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思探究学科心得与分享感想及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诱思探究学科心得与分享感想及体会.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模式论和三维教学目标论。 教学改革最根本的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和谐关系。张熊飞教授分析了教与学的各自职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归纳为“循循善诱”;学生要真正实现主体地位,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归纳为“独立思考”。其后,他分析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职能,认识了四条教学规律: 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和易以思,这就是为师之道的根本。 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 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融,众志成城,这就是教学辩证法的真谛。 教贵
2、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这就是启发教学的精髓。简言之,就是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自然有一定的运行机制。张熊飞教授分析了学生学习全过程所内涵的过程与要素后,构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究性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情境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目标性学习的和谐统一体,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论中的僵化模式和以偏概全的弊端。这就是探究教学模式论。 基础教育要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具体到教学领域则要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三维目标。这就是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维教学目标论。 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进
3、一步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精华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同时掌握质疑、解疑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科学的精神,以求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诱导、思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励学生创新的目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发挥教学职能启动教学机制实现教学价值。这一内在逻辑联系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态教学系统:思想上是启发式,过程上是探究式,目标上是发展式。 诱思探究教学立足于更新教学思想来解决具体教法问题,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
4、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因此,从提高学 生素质着眼,在教学思想上突出教师的“诱”,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循循善诱”,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作风。基于这种认识,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体现在“探究”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自主思考,大胆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诱思探究教学”着意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被压抑的潜能。 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诱思探究教学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更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对学生
5、进行启发、诱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学生不是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研究问题,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策略,并逐渐形成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品质。诱思探究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思”,还注重学生的“练”,提出练有六法,即做、看、听、读、议、写。做、看是基础,听、读是主导,议是交流,写是迁移。诱思探究教学把“练”的规律和方法作了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大大提高了“练”的效能。我现在所要做的是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上。这样,学生就能够运
6、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补充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这就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认真学习了张熊飞教授所写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理论知识,结果发现诱思探究理论和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正是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精华,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学习就是诱思探究理论中要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的理念;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体验中提高,真
7、正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下面谈谈我学习后的几点体会。 一、把教师的“满堂教”变成了学生的“满堂学”。 通过学习,使我逐渐认识到,在过去,我们总是不放心学生,教学放不开手脚,对知识点讲了又讲,说了又说,唯恐学生不知道,但讲的结果是学生有的在玩耍,有的在睡觉,仍然不能掌握所学的知识,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烦的情绪。这种“教师满堂讲,学生默默听”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思想。而诱思探究教学论,把教师的“满堂教”变成了学生的“满堂学”,真正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让学生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使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这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体验为红线,思维为
8、主攻”的诱思探究教学,真是课堂教学的好帮手。 二、强化学生体验,突出学生思维 “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是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强化学生体验,启发学生思维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予以实施。 若要强化学生的体验,就需要调动学生做到“七动”,即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实现五官并用,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才能落实新课改“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满堂学”的效果。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根据课程内容采取各种措施努力让学生动起来。一节课上,往往有读有写,有听有议,努力
9、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在学习法律的保护作用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学生扮演青年男女在深更半夜跳舞,受影响的群众求助执法部门后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小品。让全体同学深刻体会到法律的保护作用。 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攻方向。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一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二是努力创设一些结合实际、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实现三维目标,突出了学科育人功能。 诱思探究教学论提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也符合新课改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政治学科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比较突
10、出,应发挥它独特的育人功能。但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制约,德育教育停留在枯燥的传授、灌输上,难以实现培养品德的教学目标,造成学科教学中德育内容的缺失。 在实践诱思探究教学时我发现,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政治学科的育人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学生遵循“观察思维迁移”的认知过程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提高了觉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遵循规律,求真务实,不走形式。 诱思探究教学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规律,反对课堂教学模式化、形式化,体现了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 诱思探究理论反对“满堂灌”、“满堂教
11、”,但不反对教师的讲解、传授。反对把“精讲”变成“少讲”。很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把“精讲”当成“少讲”,把“少讲多练”作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手段,结果却暴露了很多问题,很多重难点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对有关知识的把握也不深不透。有的老师因为考虑到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每节课都变成了自习课、辅导课,课堂效率低下,课堂结构松散、凌乱。我认为所有的课堂教学求真务实、追求实效,不走过场,不做秀。何时多讲,何时少讲,要根据课程内容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来定,因情施教,具体分析。教师的多讲少讲都应言简意赅,不说废话。 总之,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以和谐文化作为构建教学
12、理论的哲学基础,高屋建瓴、条分缕析地阐述了诱思教学思想论、诱思教学过程论和三维教学目标论,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对今后的教学实践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一、浅谈一、二、三、四教学规律第一条教学规律是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和易以思。这是为师之道的根本。第二条教学规律是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是为学之道的灵魂。第三条教学规律是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融、众志成城。这是教学辩证法的真谛。第四条教学规律是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这是启发教学的精髓。教师教学要坚持启发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的原则,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
13、可谓善喻也。这体现了启发教学的精髓,也是为师之道的根本。诱是外因,思是内因。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学生不要把成才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教师、客观条件等外因之上,要从内部着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深刻体悟“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是学生为学之道的灵魂。同时辨证法还认为,外因是事务变化发展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意识到“诱”的重要性,认真地负责任地诱;同时,教师还要意识到无论外因的作用如何的大最终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师的“诱”要直指学生的“思”, 诱是思的条件,思才是诱的目的。我们要把诱和思结合
14、起来,真正做到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真正的学。一句话,“师者,诱也;学者,思也。”二、对教案设计中六大部分的理解,以后备课中应着力改善、提高那一方面?教学设计包括课程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学习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思六大部分。课程分析应分析本节课重点、难点、关键,简析本节课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意义,全面而概括地指出本节课的理论价值、应用价值、能力价值和教育价值。学情分析应简析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已有基础、学习心态,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思维等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在分析的过程终要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设计理念主要讲你是如何围绕着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来充分发
15、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的,以便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学。学习目标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三维学习目标,具体包括知识、能力、品德三个方面。学习目标要尽量具体、明确、易操作。教学流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如何进行学习的设计蓝图,要认真落实教学设计理念,认真落实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真正体现“师者,诱也”,“学者,思也”。课后反思是指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具体的行为表现和心理表现进行回顾、解剖、修正、完善的自我反馈过程。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教学水平的行之有效的途径。结合自己的实际,在以后的备课中应着力完善
16、、提高第五个环节教学流程。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我刚参加工作,对知识缺乏系统的掌握,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不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没有很好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存在着“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随着教龄得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我想所有的顾虑都会成为多余,我会充满自信地大胆地贯彻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实践诱思探究教学方法,当诱导则诱导、当点拨则点拨、当敲定则敲定。三、如何理解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引导的特征(1)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基础性;教师为引导的特征:情感性、启发性、促进性、反馈性。(2)学生
17、为主体的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独立性的核心是思维的独立性,即独立思考。教师为引导的核心特征是启发性。(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理当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师生之间人迹关系的和谐,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通过与学生沟通情意,激发学生潜能,使其充分地发挥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使自己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沟通情意)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诱导作用,实施启发教学,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启发独立)教师要通过自己引导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长进,有所创新,体验到创新的乐趣。(促进创新)教师通过教与学、学与学
18、、以及学生自我反思的多向反馈回路来实现学生学习的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反馈达标)四、探究教学过程论认为,探究式学习过程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其行为表现和心理表现分别是什么?两大学习层次是指?(1)探究式学习过程包括行为子过程、心理子过程(包括情意子过程和认知子过程)、达标子过程三个基本要素。行为子过程的行为表现是“活动”,心里表现是“体验”。完整表达为“全身活动,心灵体验”。情意子过程的行为表现是“情境”,心里表现是“情意”。完整表达为“创设情境,激发情意”。认知子过程的行为表现是“探索研究运用”,心里表现是“观察思维迁移”。完整表达为“积极探索,认真观察;精心研究,活跃思维;广
19、泛运用,加强迁移”。达标子过程的行为表现是“反馈”,心里表现是“同化”。完整表达为“及时反馈,促进同化”。(2)“观察和思维”,亦即“探索和研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两大学习层次。五、诱思探究过程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创设情境、注重体验、强调思维、重视探索、加强反馈、促进目标达成。(1)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坚持:自学创情境,始终含情意;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探索得事实,研究活本质;三维促发展,反馈终达标。(2)学生要在教师的诱导下积极地创设情境,激发、调动自己的情意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自学创情境,始终含情意”。行为子过程说到底就是一个字:“动”,学生在“动”的过程中
20、“体验”到成长成才成功的乐趣,它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要把体验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同时,任何一种体验都必须以良好的思维能力奠定基础。所以,必须把发展思维能力作为体验的主攻方向。这就是“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在认知子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索活动获得事实,获得对事务的感性认识,然后,对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加工改造形成理性认识,即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这就是“探索得事实,研究获本质”。以学生学习过程得多向反馈,促进学生主体心理过程的不断同化或顺应,以实现三位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这就是“三维促发展,反馈终达
21、标”。不听不知道,一听下一跳,没听张教授的理论以前觉得教学就那么回事,只要自己尽了力,就看学生了。听后受益非浅,真是听君一席话,胜教十年书,教学过程就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只有引的好学生才能学的好,也就是要变教为诱,变学为思。总过程就是每一个问题都要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让学生思考,而且这个思考学生要全方位参与,即动嘴说、动脑想、动手做、动耳听、动眼看,充分调动学生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根神经,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构建“教与学的和谐关系”上着力研究,开展实验。经过不断发展,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并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诱
22、思探究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1、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内涵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模式论和三维教学目标论。教学改革最根本的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教与学的和谐关系。张熊飞分析了教与学的各自职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核心特征是启发性,归纳为“循循善诱”;学生要真正实现主体地位,核心特征是独立性,特别是思维的独立性,归纳为“独立思考”。其后,他分析了教与学的辩证统一职能,认识了四条教学规律:引而不发,因人善喻,不言之教,和易以思,这就是为师之道的根本。食贵自化,学贵自得,深思熟虑,积水成渊,这就是为学之道的灵魂。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
23、思交融,众志成城,这就是教学辩证法的真谛。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这就是启发教学的精髓。简言之,就是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学生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自然有一定的运行机制。张熊飞分析了学生学习全过程所内涵的过程与要素后,构建了崭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探究性学习方式,其实质就是情境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目标性学习的和谐统一体,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论中的僵化模式和以偏概全的弊端。这就是探究教学模式论。基础教育要促进学生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具体到教学领域则要实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三维目标。这就是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维教学目标论。
24、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是“三维教学目标”的精华所在。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同时掌握质疑、解疑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科学的精神,以求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诱导、思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励学生创新的目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三个方面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系:发挥教学职能启动教学机制实现教学价值。这一内在逻辑联系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态教学系统:思想上是启发式,过程上是探究式,目标上是发展式。2、 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诱思探究教学立足于更新教学思想来解决具体教法问题,
25、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其核心在于学生的“思”,“思”的前提是教师的“诱”,“思”的结果则是学生的“探究”。因此,从提高学生素质着眼,在教学思想上突出教师的“诱”,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循循善诱”,以引路、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作风。基于这种认识,诱思探究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体现在“探究”上。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自主思考,大胆探究,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诱思探究教学”着意于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认知规律,循循善诱,不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被压抑的潜能。素质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诱思探究教学满足了素质教育的这一要求,它
26、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源”的作用,更要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学生不是直接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知识,而是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研究问题,寻找答案。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策略,并逐渐形成热爱学习、乐于探究的品质。诱思探究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思”,还注重学生的“练”,提出练有六法,即做、看、听、读、议、写。做、看是基础,听、读是主导,议是交流,写是迁移。诱思探究教学把“练”的规律和方法作了科学的、合理的安排,大大提高了“练”的效能。诚如张教授所言,诱思
27、探究教学不是封闭静止的体系,而是处于不断检验与发展的过程之中。尽管它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要充分发挥诱思探究思想,还需要不断努力深化。真正落实诱思探究教学,还有许多困难有待解决。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生动活泼的获得新知,发展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苦苦追求的目标。在物理课堂上若老师真正能让学生“动”起来,则不仅课堂能“活”起来,而且教学效果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尝试。 1 让学生放开做 “做”指让学生多动手操作。俗话说:“心灵而手巧,手巧而心灵。”动手操作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可设计一些小实验,放手让学生做,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也能使沉闷的课堂“活”起来。 如笔者在讲滑动摩擦力方向和大小时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对比小实验:1.手在脸上滑动,体验手和脸分别受力的方向。2.在木块和木板的接触面上分别用粉笔做一标记,观察相对滑动和各物体上印痕变动的方向。3.手指在桌面上滑动时体验到的受力方向及在加大手指与桌面间压力后滑动时体验到的手指受力变化。通过让学生亲自做,可以增加学生对摩擦力的感性认识,体会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有关”,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 2 让学生放开说 “说”指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
限制150内