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山水画创作方法与要点.doc
《论中国山水画创作方法与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山水画创作方法与要点.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中国山水画创作方法与要点摘要:在国运昌盛,民族审美日益提高的今天,中国山水画如何才能以更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大放异彩!?这就需要艺术家们继续开拓新的视野,提供新的审美体验。在掌握传统基本技法的基础上,适当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因素;观察自然、领悟山水,捕捉绘画灵感,把握时代特征,给山水画注入新的生机和内涵。关键词:山水画传统意境构图虚实与时俱进中国山水画是从大自然中观察、体会、得到某种印记或感悟后,再经过提炼、概括、吸取自然景观的精髓,利用传统笔墨的技巧,从而创造出某种特定意境的画面。它反映的是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和民族文化精神,这种特有的绘画样式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高度。从其使用的工具材料、
2、技法、体裁和表现手法来看,都有不同于西画的特征。西画强调的是点、线、面的结合,焦点透视,注重造型和写实。中国画不仅仅从纯粹的点、线、面出发,它更注重线描、构图和写意。讲究的是用笔和用墨,多采用散点透视,国画作为中国当代的艺术形象,如何才能做到既能体现民族的文化特征,又能独辟蹊径,追求新意,创作出具有典型民族风格和艺术感染力的山水画作品?这除了与画家本身扎实的绘画功力息息相关外,更与他们深厚的传统文化学养、高度的艺术领悟力、以及敏锐的时代嗅觉是分不开的。下面主要从“深入传统,观察自然,妙造意境,构图组景,推陈出新”等五个方面来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进行浅析和探讨。一、深入传统,扎实功力中国山水画
3、的表现技法纷繁复杂,又特别讲究用笔和用墨,通常用笔要沉着、痛快,讲究“提按、顺逆、快慢、转折、正侧、藏露”等变化,用墨方面又有泼墨、积墨、破墨等技法,而破墨法又可细分为浓破淡、淡破浓、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墨破色等六种方法。在表现具体物象时,又分为石法、水法、树法等,石法又分为“勾、皴、擦、染、点”;皴法里又分为披麻皴、斧劈皴、解索皴、折带皴、卷云皴、点子皴等等;树法又因其枝、干、叶的不同有不同的画法。就画叶而言又有大混点、横笔点、椿叶点、松叶点、圆点、梅花点、介字点、个字点等等,通常以“个”字或“介”字用来写竹,在表现竹时,又讲究长势,画一组竹,根部要收紧,下紧上疏,垂竹叶用“介”或“个”
4、字,或三或五排列,仰竹呈倒介(个)字,顺竹枝向外生长,等等上述这些都是描写山水的基本技法,此外,构图上还讲究虚实相生,写山有“三远”法,郭熙在林泉高致集的山水训篇中写道“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韩拙在山水纯中又从郭熙旧有的“三远”上加上新的三远“阔远、迷远、幽远”,这三远实际上是从郭熙的平远法中分化出来的,可以说正好切中郭熙的心境,也顺应着山水画发展的趋向。韩拙曰:“有山根边岸、水波亘望而遥谓之阔远;有野霞瞑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见者谓之迷远;景物至绝而微茫缥缈者谓之幽远。
5、” .总之,中国山水画技法相当丰富,又特别讲究构图的神韵和气势,要做到这些,艺术家们必须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意图准确、生动地在画面中表达出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进行山水画的创作,必须深入学习传统,做到日夕临摹。临摹还要讲究方法,先掌握一些笔墨的基本技法(树法、石法、水法等),然后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范本临摹,最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而且精神气质能与画家共鸣的范本进行临摹,做到摹之再三”,方能初见成效。首先是通过“对临”和“背临”等途径“专临一家”,待自己有了一定基础后,再去进行“广临、变临、意临”方法来达到“博采众长”之目的。“专临一家”和“博采众长”反复交替,才能不断地
6、提高临摹的功效。即所谓“以最大的功力打入传统,以最大的勇气打出传统”。二、观察自然、领悟山水作为画家要获得生动有价值的东西,必须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会山水,描写自然。只有通过反复地观察、体会,才能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撑握构图以及构图以外的特殊意境的表达。正如北宋初年画家范宽所言“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不如师诸于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这既是他的创作体会。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观点。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山水画的“六要”,其中的“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又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物之华,取其华;物之实,取其实;不可执华而实。若不知术,苟
7、似可也,图真不可及也”,何谓真?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是这样阐述的“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深,近游之以取其浅;真山水之岩石,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也,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四时之景的特征,实是郭熙长期体察自然而得来的山水观,也是他独有的美学发现。在清初画坛上“四僧”之一的石涛,也是极力主张师法自然的大师,他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的精神,在写生实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前人的种种规范,创作出了大量新颖独特的优秀作品,能达到“为山神造像,为山川传神”的效果。说明要创作山水,必
8、先观察自然,做到“饱游饶看”,才能“中得心源”。三、酝酿构思,妙造意境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本质,也是中国民族画的一个重要标志。意境是主体与物象碰撞时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山水画意境就是画家(或绘画创作者)通过酝酿构思,创作表达出来的形象化、典型化的山水景观以及它所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唐代诗人、画家王维指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苏东坡则认为“凡画竹,必先成竹在胸”, “摹写物象略与诗人同”,要求“作品要有诗的意境,物象要有活的精神”。实质上就是强调“意境”表达和“神似”效果。又如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巧密于精思”等等,这些无不要求作者在深入观察自然的基础上,领悟其精神实
9、质,不但要观察体验自然环境中的物象外形,还要通过外形去理解和表现内在本质的东西,这就是“中得心源”。可以说所有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必须先立意。园林、建筑,雕塑、绘画等均如此。没有“立意”,作品就失去了灵魂。正如当代山水画家李可染先生所说“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古人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意庸则庸,意俗则俗矣”,由此可见立意之重要!如何妙造意境呢?首先必须深入实践,到大自然中体会、摸索、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从真山真水中滋生妙悟和灵感,才能妙造意境!也就是说在绘画动笔之前,就已经有了所绘对象的初步轮廓或形态,然后才能用笔墨对意
10、境中的自然景象在画面上表达出来。历代山水画大师,他们无一不是通过长时间游历名山大川、进行大量写生实践之后,才创作出了许多不朽之作。唐代著名山水画大师王维,他是水墨山水画的奠基人,他首先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由于他笃信佛学禅理,首创了中国山水画优美独特的禅境表现。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他的水墨山水很少着色,即使设色,也讲究清淡自然。他的雪溪图具平淡天真之趣,追求一种含蓄、悠远、纯净的境界。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郭熙的早春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等等,其所展现出的意境或雄武壮美、大气磅礴;或重山复
11、岭、气势苍郁;或春意悄然,幽奇神奥;或峰峦浑厚、草木华滋。总之,中国的山水画常常体现出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清净无为”等思想意蕴四、构图组景、虚实相生谈意境就必须谈空间。意境对情景提升的入口处应在空间境象,在主体对境象所投入的精神体验,通过特殊的语言向观众抒发、表达出来。那就要谈到“构图组景”,中国山水画最讲究“知白守黑”,“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知白守黑”指的是画一幅画时,既要考虑黑的地方,又要考虑未着墨的地方,即处理空白处和非空白处的关系。在收笔的时候也要注意,这就是构图处理上的“留白法”,如南宋山水画大师马远和夏圭,他们的山水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往往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山水画 创作方法 要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