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随堂作业--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随堂作业--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随堂作业--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1.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2.西周时期,周公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整理、改造,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周礼”。这主要说明了“周礼”()A.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B.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C.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D.具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3.西周文、武等
2、先王注重“敬德保民”“明德慎罚”。春秋时期,孔子则从个体的人格修养出发,提出“修己安人”“泛爱众,而亲仁”,这反映了()A.儒家伦理道德始于西周B.个人道德修养的共同主张C.仁政思想的继承与发展D.重视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4.孔子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地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A.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B.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C.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D.儒学适应社会发展作出调整5在曲阜孔府大门前,看到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么最初让儒家思想“与国咸休,同天并老”的思想
3、是()A孔子的“仁” B孟子的“民贵君轻”C董仲舒的“君权神授”D荀子的“仁义”和“王道”6朱熹在编著资治通鉴纲目时,改变了资治通鉴中魏国正统的形象,进而将蜀汉政权改为正统。这表明朱熹()A认为道义才是政权存在价值B鼓励世人批判怀疑精神C宣扬理学倡导儒家思想复兴D注重对历史问题的考证7有学者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由此可知()A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B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C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D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8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统治者必须顺应民意,“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谴责“以百姓为刍狗”的做法是“不仁”。战国时荀子
4、也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些反映了()A百家争鸣已经全面展开B儒家思想发源于道家C道家和儒家思想的一致性D民本思想在不断发展9.表1所示列举了汉语中“文化”的词源。它们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 )词项词源分析“文”“纹理”,引申出“人为修养和美、善、德行之义”“化”“改变”“文”+“化”(文与化并联使用)引申出“以文教化”之义“文化”(“文”与“化”合成一个词使用)文治和教化A.人文精神B.道法自然C.崇德尚贤D.自强不息10.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
5、力。这主要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汉字与方言是互相滋养的依存关系C.华夏祖先高瞻远瞩D.中华文明有绵延不断的文化“基因”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时,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一一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3027007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