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曾经生活着现代西方人最初的祖先印欧人。游牧和迁徙成为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印欧人的大迁徙中,形成了欧洲的一些古老民族。印欧人能够实现大迁徙的主要原因是()A.原始农业的产生B.畜牧业发达C.铁器的发明和使用D.马的驯化和马拉战车的发明2.公元前6世纪,某一人种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该人种是()A.赫梯人B.希腊人C.波斯人D.雅利安人3.从公元前2千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印欧人开始了史诗般的大迁徙。之
2、所以被称为“史诗般”是因为()A.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B.促成了贵霜帝国的形成发展C.促成了许多文化区域的形成D.推动了世界早期农业的出现4.有学者指出,食物是古印欧人的第一生存目标,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只要发现有更为理想的地方,他们就载起所有行李,朝那里迁徙。材料旨在强调印欧人迁徙的()A.武力优势B.技术条件C.经济因素D.路线方向5.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方本地人开的酒馆也往往仿效汴京旧俗,在门前张挂炉子灯;茶馆则学北方张挂名人画像。更有趣的是,北人在吃笼饼、蒸饼的时候习惯先去掉皮,原本是因为北地风尘比较大,但南方人也跟着学,去了皮才吃。
3、材料表明北人南迁()A.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B.导致南北风俗习惯趋同C.导致经济重心南移D.促进南北文化交融6.古代中国居民大规模迁徙有两个方向:一是由北方草原进入黄河流域,二是由黄河流域进入长江中下游以南。这两种大迁徙的相同影响是()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使人口的分布趋于平衡C.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D.引发了民族矛盾和斗争7.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动,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晋书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A.由北向南迁徙B.迁徙涉及阶层广和规模大C.加速南方开发
4、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8.有学者指出:“如果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人,于1000年、1500年或1800年在欧洲复活,他将会为居住在这一古老帝国许多地区的日耳曼民族,为崭新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惊。”这说明()A.民族大迁徙对古典文化造成严重破坏B.日耳曼民族复兴了古罗马时期的文化C.西欧封建社会的建立得益于罗马文明D.罗马人惊叹于西欧中古时期繁荣的文明9.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曾说:“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有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约公元前
5、1300年赫梯人改进冶铁技术B.36世纪的欧亚大陆民族大迁徙C.19世纪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建牧场D.宋元时期棉花从陆、海两渠道传入内地10.西晋末年,司马睿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南渡”直接推动了()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黄河流域少数民族的大交融C.江南地区的大开发D.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二、能力提升11.汪达尔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429年,汪达尔军政领袖盖萨里克审时度势,率汪达尔人和前往北非,于439年以迦太基为都建立了汪达尔王国。迦太基的陷落对西罗马帝国的打击最为严重,切断了它在非洲的财政来源。由此可以推知()A.汪达
6、尔人的迁徙标志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B.汪达尔人的迁徙削弱了西罗马帝国的力量C.汪达尔人的迁徙使罗马古文物遭严重破坏D.汪达尔人的迁徙体现出其对外扩张的本性12.古代拜占庭帝国保存并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部分文化遗产,并把基督教传到东欧;阿拉伯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底色,融合了希腊罗马和西亚传统文化。这说明()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摧毁了原住民的文化B.各区域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汇中发展C.亚欧游牧民族文化与迁入地文化不相容D.亚欧游牧民族文化比阿拉伯文化优越13.从公元前13世纪下半叶起,在南起埃及、北至希腊半岛、东抵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西达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岛的地中海东部广大地区内,出现了许多古代文化中
7、心迅速衰落以至灭亡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海上民族”的崛起B.印欧人的大迁徙C.赫梯王国的征讨D.阿拉伯人的西征14.汉末“以鬼道教百姓,人(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敬信巫觋,多往奉之”;匈奴人刘渊以汉朝宗室自居,又“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这反映了()A.少数民族大力推崇汉族文化B.先进文化在民族交融中的重要作用C.汉族对少数民族吸引力强大D.民族交融对汉族的文化提升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秦汉以来,每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如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永嘉之乱”至南北朝、“安史之乱”至唐末五代、“靖康之乱”至元末,都有大批山西人外迁;而
8、自明朝以来,无论是“大槐树移民”还是近代向内蒙古、东北和其他边疆地区的移民,山西人都占有重要地位。山西同时也接收了大量外来移民,从夏、商、周时代频繁迁入的部族,封国和宗族,从汉代开始的少数民族内迁,南方居民被强制北迁,北魏时大规模移民于代地,直到近代,大批外来移民在山西定居,与本地人融为一体,成为山西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摘编自葛剑雄家山何止大槐树序材料二山西人多商于外,十余岁辄从人学贸易。俟蓄积有资,始归纳妇,纳妇后仍出营利,率二三年一归省,其常例也。或命途蹇剥,或事故萦牵,一二十载不得归。甚或金尽裘敝,耻还乡里,萍飘蓬转,不通音问者,亦往往有之。摘编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026835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