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农业机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肇庆农业机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肇庆农业机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肇庆农业机械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承诺书申请人郑重承诺如下:“肇庆农业机械项目”已按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报告内容及附件资料准确、真实、有效,不存在虚假申请、分拆、重复申请获得其他财政资金支持的情况。如有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将愿意承担相关法律法规的处罚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后果。公司法人代表签字:xxx科技公司(盖章)xxx年xx月xx日项目概要农机行业必定要经历快速发展、野蛮生长阶段,然后进入科学理性发展。当前农机行业一定要着眼大局,改变以粮为纲的发展思路,转型再出发,逐步从平原农业向丘陵山地农业发力,从粮食作物向
2、经济作物、园艺作物、饲料作物发力,从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力,全面服务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通过对农业机械市场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农村大力推行规模化生产,加之农民进城务工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全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8年的45.8%增长至2016年的65.2%,其中玉米机收水平由2008年的10.6%增长至2016年的61.7%。在国家加大农机补贴力度的背景下,玉米机械化生产有望加速推进。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并对我国的经济开展有着关键性效果。从我国的农业开展状况来看,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来说还有着很大的距离,在生产机械化的程度上还需要
3、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开展中的使用,能有用促进生产力水平的进步。近些年我国也在农业机械化农具的遍及方面做出了尽力,然后就为我国的农业开展给予了很大的推进。通过对农业机械市场现状分析,在农业机械装备的全体水平上得到了进步。农业机械化的研制以及技能推广作业逐渐得到了执行,并对国外的农业机械化技能进行了引进,这就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开展水平。可是从机械环保节能规划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大步前进,使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赢得了很高的成就,农业当中蕴含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知识经济的时代多学科并举与交叉特色的当代农业机械化设备是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后盾。因此,要积
4、极强化科学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掌握市场规律发展农业,把握机遇,促进农业机械科技向前发展,加强农业机械的技术革新,构建完善的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等,使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成为现实。“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
5、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
6、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
7、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
8、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
9、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
10、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
11、,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
12、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
13、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
14、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
15、“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
16、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该农业机械项目计划总投资12353.6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809.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40%;流动资金2544.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60%。达产年营业收入21679.00万元,总成本费用16644.80万元,税金及附加218.70万元,利润总额5034.20万元,利税总额5947.27万元,税后净利润3775.65万元,
17、达产年纳税总额2171.6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0.75%,投资利税率48.14%,投资回报率30.56%,全部投资回收期4.77年,提供就业职位374个。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决策层要以求实、科学的态度,严格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以客观公正立场、科学严谨的态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项目技术工艺特点及优势、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和规模、项目建设地点、工程方案、产品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设备选型、总平
18、面布置与运输、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与节能、项目实施进度、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财务评价等。第一章 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概况公司满怀信心,发扬“正直、诚信、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追求卓越,回报社会” 的企业宗旨,以优良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一流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产品。公司主要客户在国内、国外均衡分布,没有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并不存在对某个或某几个固定客户的重大依赖,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市场竞争充分,供应商数量众多,在采购方面具有非常大的自主权,项目承办单位通过供应商评价体系与部分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存在对单一供应商依赖的风险。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19、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科学灵活的经营机制,完善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项目承办单位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依法独立核算、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为了顺应国际化经济发展的趋势,项目承办单位全面建立和实施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立起从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核算、库存到售后服务的物流电子网络管理系统,使项目承办单位与全国各销售区域形成信息互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为项目承办单位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利的支撑。公司将继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与服务创新为根本,以持续研发投入为保障,以规范管理为基础,继续在细分领域内稳步发展
20、,做大做强,不断推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保持企业行业领先地位和较快速发展势头。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已形成一支多领域、高水平、稳定性强、实战经验丰富的研发管理团队。公司团队始终立足自主技术创新,整合公司市场采购部门、营销部门的资源,将供应市场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到研发过程,及时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打造公司研发队伍的核心竞争优势。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对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重大的支持作用。产品的研发效率和质量是产品创新的保障,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基础建设。通过研发平台的建设,使产品研发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信息化;通过产品监测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产品标准,提高专业检测能力,提升产品
21、可靠性。二、所属行业基本情况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改善。8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00万台以上,增长30%左右。乘坐式插秧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30万台和40万台以上,分别增长25%和30%左右。高效植保机械、高性能经济作物联合收获机、粮食烘干设备、秸秆还田机等保有量显著增长。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并稳定在80%以上。粮食主产区年度深耕深松整地面积达到30%左右。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茶桑、设施农业机械化有显著进展,农用航空作业面积明显增长。农机作业质量效率全面提高。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全程
22、机械化生产模式基本形成。大型拖拉机、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获机等高端农业装备质量性能明显提升。精准施肥施药、节水灌溉、秸秆处理、残膜回收、农业废弃物利用和资源化处理等机械化技术广泛应用。农机精准作业能力显著增强。农机合作社建设更加规范,新型农机经营和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作业服务面积进一步扩大,机械化支撑适度规模经营的作用显著增强。农机销售、作业、维修、租赁等社会化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达到75%以上。农机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手段更趋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集聚资源强科技、兴主体、推全程,集中力量补短板、抓
23、薄弱、保安全,全面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坚持创新驱动,以支撑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目标,聚集优势资源、强化创新基础、推进联合协同、提升创新能力、主攻薄弱环节、推进集成配套,增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智能高效机械化技术的有效供给,切实改变不同程度存在的“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局面。紧盯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加快大型拖拉机、高效联合收获机、复式作业机具、一机多用产品等中高端、多功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加大丘陵山地适用机械、设施园艺机械、草牧业关键机械科技攻关,提升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坚持突出重点,以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及饲草料为对象,推进作物品种、
24、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和生产全过程各环节机械化技术配套,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聚焦粮食主产区,巩固提高深松整地、精少量播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马铃薯机种与机收、大豆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解决高效植保、中耕施肥、节水灌溉、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机械应用难题,加快构建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在全国建成一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场),推进有条件的省份和垦区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支持粮改饲试点省份率先实现饲草料主要品种生产机械化。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各产业各区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以及机械增长与效率效益不协调问题。着眼不同区域,发展
25、大马力、高性能、复式农业机械与发展中小马力、轻便型、智能型、经济型农业机械兼顾,提高农机装备供给全面性;在重点发展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协调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挤奶机械化、牧草生产加工贮运机械化、果茶桑生产现代化、设施农业自动化、重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高农机作业服务领域的全面性。加强区域农机作业需求分析,促进局部地区季节性农机作业供需平衡,控制基本饱和的农业机械适度发展,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发展畜产品优势区饲草料生产机械化,加快丘陵山区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坚持生态优先,充分挖掘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加快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精准施药
26、、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秸秆机械化还田收贮、残膜机械化回收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农用航空。大力推广环保节能型农业动力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旧机械。积极引导农机手加强机具保养和使用管理,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改善。8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00万台以上,增长30%左右。乘坐式插秧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30万台和40万台以上,分别增长25%和30%左右。高效植保机械、高性能经济作物联合收获机、粮食烘干设备、秸秆还田机等保有量显
27、著增长。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并稳定在80%以上。粮食主产区年度深耕深松整地面积达到30%左右。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茶桑、设施农业机械化有显著进展,农用航空作业面积明显增长。农机作业质量效率全面提高。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基本形成。大型拖拉机、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获机等高端农业装备质量性能明显提升。精准施肥施药、节水灌溉、秸秆处理、残膜回收、农业废弃物利用和资源化处理等机械化技术广泛应用。农机精准作业能力显著增强。农机合作社建设更加规范,新型农机经营和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作业服务面积进一
28、步扩大,机械化支撑适度规模经营的作用显著增强。农机销售、作业、维修、租赁等社会化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达到75%以上。农机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手段更趋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集聚资源强科技、兴主体、推全程,集中力量补短板、抓薄弱、保安全,全面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坚持创新驱动,以支撑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目标,聚集优势资源、强化创新基础、推进联合协同、提升创新能力、主攻薄弱环节、推进集成配套,增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智能高效机械化技术的有效供给,切实改变不同程度存在的“无机可用”“无好机用”
29、“有机难用”局面。紧盯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加快大型拖拉机、高效联合收获机、复式作业机具、一机多用产品等中高端、多功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加大丘陵山地适用机械、设施园艺机械、草牧业关键机械科技攻关,提升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坚持突出重点,以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及饲草料为对象,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和生产全过程各环节机械化技术配套,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聚焦粮食主产区,巩固提高深松整地、精少量播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马铃薯机种与机收、大豆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解决高效植保、中耕施肥、节水灌溉、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机械应用难题,加快构
30、建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在全国建成一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场),推进有条件的省份和垦区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支持粮改饲试点省份率先实现饲草料主要品种生产机械化。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各产业各区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以及机械增长与效率效益不协调问题。着眼不同区域,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农业机械与发展中小马力、轻便型、智能型、经济型农业机械兼顾,提高农机装备供给全面性;在重点发展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协调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挤奶机械化、牧草生产加工贮运机械化、果茶桑生产现代化、设施农业自动化、重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高农机作业服务领域的全面性。
31、加强区域农机作业需求分析,促进局部地区季节性农机作业供需平衡,控制基本饱和的农业机械适度发展,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发展畜产品优势区饲草料生产机械化,加快丘陵山区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坚持生态优先,充分挖掘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加快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精准施药、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秸秆机械化还田收贮、残膜机械化回收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农用航空。大力推广环保节能型农业动力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旧机械。积极引导农机手加强机具保养和使用管理,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32、、生态保育型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
33、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
34、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
35、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
36、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
37、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8、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上一年度,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07.97万元,同比增长8.87%(1010.61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农业机械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0749.15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6.63%。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2605.673474.233226.073101.9912407.972主营业务收入2257.323009.762794.782687.2910749.152.1农业机械(A)744.92993.22922.28886.803547.222.2农业
39、机械(B)519.18692.25642.80618.082472.302.3农业机械(C)383.74511.66475.11456.841827.362.4农业机械(D)270.88361.17335.37322.471289.902.5农业机械(E)180.59240.78223.58214.98859.932.6农业机械(F)112.87150.49139.74134.36537.462.7农业机械(.)45.1560.2055.9053.75214.983其他业务收入348.35464.47431.29414.701658.82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211.28万元,较
40、去年同期相比增长781.67万元,增长率32.17%;实现净利润2408.4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2.46万元,增长率13.29%。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12407.9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10749.15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6.63%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8.87%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1010.61利润总额万元3211.28利润总额增长率32.17%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781.67净利润万元2408.46净利润增长率13.29%净利润增长量万元282.46投资利润率44.83%投资回报率33.62%财务内部收益率24.69%企业总资产万元22443.55流动
41、资产总额占比万元28.38%流动资产总额万元6370.41资产负债率35.12%第二章 项目技术工艺特点及优势一、技术方案(一)技术方案选用方向1、对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自动控制、安全可靠、运行稳定、节省投资、综合利用资源”的原则,选用当前较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统一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项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严格按行业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广大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2、遵循“高起点、优质量、专业化、经济规模”的建设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效率专用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制造高附
42、加值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3、在工艺设备的配置上,依据节能的原则,选用新型节能型设备,根据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优先选用环境保护型设备,满足项目所制订的产品方案要求,优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试验及配套等设备,充分显现龙头企业专业化水平,选择高效、合理的生产和物流方式。4、生产工艺设计要满足规模化生产要求,注重生产工艺的总体设计,工艺布局采用最佳物流模式,最有效的仓储模式,最短的物流过程,最便捷的物资流向。5、根据该项目的产品方案,所选用的工艺流程能够满足产品制造的要求,同时,加强员工技术培训,严格质量管理,按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提高产品合格率,努力追求产品的“零缺陷”
43、,以关键生产工序为质量控制点,确保该项目产品质量。6、在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三同时”原则,注重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等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三)工艺技术方案选用原则1、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总的物耗、水耗和能源消费,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2、遵循“高起点、优质量、专业化、经济规模”的建设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效率专用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
44、,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四)工艺技术方案要求1、对于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自动控制、安全可靠、运行稳定、节省投资、综合利用资源”的原则,选用当前较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项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严格按照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行业规范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有效控制产品质量,为广大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2、建立完善柔性生产模式;本期工程项目产品具有客户需求多样化、产品个性差异化的特点,因此,产品规格品种多样,单批生产数量较小,多品种、小批量的制造特点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及交付周期;益而益(集团)有限公司将建设先进的柔性制造生
45、产线,并将柔性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到产品制造各个环节,可以在照顾到客户个性化要求的同时不牺牲生产规模优势和质量控制水平,同时,降低故障率、提高性价比,使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二、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一)技术来源及先进性说明项目技术来源为公司的自有技术,该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本期工程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技术,该技术具有资金占用少、生产效率高、资源消耗低、劳动强度小的特点,其技术特性属于技术密集型,该技术具备以下优势:1、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产品质量水平上相对其他生产技术性能费用比优越,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运行费用低、使
46、用寿命长;在工艺水平上该技术能够保证产品质量高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根据初步测算,利用该技术生产产品,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用电效率,在装备水平上,该技术使用的设备自动控制程度和性能可靠性相对较高。2、本期工程项目采用的技术与国内资源条件适应,具有良好的技术适应性;该技术工艺路线可以适应国内主要原材料特性,技术工艺路线简洁,有利于流程控制和设备操作,工艺技术已经被国内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技术成熟,技术支援条件良好,具有较强的可靠性。3、技术设备投资和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经济合理性;本期工程项目采用本技术方案建设其主要设备多数可按通用标准在国内采购。4、节能设施先进并可进行多规格
47、产品转换,项目运行成本较低,应变市场能力很强。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农业机械项目背景分析围绕改善农机应用条件、强化机具供给和活化作业服务机制,开展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政策的研究和创设,支持引导丘陵山区省份农业机械化取得跨越式发展。结合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大土地平整力度,打掉田埂、连片耕种,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配套建设机耕道、生产路、农机下田坡道等田间基础设施,方便农机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和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鼓励引导农机制造企业加强丘陵山区适用机具研发供给,有效解决无机可用问题。创新丘陵山区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社等经营服务组织,提高丘陵山区农机作业组织化水平,引领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以推广机构公益化、推广主体多元化、推广重点全程化、推广领域全面化、推广技术集成化、推广服务多样化为基本要求,推进机制创新,转变推广方式,强化体系支撑,优化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创新、转化、支撑、服务能力。推动落实法律法规对技术推广投入保障和机构、队伍、条件、制度建设的规定,夯实公益推广基础。支持鼓励农机企业、科研单位、农机合作社等多元主体投身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构建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协作互补的机制。创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田间日”等体验式、参与式推广新方式,探索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