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新教材新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docx
《第1讲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新教材新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新教材新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时空定位单元概述先秦、秦汉时期(远古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和奠基时期。(1)政治上: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后逐步形成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以“家国一体”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2)经济上:农业生产从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过渡,伴随土地私有制产生,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男耕女织为特征的家庭劳作方式。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西汉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形成“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3)思想文化上:西周时期“敬天保民”思想产生,春秋战国出现德治与法治之争、“百家争鸣”的现象。秦朝“焚书坑儒”强化了思想控制,西汉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
2、成为官方哲学。佛教传入,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考情扫描新高考全国卷第1讲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20216月浙江选考1西周政治2021广东卷1西周青铜器2021山东卷1百家争鸣2021湖南卷1人文意识2021北京卷1礼仪教化20211月浙江选考1分封制20211月浙江选考2百家争鸣2020北京卷1礼乐制度2020天津卷1土地制度2020山东卷1百家争鸣2020海南卷1西周政制2021全国甲卷24百家争鸣2021全国乙卷24分封制2020全国卷24分封制受挑战2020全国卷24货币的演变2020全国卷41西周政治制度2019全国卷24王位继承制度2019全国卷24宗法制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
3、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2021.山东卷2职官设置2021.湖南卷2预防外戚干政2021浙江6月3素纱衣2021浙江6月4汉代学校2021浙江1月3秦汉政治2020浙江7月2中国古代的著名工程2020浙江7月3秦汉政治2020山东卷2西汉经济政策2021全国甲卷25监察体系2021全国乙卷25江南经济2020全国卷24秦汉角抵表演2020全国卷25东汉屯田制2019全国卷25西汉皮币2019全国卷24水利工程2019全国卷25汉代儒学2019全国卷40汉朝国家治理第1讲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核心考点(1)探寻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认识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分封制、宗法制与
4、王位世袭制共同构成早期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与经济发展、思想解放息息相关,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生产方式变革推动社会发展,百家争鸣和私学出现推动了文化的繁荣。(3)认识中国古代德治与法治的特征,理解法律与教化的内在关联。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商朝:内外服制度,有比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各类事务的官吏。(2)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是政体的基本特征、政体中存在原始民主传统;礼制出现、提出“敬天保民”思想、早期国家出现法律;世官制下贵族世代垄断高官。(3)春秋战国:子产“铸刑书”、德治与法治之争,代表人物分别是孔子、孟子与商鞅、韩非子、贵
5、族等级分封制解体经济与社会生活(1)原始社会:农耕和畜牧业出现,过定居生活,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出现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利用地窖和陶器存粮;早期集镇出现。(2)商周:青铜器出现;城市建设初具形制。(3)春秋战国:实行“重农抑商”;实物借贷比较普遍文化交流与传播(1)原始社会:多元一体格局。(2)春秋战国:私学产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早期书写材料:简策和帛书聚焦一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制度1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征多元性(1)从文化遗址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2)从文化的特点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征,如农作物种植上为南稻北粟
6、。(3)从区域分布看,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一体性(1)从社会生活看,各地有共同点,如制作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生活等。(2)从遗址分布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2.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与治理特点(1)贵族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政权与族权相结合的“家国同构”结构,世卿世禄选官。(2)地方分权:国家管理机构从内外服到分封制,各诸侯国有相对独立性,尚未建立绝对的中央权威。(3)等级森严: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大宗、小宗之间存在严格的政治隶属关系。(4)神权色彩:原始民主遗存影响商周政治,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具有神权色彩。素养对接唯物史观分封制与井田制的
7、关系(1)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2)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二者相互影响,是西周奴隶制兴盛的支柱。对应训练(20216月浙江选考,1)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D“郡”“国”并行答案A解析周王既是国家的最高首领,又是“天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即
8、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选A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其庶子孙为小宗,排除B项;“天下为公”指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中国早在夏朝就已进入“天下为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郡”“国”并行是汉初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聚焦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及影响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1)经济布局:南稻北粟(后为南稻北麦)。(2)经济结构:以农业种植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3)耕作模式:不断变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模式日益完善。(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5)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私有为主,土地兼并盛
9、行。(6)国家干预:一方面国家通过兴修水利、赈灾和救灾,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农业赋税是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2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转型的特点(1)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农业上牛耕和铁器的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手工业中的许多行业都出现了技术革新,推动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2)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农业方面,井田制下的集体耕作方式瓦解。(3)土地制度的巨大变化。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素养对接家国情怀家庭劳作生产模式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先秦时期,在家庭劳作生产模式下,农民生活相对稳定,且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推动了手工
10、业和商业的发展。但较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对应训练(2021广东卷,1)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 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河南、陕西出土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结合史实河南、陕西属于黄河流域,属于北方,北方发现南方风格的青铜器,可知南北文化相互交流,故D正确;材料的内容是中原受到南方的影响,故A错误;材料与各诸侯国维护周礼无关,故B错误
11、;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C错误。聚焦三先秦时期的思想激荡与社会转型1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项目德治法治哲学基础源自儒家思想,以“仁”为基础源自道家思想,以“道”为基础政治思想“礼”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法”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工具人性论性本善性本恶统治方法重视统治者的教化和道德君主应当实现专制,提倡法、术、势耕战思想将社会各阶层划分为士农工商主张重农抑商,重本抑末战争观反对不义之战,希望实现礼治主张武力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表现和影响(1)表现富国强兵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首要时代主题,直接促成了血缘社会的宗法家庭制度向地缘性的编户齐民的转变。建立在编户齐民这种新型社会组织方
12、式基础之上的乡里制度和郡县制度,又成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存在前提。从战国时期建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可以看到,君主集权的专制制度已经开始在各国建立。郡县制、俸禄制等制度的宗旨只有一个,即取消“封建”贵族的特权,使独立的贵族变成听命于君主的官员,把原来通过分封赋予贵族的权力集中到君主一个人手中。(2)影响: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发生的变化是一个从封邦建国的贵族分权体制转变为独裁专制的君主集权体制的过程,分权的“封建”制度被集权的专制制度取代。素养对接家国情怀孔子“经世济民”的情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
13、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对应训练(2021全国甲卷,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老子认为礼的出现是社会偏离了大道、仁义等道德观念逐步失败的产物,而孔子则认为礼是调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二者尽管对礼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提出观点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即都出于对西周礼乐制
14、度的反思,只是一个赞同,一个批评而已,故选A。(20211月浙江选考,1)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学科素养以分封制为切入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同时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两大学科素养情境解读“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是指实行分封制。“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出自周礼,意即:周王分封诸侯,并制定各国的畿疆并挖沟起土为界价值立意认同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备考指南分封制
15、、宗法制、井田制一直是新高考和全国卷命题重点,侧重考查学生史料研读和获取信息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复习备考从不同角度把握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点,明确我国早期国家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答案B西周政治制度范文澜说,西周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上层建筑就是宗法制度,而宗法制度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宗子为中心,按血统关系的远近来区别亲疏贵贱,从而规定出无可改变的等级制度。许倬云认为,周代封建社会的上层,为君统与宗统的叠合,政治伦理与亲族伦理也合二为一。王国维认为,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情景
16、解读:三位历史学家的观点表明了西周宗法制的基本精神、特点、内核、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分封制使政治生活等级化,宗法制使家庭生活政治化,以此构成独具特色的“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问题探究:直接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综合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提示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1(2021山东卷,1)儒家学派重视礼
17、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A文化取向的迥异 B政治立场的不同C学术观点的分歧 D生活态度的差异答案B2(2021湖南卷,1)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 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 D人性论走向成熟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人们对于“天”的观念逐步淡化,即从歌颂天到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