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汉魏晋诗歌 古诗意象.wps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汉魏晋诗歌 古诗意象.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诗鉴赏:汉魏晋诗歌 古诗意象.wps(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鉴赏:汉魏晋诗歌+古诗意象古诗鉴赏:汉魏晋诗歌+古诗意象课程目标1.了解汉魏晋诗歌的有关知识。2.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3.掌握古诗中的常见意象。4.掌握赏析诗歌意象试题的答题思路。5.积累常见的诗歌名句。知识体系一、汉魏晋诗歌概述【古诗词阅读】汉魏晋诗歌+古诗意象1.汉代乐府民歌1.汉代乐府民歌什么是“乐府”?它的含义是有演变的。两汉所谓乐府是指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 ,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一种诗体,但着眼还在音乐上。至唐,则已撇开音乐,而注重其社
2、会内容,如白居易新乐府 等,都未入乐,但都自名为乐府,于是所谓乐府又一变而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则又离开了唐人所揭示出来的乐府的精神实质,而单从入乐这一点上来讲了。作为一个供统治者点缀升平、纵情声色的音乐机关,汉乐府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一个最大特点,或者说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便是釆集民歌。当时乐府釆诗虽然为了娱乐,但也有作为统治之借鉴的政治意图,即所谓观风俗,知薄厚;而在客观上也起了保存民歌的作用,使民歌得以集中、记录、流传。汉乐府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 而且具有鲜明的思想倾向, 它们广泛地反映了两
3、汉人民的痛苦生活, 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两汉的政治面貌和社会面貌, 同时还深刻地反映了两汉人民的思想感情。总之,通过汉乐府民歌,我们可以听到当时人民自己的声音,可以看到当时人民的生活图画,它是两汉社会全面的真实的反映。它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附:上山釆扉羌上山采蘑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妹。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 “新人工织縑,故人工织素。织桀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縑来比素,新
4、人不如故。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2.古诗十九首2.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载于文选 ,因为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故文选的编者题为“古诗” 。综合考察,估计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大概不出于东汉后期数十年之间,即至早当在顺帝末年,至晚亦在献帝以前(约公元 140190)古诗十九首 的作者既非一人,所以它们反映的思想内容是很复杂的。大体来说,其中有写热衷仕宦的, 有写游子思妇的, 有写人生无常、 及时行乐的, 有写朋友交情的凉薄的,此外还有主题不明确的。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情感虽然复杂,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
5、,大有汲汲皇皇如恐不及的忧虑。古诗十九首 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融情入景,寓景于情,二者密切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如“迢迢牵牛星” 便是如此。古诗十九首的另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如“西北有高楼”便是如此。古诗十九首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衬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例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等便是如此。古诗十九首 的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炼,含义丰富,十分耐人寻味。例如“
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 “行行重行行” )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涉江釆芙蓉” )等便是如此。附 1:附 1: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附 2:附 2: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終老。3.“三曹”和“七子”3.“三曹”和“七子”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 时期,我国文学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已经来到了。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 “三曹” “七子”
7、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旋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 掀起了一个文人诗歌的高潮。 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 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 这一优良传统。同时他们普遍釆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的地位。“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 “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场、刘桢。与“七子”相颉颓并以才华著称的是女作家蔡琰。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 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
8、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其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 其雄健深沉、 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 文学史上称之为 “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議,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4.阮籍和嵇康4.阮籍和嵇康继建安文学之后的正始文学,在文学史上也有它的贡献,代表作家是阮籍、嵇康。正始
9、时期,代表大地主利益的司马氏,在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与曹魏统治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政权的斗争,政治异常黑暗。阮籍、嵇康都有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不满现实的腐朽。他们看到司马氏假“名教以达到自私的目的,便以老庄的“自然与之对抗。他们的创作虽然贯串着老庄思想, 与建安文学有明显的不同, 但仍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的。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二、陶渊明及其诗歌【古诗词阅读】汉魏晋诗歌+古诗意象东晋时期,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更盛,对文学的影响也更大,玄言文
10、学占了文坛的统治地位。直到东晋末的陶渊明,才给文坛带来了富于现实内容、具有独特风格的创作。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潯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人。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不过到了他,家境已经没落。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 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 有 “大济苍生” 的壮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却是对他十分不利的。这时,腐朽的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 出身于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 陶渊明的曾祖陶侃虽以军功取得晋朝的高官,但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在当时就已被讥骂为“小人” 。到了陶渊明时代,连这样的家世也
11、没落了,他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这时东晋政治又极端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衷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才出仕,以后十多年里,他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不仅济世的抱负无法施展, 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 在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盛行的影响下,陶渊明早年便有爱慕自然、企羡隐逸的思想。当他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恋这种生活。所以,这十多年里他行动上是仕隐无常的。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更大的变化,他说本应
12、该是忧道的, 可是道不可行, 那就只好躬耕自给了。 就在这一年, 他亲自参加了劳动。此后,他又作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 ,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 :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在陶渊明归田以后的二十多年中, 黑暗腐败的社会并未改变。 看惯了战乱、 篡夺、 阴谋、危机的陶渊明,为了避祸,就决心不再出仕。晋末征他为著作佐郎,辞不就。宋元嘉时,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仕,他也拒绝了。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釆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这时儒家的“独
13、善其身” 的思想占了主导的地位。从他放弃了实现济苍生的理想来说,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正因为他把壮志埋藏在心里, 所以一直没有忘却现实, 常常流露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和壮志不得施展的焦灼、悲愤。同时,道家思想对他也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的后期最值得重视的是他亲自参加了劳动。 这就当时的文人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封建社会和儒家思想本是鄙视劳动的,两晋南北朝士族尤甚。陶渊明却冲破了这种剥削阶级的意识,坚决地走上了躬耕自给的道路。这样他的思想就起了一系列的变化。他改变了剥削阶级鄙视劳动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劳动的价值;也在与农民共同劳
14、动、平等交往的生活中,对农民产生了亲切的感情,培植了倾向于平等的思想。他本来认为劳动可以自养,但是他的生活,却和一般农民一样,不断地走着下坡路,经常受到饥寒的威胁,有时甚至不得不出去求助,这也促使他不能不从别的方面去寻求贫困的原因了。 上述这些思想的发展, 推动诗人提出了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对不合理的封建社会表示了抗议。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三篇,还有两篇接近四言诗的韵文。诗歌是诗人成就最突出的方面,一百多首诗,具有丰富的内容。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一部分作品表现出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 饮酒第八首就是这样的一首诗。陶渊明的志
15、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他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 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 归园田居第一首就表现了这样的思想情感。尤其可贵的是,他的田园诗还反映了劳动生活的内容。陶渊明还有一些田园诗描写了他的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 诗人较晚时期所写的 桃花源记并诗标志着诗人思想发展的高度。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 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 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 ; 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