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气候与气象灾害.doc
《重庆地区气候与气象灾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地区气候与气象灾害.doc(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第一章 气候 第一节 气候特征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过渡地带的四川盆地的西南部。地跨东经1051111012,北纬28103215,东与陕西、湖北、湖南交界,南靠贵州,西、北面与四川接壤。东西长约470千米,南北宽约450千米,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重庆市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
2、降水量的70左右。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重庆市的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季节的原则(即候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界于冬、夏季之间的时段分别为春、秋季)可以得到重庆市的四季变化情况。全市大部分地区在2月末到3月初进入春季,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偏晚在3月4候
3、前后,春季持续时间约7085天。5月中旬开始,全市相继进入夏季,东南部最迟在6月初入夏,夏季是全年最长的季节,普遍有120140天,东南部稍短,也有100天左右。9月中旬,东南部首先进入秋季,其余地区在9月末才入秋,持续时间与春季相当,约7080天。冬季来临的时间一般在12月上中旬,东南部偏早在11月下旬,冬季长约7590天,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可达100天以上。重庆冬季偏暖,少霜雪,多云雾,日照少。最冷月平均气温48,比同纬度的武汉、南京等地高约15,冬暖明显。由于冬暖整个重庆市都是四季长绿,地势较高的缙云山、四面山常绿阔叶也终年苍翠欲滴,生机盎然。冬季的日照时数在全国日照分布图上处于最少地
4、区,1月日照时数仅3050小时,不到可照时数的15,重庆市的霜日在我国同纬度地区是最少的,年平均霜日15天,东南部和海拔较高地区810天,城口最长达25天,全年平均无霜期340天以上。雪日更少,除东南部和海拔较高地区平均雪日可达515天外,其余地区全年平均只有1天。冬季多云雾是重庆市的一大特点,12月(或1月)的阴天平均达2023天,雾日多达37天,因此有“雾重庆”之称。春季进入春旱,气温起伏大,寒潮多,风雹较频繁。重庆在2月末到3月初进入春季,比同纬度的武汉、南京等地约早一个月。随着气温回升,暖空气活跃,当冷空气南下时易形成寒潮,3、4月的寒潮(72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以上)频率分别占全年
5、的20.8和27.5,春季是寒潮最多的季节,气温起伏大,降温强度也强。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不仅可引起强寒潮,还可以造成大风、冰雹等强对流空气,春季(35月)大风日数仅次于7、8月,占全年的30左右,冰雹日数70集中在3、4、5月。重庆市春季平均气温1222,气候宜人,百花盛开,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夏季炎热光照强,降水不匀多伏旱。重庆夏季以“火炉”著称,极端最高气温384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42、43,彭水曾经在1971年7月27日出现43.3的全市极端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高温日数是炎热的标志之一,全市沿长江、嘉陵江和乌江两岸海拔较低地区的高温日数平均为3040天,反映出重庆炎热不仅强度大
6、,而且持续时间长。盛夏7、8月是全年光照最强的季节,日照时数约占全年的40左右,日照百分率达到50。夏季又是暴雨等强降水时间最集中的季节,6、7、8月暴雨次数占全年总次数的6070,且多集中出现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和8月下旬,常常造成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引起大量水土流失,危岩、房屋垮塌。夏季由于气温高、日照强、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又形成了10年8旱的伏旱气候,其中又有34年重旱或严重旱年,最长旱期达70多天。但从农业气候的角度看,6、7、8月光、热、水匹配同步,气候条件优越,使重庆成为天府粮仓之一。重庆秋凉早,阴雨重,光照少。进入9月,常有一场秋雨一场凉之势,9月上旬与中旬的平均气温相差3.5之
7、多,夏季很快向秋季转换,连阴雨特真日显突出。9、10月的月平均雨日多达1418天,而日照时数只有8月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尽管如此,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常有一段多晴天的时段,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有“小阳春”之称。第二节 重庆气候成因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地理环境、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重庆市的气候特征正是这几大因素相互作用的 特殊性所决定的。一、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中一切物理过程或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是地球、大气唯一的能量源泉。不同地区太阳辐射的强弱可以引起气候上的差异,虽然气候还受到其它如地理环境、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所以能够影响气候,就是 因为太阳辐射的
8、效应受到这些因素的控制的缘故。到达地表面的太阳辐射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直接辐射,它是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直接到达地表面的平行光线。另一部分是散射辐射,它是太阳辐射被空气分子和大气中浮游的擦尘埃所散射的来自天穹各个部分的光线。直接辐射月散射辐射的和称为总辐射。到达地面的总辐射并不全部被地表面吸收,其中一部分被地表面反射回太空,另一部分被地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主要作用于加热地表面及其附近的大气,最终转换成驱动大气和海洋环流的能量。地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主要与地理纬度有关。一般来说,地理纬度越低,太阳辐射的高度角越大,地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气温相对的就高。重庆最南端处于北纬281
9、0,最北端处于北纬3215,南北跨地4个纬度400多千米,太阳辐射有较大差异。由于太阳高度角随季节而变化,因此,地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还与季节有关。一年中以夏季的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日达到最大;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冬至日最小。冬季,太阳照射时间短,太阳高度角小,地面吸收的太阳热能少,因此各地气温较低。进入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日照时间比冬季增多,地面迅速增热,气温随之升高,天气逐渐变暖。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昼长夜短,大量太阳辐射热量往地面和土壤深处输送,地面增热快,气温急剧升高,成为全年最热的季节。秋季,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日照时间变短,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也随之减少,天气逐渐变
10、凉。二、 地理环境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势由西向东逐步升高,从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全市以中低山为主,约占幅员面积的63.3,丘陵约占25.3,平坝、台地约占11.4。重庆离海洋较远,属东亚季风区,冬季受到东北季风控制,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由于盆地周围山脉阻挡,尤其是青藏高原对于天气系统的影响,加之地形起伏较大,植被分布不均,形成重庆独特的气候。1、 对温度的影响重庆市年平均气温总体的分布市西高东低,这与地势西高东低一致。在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河谷地带,海拔较低,地形闭塞,为重庆市的高温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718,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上,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40左右,多酷暑。在东部、南
11、部山区,海拔较高,空气流畅,气温相对较低,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416,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在-5左右,霜雪较多,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38左右。重庆靠近云贵高原,耸立于重庆正南面的大娄山以急速的坡度落入四川盆地,夏季偏南季风翻越云贵高原后出现明显的下沉增温,又因热量不易与外界交换,使重庆成为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一。另一方面,重庆市北面有高山屏障,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受到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因此,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地区显著偏高。2、 对降水的影响降水分布与地形、海拔高度和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重庆市的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山地一般多于盆地。在东部地区,年降水量12001400毫米,而西部地区仅
12、1000毫米左右。在季节分配上,夏、秋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冬季降水百分率很 小,且由东南向西北减少。雨季的早迟与季风进退有关,同时受地理因素影响很大。大雨最早于4月初在重庆东南部秀山、酉阳等地开始,逐渐向西北推进,到5月上班月,潼南、大足等地才出现大雨,相间约1个月。大雨结束期一般在10月,自西北向东南相继结束。总体来说,全市雨季是东、南部长,西、北部短。自古有“巴山夜雨”之说,重庆市的夜雨率为6070,多夜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盆地周围群山环抱,地形闭塞,气流不畅,近地面层空气潮湿,云雾较多,夜间云层上部辐射冷却快,下部比较温暖,上、夏温差较大,云层趋于不稳定,容易引起空气上升凝
13、结,产生夜雨。二是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受阻于盆地北面的山区,夜间当气温下降时有利于冷空气进入盆地,从而形成夜雨。青藏高原对重庆市的天气影响也非常明显。当冷空气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时,引起下沉增温,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不易形成降雨。另一方面,当一支高空西风气流经过青藏高原时,会发生绕行或分支,绕过高原南侧的气流具有暖湿特性,绕过高原北侧的气流具有干冷特性,当这两支不同性质的气流在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上空汇合时容易产生初夏和秋季最为常见的持续阴雨天气。三、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变化对一个地区气候形成有着重大影响。重庆市位于副热带地区,不同季节的大气环流有着较大的差异,形成独具特色的天气与气
14、候。1、 冬季环流特征蒙古高原和阿留申低压是冬季影响东亚的两个大气活动中心。在代表冬季的1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场上,整个亚洲大陆完全为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所控制,其中心强度达1040百帕以上,同时,中心强度为1000百帕的阿留申低压控制着整个北太平洋,而副热带高压则已退缩到太平洋东南部。重庆市处于蒙古高原的前部,地面受偏北气流控制。在1月的5500米高空的平均位势高度场上,与阿留申低压和蒙古高压相配合的是东亚大槽和乌拉尔高压脊。重庆市位于槽后脊前,受西北气流控制,常常引导冷空气南下。冬季从地面到高空受西北气流控制,冷空气活动较频繁,温度低,云雾多,冷空气一旦与向北输送的西南暖湿气流相遇时,会出现降温降
15、雨天气。2、 春季环流特征 春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明显减弱北退,低纬度地区的印度低压已经出现并向东北方向伸展,太平洋西部也由副热带高压所控制。在4月的 5500米高空的平均位势高度场上,东亚大槽变得很浅,副热带高压亦随之北移。 在春季环流形势下,重庆市得气候特点表现为:气温回暖快,但不稳定,起伏大,寒潮、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较频繁。3、 夏季环流特征印度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已经成为影响东亚夏季天气气候变化得两个大气活动中心。在7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场上,随着大陆得增暖,印度低压发展并控制了整个亚洲大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向北扩展并向大陆西伸达到全年最盛时期。在这两个系
16、统的作用下,重庆市盛行偏南风。在7月的5500米高空的平均位势高度场上,中高纬地区环流比较平直,贝加尔湖地区为一低压槽区,中低纬地区主要为副热带高压控制,脊线北跃到北纬25附近。在夏季环流影响下,重庆市的气候表现出高温高湿,降雨分布不均等特点。夏季异常高温伏旱和暴雨洪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异差。当重庆市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时,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可以引起暴雨洪涝和持续阴雨,当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重庆市多为高温伏旱天气。4、 秋季环流特征秋季的大气环流出现于春季完全相反的转变。夏季很不清楚的蒙古高原和阿留申低压又开始活跃,印度低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明
17、显衰退。在10月的5500米高空的平均位势高度场上,西风带明显南移,情藏高原南侧的南支槽比较活跃,东亚大槽逐步加强,副热带高压随之减弱南撤到海上。秋季北方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重庆市的阴雨较多,气温逐步下降。四、 人类活动人类在长期同自然界作斗争中,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着各种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从而改变了自然环境,影响气候。人们从事的开垦荒地、植树造林、兴建水库、农田灌溉、城市建设等改造自然界的活动,以及生产、生活能用排入大气的废气尘埃,改变了下垫面性质和大气成分,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对气候产生影响,尤其对小气候和局地气候地影响更为明显。1、 大气成分改变对气候地影响二氧化碳增加造成气候的“温室效应
1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是透明的,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因此,它既不削弱太阳辐射,且对地面辐射的热量保留在大气二氧化碳层内而具有温室保温作用,称为气候的温室效应。据有关研究估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对全球增暖的影响最大,其增暖效果约占50。越来越多的观测表明,20世纪,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增加0.40.8,这是近1000年来温度增加最大的一个世纪。其中陆地增暖比海洋大,20世纪90年代为仪器观测时期以来温度最高的十年。重庆市近几十年来的气温呈上升趋势,尤其冬季增暖更加明显。大气尘埃的增加造成气候的“阳伞效应”。大气中存在许多悬浮尘粒又称为气溶胶粒子,它来源于火山喷发、吹风、风
19、化等自然现象和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烧荒、开垦土地、处理垃圾、使用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其中人为的粒子数约占全球大气中气溶胶粒子总量的三分之一,且增加速度惊人。由于气溶胶粒子增加了大气的混浊度,同时增加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散射作用,阻挡了太阳光线的透过,使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了地面温度。大气尘埃好像一把地球外围的遮阳伞,遮住了阳光进入地球故称为“阳伞效应”。但是,气溶胶粒子对夜间温度的影响与白天的影响却不相同,一些研究表明,气溶胶粒子增多对重庆市夜间贴地层大气有明显的升温作用,而对中上层大气则起降温作用。2、 下垫面状态改变对气候的影响绿化和灌溉造成气候的“绿洲效应”。增加
20、植被和种植树林可以使地面粗糙程度变大,反射率变小,从而调节地面和大气中的热量,同时还可以避免水土流失和保持气候温润。灌溉不仅能湿润土壤,还可以使土壤的热容量和蒸发量都显著增大,从而平缓土壤温度和近地面气温的昼夜变差,并湿润空气。绿化和灌溉对于缓和及改造区域性干旱气候有重要作用,这好像在沙漠中建立绿洲,故常把这种作用称为“绿岛效应”。有人对绿洲和周围半沙漠地区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是:绿洲上平均土壤表面温度比沙漠地区低1315,日平均气温低35,相对湿度要高25以上。绿化和灌溉引起的局地气候变化是明显的。兴建水库造成气候的“湖泊效应”。水库对气候的影响相当于湖泊对气候的影响一样。由于水
21、体巨大的热容量和水分供应,可使水库附近的平均气温升高,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小,并引起风、湿度和降水量的变化,所以把水库对气候的作用称为“湖泊效应”。据分析,三峡大坝建成以后,形成的水库讲对周围地区气候有一定的调节:年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冬季升温较明显,夏季气温略有下降,库区的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可能增大。城市发展造成气候的“热岛效应”。城市工厂林立,人口稠密,各种生产、生活释放出来大量的人为热量和废气,加上城市的高大建筑物和密集的街道互相交错,凹凸不平,由混凝土、沥青、石子、砖瓦等建筑材料组成的特殊下垫面的导热率发生了变化,气流不畅也不利于热量扩散,因而使城市气温比周围高,好像一个温暖的岛,所以把
22、城市的这种升温作用称为“热岛效应”。随着重庆市的发展和变化,城市热岛有逐年增强的趋势,1980年代与1960年代相比,全年平均气温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重庆附郊的平均气温降幅比重庆主城区更明显(是重庆主城区的1倍)。城市热岛效应还具有晴天强,雨天弱,夜间强,白天弱的特点。由于在晴朗夜间城市热岛效应最强,它减缓了夜间的辐射降温,因此,城市热岛效应也是重庆雾减少的原因之一。第三节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不断发生的天气气候异常现象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旱涝、低温阴雨、高温酷暑、暴雨、寒潮、风雹等自然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
23、损失,尤其是强度大、持续时间常的大旱、大涝和低温阴雨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重庆市的经济损失达74亿元,2001年夏季发生的异常伏旱使全市1506千公顷农作物受灾,粮食减产268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43亿元。可见,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是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一、 冷暖变化重庆市从1924年开始使用仪器连续观测气温。按冷年(平均气温18.8)的标准划分,近70多年来共计出现9个暖年(1928、1929、1931、1933、1941、1946、1963、1973、1998),其中6年出现在1940年代以前,1946年是最暖的一年,平均气温高达19.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地区 气候 气象 灾害 灾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