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同步课时训练--高二上学期人教版历史必修三.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同步课时训练--高二上学期人教版历史必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同步课时训练--高二上学期人教版历史必修三.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练概念】1.诗经中的风反映了( )A.统治阶级的腐化生活B.残酷的战斗场面C.劳动人民的生活景况D.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2.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名家名作迭出,使得汉赋成为汉朝时代背景的一个重要缩影。汉赋最能体现时代特点的是( )A.铺陈排比,气势恢弘B.意境深沉,寓意深刻C.巧文多智,灵活多变D.清新活泼,不拘一格3.唐诗中有大量关于歌舞、球类、龙舟、武艺、踏青、爬山等运动的描写,并有大量描写女性运动的作品。王维有诗云:“蹴鞠(指足球)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这说明唐代( )A.对外文化交流频繁B.统治者推崇力量美C.社会生
2、活充满活力D.女性社会地位提高4.宋词为我们描绘了喧嚣热闹的宋朝市井生活画面,展现了江南经济发达的局面,表现了江南生活的繁荣生机,传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如吴中健儿驾舞龙舟竞技、姑娘们打秋千、妇女拾翠的场景均出现在宋词中。这说明,宋词( )A.刻画文人形象B.反映秀美景趣C.体现世俗乐趣D.描写都市生活5.元代许多知识分子把为杂剧演员编撰剧本当作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在编撰剧本时,首先考虑的是剧本能否上演,观众能否听懂。这表明元杂剧( )A.完成了诗书的平民化B.是阶级矛盾激化产物C.缺少精炼的艺术特色D.舞台语言通俗易懂6.西游记小说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
3、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是( )A.反对纲常礼教B.追求公正平等C.反对君主专制D.追求民主自由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经硕鼠材料二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4、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请分别指出材料二、三、四文学作品的体裁。(2)材料一出自哪部著作?这部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怎样?材料二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材料三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时代特征是什么?你能得到哪些认识?【练能力】8.屈原利用江汉一带流行的一种句式参差不齐、自由活泼的民歌形式,创造出了光辉灿烂、千古不朽的楚辞。这反映出楚辞的创作( )A.立足于大众审美B.取决于当地文风C.根植于社会生活D.受限于地域文化9.汉赋以气势恢弘、词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A.社会动乱不安B.
5、豪迈的时代精神C.国力的强盛D.宏大的人文精神10.唐代,李白在长歌行中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即使是挫折失意,仍不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高适塞下曲曾云:“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这体现出当时( )A.士人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B.市民文学的创作主体逐渐多元化C.诗歌的主流形式发生转变D.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契合11.宋词从开始的以从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为主要题材发展到后来的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即无事不可入词、无物不可入词的境地。这一变化反映了宋词(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社会化的发展趋势C.体现儒家
6、的入世思想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12.宋元时期,豪放的北方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中的民间小调融合,形成了一种刚健清新的新乐调散曲。散曲的形成反映了( )A.民族交融助推文化创新B.汉族民众喜爱北方民族音乐C.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D.士族阶层推动文化多元发展13.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商人开始以“正人君子”的形象粉墨登场。同时,文学作品中也不注重内容的高雅与和文章的文采,而是充满了对世俗人情的玩味、对荣华富贵的渴羡、对公案灵怪的兴趣等。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世俗化的新途径B.传统伦理观念根深蒂固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
7、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高度繁荣的阶段。清代编订的全唐诗共录作者2300余位,诗作48900余首。唐诗以“近体诗”(格律诗)为主,其中又分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其他五言、七言古体诗以及杂言歌行诗也占不少比例。唐代诗作,或悲壮、或苍凉、或粗犷、或飘逸,实在难论穷尽。唐诗的作者队伍,上至帝王公卿、学者名流,下至僧尼道士,其间名家迭出,各有千秋。摘编自程裕祯著中国文化要略材料二 明清中国社会的一大变化就是城镇的空前繁荣,官宦、土绅、客商、游人徜徉于茶馆、酒楼、店铺之间,饮食男女,奇装异服,恰是一幅呈现人生百态的浮世绘。中唐以来崇尚风雅的文人士大夫,也竞相世俗化。市井文化的繁荣,为明清小说的丰收准备了肥
8、沃土壤。中国图书总目收明清小说713种,中国通俗小说书目收明清小说670种,合计1300余种,蔚为大观。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编著中国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诗歌在唐代高度繁荣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小说发展成为明清时期代表性文学的背景。答案以及解析【练概念】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经中,国风反映的是下层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景况,C项正确。诗经中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诗歌收集在雅中,A项不符合题意;残酷的战斗场面不是国风描写的主要内容,B项错误;青年男女的恋爱生活只是国风的一小部分,D项不符合题意。2.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赋的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