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榆林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榆林农业机械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结构持续改善。80马力以上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00万台以上,增长30%左右。乘坐式插秧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30万台和40万台以上,分别增长25%和30%左右。高效植保机械、高性能经济作物联合收获机、粮食烘干设备、秸秆还田机等保有量显著增长。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并稳定在80%以上。粮食主产区年度深耕深松整地面积达到30%左右。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茶桑、设施农业机械化有显著进展,农用
2、航空作业面积明显增长。农机作业质量效率全面提高。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基本形成。大型拖拉机、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获机等高端农业装备质量性能明显提升。精准施肥施药、节水灌溉、秸秆处理、残膜回收、农业废弃物利用和资源化处理等机械化技术广泛应用。农机精准作业能力显著增强。农机合作社建设更加规范,新型农机经营和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作业服务面积进一步扩大,机械化支撑适度规模经营的作用显著增强。农机销售、作业、维修、租赁等社会化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达到75%以上。农机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手段更趋现代化。坚持
3、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集聚资源强科技、兴主体、推全程,集中力量补短板、抓薄弱、保安全,全面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坚持创新驱动,以支撑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目标,聚集优势资源、强化创新基础、推进联合协同、提升创新能力、主攻薄弱环节、推进集成配套,增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智能高效机械化技术的有效供给,切实改变不同程度存在的“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局面。紧盯薄弱环节和空白领域,加快大型拖拉机、高效联合收获机、复式作业机具、一机多用产品等中高端、多功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加大丘陵山地适用机械、设施园艺机械、草牧业关键机械科技攻关,提升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
4、力。坚持突出重点,以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及饲草料为对象,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和生产全过程各环节机械化技术配套,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聚焦粮食主产区,巩固提高深松整地、精少量播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玉米机收、马铃薯机种与机收、大豆机收等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解决高效植保、中耕施肥、节水灌溉、烘干、秸秆处理等薄弱环节机械应用难题,加快构建标准化、区域化、规模化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在全国建成一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场),推进有条件的省份和垦区率先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支持粮改饲试点省份率先实现饲草料主要品种生产机械化。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各产业各区域间农业
5、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以及机械增长与效率效益不协调问题。着眼不同区域,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复式农业机械与发展中小马力、轻便型、智能型、经济型农业机械兼顾,提高农机装备供给全面性;在重点发展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协调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挤奶机械化、牧草生产加工贮运机械化、果茶桑生产现代化、设施农业自动化、重要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提高农机作业服务领域的全面性。加强区域农机作业需求分析,促进局部地区季节性农机作业供需平衡,控制基本饱和的农业机械适度发展,提高农机装备利用率。发展畜产品优势区饲草料生产机械化,加快丘陵山区特色作物生产机械化。坚持生态优先,充分挖掘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6、。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加快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精准施药、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秸秆机械化还田收贮、残膜机械化回收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及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农用航空。大力推广环保节能型农业动力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旧机械。积极引导农机手加强机具保养和使用管理,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
7、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
8、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
9、.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
10、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
11、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
12、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实施“互联网+”农业机械化,促进信息化与农机装备、作业生产、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支持在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深松机等重点机具上装配智能信息装备,鼓励农机制造品牌企业加
13、快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作业和工况监测终端研制集成与应用步伐。开展农机精准耕作示范,推广自动驾驶、变量作业系统,倡导农机制造流通品牌骨干企业建立机械化信息化融合示范农场。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大数据应用,提升农机试验鉴定、技术推广、安全监理信息化建设水平。着眼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效率效益,支持鼓励农机管理部门、生产流通企业、社会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市场供需对接、机具调度、服务保障等方面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各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要把规划的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本规划与各省农业机械化规划的衔接,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实施要求,组织调动全系统力量,确保规划任务落到实处。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
14、取支持,为规划实施创造有利条件。着力培养农业机械化科技领军人才、技术推广人才、管理人才、企业家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强化规划实施的人才支撑。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修订完善工作,强化规划实施的法治保障。加强农业机械化软科学研究,为规划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实现重点机具购置敞开补贴,扩大老旧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实施农机新产品补贴和大型农机具金融租赁等试点,加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力度。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专项各个分项目加快启动实施,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科技研发计划项目支持,提高农业机械化投入中支持科技创新的比重,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化科研和成果转化的投融资渠道。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
15、”目标任务,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示范推广的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配合开展重大发展建设规划编制等工作,谋划实施若干重大工程项目。利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支持政策,推进机耕道、机具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健全农机具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贷款贴息、保险补助等便民利民政策保障体系,降低农机经营风险。开展统计普查,完善农业机械化统计指标体系和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规划主要指标进展情况的动态监测。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及时发现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适时完善规划目标任务。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围绕规划重要目标、主要任务、行动计划的实
16、施情况,及时发布相关信息,组织跟踪报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传播媒介,大力宣传规划实施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显示度、认可度和影响力,引导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营造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氛围。该农业机械项目计划总投资7053.5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83.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25%;流动资金970.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75%。达产年营业收入9330.00万元,总成本费用7423.94万元,税金及附加120.47万元,利润总额1906.06万元,利税总额2289.43万元,税后净利润1429.5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8
17、59.8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7.02%,投资利税率32.46%,投资回报率20.27%,全部投资回收期6.43年,提供就业职位201个。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项目承办单位的管理决策层要以求实、科学的态度,严格按国家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在全面完成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以客观公正立场、科学严谨的态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科学的评价。报告主要内容:项目基本信息、项目背景、必要性、项目市场调研、建设规划、选址方案、土建工程研究、工艺技术说明、环境影响概况、生产安全保护、项目风险性分析、项目节能评价
18、、实施安排、投资方案分析、项目盈利能力分析、总结及建议等。榆林农业机械项目目录第一章 项目基本信息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第三章 项目市场调研第四章 建设规划第五章 选址方案第六章 土建工程研究第七章 工艺技术说明第八章 环境影响概况第九章 生产安全保护第十章 项目风险性分析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评价第十二章 实施安排第十三章 投资方案分析第十四章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第十五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第十六章 总结及建议第一章 项目基本信息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一)公司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公司简介通过持续快速发展,公司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长,企业贡献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 本公司集研发、生产
19、、销售为一体。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面对科技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本公司不断创新,勇于开拓,以优质的产品、广泛的营销网络、优良的售后服务赢得了市场。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用户的一致好评。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产品提供商。我们在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合作共赢。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公司经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培养和造就
20、了一批管理水平高、综合素质优秀的职工队伍,操作技能经验丰富,积累了先进的生产项目产品的管理经验,并拥有一批过硬的产品研制开发和经营人员,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具备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为实施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技术人才资源保障。公司是强调项目开发、设计和经营服务的科技型企业,严格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规范财务制度。截止2017年底,公司经济状况无不良资产发生,并严格控制企业高速发展带来的高资产负债率。同时,为了创新需要及时的资金作保证,公司对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制定了相应制度,每季度审核一次开发经费支出情况,适时平衡各开发项目经费使用,最大限度地保证开发项目的资金落实。展望未来
21、,公司将立足先进制造业,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能力,以客户服务、品质树品牌,以品牌推市场;致力成为产业的领跑者及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公司秉承“科技创新、诚信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出一支成熟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快速的售后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客户对公司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公司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严格按照上述管理体系的要求对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过程进行管理,同时以客户提出的品质要求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优质、稳定。(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上一年度,x
22、xx实业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34.92万元,同比增长26.17%(1438.48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农业机械生产及销售收入为6242.97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0.02%。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1营业收入1456.331941.781803.081733.736934.922主营业务收入1311.021748.031623.171560.746242.972.1农业机械(A)432.64576.85535.65515.052060.182.2农业机械(B)301.54402.05373.33358.971435.882.3农业机械(C)222.8
23、7297.17275.94265.331061.302.4农业机械(D)157.32209.76194.78187.29749.162.5农业机械(E)104.88139.84129.85124.86499.442.6农业机械(F)65.5587.4081.1678.04312.152.7农业机械(.)26.2234.9632.4631.21124.863其他业务收入145.31193.75179.91172.99691.95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524.6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8.12万元,增长率16.69%;实现净利润1143.50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31.03
24、万元,增长率25.32%。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项目单位指标完成营业收入万元6934.92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6242.97主营业务收入占比90.02%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26.17%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1438.48利润总额万元1524.66利润总额增长率16.69%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218.12净利润万元1143.50净利润增长率25.32%净利润增长量万元231.03投资利润率29.72%投资回报率22.29%财务内部收益率25.42%企业总资产万元13927.81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39.57%流动资产总额万元5511.43资产负债率23.85%二、项目建设符合性(一)产业发展政策
25、符合性由xxx(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榆林农业机械项目”主要从事农业机械项目投资经营,其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有关条款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榆林农业机械项目选址于xx产业示范中心,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xx产业示范中心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三)“三线一单”符合性1、生态保护红线:榆林农业机械项目用地性质为建
26、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三、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榆林农业机械项目“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
27、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
28、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
29、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
30、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
31、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
32、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机械化主动适应经
33、济发展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不断创新调控引导和扶持方式,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农机装备结构有新改善。农机总动力达到11.2亿千瓦,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0.4%;大中型拖拉机、插秧机、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分别达到607.3万台、72.6万台和173.9万台,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2.2倍和1.8倍,大中型拖拉机、高性能机具占比持续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有新跨越。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8%,比“十一五”末提高11.5个百分点;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
34、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3.7%、78.1%、81.2%;棉油糖等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有新突破。高效、精准、节能型装备研发制造取得重大进展,农机农艺加快融合、成果广泛应用,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粮食烘干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规模分别达到13537千公顷、42110千公顷、34671千公顷、49939千公顷和10766万吨,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5倍、1.2倍、1.2倍、1.7倍和4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建立,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52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
35、73.6%,我国农机制造大国地位更加稳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全国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到18.2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1.1万个;农机合作社达到5.7万个,比“十一五”末增加3.5万个,作业服务面积占全部农机作业面积的10.5%。农机流通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效率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有新成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支撑农业现代化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机械化程度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种植意愿,影响着先进农业技术的标准化广泛应用,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
36、革,影响着农业投入品减量化使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聚集态势明显,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步伐加快,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生产,破解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困局,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迫切。扶持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农
37、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要领域,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对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智能农机装备”纳入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机耕道路、农机具存放设施等列入了国家规划建设内容,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发展环境看,“十三五”时期农业机械化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工作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发展的条件更为有利,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发展较快,棉油糖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发展较慢。北方平原和旱田地区
38、发展较快,南方水田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农机装备技术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一些高能耗老旧农机仍在超期服役。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农业机械化各领域准备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机械化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亟需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创新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综合判断,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农机行业必定
39、要经历快速发展、野蛮生长阶段,然后进入科学理性发展。当前农机行业一定要着眼大局,改变以粮为纲的发展思路,转型再出发,逐步从平原农业向丘陵山地农业发力,从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园艺作物、饲料作物发力,从种植业向养殖业和加工业发力,全面服务于种植业结构调整总体思路。通过对农业机械市场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农村大力推行规模化生产,加之农民进城务工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全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8年的45.8%增长至2016年的65.2%,其中玉米机收水平由2008年的10.6%增长至2016年的61.7%。在国家加大农机补贴力度的背景下,玉米机械化生
40、产有望加速推进。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并对我国的经济开展有着关键性效果。从我国的农业开展状况来看,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来说还有着很大的距离,在生产机械化的程度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开展中的使用,能有用促进生产力水平的进步。近些年我国也在农业机械化农具的遍及方面做出了尽力,然后就为我国的农业开展给予了很大的推进。通过对农业机械市场现状分析,在农业机械装备的全体水平上得到了进步。农业机械化的研制以及技能推广作业逐渐得到了执行,并对国外的农业机械化技能进行了引进,这就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开展水平。可是从机械环保节能规划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大步前进,使我国
41、农业机械化发展赢得了很高的成就,农业当中蕴含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知识经济的时代多学科并举与交叉特色的当代农业机械化设备是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后盾。因此,要积极强化科学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掌握市场规律发展农业,把握机遇,促进农业机械科技向前发展,加强农业机械的技术革新,构建完善的新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等,使我国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成为现实。(二)项目选址xx产业示范中心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康熙皇帝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实属罕见,这也是榆林成
42、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标志。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辖2个区、1个县级市、9个县,常住人口340.33万(2017年),全市户籍人口385.04万(2017年)。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爱心城市,中国百强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市,
43、中国城市竞争力100强,2011地级城市创新能力综合测评100强,2012中国十大创富城市,2012年入选“2012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013中国西北部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古城榆林古城,红石峡,统万城遗址,红碱淖,榆林沙漠国家森林公园,石峁遗址,白云山,青云寺,悬空寺,二郎山,府州城,高家堡古城,西峰寺,清涧笔架山景区等各大景点。(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22231.11平方米(折合约33.33亩)。(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2.19%,建筑容积率1.2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6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
44、2.52万元/亩。(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22231.11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6048.6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788.89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18094.69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846.83平方米。(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81台(套),设备购置费2310.44万元。(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1299496.39千瓦时,折合159.71吨标准煤。2、项目年总用水量10380.71立方米,折合0.89吨标准煤。3、“榆林农业机械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299496.39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0380.71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
45、160.60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65.60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7.37%,能源利用效果良好。(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xx产业示范中心发展规划,符合xx产业示范中心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7053.5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083.3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25%;流动资金970.2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75%。(十)资金筹措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预期达产
46、年营业收入9330.00万元,总成本费用7423.94万元,税金及附加120.47万元,利润总额1906.06万元,利税总额2289.43万元,税后净利润1429.5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859.8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7.02%,投资利税率32.46%,投资回报率20.27%,全部投资回收期6.43年,提供就业职位201个。(十二)进度规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认真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预测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提前进行技术准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项目承办单位要在技术准备、人员配备、施工机械、材料供应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四、项目评价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
47、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xx产业示范中心及xx产业示范中心农业机械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xx产业示范中心农业机械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2、xxx实业发展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榆林农业机械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xx产业示范中心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201个,达产年纳税总额859.88万元,可以促进xx产业示范中心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7.02%,投资利税率32.46%,全部投资回报率20.27%,全部投资回收期6.43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6.43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4、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要求广泛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推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实施,中央财政在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基础上整合设立了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围绕中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