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高中历史 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课时37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学案(学生版).docx
《湖南 高中历史 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课时37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学案(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 高中历史 一轮复习 第十四单元课时37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学案(学生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时37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主干知识一、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1.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1)食物采集时期远古时期工具: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 和渔猎。生活方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过着 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分工: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植物果实、昆虫等,为群居的人们提供大部分食物。(2)食物生产时期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过程中,人类掌握了某些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了选择、驯化野生动植物。原始农耕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小麦和大麦的原产地东亚黄河中上游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中美洲玉米、 等作物的原产地原始畜牧: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
2、出现而产生,世界不同地区的居民把几种主要的动物驯化为家畜。(3)农业出现产生的影响地位: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 。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生活方式: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 。社会分工:一部分人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科学技术发展:如天文历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2.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区域化明显(1)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食物生产:农业区主要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和牛等家畜。社会生活a.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
3、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b.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 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2)古代中国食物生产: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社会生活a.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 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集体耕作。b.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 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民往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c.秦以后:推行 政策;重视水利工程。d.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 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3)古希腊食物生产:大麦和小麦从 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社会生活a.只有公民才
4、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 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b.斯巴达人将征服的希洛人全部变为奴隶,让他们承担所有的 劳动。(4)古罗马食物生产: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 。社会生活a.古罗马实行 ,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b.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更多的土地,而小农却逐渐破产。(5)美洲食物生产:主要粮食作物是 、甘薯、马铃薯。社会生活: 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3.生产关系的变化(1)男子地位上升: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 。(2)贫富分化出现:生产
5、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氏族部落的首领利用权力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己有,变成私有财产。(3)阶级国家产生: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应运而生。以图解史: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1.美洲物种的外传(1)概况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时间: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物种: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南瓜。途径: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传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2)具体表现物种欧洲中国粮食作物玉米16世纪中叶起,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到17世纪,成为仅次于 的粮食作物明朝时传入: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从菲律宾传入东
6、南沿海地区玉米种植从丘陵山地扩展到平原地区鸦片战争前,遍布全国甘薯、马铃薯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推广。甘薯传播缓慢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蔬菜作物番茄18世纪中叶开始作食用栽培18世纪末,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又传回美洲明朝 年间引入中国,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作为蔬菜种植辣椒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明朝时传入,被称为“ ”2.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农作物概况a.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b.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c.蔬菜类:黄瓜、豌豆。d.经济类:甘蔗。小麦:由 带入美洲,从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到迅速推广,成为美洲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由
7、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水稻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2)禽畜概况:鸡、牛、驴、马、猪、羊等。影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 的发展。3.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1)提高了 ,使世界人口激增。(2)改变了 。(3)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4)推动了 。(5)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4.综合认识:材料(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的,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美
8、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思考:(1)据材料,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1)特点: ;内容具有丰富性; ;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2)积极影响: ;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思维点拨食物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给世界带来积极影响,但亦有消极影响。如大量荒地被开垦,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甘蔗等作物的引种,在美洲形成了使用奴隶的单一种植园经济,带有血泪的蔗糖种植给美洲带来了灾难。三、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1.食物生产的现代
9、化(1)农业现代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机器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 转变。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 ,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20世纪下半叶以来,优良品种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使用。以 为基础的设施农业发展,产量提高,保证了农牧产品的供应。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2)农业机械化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批量生产。播种机和 等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农业机械:美国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大、中、小型相结合。21世纪初,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农作物的播种、收割与加工等从人工化向 转变。(3)粮食品种的改进20世纪以来,主要粮食作物的杂交育种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