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高中历史 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课时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学案(教师版).docx
《湖南 高中历史 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课时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学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 高中历史 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课时1 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 学案(教师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课时1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主干知识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遗址:代表性的有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2)新石器时代(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早期时间距今约1万年前生产生活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中期时间距今约7 000至5 000年前代表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生产生活仰韶文化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2、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河姆渡文化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晚期时间距今约5 000年代表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生产生活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3)原始社会的阶段及特征阶段特征原始人群群居生活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知识补遗: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明曙光(1)社会出现明显的贫富差异和等级分化。
3、(2)掌握政权、军权及宗教权的王出现。(3)专供统治者居住的,具有政治、文化、宗教中心职能的城邑已出现。(4)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材料六大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主要着眼于其间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地区是六大区系之一,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这同以往在中华大一统观念指导下形成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民族文化先是从这里发展起来,其他地区的文化比较落后,只是在中原地区影响下才得以发展的观点有所不同,从而对于在历史界、考古界根深蒂固的中原中心、汉族中心、王朝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思考:根据材料,概括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传统观点,并指出这一观点
4、面临怎样的挑战。传统观点:位于黄河流域中下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域。挑战:出现六大区系的划分,六大区系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呈现多样化特征。2.从部落到国家(1)部落时代三皇五帝: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炎黄联盟:黄帝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禅让制: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对舜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万邦”时代: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这一时期,阶
5、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2)夏朝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朝的统治中央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地方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以图解史: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3.商和西周(1)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最终定都于殷。历史遗存:殷墟遗址出土甲骨文和许多青铜器。政治: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在地方实行内外服制。疆域: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2)西周西周的
6、建立:公元前 1046年建立,定都镐京。政治制度: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分封制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逐渐建立起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主要是在上层统治者的宏观政治决策下,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起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带有“华夏”性质的地域性社会政治实体。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思考: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有什么影
7、响。a.从积极作用看:形成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加强,推动了民族交融。b.从消极作用看:诸侯国有一定的独立性,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西周后期出现诸侯割据局面。c.西周的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为政暴虐,引发“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3)商和西周的经济总体特点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表现农业地位:主要生产部门生产工具: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手工业青铜铸造是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以图解史: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列国纷争表现:春秋五霸、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8、以及战国七雄。结果: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2)华夏认同表现:a.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在频繁交往和密切联系中,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b.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影响: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2.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农业耕作技术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水利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了一批中心城市,大商人出现(2)变法运动背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
9、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掌握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种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张文喜、刘焕曾新编中国古代史思考:结合材料,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变法的原因。a.政治: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破坏。b.经济: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提高,井田制逐渐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目的:富国强兵。成效: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代表:秦国商鞅变法内容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井田
10、,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行政管理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基层治理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评价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思想文化(1)孔子和老子孔子老子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道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哲学核心观念是“仁” “道”是天地万物本原、天人合一、朴素的辩证法政治“为政以德”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主张恢复周礼,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教育文化“有教无类”,整理文献,主要思想和言论记录在论语
11、中(2)百家争鸣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表现:当时出现众多学派、学说,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派别及主张儒家孟子:人性善,提倡“仁政” 荀子:人性恶,隆礼重法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邹衍:提出“相生相胜”理论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法家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实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意义: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易错陷阱: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
12、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以图解史:百家争鸣热考主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特征一、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维度阐释多元性(1)从文化分期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2)从文化的特点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征,如作物种植上南稻北粟(3)从遗址分布看,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一体性(1)从经济文化成就看,各地有共同点,如制作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生活(2)从遗址分布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源远流长(1)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时代文明遗存)(2)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时代的文明遗存
13、)(3)五千年的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4)两千多年的中华统一实体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宗法制的影响1.积极影响(1)影响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征,体现为家天下的延续、家族制度的延续和家国同构。(2)形成了中华民族重人伦、重亲情、重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3)形成了中华民族重祖先、重传统、重统一的民族精神。中华文明之所以是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与这一制度密不可分。 2.消极影响维度阐释从政治上看导致了专制社会和专制思想的形成,人们的民主观念和民主精神普遍缺乏从经济上看导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扼杀了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建设从思想
14、文化上看导致了中华民族重传统轻变革、重伦理轻科学,缺乏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思想上表现为守旧、保守二、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维度表现政治(1)血缘至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结构,不同等级的权力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贵族政治:各级贵族按血缘获取官职,在各自的封地上有很大的自主权,最高执政集团还没有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4)王权神化: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王权借助神权巩固自己的统治经济(1)农业经济为主,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2)青铜文化发达文化出现成熟的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026945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