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练习卷--高三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docx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练习卷--高三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练习卷--高三历史(通用版)一轮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3.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有史书记载,帝乙的长子微子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帝位
2、。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是正宫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帝位。正是这位辛使殷商走向灭亡。材料可以佐证()A.宗法制加速了殷商走向灭亡B.殷商时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C.西周宗法制是对殷商的继承D.殷商后期已形成嫡子继承制4.据出土于江苏的宜侯夨簋铭文记载,周康王(周武王之孙)在分封前认真考察地图,确定分封范围,并在宜地的宗庙举行祭祀;然后在一个特别选定的日子里,举行仪式,宣读册命诰辞:将虞侯改封到宜地,做宜侯,给予一系列的封赏。这反映出西周早期()A.天子政治权威依赖于神权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演变C.诸侯逐渐丧失世袭统治权D.分封制在实践中规范成熟5. 2019年1月,山西绛县横水墓地M215
3、8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墓中随葬品丰富,青铜器种类基本齐全考古工作者认为该墓具有浓厚的商周时代特征。下列关于商周时代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政治权力交接通常以禅让的方式B.神权与王权明显分离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牛耕已逐渐普及全国6.康簋铭文上记载着“康拜稽首,休朕 (宝)君公”,相对应的则是称自己为“厥臣”;铭文又称其兄为“伯”,相对应的则是称自己为“弟康”。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D.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分化7.有学者指出,古之所谓国家者,非徒政治之枢机,亦道德之枢机也。使天子诸侯大夫士各奉
4、其制度典礼,以亲亲、尊尊、贤贤明男女之别于上,而民风化于下,此之谓治。这一论述说明()A.分封制促进了统一国家形成B.宗法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C.我国民主政治在周代已萌芽D.民本思想是古代的治国理念8.下图为西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何尊”,内底铸有12行122字铭文。其中曰:“唯王初堙(迁)宅于成周,复禀武王礼福自天其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据此可知()A.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已经出现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西周C.西周是早期国家的形成发展时期D.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始于商周时期9.周公东征后,再次分封异姓亲戚之国,封国大小不等,有的是畿内的采邑。它们广泛分布在中原地
5、区,与众多的旧国错杂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A.强化中央集权B.加强西周统治C.促进民族交融D.维护同姓诸侯10.礼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这反映了()A.唯物主义思想产生B.人文意识逐渐增强C.儒家思想影响政治D.宗法观念逐渐瓦解11.周礼考工记记载,西周的城邑规划有严格规定。如城墙高度,天子王城高“九雉”(一雉等于一丈),诸侯国都城高“七雉”,卿大夫都城高“五雉”;对道路的规定如下:天子王城路宽“九轨”(一轨等于八尺),诸侯国都路宽“七轨”,卿大夫都城路宽“五轨”。这表明()A.天子拥有绝对专制权力B.建筑制度突出礼制观念C.统治者注
6、重城邑规划建设D.西周等级森严空前绝后12.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继”“曾”“元”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汉字起源与宗法制密切相关B.西周分封制度影响深远C.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文化核心D.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13.西周时期,凡属违犯国法的行为必定为家法所不容,同样违犯家法的行为也为国法所难容。犯有重罪的贵族成员,多在宗庙中接受国法和家法的制裁。这说明,当时()A.统治者极力推行严刑峻法B.政治统治与宗法管理相结合C.法律内容开始趋向宗法化D.宗法秩序有待国家法律维护14.商鞅变法提出废分封,行县制。但历史记载,此后的秦国分
7、封制并未断绝,如秦昭襄王封穰侯于山东定陶。这说明()A.礼乐文明影响根深蒂固B.郡县制难以适应扩张需要C.商鞅变法因人亡而政息D.制度选择服务于王权统治15.西周前期,“王臣”主要为周王所有,平时在国都附近活动。西周晚期,“王臣”变得前所未有的扩大,整个周王朝除周王以外的人都应当属于“王臣”的范畴。“王臣”内涵的扩大表明()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增强B.天下共主理念日益凸显C.贵族世袭特权地位受到冲击D.周天子的权力得到强化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品内容甲西周中期燹国国君“燹公”青铜礼器铸燹公盨铭文(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传说记录)天命禹敷土;民好明德,顾在天下。乙
8、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小雅孔子家语孟子“信彼南山,维禹甸之。”(南山:今终南山,今陕西西安市南);“禹掘地而注之海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为民父母兴六师以征不序。四极之民,莫敢不服。”;“禹疏九河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丙汉武帝时期司马迁著史记夏本纪“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1)根据材料,概括大禹传说传播的特点。(2)以“大禹传说”为探究主题,对三则史料进行辨析。17.阅读
9、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武王伐纣出处内容史记周本纪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武王)陈师牧野纣师皆倒兵以战尚书武成甲子昧爽(黎明)会于牧野(敌)前徒倒戈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白虎通义纣为恶日久残贼天下。武王起兵,前歌后舞。克殷之后,民人大喜材料二右图是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簋,簋腹内底铸铭文如下:“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官职)利(人名)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译文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纣,在甲子那天岁星(木星)正当其位的早晨灭亡了商。辛未那天,武王在军队驻地赏赐青铜给随从武王参
10、加战争的利。利觉得很荣耀,为此铸造了这个青铜簋以作纪念。材料三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专家采取碳14测年法,用西周初年遗存中出土的炭样作了测年,框定武王伐纣之役发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范围。天文学家依据铭文中所记“甲子”日“岁星”(木星)在中天的天象,用张培瑜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参照国语周语下等文献记载的日月星辰位置的天象记录,结合文献、考古信息和天文条件的密合程度,在推算出的几个时间中,最终选定武王伐纣的最优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甲子日)。(1)依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简要介绍“武王伐纣”这一历史事件。(要求:表述成文,内容全面,逻辑清晰)(2)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武王伐
11、纣”时间界定研究过程的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 B2.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答案 D3.殷商后期,兄终弟及制为父子相承制代替。有史书记载,帝乙的长子微子封为子爵,名启;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