上,增长30%左右。乘坐式插秧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30万台和40万台以上,分别增长25%和30%左右。高效植保机械、高性能经济作物联合收获机、粮食烘干设备、秸秆还田机等保有量显著增长。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并稳定在80%以上。粮食主产区年度深耕深松整地面积达到30%左右。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茶桑、设施农业机械化有显著进
2、展,农用航空作业面积明显增长。农机作业质量效率全面提高。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基本形成。大型拖拉机、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获机等高端农业装备质量性能明显提升。精准施肥施药、节水灌溉、秸秆处理、残膜回收、农业废弃物利用和资源化处理等机械化技术广泛应用。农机精准作业能力显著增强。农机合作社建设更加规范,新型农机经营和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作业服务面积进一步扩大,机械化支撑适度规模经营的作用显著增强。农机销售、作业、维修、租赁等社会化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达到75%以上。农机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手段更趋现代
3、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集聚资源强科技、兴主体、推全程,集中力量补短板、抓薄弱、保安全,全面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坚持创新驱动,以支撑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目标,聚集优势资源、强化创新基础、推进联合协同、提升创新能力、主攻薄弱环节、推进集成配套,增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智能高效机械化技术的有效供给,切实改变不同程度存在的“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局面。紧盯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加快大型拖拉机、高效联合收获机、复式作业机具、一机多用产品等中高端、多功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加大丘陵山地适用机械、设施园艺机械、草牧业关键机械科技攻关,提升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
4、准作业能力。坚持突出重点,以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及饲草料为对象,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和生产全过程各环节机械化技术配套,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聚焦粮食主产区,巩固提高深松整地、精少量播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马铃薯机种与机收、大豆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解决高效植保、中耕施肥、节水灌溉、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机械应用难题,加快构建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在全国建成一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场),推进有条件的省份和垦区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支持粮改饲试点省份率先实现饲草料主要品种生产机械化。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各产业各区
5、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以及机械增长与效率效益不协调问题。着眼不同区域,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农业机械与发展中小马力、轻便型、智能型、经济型农业机械兼顾,提高农机装备供给全面性;在重点发展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协调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挤奶机械化、牧草生产加工贮运机械化、果茶桑生产现代化、设施农业自动化、重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高农机作业服务领域的全面性。加强区域农机作业需求分析,促进局部地区季节性农机作业供需平衡,控制基本饱和的农业机械适度发展,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发展畜产品优势区饲草料生产机械化,加快丘陵山区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坚持生态优先,充分挖掘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可持续发
6、展的潜力。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加快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精准施药、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秸秆机械化还田收贮、残膜机械化回收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农用航空。大力推广环保节能型农业动力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旧机械。积极引导农机手加强机具保养和使用管理,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
7、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
8、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
9、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10、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
11、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
12、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
13、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
14、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
15、”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16、。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
17、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
18、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该农业机械项目计划总投资5003.7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655.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06%;流动资金1347.81
1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94%。达产年营业收入9804.00万元,总成本费用7378.23万元,税金及附加92.07万元,利润总额2425.77万元,利税总额2852.43万元,税后净利润1819.3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033.1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8.48%,投资利税率57.01%,投资回报率36.36%,全部投资回收期4.25年,提供就业职位208个。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决策层要以求实、科学的态度,严格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
20、,以客观公正立场、科学严谨的态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总论、背景、必要性分析、项目调研分析、项目建设方案、选址分析、土建工程、项目工艺先进性、项目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分析、职业保护、项目风险评价分析、项目节能评估、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投资分析、项目经济评价、项目综合评价等。鄂尔多斯农业机械项目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第二章 背景、必要性分析第三章 项目调研分析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第五章 选址分析第六章 土建工程第七章 项目工艺先进性第八章 项目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分析第九章 职业保护第十章 项目风险评价分析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评估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方案第十三章 项目投资分析第十
21、四章 项目经济评价第十五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科技发展公司(二)公司简介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加工制造手段,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以人为本,强调服务,一直秉承“追求客户最大满意度”的原则。多年来公司坚持不懈推进战略转型和管理变革,实现了企业持续
22、、健康、快速发展。未来我司将继续以“客户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为原则,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对客户以诚相待,互动双赢。我们将不断超越自我,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功能齐全,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一个让客户满意,对员工关爱,对社会负责的创新型企业形象!公司将“以运营服务业带动制造业,以制造业支持运营服务业”经营模式,树立起双向融合的新格局,全面系统化扩展经营领域。公司为以适应本土化需求为导向,高度整合全球供应链。为了确保研发团队的稳定性,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公司在研发投入、技术人员激励等方面实施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奉行“诚信创新、科学高效、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质
23、量方针,将产品的质量控制贯穿研发、采购、生产、仓储、销售、服务等整个流程中。公司依靠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和品质管理系统,确保了品质的稳定性,赢得了客户的肯定。公司秉承“科技创新、诚信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出一支成熟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快速的售后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上一年度,xxx科技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658.11万元,同比增长27.41%(1862.39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农业机械生产及销售收入为7308.02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4.41%。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序号
24、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1818.202424.272251.112164.538658.112主营业务收入1534.682046.251900.091827.017308.022.1农业机械(A)506.45675.26627.03602.912411.652.2农业机械(B)352.98470.64437.02420.211680.842.3农业机械(C)260.90347.86323.01310.591242.362.4农业机械(D)184.16245.55228.01219.24876.962.5农业机械(E)122.77163.70152.01146.165
25、84.642.6农业机械(F)76.73102.3195.0091.35365.402.7农业机械(.)30.6940.9238.0036.54146.163其他业务收入283.52378.03351.02337.521350.09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2084.3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0.40万元,增长率16.84%;实现净利润1563.2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75.24万元,增长率21.37%。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8658.1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7308.02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4.41%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27.41%营业收入增长量(
26、同比)万元1862.39利润总额万元2084.36利润总额增长率16.84%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300.40净利润万元1563.27净利润增长率21.37%净利润增长量万元275.24投资利润率53.33%投资回报率40.00%财务内部收益率27.17%企业总资产万元8035.59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25.49%流动资产总额万元2048.12资产负债率35.84%二、项目建设符合性(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由xxx科技发展公司承办的“鄂尔多斯农业机械项目”主要从事农业机械项目投资经营,其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有关条款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二)项目
27、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鄂尔多斯农业机械项目选址于某经济合作区,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某经济合作区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三)“三线一单”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鄂尔多斯农业机械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
28、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三、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鄂尔多斯农业机械项目“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
29、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
30、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
31、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
32、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
33、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
34、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
35、;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
36、、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
37、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
38、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
39、“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
40、。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我国是农机生产额最高的国家,占全球总产值的25%,主要生产拖拉机与附挂式机械、联合收获机、农用搬运车、中耕管理机引擎以及其他农机相关零件等,由于我国所生产的农业机械很广泛,所以我们的产品能在全球农机产业占一席
41、之地;农机生产额第二高的国家为美国,占全球14.4%的份额,主要是以大型农业机械如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为主,其中JohnDeere、AGCO等大型农机公司为主要业者;第三名为德国占9.3%,以拖拉机及附挂式机械、收获机、联合收获机与播种机械为主要农机产品;第四名为印度占8.6%,主要农机产品为中耕机、耕耘机、喷雾机、挖孔机以及其他农机零件,以发展小型农业机械为主;另外巴西、意大利、日本与法国分别占6%、5.1%、5.0%与4%的市场份额,其中意大利和法国是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主,日本则是农用引擎全球最重要的供应国之一。另外,从全球主要区域的农机产值发展来看,亚太地区为全球最大的农业机械生产区域,2
42、013年占全球农机总产值的41%,主要原因在于经济成长、人口数量增加,带动开发中国家整体经济提升,相对地农业机械需求也明显成长,诱使农机的生产增加;其次为西欧与北美地区,分别占20%与15%,主要为大型农机之生产。从Euromonitor的预测资料显示,2018年亚太与北美地区农机产值的全球占比将分别提高至46%与17%,东欧与非洲/中东地区也有明显之成长,从2013年的2%分别提升至2018年的7%与6%,成长了3-3.5倍;反观西欧地区农机产值的全球占比则从20%减少为16%,这可能与当地农业生产规模缩减以及开发中国家的农业成长有关。全球农业劳动力降低,农业机械化需求大大提升;全球竞争情况
43、下,消费者重视有品牌的厂商、耐用性高、以及价格低的产品;近年来环保意识抬头,欧盟也针对农业机械之废气排放量进行严格把关;农业机械厂商逐渐财团化,导致许多大型农业机械更加集中于这些企业中,例如: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插秧机等等,使得中小型农机厂商缺乏关键技术及大量资金,面临被并购的严峻考验,进而影响全球农业机械整个市场需求量的变化。人口数量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供需,农作物需求变化会影响到农业机械的使用率,而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则会影响厂商和产业的规模与发展。目前全球主要的农业机械有:田间机械(拖拉机、耕耘机等)、管理机械(中耕管理机、喷雾机、割草机等)、灌溉系统、收获机械(蔬菜收获机、联合收获机等),
44、以及收获后机械(干燥机、选别机等)等,这些农机具的选择和使用频率,往往取决于作物的栽培方式、种植环境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因此全球农业机械之总产量与人们对农作物的需求量是息息相关的。(二)项目选址某经济合作区鄂尔多斯,蒙古语意为“众多的宫殿”,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介于北纬373524405140,东经10642401112720之间,总面积86752平方公里。鄂尔多斯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冬夏寒暑变化大。截至2018年,鄂尔多斯辖2个区和7个旗,市政府驻康巴什区,鄂尔多斯常住人口207.84万人。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
45、国,在今鄂尔多斯一带设立郡、县;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朝在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东部被开垦的地区设东胜厅;1949年12月28日,伊盟人民自治政务委员会改称绥远省伊盟人民自治政府,在原郡王旗霍洛成立达尔扈特区人民政府;2001年4月30日,伊克昭盟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将改名为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地级市,是中国最佳民族风情旅游城市。鄂尔多斯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18个典型地区之一,呼包鄂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被自治区政府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之一,鄂尔多斯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最具创新力城市、全国生态园林城市。境内有大准、准东、东乌铁路横
46、穿东西,包神、包西铁路纵贯南北;鄂尔多斯机场通航城市56个。境内有成吉思汗陵、九城宫、鄂尔多斯草原、大汗行宫等景点。2018年11月,鄂尔多斯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18年,鄂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3763.2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5.0%。(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12979.82平方米(折合约19.46亩)。(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9.16%,建筑容积率1.50,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5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7.87万元/亩。(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12979.82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8976.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469.
47、7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3710.66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274.61平方米。(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7台(套),设备购置费1137.33万元。(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415047.97千瓦时,折合51.01吨标准煤。2、项目年总用水量7243.23立方米,折合0.62吨标准煤。3、“鄂尔多斯农业机械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415047.97千瓦时,年总用水量7243.23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51.63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0.08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3.27%,能源利用效果良好。(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某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符合某经济合作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5003.7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655.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06%;流动资金1347.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94%。(十)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