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直线定向及其距离测量.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5章直线定向及其距离测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直线定向及其距离测量.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 直线定向 确定地面上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仅知道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是不够的,还必须确定此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之间的水平角度积为直线定向。第一节 直线定向 一、标准方向的种类 1真子午线方向 通过地球表面某点的真子午线的切线方向,称为该点的真子午线方向,真子午线方向是用天文测量方法或用陀螺经纬仪测定的。 2磁于午线方向 磁子午线方向是磁针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磁针自由静止时其轴线所指的方向。磁子午线方向可用罗盘仪测定。 3坐标纵轴方向 第一章已述及,我国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每一6带或3带内都以该带的中央子午线为坐标纵轴,因此,该带内直线定向,就用该带的坐标
2、纵轴方向作为标准方向。如假定坐标系,则用假定的坐标纵轴(X轴)作为标准方向。 二、表示直线方向的方法 测量工作中,常采用方位角来表示直线的方向。 由标准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到某直线的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三、几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1真方位角与磁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由于地磁南北极与地球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因此,过地面上某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磁子午线方向常不重合,两者之间的夹角称为磁偏角,磁针北端偏于其子午线以东称东偏,偏于其子午线以西称西偏。直线的真方位角与磁方位角之间可用下式进行换算 东偏取正值,西偏取负值。我国磁偏角的变化大约在十6到一10之间。 2真方位角与坐标方位角之间的关系。 第
3、一章中述及,中央于午线在高斯平面上是一条直线,等角投影就是正形投影。所谓,正形投影,就是在极小的区域内椭球面上的图形投影后保持形状相似。即投影后角度不变形。按投影带不同通常分为6度带和3度带。作为该带的坐标纵轴,而其它于午线投影后为收敛于两极的曲线,地面点M、N等点的真子午线方向与中央于午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子午线收敛角,角有正有负。在中央于午线以东地区,各点的坐标纵轴偏在真子午线的东边,为正值;在中央于午线以西地区,为负值。 真方位角与坐标方位角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进行换算 3坐标方位角与磁方位角的关系 若已知某点的磁偏角与子午线收敛角,则坐标方位角与磁方位角之间的换算式为四、正、反坐标方位角
4、 测量工作中的直线都是具有一定方向的。直线12的点1是起点,点2是终点;通过起点1的坐标纵轴方向与直线12所夹的坐标方位角12,称为直线12的正坐标方位角。过终点2的坐标纵轴方向与直线21所夹的坐标方位角,称为直线12的反坐标方位角(是直线21的正坐标方位角)。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180,即 由于地面各点的真(或磁)于午线收敛于两极,并不互相平行,致使直线的反真(或磁)方位角不与正真(或磁)方位角差180,给测量计算带来不便,故测量工作中均采用坐标方位角进行直线定向。 五、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为了整个测区坐标系统的统一,测量工作中并不直接测定每条边的方向,而是通过与已知点(其坐标为已知)的连测,
5、以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A、B为已知点,AB边的坐标方位角AB为已知,通过连测求得AB边与B1边的连接角为,测出了各点的右(或左)角,现在要推算B1、12、23和34边的坐标方位角。所谓右(或左)角是指位于以编号顺序为前进方向的右(或左)边的角度。第二节 用罗盘仪测定磁方位角 一、罗盘仪的构造 罗盘仪的种类很多,其构造大同小异,主要部件有磁针、刻度盘和瞄准设备等, 1磁针 磁针用人造磁铁制成,其中心装有镶着玛瑙的圆形球窝,在刻度盘的中心装有顶针,磁针球窝支在顶点上。为了减轻顶针尖的磨损,装置了杠扦和螺旋P,磁针不用时,用杠杆将磁针升起,使它与顶针分离,把磁针压在玻璃盖下。 2刻度盘 刻度盘为
6、铜或铝的圆环,最小分划为1或30,按逆时针方向从0注记到360。 3瞄准设备 罗盘仪的瞄准设备,现在大都采用望远镜,老式仪器采用觇板)。 二、用罗盘仪测量定直线的磁方位角 观测时,光将罗盘仪安置在直线的起点,对中,整平(罗盘盒内一般均设有水准器,指示仪器是否水平),旋松螺旋P,放下磁针,然后转动仪器,通过瞄准设备去瞄准直线另一端的标杆。待磁针静止后,读出磁针北瑞所指的读数,即为该直线的磁方位角。 目前,有很多经纬仪配有罗针,用来测定磁方位角。罗针的构造与罗盘仪相似。观测时,先安置经纬仪于直线起点上,然后将罗针安置在经纬仪支架上。旋转经纬仪大致指向磁北,制动照准部。揿下螺旋P,放下磁针,通过罗针
7、观测量孔观看磁针两端的象,并旋转经纬仪的水平微动螺旋,使其象上下重合。磁针的象上下重合说明望远镜视准轴平行于碰北方向,已经指北。再拨动水平度盘位置变换轮,使水平度盘读数为零,松开水平制动螺旋,瞄准直线另一端的标杆,所得水平度盘读数,即为该直线的磁方位角。 罗盘仪在使用时,不要使铁质物体接近罗盘,以免影响磁针位置的正确性。在铁路附近及高压线铁塔下观测时,磁针读数会受很大影陶,应该注意避免。测量结束后,必须旋经螺旋只将磁针升起,避免顶针磨损,以保护磁针的灵敏性。 第三节 钢尺量距一、地面上点的标志 要丈量地面上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就需要用标志把点固定下来,标志的种类应根据测量的具体要求和使用年限来选
8、择采用。点的标志可分为临时性和永久性两种。临时性标志可采用木桩打入地中,桩顶略高于地面,并在桩顶钉一小钉或画一个十字表示点的位置,如图4-1a)所示。永久性标志可用石桩或混凝土桩,在石桩顶刻十字或在混凝土桩顶埋入刻有十字的钢柱以表示点位,如图4-1b)所示。为了能明显的看到远处目标,可在桩顶的点位上竖立标杆,标杆的顶端系一红白小旗,标杆也可用标杆架或拉绳将标杆竖立在点上,如图4-2所示。二、丈量工具 通常使用的量距工具为钢尺、皮尺、竹尺和测绳,还有测钎、标杆和垂球等辅助工具。 皮尺如图4-3b)所示, 钢尺如图4-3a)所示,由带状薄钢条制成,有手柄式和皮盒式两种。长度有20m、30m、50m
9、几种。尺的最小刻划为1cm或5mm或1mm。按尺的零点位置可分为端点尺和刻线尺两种。端点尺是从尺的端点开始,如图4-4a)所示。端点尺适用于从建筑物墙边开始丈量。刻线尺是从尺上刻的一条横线作为起点,如图4-4b)所示。使用钢尺时必须注意钢尺的零点位置,以免发生错误。 标杆又称花杆,长为2m或3m,直径为34cm,用木杆或玻璃钢管或空心钢管制成,杆上按20cm间隔涂上红白漆,杆底为锥形铁脚,用于显示目标和直线定线,如图4-5a)所示。 测钎用粗铁丝制成,长为30cm或40cm,上部弯一个小圈,可套入环内,在小圈上系一醒目的红布条,一般一组测钎有6根或11根。在丈量时用它来标定尺端点位置和计算所量
10、过的整尺段数。垂球是由金属制成的,似圆锥形,上端系有细线,是对点的工具。有时为了克服地面起伏的障碍,垂球常挂在标杆架上使用. 四、丈量方法 1在平坦地面上丈量 要丈量平坦地面上A、B两点间的距离,其做法是:先在标定好的A、B两点立标杆,进行直线定线,如图4-8a)所示,然后进行丈量。丈量时后尺手拿尺的零端,前尺手拿尺的末端,两尺手蹲下,后尺手把零点对准A点,喊“预备”,前尺手把尺边近靠定线标志钎,两人同时拉紧尺子,当尺拉稳后,后尺手喊“好”,前尺手对准尺的终点刻划将一测钎竖直插在地面上,如图4-8b)所示。这样就量完了第一尺段。 图4-8 距离丈量示意图 图4-9 距离丈量示意图用同样的方法,
11、继续向前量第二、第三第N尺段。量完每一尺段时,后尺手必须将插在地面上的测钎拔出收好,用来计算量过的整尺段数。最后量不足一整尺段的距离,如图4-9所示。当丈量到B点时,由前尺手用尺上某整刻划线对准终点B,后尺手在尺的零端读数至,量出零尺段长度l。 上述过程称为往测,往测的距离用下式计算:D=nl+l (4-1)式中:l整尺段的长度; 丈量的整尺段数; l零尺段长度。 接着再调转尺头用以上方法,从至进行返测,直至点为止。然后再依据(4-1)式计算出返测的距离。一般往返各丈量一次称为一测回,在符合精度要求时,取往返距离的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量距记录表见表4-1。 2在倾斜地面上丈量 当地面稍有倾斜时
12、,可把尺一端稍许抬高,就能按整尺段依次水平丈量,如图4-10a)所示,分段量取水平距离,最后计算总长。若地面倾斜较大,则使尺子一端靠高地点桩顶,对准端点位置,尺子另一端用垂球线紧靠尺子的某分划,将尺拉紧且水平。放开垂球线,使它自由下坠,垂球尖端位置,即为低点桩顶。然后量出两点的水平距离,如图4-10b)所示。 在倾斜地面上丈量,仍需往返进行,在符合精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做为丈量结果。图4-10 平坦地区与倾斜地面丈量示意图五、丈量成果处理与精度评定 为了避免错误和判断丈量结果的可靠性,并提高丈量精度,距离丈量要求往返丈量。用往返丈量的较差D与平均距离D平之比来衡量它的精度,此比值用分子等于的分
13、数形式来表示,称为相对误差,即:=D往-D返 (4-2)D平=(D往+D返) (4-3) K= = (4-4) 如相对误差在规定的允许限度内,即KK允,可取往返丈量的平均值作为丈量成果。如果超限,则应重新丈量只到符合要求为止。 例 用钢尺丈量两点间的直线距离,往量距离为217.30m,返量距离为217.38m,今规定其相对误差不应大于允许值,问:(1)所丈量成果是否满足精度要求?(2)按此规定,若丈量100米的距离,往返丈量的较差最大可允许相差多少毫米? 解:由题意知:D平=(D往+D返) =(217.30+217.38)=217.34(m) D=D往-D返 =217.30-217.38= -
14、0.08(m) K=KK允= 所丈量成果满足精度要求。又由K=知 D=KD平 =100 =0.05(m) D50(mm)即往返丈量的较差最大可相差50(mm)。 第四节 钢尺量距的精密方法 一、钢尺精密量距的方法 1定线 欲精密丈量直线AB的距离,首先清除直线上的障碍物,然后安置经纬仪于A点上,瞄准B点,用经纬仪进行定线。用钢尺进行概量,在视线上依次定出此钢尺一整尺略短的A1、12、23等尺段。在各尺段端点打下大木桩,桩顶高出地面35cm。在桩顶钉一白铁皮。利用A点的经纬仪进行定线,在各白铁皮上划一条线,使其与AB方向重合,另划一条线垂直与AB方向,形成十字,作为丈量的标志。 2量距 用检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直线 定向 及其 距离 测量 丈量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