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学 案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意义: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交融的社会背景下产生,改革以后不仅缓和了阶级矛盾,而且反过来又促进了民族交融。2.时空观念: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重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原因是平城位于今山西大同,当时比校靠近北方游牧民族,迁都洛阳后,比较靠近中原地区,容易接受汉族文化,更有利于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3.历史解释:(1)短暂分裂与走向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中短暂的一段分裂时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往增加了民族交融,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分裂中孕育着重新走向统一的因素。(2)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少
2、数民族迁徙和杂居;少数民族统治者改革;和亲;战争或联合斗争。4.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比较比较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背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经济基础的变化,要求改革旧制度;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为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秦国具备了变法的可能性各种制度的弊端暴露;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拓跋部内迁较晚,治理北方地区困难重重措施政治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推行县制;颁布法律;建立户籍制度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设立三长制;迁都洛阳经济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社会习俗改良社会风俗,推行小家庭政策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成功原因顺应历史发
3、展趋势,因时改革是成功的根本原因;改革措施符合当时实际,行之有效;改革者都有远见卓识及政治魄力启示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和生产力发展规律;改革要有利于百姓;改革要有魄力,不畏权贵,不畏旧势力;只有不断改革,国家才会向前发展重点:1.江南地区的开放;2.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3.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民族融合与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历史原因;2.北魏孝文帝改革探学新知一、三国与西晋1.三国: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国号魏,东汉灭亡,刘备、孙权也相继称帝,魏国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2.西晋(1)西晋的沿革:266年
4、,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2)少数民族内迁时间:自东汉到西晋。五个主要少数民族:匈奴、羯、氐、羌和鲜卑。二、 东晋与南朝1.东晋(1)东晋的沿革: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420年,武将刘裕篡夺皇位,改国号宋,东晋灭亡。(2)士族专权“士族”: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2.南朝:420年,刘裕建立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5、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开发(1)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内容: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影响: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三、十六国与北朝1.十六国(1)“十六国”: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长期混战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6、。(2)淝水之战:4世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2.北朝(1)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提a.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于439年统一北方。b.5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措施:a.迁都洛阳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B.改穿汉族服饰,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影响: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
7、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2)北朝:6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深化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孝文帝在太和年间多次召集群臣,议定律例,重用精通律学的中原儒生。他削繁复之律令,除严酷之立法,或从简从宽,或“恕死从流”,对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意义。他强调执法以法律为准绳,惩罚枉法官吏,整顿司法机构,以求立法与执法相一致。摘编自简修炜、张耕华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述论材料二 孝文帝熟读儒经,探究兴亡,高倡“营国之本,礼教为先”。以此为法制改革的思想基础,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明礼仪、定制度、移风易俗运动,为“开
8、导兆人,致之礼教”服务。北魏儒学大行。朝中论政议刑,不拘胡汉文武、官秩高下,人人尊崇引经据典。孝文帝强调治国“礼教为先”,又主张“法为治要”,先礼教是扬起仁政无敌于天下大旗,宣文德以惠天下;重法治是以公平之刑辅教化,刑斧在握,求臻“辟以止辟”。使北魏法制由前期严刑尚罚向后期德刑兼重转变,既表明当权者对专制集权已经巩固之自信,也反映了对封建正统法文化的体认和吸收达到了新的水平。摘编自邓奕琦论北魏孝文帝的法制改革(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法制改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重视立法;法律从简从宽;重视执法;礼法结合,法律儒家化(刑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026928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