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随堂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随堂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随堂作业--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 )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2.“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
2、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佛道思想3.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4.京师同文馆设立之初,纯粹是一所外国语学堂,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标,“所有课程方面,只限于外国语言文字1867年增设天文算学馆,新增课程包括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天文和格致等。这一变化体现了( )A.传统儒学教育受到冲击B.“中体西用”思想开始实践C.中国的教育迈向近代化D.西方教育思想占据主导地位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这样评议哥白尼的
3、“日心说”:“此即西人地动太阳静之创说。但地球既运转不停,则人视北极亦当变动而不能止其所矣。姑存备一说。”这反映出( )A.魏源对西方科学技术的认同B.海国图志利于开阔国人的眼界C.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D.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开始传入中国6.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国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 )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B.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C.贡献中国智慧方案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7.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
4、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汉字的传播( )A.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B.奠定了亚洲儒学文化圈的基础C.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D.便利中国对邻国文化的吸收8.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是日本奈良时代的遣唐留学生之一。他先在长安太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唐朝科举考试,于开元年间高中进士。历仕三代皇帝,唐肃宗时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安南都护,曾以大唐使节身份回访日本。这表明当时中国( )A.科举制度对应试者没有身份限制B.科举考试制度被日本所仿效C.具有世界大国开放与自信的胸襟D.吸收融合了世界各国的文化9.伏尔泰说,自然法就是令我们感到公正
5、的本能。他认为这种本能是“天下的人”所普遍具有的。这些天赋人权的思想,和儒家对良知良能的论述,包括“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在哲理上是相通的。这表明()A.启蒙运动是一场儒学化运动B.启蒙运动目的在于开启民智C.儒学与启蒙思想具有一致性D.儒家思想是启蒙思想的来源10.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王室积极谋求中日国家对等关系11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西方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026894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